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零四章 禪讓

自從宣平六十一年,大唐帝國掀起第二次工業大發展計劃之後,大唐帝國的經濟再一次得到了大幅度的發展,同時伴隨而來的是大量先進科技產品的不斷出現並被應用。

隨着供電設施的不斷建設和完善,各大城市開始陸續用上了電,城市的夜空開始亮起,一些繁華地區甚至出現了不夜城的盛況。

不僅僅電燈,電風扇爲代表的各類電器也是陸續進入百姓家庭。

電燈、電風扇等各類生活用的電器,雖然看起來很明顯,但實際上這並不是大唐帝國電氣化進程裡的重點。

大唐帝國的電氣化,核心是讓電動機取代蒸汽機,成爲工業生產的主要動力,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這從大唐帝國前期的供電設施建設,大多都是圍繞着各大工業區所進行就可以知道了。

而這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從宣平六十一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供電設施,等到了宣平六十八年的時候,大唐帝國的幾乎所有主要的工業區都已經是通電,大量企業開始使用電動機取代蒸汽機,作爲生產的主要動力,推動了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升。

同時內燃機的發展持續加快,各類採用內燃機的貨運車輛、工程機械等大量出現並廣泛應用到建築、交通運輸等行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北風卡車等貨運卡車成爲了短途運輸的主力軍。

等到宣平六十八年的時候,在各大城市裡幾乎已經是很難再看見以往那種滿載貨物的四輪貨運馬車招搖過市了,取而代之的乃是大量貨車。

這些貨車往來於火車站、港口等物資中轉站和城區內的各個地方,運輸着數不清的物資,滿足城市民衆生活,工業發展需求的同時,也是不斷的創造着更大的經濟利益。

而隨着全國公路網絡建設的全面鋪開,大量的省道公路被建設出來,其中不少還是鋪設了水泥或瀝青進行了道路硬化,使得了汽車成爲了中短途運輸的主力軍。

這一點,在環太湖地區體現了更加明顯,在這個大唐帝國經濟最發達的,同時也是物流需求最龐大的地區裡,縱然有密集的火車網絡以及河運體系,但是依舊無法滿足龐大的物資運輸需求。

而現在,隨着環太湖公路以及多條直線公路的開工,真正使得了汽車成爲了中途運輸的主力軍。

當上海到金陵段的直通公路全線開通的時候,車流量之龐大,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大量的乘用車以及貨車通過這條直達公路,往來上海、金陵以及沿途的蘇州、鎮江、常州等地區。

等到金陵到蕪湖段,蕪湖到杭州段,杭州到上海段也全線通車的時候,環太湖公路全線通車,每一天都有無數車輛行駛在這條大動脈公路上。

因爲車流量過多,以至於環太湖公路剛開通不久,就不得不籌備着對該公路進行升級改造,準備把這條普通的公路全面升級爲封閉式高等級公路。

不過交通部那邊卻是批駁了環太湖公路的升級改造計劃,因爲這和交通部最近兩年計劃的全國封閉式高等級收費公路網的計劃相互衝突。

交通部那邊已經是有計劃在直隸地區,尤其是環太湖地區修建封閉式高等級收費公路的計劃。

至於環太湖公路,哪怕是名字有些高大上,但是這種公路在交通部的定位裡,依舊是屬於國道網絡的一部分。

公路和汽車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而這種交通發展所帶來的是交通更便利,成本更低。

此外公路建設以及汽車產業發展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便利,還有這兩個產業本身也會帶來極大的市場需求。

公路建設這種基礎建設,是能夠帶來大量水泥、砂石等建築材料以及工程機械的需求的,最爲明顯的就是帝國最近幾年,水泥產業的年產能,幾乎是以每年翻一番甚至翻兩番的速度呈現超高速增長,公路建設本身以及間接帶來的龐大市場需求以及就業崗位,進一步爲帝國最近幾年的經濟繁榮添磚加瓦。

汽車產業就更不用說了,當汽車產業的規模突破年產量百萬輛的時候,汽車產業已經是毫無疑問的成爲了大唐帝國的重要產業之一,而等宣平六十八年各類汽車年產量突破五百萬輛的時候,汽車產業已經是毫無疑問的成爲了大唐帝國的支柱產業之一。

汽車產業裡,僅僅是乘用車的年產值就達到了十三億唐元以上,這都還沒算上貨車以及各類專業工程機械呢,而這一部分看似每年產量並沒有乘用車那麼高,但是單價更加昂貴,總體產值也不低。

