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上新聞了(5.4K)
颱風來臨之際,陳景樂選擇關起門來,抱着李老師呼呼大睡,兩耳不聞窗外事。
就連晚上停電都對他沒有影響。
因爲斷電的時候,他困得不行,沒想那麼多,斷就斷唄,哪次颱風來不斷電?
興許是外邊刮斷了電線,興許是供電局自己斷的。
等颱風過後自然慢慢恢復了。
相信國家和組織。
等他早上醒來,颱風已然過境,同時也恢復了通電。
看最新的颱風路徑圖,往北邊去了,後續外圍氣旋可能會帶來不少降水,好在不算什麼大問題。
和昨晚相比,此時外面簡直不要太安靜,無風無雨。
只是站在窗邊看外面,入眼皆是被颱風肆虐過後的樣子,樹木折斷,灌木倒塌。
狗看了都搖頭。
“颱風走了嗎?”李老師迷迷糊糊睜開眼。
“嗯,結束了。”
陳景樂微微一笑:“你再睡會兒吧,我先下樓看看。”
李北星打個哈欠,努力坐起來:“不了,我也下去,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別看昨晚外面動靜大,其實她睡得挺香,根本沒有什麼好擔心,自家老公懷裡滿滿的安全感。
颱風過後,院子裡最多是葉子,夾雜着泥水,顯得不是一般的髒。
爸媽也起來了,正準備拿掃把清理。
陳景樂拒絕:“哪用得着那麼麻煩?”
他擡出用洗車機,用高壓水龍頭,將院子牆面地面,都沖刷一遍。
費不了多少水,關鍵是快速省事。
三兩下衝洗完,再做個簡單早餐。
爸媽急着去店裡看有沒有受影響,吃完趕緊騎上電動車就出門。
李老師今天也得回學校。
全世界都在忙着復工復產。
陳景樂沒閒着,今天肯定沒法好好看書寫字畫畫了,準備好工具,開車出門。
路上先給岳父大人打個電話,說下自己要去查看情況的幾個種植基地,省得倆人撞車。
時間緊任務重,自然是分頭行動最好。
陳景樂驅車前往鴻啓位於城西下面鄉鎮的一處種植基地。
這一路走來,除了路邊有幾棵樹倒下,對交通稍有影響外,其他問題不大。
時不時看到有公家單位的車,從身邊呼嘯而過,顯然都是奔赴事故現場抓緊時間恢復的。
時至今日,國家對於應急管理這塊,已然有足夠豐富的經驗,根據不同響應等級,各單位按要求定時彙報情況,提供應有的技術支持。
市防指彙總信息後,會向更高一級部門報告工作動態、突發災情、險情及時報告。
而負責救援的部門,則根據市防指指令,第一時間展開搶險救援。
保持溝通順暢,充分發揮組織協調能力,這樣一切都在可掌控範圍內。
論救援這塊,世界上應該沒有哪個國家比得了我們。
甚至出現了飽和時救援。
反觀隔壁某日子國,救個掉進坑裡的老人,都得好幾個月,一問就是斯米馬賽正在努力。
真是狗聽了都搖頭。
……
來到目的地。
這邊基地種植的是菜心。
基地外面看起來有點狼藉,與之相反的是不少工人已經過來,開始清理積水跟垃圾,嘗試將基地恢復原貌。
wωω ▪Tтkan ▪¢O
陳景樂環視一眼,穿上雨靴套上手套,拿起後備箱的塑料桶跟鐵鍬加入其中。
“哎,陳總!您怎麼來了?”
人羣中鑽出一個靈活的胖子,閃到陳景樂面前。
“說多少次了老王,我不是什麼總,我只是公司一個小小顧問。”
陳景樂無語。
被稱作老王的男人聞言,只是呵呵一笑,沒有糾正。
他見過陳景樂好幾次,畢竟陳景樂沒少到下面種植基地做考察。
現在全公司上下誰不知道,這位是大老闆的女婿,老闆又只有一個女兒,女婿接手公司是遲早的事,叫一聲陳總沒毛病。
只是陳景樂不喜歡別人這麼稱呼他。
他對接班什麼的不感興趣。
相反,老李同志精氣神好得很,不得再幹個十年二十年?
50歲正是大展身手的年紀!
