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新老交替

很多人都想要把錢祧里拉下臺,實際上不僅僅是錢祧裡,現在的每一個值班大臣後面都是一堆人虎視眈眈着,想要把他們幹掉然後自己上位。

沒辦法,這麼多大臣都想要自己上位,那些地方上的布政使什麼的想要當巡撫,巡撫想要殺回京畿,擔任一部侍郎,右侍郎想要成爲左侍郎,左侍郎想要成爲尚書,而普通部門的尚書想要成爲吏部、稅部、商部這樣的權重部門的尚書,或者是去督察院,翰林院擔任一把手,所爲的不外乎就是想要最後進入御書房,成爲值班大臣,位極人臣。

而目前大唐王朝裡雖然說已經是有了致仕的年限,規定了正三品以下,致仕年齡爲六十歲,正三品以上致仕年齡爲六十五歲。

但是這個致仕年齡限制,目前來說作用並不大,因爲大唐王朝的高層,整體年齡都不大,以柳八苟,王文華,錢夢久他們爲代表的最早期的開國功臣,如今也不過五十多歲而已。

而錢祧裡,其年齡還要更小一些,今年連五十歲都還不到,準確的來說,錢祧裡今年才四十五歲。

如果真按照六十五歲的年齡致仕的話,還還得二十年以後呢。

但是錢祧裡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上一待就是二十年嗎?

不可能的事!

錢祧裡已經是當了足足六年的值班大臣了,如果再當二十年,那就是二十六年!

如此漫長的時間,別說是錢祧裡了,就算是柳八苟這樣擁有開國、擁護、從龍等幾乎是大唐第一功臣的人,也不可能在值班大臣這個位置上坐穩二十六年之久!

高層人員是不可能一直都是這麼些人的,當時間久了,甭管是因爲能力不足還是爲了保持正常的人員輪換,李軒都會對人員進行變動的。

最近幾年,他基本上保持着持續更新值班大臣以及行走大臣的節奏。

在這個過程裡,白雲奇、王文華、錢夢久這三位最早期的從龍之臣都是陸續從高位裡退了下來,他們退出一線政壇後,李軒也是沒有虧待他們,白雲奇被安排到大唐西洋公司擔任董事,並且還給了他不少股份,錢夢久則是不願意繼續從政,也不願意到國營企業裡發揮餘熱。

這人也算是經歷過人生巔峰的了,所以退出政壇後,就是回到了興泉府老家養老,回到老家後開辦了一個私立學校,滿足早年想要當塾師的願望。

更新換代的不僅僅是文官,軍方的將領同樣如此!

軍方系統裡的方東全以及黃學仁等一票黃竹山時期的老將領們,除了還剩下陳屠夫這麼一根獨苗苗外,其他的已經是全部退出了現役。

而實際上,早在統一之前,方東全他們就已經是退居二線了,在樞密院裡廝混了幾年後,趁着帝國收復遼東以及高麗半島,徹底完成統一之後,李軒在宣平八年冬,舉行了規模浩大的封賞功臣儀式。

在宣平八年的封賞儀式上,李軒一口氣新封了五個公爵、二十六個侯爵,五十七名伯爵,此外還有三百多名子爵,六百多名男爵。

加上原有的封出去的貴族,這也就使得了讓帝國擁有貴族爵位的人突破了千人。

只不過,這超過千人的貴族裡,絕大部分都是普通的減等世襲的爵位,而男爵因爲已經是最低等,所以更是沒有辦法承襲爵位了。

也就是說,數十年過去後,帝國的貴族數量肯定是會一下子減少好幾百個的。

到最後,貴族的整體數量,應當是會維持在五百人左右。

至於說真正世襲罔替的貴族爵位,到目前爲止,李軒只封賞出去了十五個!

而且目前來說,大唐王朝封出去的世襲罔替,也和傳統的世襲罔替不太一樣,因爲世襲的爵位並不是一直保留原有的爵位,而是採取了減等世襲到男爵後不削爵,一直保留男爵爵位,與國同休!

這,是李軒親自定下的世襲罔替的新定義!

因此一個公爵被封賜世襲罔替,其子孫後代並不是說一直能夠承襲公爵爵位,而是減等承襲到男爵後,能夠一直承襲男爵爵位。

當然了,開國功臣總是會有優待的!

世襲罔替只保留男爵爵位,但是李軒自然也是不可能讓少數真正的功臣,兩三代人之後就泯然衆人了,人家拼死拼活跟着你造反,爲的不就是榮華富貴嘛,更何況,這些貴族大部分也都是軍事貴族,而李軒也是需要在國內維持軍事貴族的地位,進而維持帝國軍事力量的強盛。

因此,還有一部分人是獲得了兩代或三代後再減等承襲的特別優待!