根據商部的統計,宣平六十八年的時候,整個內燃機爲龍頭的機械產業,包括乘用車、貨車、工程機械等年產值已經是突破了二十億唐元,僅僅是內燃機產業,每年就能夠爲帝國貢獻直接稅收數億唐元。

更不要說,內燃機產業也是屬於一種下游產業,想要生產汽車,上頭還需要各類機械行業、鋼鐵行業、化工行業、礦產業、交通行業等等全方位的支持,這間接帶動的產值百億都不止,帶來的工作崗位更是不計其數。

直接以及間接的龐大產值以及龐大的就業崗位,都是讓汽車爲代表的內燃機產業,成爲了大唐帝國新型的支柱產業之一。

就和當年的蒸汽機產業一樣,不僅僅爲大唐帝國的工業升級帶來了助力,當年的蒸汽機產業本身也是屬於產值大,能直接和間接帶動大量就業崗位和市場需求的龐大產業鏈。

當工廠開始廣泛使用電力爲主要動力,當中短途交通以汽車爲主要運輸,再輔以帝國發展了數十年的傳統蒸汽機以及相關聯的造船、航運、火車等一系列產業,再有石油化工產業以及新型的機械農業、化肥產業的全面爆發。

這些都是爲大唐帝國的第二輪經濟爆炸式發展奠定了基礎!

而經濟的爆炸式發展,給帝國帶來了產值,稅收,新科技的應用等等都是次要的,最關鍵的是。

宣平六十八年秋十月,皇家理工學院經濟學院經過詳細調查,謹慎論證後,發表了一篇足以引起轟動的論文,論文稱由於第二次工業大發展所帶來的強勁動力,經濟全面發展,農畜產量不斷提高,民衆持續增收。

宣平六十八年,歷盡數十年發展後,大唐帝國終於是把食物指數降低到了百分之四十以下!

這意味和大唐帝國整體上已經是進入了富裕社會!

而就在這一年秋天,已經八十四歲高齡的聖天子李軒昭告天下,將會提前把皇位禪讓給皇太孫李宏弨。

宣平六十九年正月,大唐帝國正式舉行禪讓大典,聖天子李軒禪讓後尊稱爲‘大唐帝國聖太上大皇帝’,皇太孫李宏弨登基爲帝,尊稱爲‘大唐帝國大皇帝’,並按照傳統宣佈了新年號‘承平’,以示繼承宣平時代之意。

實際上在禪讓之前,李宏弨剛被封爲皇太孫的時候,李軒就已經讓李宏弨署理御書房全面掌控軍政事務了。

當時開始李軒除了把控大方向外,已經是不再插手詳細事務了。

禪讓後也依舊如此,李軒依舊是把控全局,就連奏摺都是一式兩份,分別送到李宏弨和李軒那邊,但是依舊不插手任何具體事務。

因此禪讓對於帝國的諸多政策事務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因爲這些本來就是李宏弨負責的,現在還是他負責,禪讓大典最重要的變化,還是名義上的變化。

李軒是要在自己死之前,徹底把李宏弨的皇帝名分給定下來,以避免任何的波瀾。

最近幾年他可是知道海外的不少地區都是心懷不軌。

隨着當年太子李宏去世後,海外的藩王們一個個都是開始不老實了,僅僅是這些年李軒受到的翰統密摺上報告的說某某藩王拉攏人心,私設工廠,私藏槍炮的就有幾十件之多。

當然了,時任皇太孫李宏弨的手段也沒差多少,這幾年裡已經是被他找了不少機會,狠狠的敲打了藩王一番。

這些李軒都知道,不過並沒有管太多,只要不是原則性的東西,比如說藩王立馬就舉兵造反,或者是李宏弨下狠手直接殺藩王之類的李軒一般都不理了。

至於說以後李宏弨和這些藩王以後可能爆發矛盾甚至戰爭,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聰明人,自己的路自己選擇並自己承擔後果,他一個八十幾歲的老頭子是管不了的了。

更何況,本土和海外領地之間的矛盾,可不僅僅是李宏弨這個新皇帝和海外藩王們的矛盾,更不是說海外的藩王們想要殺回本土搶帝位,他們以前或許有人這麼想,現在也有人這麼想,但是估計稍微腦子正常的人都不會這麼去幹。

海外藩王們,現在要的是獨立!

