第866章 一年

楚軍伐吳超乎想象的順利,吳國引以爲傲的特點在楚國面前,毫無優勢。

相反,楚國佔據着絕對的統治力,無論是將領謀臣的能力、還是兵力戰力,亦或是物資補給,樣樣都佔據着壓倒性優勢。

冬月,在北路周智、中路高順與吳軍主力奮勇廝殺的時候,南路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

困守建安的淩統、朱然、賀齊因兵力不足,寡不敵衆,楚國南路大軍在趙雲和徐庶的指揮下,先分兵攻破其主力周邊的一些縣城,然後呈現對其主力所在的包圍之勢,吳國將士被迫撤退。

吳國建安郡全面失守,趙雲隨之率南路主力北上,從後包抄正與楚國中路大軍纏戰的吳國主力,吳軍中路統帥魯肅面臨腹背受敵,聞訊後果斷選擇撤退,並迅速通知其更北方的孫策。

孫策所率乃是吳國最核心的力量,此時正與楚國北路軍奮勇廝殺,隨着南邊的淩統、朱然等被迫撤退,魯肅也即將撤退,那麼他若不速退,很可能面臨楚國三路大軍的圍殺。

不久,孫策和魯肅兩部吳國主力先後撤往丹陽,楚國三路大軍不急着追擊,穩步推進。

北路軍統帥周智和參軍龐統擔心吳國水軍的威脅,在持續進軍的過程中,分出徵南將軍徐晃率部攻滅吳國在長江南岸的所有水寨,並在沿江佈下重兵防禦。

周瑜失去陸上大軍的支持。抵抗地越加艱難。孤軍奮戰兩個月後,終於精疲力竭,陸遜率海雲軍團全線出擊。一舉擊潰。周瑜在百般無奈之下,率領水軍殘部沿江而下,退至建業之北。

此時,楚國北路和中路大軍已經在丹陽郡會師,與吳國主力決戰於黃山之北的陵陽、安吳一帶,趙雲的南路大軍則在徵繳會稽的淩統、朱然等人所率殘部。

吳國可謂已經陷入絕境,只剩下最後一口氣。

相比較於揚州戰場。楚國在北方則陷入全面的劣勢,北方、玄武、東方、白虎四大軍團外加部分北軍和西軍。無不是損失慘重。漫長的防線讓他們在面對魏國的全面進攻時,吃盡苦頭。

張遼、魏延、黃忠、諸葛亮等人縱使有通天的本事,卻也不可能扭轉客觀事實,魏國的賈詡、司馬懿、戲志才、夏侯家諸將、曹家諸將、滿寵、李典、郭淮、郝昭等等謀臣和良將也並非那般容易對付。

一封又一封的急報傳至襄陽。讓王旭在爲揚州戰事高興的同時,也始終充滿憂慮。

直至南方主力打至丹陽,勝利在望時,王旭經過再三考慮,決定全面放棄幷州三郡及雍州北部的馮翊,北方軍力全部龜縮至雍州核心之地,進駐各處險關,據險以守,以拿下吳國爲主。

這番舉動雖然顯得有些冷酷和殘忍。但卻是符合當前形勢的理智之舉,雖失四郡之地,使得北方不再具備戰略縱深和攻打魏國的跳板。但卻緩解了燃眉之急,讓北方的軍事力量不再迅速消耗,並且可以有險關要地作爲屏障,更好地防禦魏國。

唯獨難辦的是這些年重建的朔方郡,何況那裡還居住着幾個歸宿的大部落,出於長遠考慮。王旭最終告知鎮北將軍賈逵,希望其率領部分北軍相伴。再度領導這些部落往西遷移,暫時避開魏國,待將來楚國收復失地,再行補償。

賈逵這些年在北疆與那些部落結下深厚情誼,本就不忍遺棄,欣然應允。

事實上,在組織撤退的時候,幷州將領和官員都極爲不捨,幾乎是含着淚離開,那種痛,若是沒有經歷過,很難理解。

二一九年三月,楚國在付出一定代價後,北方軍力全部撤至弘農和長安之北,遏制各處險隘和關塞。

魏國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傾力攻打,可此時他們已經無法佔據太大優勢,楚軍防守面大幅縮小,又佔據着險關和地利,足以從容應付,雙方陷入勢均力敵的鏖戰。

消息快馬傳至揚州,吳國近乎絕望。

楚國的壯士斷腕之舉,損失巨大,可卻保全了北方的軍事力量,如今魏國欲破楚軍,那是難上加難,而這對於吳國來說無異於噩耗,他們不知還能抵抗多久,魏國如果無法迫使楚國退兵,那麼結局可想而知。

曹操也同樣知道這點,連續勒令兗州的軍力攻打南陽,可惜其力也有限,大部分主力都在北方的他,在中原的十幾萬將士全部加起來,也很難對張合把守的南陽造成太大威脅,八萬青龍軍團將士衆志成城,令其幾次進軍都遭到巨大損失。

