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九部制

當李軒剛到這個時代的時候,可沒有什麼雄心壯志,當時他最想做的就是逃離黃竹山,然後隱姓埋名過一輩子,那個時候的他甚至還奢望着自己跑到江南那片地方去,看一看秦淮河兩岸的風光,體驗一番秦淮女子的溫柔,嗯,最好是免費的。

但是隨着時間的過去,他就發現自己最初的這個想法無異於癡人說夢,想要逃出去不容易,而逃出去後想要躲過官府的追鋪更不容易。

後來因爲柳八苟,方東全他們雖然不讓李軒走人,但是各方面的待遇還不錯,都沒虧待李軒,久而久之,他就覺得在這個山溝溝裡當皇帝其實也不錯。

至少在這片小山溝裡,他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大堆人天天吹捧他是千古聖君,待久了有自信!

這種狀態一久,慢慢地李軒也就接受了自己是山溝皇帝的這個事實,平日裡以朕自稱的時候,已經是不會感到絲毫的拗口,現在你讓他以‘我’‘吾’之類的自稱,他還不習慣呢。

既然接受了當皇帝的命運,那麼李軒自然就需要考慮怎麼把大唐王朝建立成一個真正的王朝,把皇帝位坐的更穩一些,免的到時候被明軍擊敗從而被拉上斷頭臺。

之前編練近衛軍,支持方東全他們去攻打雞冠山、黑虎寨、黃桂山,都是他的一些嘗試。

但是這些嘗試之所以說是嘗試,就是以爲它們影響不大,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大唐王朝的兒戲性質。

他編練的近衛軍就算再能打,但是不管在他們自己的心目中,還是說在外頭的那些明軍心目中,他們依舊是一羣土匪。

治下的民衆就算膨脹到了現在的兩千多人,但是這兩千多人一個個都是把自己當成了土匪,絲毫沒有作爲一個普通大唐子民的覺悟。

而這樣的大唐王朝是絕對不可能存活多久的,哪怕是能夠擋住下一次的明軍進攻,但是絕對不可能一次又一次的擊敗明軍。

而大唐王朝只要戰敗一次,那麼就絕對死翹翹了。

所以,軍制改革是必須的,而要實行軍制改革,李軒就得先推動官制改革,只有明確的文武官員等級制度,才能夠建立軍隊的指揮體系,軍隊有了指揮體系後,才能夠稱得上是一支軍隊。

如今的大唐王師,不過是幾個土匪頭子帶着一羣土匪瞎打罷了,根本就沒有任何指揮體系可言。

諸多的原因都讓李軒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官制體系!

當李軒在朝堂上說起官制改革的時候,下頭的柳八苟、錢夢久、王文華三人是一臉的驚訝,顯然是沒想到李軒會突然說這些。

反倒是方東全、陳屠夫他們有些無所謂,在他們看來,官制改革無非就是改一改大家的官名罷了,實際影響不大。

但是在柳八苟他們這幾個讀書人出身的文官看來,意義卻是大不同。

當即柳八苟就是站出來道:“陛下所言甚是,我大唐初立之時多有匆忙,未能建立完整之官制,如今局勢稍安,我大唐又實力大漲,這官制的確是要確定下來了!”

王文華也是道:“陛下果然是天縱之才,千年不出之聖君,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我們大唐現今之不足!”

錢夢久看了看王文華,目光了露出了一絲鄙視,這個王文華就知道拍馬屁,但實際上屁話都沒說。

當即他道:“不知陛下欲採用何等官職?”

李軒道:“縱觀歷朝歷官制已不適於我大唐,古之三省六部早已經作古,僞明之六部亦多有欠缺,朕遍閱周禮之文,意立九部!”

聽到李軒這麼說,方東全他們依舊是一臉楞逼,他們這些人大字不識,那裡知道什麼官制啊,這個時候他們雖然帶了耳朵來,但實際上和聾子差不多。

但是聽不懂詳細內容沒有關係,李軒的話裡頭,有那麼幾個字還是能聽懂的,比如說六部的‘六’,九部的‘九’。

下頭的陳屠夫當即就是朗聲道:“陛下英明,九比六大,我們大唐的官制自然比僞明的更好!”

一旁的方東全也是道:“不錯,僞明有六部,我們大唐的就要有九部,比他們多了三部,還看那僞明以後怎麼囂張!”

黃學仁和蔡二虎也是跟着附和,說着陛下英明,九部有多好多有,但是你問他們九部怎麼就比六部好了?

他們就一個理由:九比六大!

這聽的旁邊的三個文官是一臉黑,就算是坐在龍椅上聽着他們吹捧的李軒都是面露尷尬之色。

這官制優劣,還能用數字大小來比較的?

此時柳八苟開口道:“陛下,不知何爲九部制?”