比如郝柏年就是獲得了這種優待,作爲帝國軍功幾乎最大的將領,他在宣平八年正式獲得陸軍上將軍銜,成爲了帝國第一個上將,但是獲得這個軍銜之後,他就是立即申請退出現役了。

沒辦法,誰讓他功高震主,不想死翹翹,想要享受榮華富貴的話,在統一戰爭結束之後肯定得夾着尾巴做人啊。

而李軒爲了政治影響考慮,自然是不會批准他的退役申請的,只不過想要帶兵那也是不太可能的,剛好那個時候李軒準備晉升的上將也不止他一個,所以隨後李軒擴大了樞密院,設立樞密院副使,而副使的人數沒有明確規定。

郝柏年以及後面陸續晉升的野戰軍的陸軍上將,比如李春景他們,都是成爲了樞密院副使,然後回到了金陵城享福!

至於在外頭打仗的那些辛苦事,就不用麻煩這些軍方大佬了,下頭有着一大票等着建功立業的新晉少將、中將們呢。

作爲迴歸金陵,放下兵權的補償,郝柏年、李春景等幾個人是成爲了帝國公爵,然後還獲得了三代後減等世襲,世襲罔替這兩大優待!

統一戰爭裡,以方東全爲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土匪出現的將領陸續推出一線。

而以郝柏年爲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是涌現出來,並在貴州、兩廣戰役期間迅速崛起,併成爲帝國陸軍核心將領的這一批開國功臣,也是在統一戰爭之後陸續推出了一線,把位置讓給了統一戰爭中後期期間陸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們。

相對來說,軍方的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

這裡頭固然是有着李軒對軍隊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但是也有着華夏的傳統有關!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個開國將領都知道的,很多將領在統一戰爭後期,就已經是爲後路開始做打算了。

人家郝柏年在率領第三軍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上書請求退居二線了。

等到統一戰爭之後,面對李軒調他回金陵城擔任樞密院副使的聖旨,他非但沒有被這種明顯的明升職務,實際剝奪軍權的行爲而感到反感,反而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可不像和方東全那樣,因爲想要死抓着權力不放,最後是被一腳踢出了現役。

郝柏年這是以退爲進,放棄了軍權回到金陵城,但還是樞密院副使,現役陸軍上將啊,以後有什麼大戰了,他這樣的大佬肯定是還能再一次領軍出征的。

怎麼也比退出現役好啊!

人家郝柏年今年才三十幾歲呢,還年輕着,可不想就這麼回家養老,更不想因爲功高震主被一刀咔嚓了。

郝柏年是聰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李軒對軍隊的高層進行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一大票戰功顯赫,在野戰部隊裡生無可生,都是被李軒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爲樞密院副使,而部分則是安排到樞密院各部任職。

宣平八年後,陸軍樞密院以及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規格進一步提升,各部部長爲上將銜,這個上將軍銜剛好可以用來安排這些人。

軍方的新老交替很順利,而且老將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依舊活躍在軍界,影響力依舊不小。

但是文臣這邊的新老交替就是沒有這麼順利了。

相對於武將而言有着鳥盡弓藏的傳統因素所影響,文臣這邊卻是沒有太多的這一類的影響,相反,很多文臣們都是覺得,這天下統一之後,纔是他們發揮才華的時候。

統一戰爭時期,大唐王朝的文臣們,和諸多開國階段的文官們一樣,都是屬於邊緣角色,是不怎麼受重視的。

但是國內統一之後,這統一天下就是變成了治理天下了,這個時候,文官的作用也就大大體現了出來。

不少文官們都是等着天下統一之後發揮才華,博取榮華富貴呢,怎麼甘心在剛統一呢,就是退居二線了。

但是這只是文官們的想法,而李軒的想法卻是不一樣。

李軒認爲,在早期的開國階段,文官階層的質量實在是不咋地,以柳八苟爲代表的黃竹山時代就崛起的文官們,其水品是真的不怎麼樣,早期的時候還能夠跟上,但是到了後期,他們的能力已經是無法滿足治理天下的需求了。

畢竟治理一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和治理一個土匪窩還是區別很大的。

所以,這兩天,李軒一直都是想要完成文官之間的新老交替!

但是,雖然李軒是這麼做的,但是李軒的做法卻是比較穩,他並不希望早期的文臣一股腦都是被趕下臺了,那樣不僅僅會讓老臣子寒心,更加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各種李軒所不希望看見的動盪。

如今帝國剛統一不過兩年,正是需要修生養息,大力發展的時候,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政治鬥爭上面來,所以李軒必須控制事態。

錢祧裡這事,就是他特意控制的一個結果!