讓老丈人去努力奮鬥,他跟李老師在後面好好享受人生,纔是明智選擇。
“基地損失情況如何?”
陳景樂邊走邊問,踩上田埂,開始用鐵鍬幫忙情理淤泥跟積水。
老王說:“還好,我們提前把膜撕了,鋼架管沒有受影響,雖然作物被吹倒一部分,被淹一部分,好在都在可接受範圍內,今天過後就能恢復正常。”
對這位看似細皮嫩肉,幹起活來卻絲毫不含糊,效率不慢的年輕領導,老王看在眼裡,心底暗暗佩服。
這可是大老闆的女婿啊。
妥妥的超級有錢人,都像他們一樣,該幹活的幹活。
換作公司其他高層,可能就人五人六地站在旁邊,揹着雙手各種指揮了。
“這樣看來,算運氣好的了。”陳景樂鬆口氣。
要知道此次颱風中心路線剛好是從江北境內經過。
鴻啓旗下的蔬菜種植大棚,都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提前把塑料膜撕了。
塑料膜雖然成本不低,但相比整片大棚被掀翻吹倒來說,損失算少的。
當然,不是所有的種植類型都適合撕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然而有些小種植戶不捨得撕,最終結果往往是棚架倒塌,得不償失。
有買保險的還好,多少能獲得一點賠償,沒買的恐怕要血本無歸。
經過上半年的旱災後,陳景樂才發現,不少個體種植戶對農業保險,簡直一無所知。
根據政策性天氣指數農業保險條款,像颱風類的災害,只需達到六級以上,即可獲得理賠。
江北這邊的規模化農業種植養殖,基本都會買保險,單一個颱風,每年就有好幾次,不買保險根本頂不住。
當然,不買保險也能理解。
農民收入水平本身就不高,連自身醫保社保都有人不想交,更別說給農作物上保險,依舊是靠天吃飯那套思維。
只是買總比不買要好,起碼減少點損失。
以某保險公司的水稻完全成本農業險爲例,這類保險單畝保費爲50塊錢一畝,其中國家補貼45%,省裡補貼25%,這樣農民自己就只需要交30%,也就是15塊每畝。
而保險金額最高理賠1100元每畝。
只要是暴雨、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內澇、風災、雹災、凍災、旱災、地震、高溫熱害、低溫冷害等自然災害直接導致的作物受損,且受損超過25%,即導致保險水稻莖杆折斷、植株毀損或死亡、結實率降低25%(含)以上的,一律可獲得賠償。
陳景樂覺得,稍微有點規模的種植戶,都應該考慮買一份農業險。
你不能把希望完全寄託在颱風繞道上。
何況除了颱風,還有洪澇、乾旱等其他災害。
當然,保險套路多,這個大家都知道,買農保儘量選擇大公司的同時,還要注意看清楚合同,別踩坑。
有些地方私下不允許農民個人參保,只能村裡統一交。
這就很考驗村幹部的紀律性了。
再就是保單保險條例不清晰透明、賠償金到不了農民手裡等問題。
甚至有發生過投保後不予理賠的情況,這種保險公司純畜生行爲,壞的何止是自己跟行業的信用,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只能說,農業保險之路,任重道遠。
……
菜心種植基地損失不大,這邊收拾得差不多後,陳景樂又前往另一處種植荔枝的水果種植基地查看情況。
鴻啓旗下的荔枝園區因爲普遍採摘比較早,加上臺風來臨前又組織搶收了一波,情況不算嚴重。
饒是如此,依舊有不少尚未採摘的桂味荔枝跟糯米餈受損,在經歷颱風後,出現了果子開裂的情況。
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大規模。
這是土壤水分劇烈波動引起的果實膨大。
一些地勢較低的荔枝種植區,甚至出現了膝蓋以上的積水,不能及時排澇,果實就只能壞掉。
不僅荔枝會出現,像李子桃子蘋果這些,只要是出現水分供應過多,都會開裂。
“上半年抗旱,下半年抗澇。這就是農業種植。”
陳景樂嘆氣。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搞金融搞投資,來錢多快啊,何至於苦哈哈地來種地。
一上午他都在忙着輾轉各個種植基地,瞭解受損情況,幫忙清理淤泥積水垃圾等。
其中有一處荔枝種植區,由於雨勢較大,發生了山體滑坡。
陳景樂到現場得知消息後,連忙問:“有傷到人麼?” 片區負責人表示:“人倒是沒傷到,不過雞舍被壓垮了一部分,同時淹死了百來只雞。”
有些種植區會結合林下雞模式,種植水果的同時順便養雞,這樣的林下雞肉質接近走地雞,價格比一般飼料雞要高不少,是不錯的創收手段。
“人沒事就好。”陳景樂大鬆口氣,“走,去看看情況。”
到現場一看,情況確實有點麻煩,好在滑坡程度不嚴重,更多是泥水沖刷導致的。
陳景樂揮揮手:“死雞得趕緊掩埋,不然細菌爆發,容易傳染給其他活雞。”
洪水過後,容易爆發各種疾病,這是因爲洪水會滋生大量蚊蟲,蚊蟲傳播疾病。同時地表水和地下水都可能受到污染。
必須做好衛生消殺工作。
陳景樂手持鐵鍬,帶頭動手清理雞舍。
負責這塊種植區的員工連忙阻止:“陳總,不用不用,您在邊上看着就行。”
陳景樂擺手拒絕:“小看人麼,我也是農村人,少廢話,趕緊弄。”
捋起袖子就是幹!
