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朝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在此地創建山海關,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的城池,周長約八里,是一座小城,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爲關,城高牆厚,異常險要,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以威武雄壯的“天下第一關”箭樓爲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歷史上,山海關也是明清兩國大戰,爭奪的焦點,更是成了滿清入主中原的關鍵,李自成兵破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身亡之時,被後世詬病的吳三桂就駐守在山海關。

李自成也知道山海關的戰略意義十分重要,便令明降將唐通領兵八千赴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反覆思慮後決意歸順,率軍離山海關進京,行至永平西沙河驛時,遇從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吳襄在京遭農民軍拷掠,愛妾陳圓圓被奪佔,於是頓改初衷,打着爲崇禎帝復仇旗號,拒降李自成,還師山海關,襲擊唐通部。

李自成聞訊,命權將軍劉宗敏等率兵十萬向山海關進發,爲爭取吳三桂,攜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吳襄隨軍同行。

吳三桂料不能敵,遂遣使致書多爾袞求援,多爾袞接到信函,頓時喜不自勝,疾趨山海關。

李自成對清軍情況不明,行動遲緩,拖了好些時日,才抵達山海關下,在石河西岸與吳三桂部成對峙之勢。同日,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於一片石、西羅城進行惡戰,甫開戰吳軍小勝於西羅城,接着李自成軍猛攻東羅、北翼二城。

當晚,清軍進至山海關外十五里處一線集結,山海關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牆堅,外築羅城、翼城互爲犄角,易守難攻。

守軍除吳三桂部外,還有山海關總兵高第部一萬、鄉勇約三萬人。李自成抵關當日,向吳三桂發出逼降通牒,遭拒絕後,一面令唐通、白廣恩部近二萬人從一片石出邊立營,斷吳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萬分別對西羅、北翼和東羅城猛攻。

吳三桂以主力列陣於西羅城石河以西一線,阻止大順軍攻關。雙方激戰於西羅城附近,守軍爲擺脫困境,詐降誘大順軍數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發火炮。大順軍死傷甚衆,被迫後撤。在北翼城,大順軍利用居高臨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戰至翌日黎明,迫守軍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順軍未能進據羅城。

此後,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軍擊敗,餘衆退入關內。經一日激戰,多爾袞已知大順軍虛實,遂採用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慎戰之策。

在大順軍與吳三桂部連戰疲憊時,多爾袞見勢突出奇兵,急令阿濟格、多鐸各率兩萬精騎,乘風勢、揮白旗,對陣直衝大順軍。萬馬奔騰,飛矢如蝗,疲憊的大順軍見清軍驟至,猝不及防,陣腳漸亂,傷亡慘重,最終清軍一舉取勝。

此戰之後,李自成精銳遭受重創,未能再起,清軍則乘勢佔領北京,入主中原。

宋應昌當然也知道山海關的重要性,可是到達大同之後,便不再向前,如今山海關已被李如楠部將傅成佔據,大明先機已失,大同總兵賀世賢請求出兵,繞道蒙古,攻擊遼東,迫使傅成回援,到時候,宋應昌再猛攻山海關,只要能佔據山海關,大明就足以進退自如。

可是宋應昌卻不同意,認爲出兵的時機還不成熟,如今大明在被北方的精銳已經損失殆盡,剩餘的士卒,自守尚且不足,如何出擊。

賀世賢又多次要求,至少先少派人馬,趁機探探敵情,宋應昌這才勉強答應,令賀世賢帶一千人馬繞道蒙古,去探查敵情,臨行之時還反覆叮囑,要見機行事,不可魯莽。

賀世賢的軍馬出大統半日,宋應昌又令從關外逃回來的總兵李秉城率兩千人馬,隨後出城,準備接應賀世賢。

賀世賢率兵將帶了半月的糧草,行軍三日,探馬回報,叛軍在邊牆處已經有了防備,賀世賢得報,不再前行,立即後撤,半路遇上李秉城的兵馬,兩人合計一下,沒有全軍返回大同,而是派出四百人,帶上全部的糧草,繼續往北走,探查有沒有可以進入遼東的路徑。