並且這種獨立傾向,往往也不是藩王們自身的想法!

很多藩王小日子過的挺悠哉的,沒必要也不想和本土皇室進行對抗!

這一點在李軒在宣平六十年前,爲了安撫藩王同時也是爲了最終確定全球皇室皆李氏的格局,李軒恩賜二十五藩王可原爵承襲,與國同休。

封地不可更改,王爵不可變動!

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錦源號歸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永遠都不會屈服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五十八章 看'夜景'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從命(求月票)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大唐黑虎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九百八十七章 聖天子親臨前線,歡呼吧!第兩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縣城第二千零八章 正統之爭大過天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四百零一章 滾,別擋着本官逃跑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製僞唐火器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兩百章 霸王硬上弓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太平洋號處女航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併就吞併,不服你咬我第五百五十三章 幼軍營吊打全球第四十二章 太后英明第七百二十一章 邵陽書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僵持的印度洋戰局第二千七十五章 說媒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賊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張嘴就是五千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於西太平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黴的南林堡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八百四十章 本官要在揚州吃晚飯!第兩百六十三章 該殺的還是要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黎平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參謀長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七百七十章 明可以亡,官不能不當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直線引發的衝突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煉油廠
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錦源號歸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一千七百五十章 永遠都不會屈服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南洋大冊封第一千零三章 慧塵公主要出嫁第五十八章 看'夜景'第一百七十章 敢不從命(求月票)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最有見識的扶桑人第六百四十五章 自掘墳墓的僞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大唐黑虎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移民何錫華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陸軍最昂貴的花瓶第九百八十七章 聖天子親臨前線,歡呼吧!第兩百零四章 攻打正泰縣城第二千零八章 正統之爭大過天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打了雞血的鐵路公司第七百五十章 大唐子民格德斯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錫蘭本土化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汽油機原型機第四百零一章 滾,別擋着本官逃跑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敵騎來襲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煤油貿易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製僞唐火器第二十五章 糧食緊缺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葡萄牙人投降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高麗問題第兩百章 霸王硬上弓第兩百八十七章 無關緊要的慘敗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第九百五十八章 陳家到底有多少錢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橢圓形結構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光明正大的陷阱第二千二百零五章 聖天子崩第二千一百二十二章 汽車行業大爆發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 肉爛在鍋裡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 打葡萄牙好處多多第二十四章 生活就像那啥第九百七十七章 費勤祥的艱難選擇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太平洋號處女航第九百八十二章 吞併就吞併,不服你咬我第五百五十三章 幼軍營吊打全球第四十二章 太后英明第七百二十一章 邵陽書生第七百六十三章 反明鬥士秦志福第兩百七十六章 大獲全勝第九百一十四章 神帝李軒第三百九十四章 全軍衝鋒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八百七十七章 他,正德,不允許!第四百二十六章 僞唐賊軍主力來了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僵持的印度洋戰局第二千七十五章 說媒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海軍五年發展計劃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土著國家不算他國第六百六十五章 報紙:大唐朝報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逃離城市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大唐的後花園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九百二十章 火爆的航運市場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抱着必死之新的織田信長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好惹的賊軍第三百六十一章 一張嘴就是五千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四百零六章 各方爭奪(萬字爆發求訂閱)第四百四十二章 三千俍兵滅僞唐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這一切都是值得的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海盜也買軍艦第二千一十七章 本土沿海等於西太平洋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倒黴的南林堡第兩百零九章 莫名其妙就打下來了第五百六十二章 淡定的陳科橋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大唐最尖端的科技產品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難以想象的驚歎第四百零八章 乘龍而出第七百八十七章 衝啊,大唐萬歲!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八百四十章 本官要在揚州吃晚飯!第兩百六十三章 該殺的還是要殺第三百五十二章 混亂的黎平府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二千一百三十七章 經濟一體化的初步成果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一個大唐人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城門的一聲驚雷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悲催的參謀長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貿易政策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陳立夫面聖述職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 第一份電諭第七百七十章 明可以亡,官不能不當第二千一百八十八章 直線引發的衝突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大唐帝國教坊處第九百二十六章 好客的南洋百姓第五百七十章 好在跑的快第一百零三章 他們傻嗎?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 人道主義領養第四百五十章 李軒是一個好人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戰列艦不如小炮艇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煉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