李軒一邊拿出了早就準備好的官制章程一邊道:“九部,乃從六部擴展而來,除舊有之吏部、禮部、戶部、工部、兵部、刑部外,增設農、稅、察三部。”

“吏掌管官員任免、考覈、升降、調動諸事。”

“禮部掌管五禮、科舉、教化、外交往來。”

“戶部掌管戶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營造,器械打造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農部掌管農林礦商事。”

“稅部掌管稅賦、俸餉事。”

“察部掌管糾察百僚,彈劾不法事。”

“各部設尚書一名,左右侍郎各兩名,部下設各司,有郎中等。”

李軒簡單的解說着九部制度,而他這麼簡單一說,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這三個讀書人一下子就聽明白了,這九部和以往的六部相比,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戶部被一分爲三,從掌管天下所有土地,農商,賦稅,俸餉等事務的大部門,變成了只管民衆內政事務的部門,而賦稅被單獨列出來成爲稅部,農商也是被單獨出來爲農部。

至於察部,這玩意雖然少了一個字,但是一聽就知道是都察院。

李軒搞出來的九部制度,乃是參考了明朝的六部制以及後世近代國家的內閣制度,不至於太驚世駭俗,又有改良,不說有多少,但是用着先肯定是沒問題的。

這個九部制,簡單來說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六部制度,只不過是多增加了三部而已,至於爲什麼要多增加三部,李軒自然有着自己的考慮,只是他現在是不會對柳八苟他們說爲什麼的。

此外,其實陳屠夫他們說的也不錯,僞明既然有六部,他們大唐王朝自然要比他們的六部多,而且多一部兩部還不夠,要多就得多三部!

因此,九部正好!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還是不要臉的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偉的造艦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九百三十八章 鐵罐頭們的戰鬥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七百七十三章 賣不出去的香皂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個大餃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放明軍一馬(求月票)第八百一十一章 陳立夫立功升官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擴大殖民規模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擔憂第二千二百零四章 禪讓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產業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來朕見朕征服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仁孝治國的大唐帝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遷好啊,西遷對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擴軍萬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軍出擊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蠻子到底想咋樣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四軍遭遇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鮮血中的白蓮花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覺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戰馬的悲鳴第七百八十一章 陛下,要保重龍體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八百一十八章 遊秦淮河竟敢不帶上朕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龐大的西海艦隊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二千一十章 一點也不帝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兩百三十九章 擴軍設營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兩百四十章 全新的大唐王師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經濟綁架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休達也不好混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畢志安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陛下駕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銷售售後統一模式第兩百六十二章 新手開車上車請刷卡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
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大唐還是不要臉的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議國本第二千八十一章 埃及省亞歷港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二千二百零二章 汽車全民化時代第六百七十三章 戰艦出動第九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立案調查第八百五十一章 此物當爲我大唐利器第五百八十八章 宏偉的造艦計劃第三百八十二章 送君千里之外第九百三十八章 鐵罐頭們的戰鬥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 上海研究院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七百七十三章 賣不出去的香皂第二千一百一十九章 裝甲車測試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五百五十章 蔡二虎當將軍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康長寧的大器晚成之路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技術爲王的時代第一千九百章 遷國,世界震驚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抄襲大唐的葡萄牙人第九百六十六章 朕要包個大餃子第一百八十四章 先放明軍一馬(求月票)第八百一十一章 陳立夫立功升官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 南洋糧食產區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 擴大殖民規模第三百四十九章 兵分兩路第八百三十五章 正德的擔憂第二千二百零四章 禪讓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 爆炸的水泥產業第五百三十七章 朕來朕見朕征服第二十一章 國運之戰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仁孝治國的大唐帝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西遷好啊,西遷對啊!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七十萬大軍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大隅縣籌備特使第三百三十六章 擴軍萬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全軍出擊第兩百三十章 都不按照套路出牌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蒸汽戰艦不是夢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南唐蠻子到底想咋樣第八百八十二章 正德皇帝笑了(必看)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輪船時代來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一百零八章 一刀兩刀三刀第兩百五十九章 把朕的意大利炮拉過來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給面子的老天爺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去扶桑剿匪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第四軍遭遇戰第一百六十四章 鮮血中的白蓮花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文明人的感覺第三百章 黎明前的黑夜第兩百五十八章 太后娘娘威武第三百四十二章 驚恐的董家第一千五百零六章 葡萄牙求和第七百三十三章 戰馬的悲鳴第七百八十一章 陛下,要保重龍體啊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八百一十八章 遊秦淮河竟敢不帶上朕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龐大的西海艦隊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把丹麥也搬到非洲去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汽車元年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大唐騎兵,一往無前第五百七十二章 焦頭爛額的張嶽第二千一十章 一點也不帝國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唐屬印度戈河州第兩百三十九章 擴軍設營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六百三十九章 視察兵工廠第一百九十九章 凌亂的楊秀才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名留青史的仕女號首航第兩百四十章 全新的大唐王師第二千一百八十一章 經濟綁架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 休達也不好混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七百四十五章 格德斯覲見記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暴戾的畢志安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繁華背後的危機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每一個殖民地安都是代表着一場戰爭第一百七十二章 不打團戰只搶人頭第兩百九十七章 瀾江堡壘第一百一十七章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求訂閱)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產能過剩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陳立夫自救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逼急了的韃靼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陛下駕到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們發財了第二千一百三十四章 銷售售後統一模式第兩百六十二章 新手開車上車請刷卡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