結果這四百人向被走了月餘,最終也沒能找到路,反倒被蒙古人發覺,全部做了異鄉之鬼。

宋應昌此後便嚴令出兵,雖然沒有進兵一步,但是卻在日夜操勞,親身巡查兵營,以至於偏遠的單兵崗哨,招募流亡的鄉民種地修城,疏請調撥銀兩糧秣,整頓兵卒,打造刀槍鎧甲、戰車盾牌。

此後又上疏萬曆皇帝:“請調集兵將十八萬,戰馬九千匹,至時攻守成局,遼東可取,邊疆可定。”

之前還不免心灰意冷的萬曆皇帝,接到宋應昌的疏報,當即召集各部大臣,下口諭:“朕將再徵調全國十三省兵馬,聚集十八萬,出兵遼東,兵部各大臣不得推脫滯緩,速辦。戶部調撥錢糧,不得延誤。”

大臣們眼見萬曆皇帝這次是真的發了狠,也不敢怠慢,尊旨速辦,十三省總兵馬數近二百萬,很快就調集出五萬人,戶部撥出足用的銀兩糧草,集結成第一批兵馬,向大統進發。萬曆皇帝派了大太監田義,督察徵調事宜,兵部戶部的大臣們都寫好了奏章,準備早朝時上奏。

可等了半日都不見萬曆皇帝上朝,突然景陽鐘響,一個小太監,疾恍恍的跑了出來,衆大臣頓時如遭雷擊,昨日還上朝理政的萬曆皇帝,居然駕崩了。

歷史上的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可是如今在內憂外困之下,再加上長期吸食鴉片,萬曆皇帝縱然是鐵打的身子也支撐不住了,今日早就,剛剛完成每日必行的修煉,突然一陣血氣翻滾,居然就這麼死了。

第四十九章 鴉片販子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四十六章 一個聲音第六章 禍事了?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十二章 負責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十四章 活命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五章 有付出就有回報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九章 小人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十三章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十五章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七十五章 逃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九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良將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十九章 打!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二十一章 秘密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十四章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八章 王妃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八十七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十三章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九十章 援兵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十一章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十一章
第四十九章 鴉片販子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四十章 氣炸了九少爺的肺第四十六章 一個聲音第六章 禍事了?第六十四章 差事第四十六章 東線戰場第六十六章 撤軍第六十六章 萬家生佛第三章 內牛滿面的九少爺第六十七章 魅惑第一章 野豬皮要膨脹第十二章 負責第十一章 將軍衛隊第四章 金州亂局第五十五章 老鬼子,你媽喊你回家吃飯第六十二章 戒子規第二十六章 九少爺回來了!第三十一章 佛郎機人第十四章 活命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十六章 定計第五十五章 有付出就有回報第六十三章 一件事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十三章 爛攤子第二十三章 返程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九章 小人第六十九章 韓胤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一章 動盪的日本第八十四章 美人情重第三十章 天才的想法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一章 這是哪裡?第十三章第三十章 李家是一個奇葩,我們人人都愛他!第三十二章 騎士精神第十五章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七十五章 逃第五章 無恥是有原因的第七十三章 褚英之死第三十四章 一丘之貉第七十三章 雙喜臨門第二章 天下震盪第五章 夢想照不進現實第九十五章 傳國玉璽第八章 良將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十九章 打!第四十八章 突襲北青城第三十一章 混世鉅奸第二十一章 秘密第十章 稷山阻擊戰第十四章第五十四章 皇帝也來打秋風第五十二章 海汀倉第八章 王妃第十二章 皇帝駕崩第二章 遼東也不太平啊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一百零三章 佈局第六十九章 聖旨第七十八章 千里亡命第八十七章第四章 報仇!報仇!第二十七章 好鐵不打釘,少爺要當兵!第五十六章 這下真的賺翻了第二十四章 夠了嗎?走人!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二十五章 海盜王令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四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三章 天朝氣象第十三章第二十二章 猴子關白第三章 另類打劫第九十章 援兵第七十五章 衝突第五十一章 加藤之怒第十章 似曾相識燕歸來第四十七章 經濟第十九章 果然豪傑~~~個屁!第十六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六章 計議出兵第七十章 總算熬出頭了第四十二章 牡丹峰第三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九章 進京第十一章第三十五章 北上第四十八章 紅毛鬼第九章 刀下留人第七十二章 少女第三十九章 東哥?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