下頭的人早就對錢祧裡不滿了,拆分稅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們想要把錢祧里拉下馬的一個前奏,但是很多文臣們到現在估計都是沒有能夠理解李軒的一些政治理念。

什麼政治理念?

平衡!

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四百二十七章 他們都該死!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這仗,不好打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沒人就去抓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五百章 殺賊無數的桂林大捷第五百三十二章 本王有錢,很多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開科舉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陣淹沒的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參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麼複雜幹嘛直接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把他綁起來,燒死他第三百零二章 大唐這艘船要沉了咋辦?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統的赫赫威名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張嶽亡命狂奔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屠夫打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鴻上折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情況不對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驅逐大唐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偉大戰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不爽的白太后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宣平六十年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統的赫赫威名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唐最慘騎兵團長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震驚,花甲老人跳樓竟是因爲……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麼複雜幹嘛直接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以備大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第六百五十二章 板甲初登場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馬六甲還能守多久?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九百一十一章 牛逼哄哄的格德斯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統治核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們,繼續前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楊成的空手套白狼第五百七十三章 特殊西江貿易體系第三十九章 人口數破千第二千一百五十章 無語的瑞典王國第二千一十九章 矛盾的目標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求殺敵,但求嚇人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
第四百二十章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西海貿易公司分裂第三百三十八章 兵力破萬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國家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四百一十五章 擲彈兵死戰不退(求訂閱)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江南大鐵路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陸軍的‘海上戰車’第四百二十七章 他們都該死!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吏治爛透了的江北道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這仗,不好打啊!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沒人就去抓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 大唐帝國的真正危機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五百章 殺賊無數的桂林大捷第五百三十二章 本王有錢,很多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橫掃半島第五百三十八章 大唐開科舉第三十一章 傾國之戰第三百二十九章 危在旦夕第八百七十三章 被方陣淹沒的騎兵!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陳立夫被參第五百五十六章 入靖州抄後路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三百八十九章 明騎出動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六百七十章 從地球掉下去咋辦?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麼複雜幹嘛直接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第四百五十三章 擔憂的錢祧裡第六百五十三章 難兄難弟第六百一十八章 伯爵世子的戰鬥第六十一章 恐慌的黃竹山第四百二十三章 豬從不投降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大唐尊嚴不容冒犯第八百八十章 勝利屬於大唐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徐鐵的困局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華郵輪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流口水的左成生第四十四章 陛下三思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遺臭萬年的呂宋金礦公司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第二更)第兩百八十三章 把他綁起來,燒死他第三百零二章 大唐這艘船要沉了咋辦?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統的赫赫威名第兩百四十二章 制定軍銜和軍服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聯合國海盜軍第九百八十八章 張嶽亡命狂奔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貴族封地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 何父在庫裡第四百七十四章 陳屠夫打炮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奇葩的尤金鴻上折第三百二十八章 兵臨興泉第九百一十五章 和大唐平分天下第七百八十五章 王以旗議和第九百一十八章 文官的戰略勝利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情況不對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北海省徹底本土化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 扁平化發展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驅逐大唐帝國主義侵略者的偉大戰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從三品知府第三百五十五章 悲催的宋志文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不爽的白太后第二千一百九十三章 宣平六十年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 翰統的赫赫威名第二千一百零三章 順義王大唐見聞(二)第四十三章 御前辯論第二千五十九章 新時代的生活方式:汽車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大唐最慘騎兵團長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驚掉一片下巴第二千二十五章 大唐優良傳統:罰款第九百二十七章 南下新航線第二千一百二十五章 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第四百四十六章 震驚,花甲老人跳樓竟是因爲……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 搞那麼複雜幹嘛直接平推過去就完事了第七百八十章 韃靼異動第二千一百一十章 以備大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臨高要辦工業區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不是不能管只是懶得管第六百五十二章 板甲初登場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馬六甲還能守多久?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兩百九十二章 內閣的改革第九百八十三章 《送石霍赴琉球》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不一樣的葡萄牙第九百五十二章 陳立夫的軟禁生涯第九百一十一章 牛逼哄哄的格德斯第二千一百六十五章 史無前例的海戰第三百三十九章 統治核心第六百四十一章 重型火槍和胸甲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 韃靼定都歐洲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不理他們,繼續前進第一百六十七章 日漸變化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楊成的空手套白狼第五百七十三章 特殊西江貿易體系第三十九章 人口數破千第二千一百五十章 無語的瑞典王國第二千一十九章 矛盾的目標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求殺敵,但求嚇人第三百三十章 投降也不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