四月末,困守會稽數月的吳國殘軍再也無力抵擋,淩統和朱然等諸多吳國大將率部突圍失敗,餘下的大部兵士投降,只剩下千餘親信隨他們退入山陰縣城。

這還是趙雲遵從王旭出征前的囑咐,在不影響戰爭形勢的情況下能放則放,儘量不殺吳國將領,因而沒有下令放箭,有意控制,不然這幾個吳國大將根本就沒有幸存的機會。

隨後,徐庶率萬人留駐山陰,趙雲則率主力兵進丹陽。

至此,吳國主力在丹陽遭到重重圍困,西有楚國北路大軍,南有楚國中路大軍,東有楚國南路大軍,形勢汲汲可危。同時,楚國持續派入大量官員,開始接掌揚州,交州軍則全面分派各地,暫時負責地方的穩定。

吳國殘存主力在丹陽進行着最後的抵抗,期待北方魏國能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獲得一線生機。

可現實是,楚國的北方防線比起他們來說,可以抵抗的時間絕對更久,這是當前的客觀形勢和實力所決定的。

五月中旬,陸遜率海雲軍團以壓倒性優勢,在建業西部的江面徹底擊破吳國水師殘部,並隨之開赴建業。

吳軍前線主力被迫再度撤軍,放棄了最後一道有利防禦地帶。

楚國三路大軍在郭嘉的嚴格監督下,並未因勝利在望而輕慢,不疾不徐,各路各軍彼此呼應,層層疊疊地有序推進,就彷如水波盪漾一般,一層接一層,既能彼此推動,又讓吳國的伏擊計劃難以奏效,可謂充分利用了有利局面和絕對的兵力優勢。且吳國多年來的發展使得道路四通八達,這也爲此行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六月,位於丹陽北部江岸的吳都建業遭到重重圍困,主力大軍集結城外,衆吳國虎將頭綁白巾,欲決死一戰。

可事實上,吳國城中的文臣們卻已經炸開了鍋,大半重臣都在力勸孫堅投降。

六月十七,王旭的赦免令快馬傳至建業,通報吳國,只要孫家能率領吳國上下舉衆獻降,不但無過,反而有功!

隨同趕至建業的還有貴妃孫尚香,由其親自出面勸說。

孫尚香是孫家的女兒,她的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至少安撫了孫氏家族的心。

年事已高的孫堅在經過多番掙扎後,最終一聲長嘆,下令獻降。

吳國衆將痛哭流涕,哀聲一片。

隨後,孫氏家族和江東重臣有序進入楚營,得到厚待,並在數日後由典韋和陳到親自率軍護送,趕赴襄陽。

郭嘉與趙雲的南路大軍則留駐丹陽郡,開始處理善後。北路軍和中路軍在陸遜協助下迅速渡江北上,接管吳國在長江以北的土地。當曹操在多日後得知吳國覆滅而當場暈厥時,楚國的兩路大軍已經駛入中原南部。

自此,雄踞江東二十多年的孫氏家族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併成爲大楚皇朝的一部分。

楚國佔據了整個南方,東部疆域推進到豫州和徐州中部,與魏國分割中原南北。

因爲魏國在中原已經空虛,其不得不停止北線進攻,分出大部兵力南下,着手部署南方防禦,而楚國則因初定吳國,本身已調度混亂,將士疲乏,立足維穩,因而也無北進的把握,只能在邊境部署防線。

如此局面,讓身處襄陽的王旭興奮得難以自制,連續兩日無法入眠!

他知道,他爲之奮鬥一生的目標已經越來越近了!

這日,他正心情大好地陪着蔡琰和貂蟬幾女在御花園散心,一個女官卻神色惶急地走了過來。

“陛下!大事不好!”

“慌什麼!”王旭皺眉斥責,轉頭看向她道:“慢慢說!”

女官也很聰明,不管那麼多,先喘着粗氣扔出一句話。

“鎮軍大將軍病危!”

“誰病危?”

“鎮軍大將軍周智!”

“你再說一遍?”

王旭此時的表情非常可怕,女官怯怯地不敢望她,低頭輕聲道:“鎮軍大將軍病危,剛剛送至襄陽,神醫們束手無策,言其恐怕熬不過三日,周將軍派人來稟報,言他想見陛下最後一面!”

話音落下,王旭兩眼一黑,直接暈了過去。

“陛下!!!”

蔡琰和貂蟬手忙腳亂,匆匆將他扶住,在宮女協助下迅速擡到一處涼亭。

徐淑聞訊趕來,正巧碰到王旭剛剛清醒,兩人相視片刻,王旭隨之起身。

“文雅,隨我一起去看下週智吧!”

“他死定了?”

“不知道,但女官不敢騙我!”

“可你的身體是怎麼回事?雖然周智的消息對你打擊不小,但以你的身體,何至於這麼脆弱?”