其他人見狀,都不再說什麼,同樣開始賣力幹活。
人家老闆都親自帶頭做事,你下面的小蝦米,好意思在旁邊看着?
只要帶頭的人積極主動,其他人自然會跟進。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便是這個道理。
……
清理完雞舍,陳景樂順便帶人把下方直至村子水田的排水溝渠,也一併清理了。
因爲下方除了村民的自留地外,還有部分是鴻啓承包用來種植番石榴的水田。
加上聞訊剛來的當地村民,一行數十人,頗具聲勢。
大家要麼穿着雨靴,要麼捲起褲管,扛着鐵鍬鋤頭,頭戴草帽,沒有半點垂頭喪氣,有的只有災後重建家園的決心。
陳景樂恍惚間,彷彿回到那個人多力量大,生產熱情高的火紅年代。
“丟你奶的颱風!”
陳景樂揮舞着鐵鍬,感覺身上有使不完的牛勁。
就在這時。
離村子不遠的縣道上,停下幾輛車。
一行尚穿着雨衣的人從車上下來,觀測周邊受災情況。
其中一個面相年輕,戴着無邊框眼鏡,身材微胖的男人,如果陳景樂看到,便能認出對方是有過一面之緣的江北市政副手姚輝。
然而姚輝並非此行領頭,而是跟在一個梳着三七分的儒雅中年男人身旁。
顯然三七分的地位比他還高。
男人瞧見不遠處衆人聚集在一起,頓時好奇問:“那邊是誰在組織復產工作?本地村幹部嗎?”
工具不統一,沒有穿馬甲,男女老少都有,而且以中老年爲主,看起來不像是單位組織的,更像是村民自發行爲。
沒辦法,受災面積太大,人力又有限,根本安排不過來。
除了水電線路,其他只能寄望於下面基層自發行動起來,助力災後恢復工作。
BR縣道另一邊的幾個村子,同樣受災嚴重,甚至因爲地勢低,情況更麻煩。
姚輝示意秘書:“快去問一下。”
秘書趕緊小跑過去。
趁此機會,男人看向其他方向,看到山頭上被刮到的桉樹、田間折斷的番石榴,亦或者成片伏倒的水稻,都只能心裡暗歎。
過了好一會兒,秘書帶回來一個五十多歲的寸頭男人。
看到這麼多穿着統一雨衣的人,而且不少一看就是公家單位,頓時有點緊張:“領導好,我是六甲村的村長陳貴。”
“陳貴同志你好!”
三七分中年男人笑着跟他握握手:“能不能說下村裡現在是什麼情況?受災嚴不嚴重。”
陳貴受寵若驚:“還好還好,問題不大,村裡已經開始清理各種倒塌的樹木跟飛散的垃圾了,同時疏通河溝,保證積水及時排掉。”
“那邊這麼多人是在做什麼?”男人問。
陳貴回答:“在清理河溝及時排水呢。那邊是鴻啓的種植區,帶頭幹活的是鴻啓公司的領導,據說是老闆的女婿。他們清理完山上的荔枝園後,又把下面田裡排水渠疏通一遍,好讓水都能流到下面的大河溝去。跟我們村人互相幫忙。”
“鴻啓?”男人微微一愣。
旁邊的姚輝略作沉吟,回答說:“鴻啓是省裡市裡的農業龍頭,主要做蔬菜水果種植運輸,聽說最近開始在嘗試進軍社區蔬菜水果生鮮。”
男人問陳貴:“承包村裡土地種荔枝,給多少錢一畝?”
陳貴連忙回答:“山頭是80,坡地是220,水田是380。”
“這麼少?”男人微微皺眉。
姚輝沒說什麼。
村長卻連忙說:“不算少了,比其他人的價格高,我們這邊的地本來就不肥,有人肯承包就不錯了,村裡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小孩種不了,丟荒的地越來越多。鴻啓的老闆願意承包,再從村裡招幾個人幫忙幹活,挺好的。”
男人有些詫異,微微點頭,回頭對姚輝說:“企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只有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農業企業,才能與農民雙向奔富。”
姚輝點頭:“您說得對!”
旁邊的人一聽,頓時明白該怎麼做。
……
中午下了場小雨,好在影響不大。
陳景樂午飯是在外面解決的,吃得比較簡單,就一份雞腿飯,跟工人們一起,往種植區的平房裡隨便一坐,打開飯盒埋頭咔咔一頓吃。
今天是沒法回家了,事情太多,根本忙不完,下午還有好幾處要跑。
正吃着呢,突然接到李啓光電話。
“你現在在哪?”電話那頭,老李同志好奇問。
陳景樂喝口礦泉水把嘴裡的米飯嚥下去:“我在橫嶺瓦窯這邊,怎麼了?”
今天一上午沒停過,都在奔波。
李啓光說:“剛纔有人打電話跟我說,領導下去視察災後復產工作時看到你了,順帶對我們公司三農工作表示肯定,你具體幹了啥?”
“領導?市裡的?”陳景樂意外。
“不,是省裡。”
“……”
陳景樂微愣:“我啥也沒做啊,就是正常的組織恢復生產。應該算好事吧?”
省裡的領導這麼忙,會關注他一個小蝦米?
搞不懂。
大概率只是路過。
“嗯,省電臺今天的晚間新聞,應該會有一段露臉鏡頭。”李啓光說。
“誰?”陳景樂意外,不確定問:“公司還是……?”
“當然是你啊,你在現場。”
李啓光微微一笑,某種意義上,陳景樂算是給他跟鴻啓露臉了。
“哈?”
陳景樂懵圈,他都沒注意到附近有沒有人扛着攝像機,什麼時候在哪拍的,根本不知道。
算了,管那麼多!
他只想早點把公司旗下的種植區恢復正常生產,這損失的都是自家的錢!
至於其他,都是順手。
“那誰,幫忙去給大夥兒買兩條芙蓉王,我來報銷。”
匆匆忙忙吃完飯,陳景樂說。
工人們頓時高興:“陳總大氣!”
陳景樂揮揮手笑:“小事情!等會兒大家加把勁,爭取今天都弄完,省得拖到明後天下雨又淹上!”
“沒問題!”
衆人積極性高漲。
……
晚上,陳景樂拖着疲憊的身體回到家。
他是鐵定沒空做飯了,晚飯是爸媽做的,比較簡單,但至少能吃。
匆忙洗完澡,打開二樓電視,調到新聞頻道。
這會兒正好在播晚間新聞。
岳父大人果然沒說笑,他確實上電視了。
鏡頭只有幾秒,一晃而過,如果不仔細看,都認不出是他。看鏡頭距離,有點遠,顯然是放大了倍率的。
畫面中的他,跟身邊的村民們沒什麼區別,賣力揮動鐵鍬,頭髮被汗水打溼,有點凌亂。
這段素材放在災後重建報道部分。
“剛纔那個是不是你?”
旁邊的李北星好奇問。
陳景樂微愣,沒想到李老師居然能認出來。
當即把中午時候跟老李同志的對話說給李北星聽。
“我就說嘛,你平時都不咋看新聞的。”
李北星嘻嘻一笑。
回想剛纔畫面上陳景樂跟村民們一起埋頭幹活的樣子,她是既心疼又驕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