王旭腳步一頓,但很快就嘆口氣:“應該是這些時日喜難自制,情緒過於激動,突聞噩耗受了刺激!行了,我的身體沒什麼大事兒,先去看看周智。”

第282章 禍福難料第302章 攻克敖倉第166章 蔡文姬第740章 搶得好辛苦!第830章 立腳之地第183章 高順的故人第806章 誰出賣的?後記大結局第497章 夜深人靜第706章 愛惜性命第190章 點將發兵第654章 三件大事第146章 西北戰事第581章 毒士賈詡第469章 不得好死第131章 大功告成第593章 這是要拼命第320章 組建水師第423章 虎將甘寧第30章 騎戰爭論第593章 這是要拼命第787章 強大的水軍第75章 十日之危第429章 東陵坡伏擊第83章 鷹翔之陣第351章 點將發兵第540章 攻守同盟第61章 未來的女神醫第230章 深夜造訪第180章 天下大勢第591章 陰差陽錯第172章 驚魂一幕第305章 可怕的曹操第464章 狡詐的張任(上)第823章 大發雷霆第415章 歲月的沉澱第679章 驚人的諸葛亮第651章 好毒的賈詡第652章 不甘心第505章 絕不被動迎擊第290章 定計討董第416章 鬥地主第829章 破街亭第741章 屍首在哪裡?第35章 初戰黃巾(下)第285章 靈帝病危第654章 三件大事第715章 北伐還是東進?第575章 真情?假意?第138章 張讓的侄兒第219章 脣槍舌劍第647章 兩份約定第115章 破釜沉舟第751章 朝陽升起第438章 圍魏救趙第31章 單挑王飛第573章 再見顏明第98章 關門捉賊第16章 奔雷,落月第668章 緣起緣滅第672章 強勢打擊第335章 效仿光武帝第618章 主戰之力第243章 驍將蘇飛第311章 激戰呂布第19章 訓練私兵(上)第73章 王旭展威第573章 再見顏明第168章 驍將宋謙第337章 嫁娶的背後第642章 以己度人第248章 常山趙子龍第490章 李郭之亂第358章 消失的軍隊第69章 陷陣營與大斧騎兵第659章 無心插柳第296章 愚蠢的戰略第396章 大破劉表第340章 羣雄爭鋒第138章 張讓的侄兒第582章 各有所第713章 臨危受命第354章 將才魏延第707章 吳蘭的冤屈第556章 淮南劇變第226章 改置州牧第553章 有驚無喜第88章 袖珍美人第105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兄弟反目(上)第850章 抉擇第413章 嚴峻的形勢第241章 鑄就軍魂第579章 高調登門第390章 張遼之計第379章 納娶蔡琰(上)第23章 家庭會議第112章 終須一別第221章 巧遇故人
第282章 禍福難料第302章 攻克敖倉第166章 蔡文姬第740章 搶得好辛苦!第830章 立腳之地第183章 高順的故人第806章 誰出賣的?後記大結局第497章 夜深人靜第706章 愛惜性命第190章 點將發兵第654章 三件大事第146章 西北戰事第581章 毒士賈詡第469章 不得好死第131章 大功告成第593章 這是要拼命第320章 組建水師第423章 虎將甘寧第30章 騎戰爭論第593章 這是要拼命第787章 強大的水軍第75章 十日之危第429章 東陵坡伏擊第83章 鷹翔之陣第351章 點將發兵第540章 攻守同盟第61章 未來的女神醫第230章 深夜造訪第180章 天下大勢第591章 陰差陽錯第172章 驚魂一幕第305章 可怕的曹操第464章 狡詐的張任(上)第823章 大發雷霆第415章 歲月的沉澱第679章 驚人的諸葛亮第651章 好毒的賈詡第652章 不甘心第505章 絕不被動迎擊第290章 定計討董第416章 鬥地主第829章 破街亭第741章 屍首在哪裡?第35章 初戰黃巾(下)第285章 靈帝病危第654章 三件大事第715章 北伐還是東進?第575章 真情?假意?第138章 張讓的侄兒第219章 脣槍舌劍第647章 兩份約定第115章 破釜沉舟第751章 朝陽升起第438章 圍魏救趙第31章 單挑王飛第573章 再見顏明第98章 關門捉賊第16章 奔雷,落月第668章 緣起緣滅第672章 強勢打擊第335章 效仿光武帝第618章 主戰之力第243章 驍將蘇飛第311章 激戰呂布第19章 訓練私兵(上)第73章 王旭展威第573章 再見顏明第168章 驍將宋謙第337章 嫁娶的背後第642章 以己度人第248章 常山趙子龍第490章 李郭之亂第358章 消失的軍隊第69章 陷陣營與大斧騎兵第659章 無心插柳第296章 愚蠢的戰略第396章 大破劉表第340章 羣雄爭鋒第138章 張讓的侄兒第582章 各有所第713章 臨危受命第354章 將才魏延第707章 吳蘭的冤屈第556章 淮南劇變第226章 改置州牧第553章 有驚無喜第88章 袖珍美人第105章 窮途末路第58章 兄弟反目(上)第850章 抉擇第413章 嚴峻的形勢第241章 鑄就軍魂第579章 高調登門第390章 張遼之計第379章 納娶蔡琰(上)第23章 家庭會議第112章 終須一別第221章 巧遇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