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四章 傳統:通通打包帶走

天津衛,城外的運河碼頭上是人山人海,而這裡的人都是前來迎接聖駕的的大唐將士以及當地的官員士紳們。

李軒帶着近衛軍一路沿着運河北上,因爲不是作戰,而且大量的輜重都是裝船運輸,將士們能夠輕裝前進,所以北上的速度非常快。

六月二十日,李軒率軍抵達天津衛,而此時,他自然是不知道第三軍已經攻克了幽州城,紹武帝自焚殉社稷的事。

不過,即便是現在不知道,但是李軒對於第三軍拿下幽州城卻是非常樂觀,除非發生奇蹟,比如說來一顆天外隕石砸中第三軍的大營,把第三軍集體報銷了,那麼幽州城是絕對無法阻擋第三軍的進攻的!

幽州城是必定會拿下的,而他這一次北上,就是來接受他的戰利品幽州城的!

不過去幽州城之前,他還是準備在天津衛待一段時間,一方面是讓隨駕北上的近衛軍休整一二、另外也是等待着第三軍傳來攻克幽州的消息。

這一次,李軒可沒有親自指揮攻城的打算!

能夠讓他親自指揮的大戰,也只能是安平戰役這種事關生死的戰略決戰了,如果進攻幽州城,雖然說也挺重要的,但只是錦上添花而已,而且也沒有什麼難度,以郝柏年的能力,第三軍的實力,拿下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在天津城外的碼頭下船之後,李軒也是在衆多將士的保護下,衆多官員隨從下進入了天津城。

此地早年實際上並不是什麼大城池,只不過朱棣定都幽州後,此地就是成爲了交通要道,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同時此地也是成爲了幽州的門戶。

實際上在李軒看來,天津的地位要比幽州更加重要一些!

因爲大唐王朝的首都是在金陵城,幽州雖然是陪都,但是在以後在大唐王朝的體系裡,應當會演變爲一座比較純粹的軍事戰略城市,作爲北方各地邊鎮後方的一個戰略支撐點而存在。

但是,以後絕對不會成爲一座大型的消費城市,更加不可能是政治中心,即便是經濟中心也是不可能的。

因爲在之前的御前北方戰略文武戰略會議上,萬古聖君親自提出了天津可以作爲北方經濟主要支撐點來發展!

因爲天津沿海、同時還是運河的重要節點、即便是去山海關,那也是比幽州去山海關更加的方便,而且李軒還知道,天津有着一個唐山呢,那裡有什麼?有着容易開採,容易外運,而且品質還算不錯的煤炭。

有資源,有交通優勢,發展經濟自然是更加容易,總比幽州除了無數張要漕糧供應糧食的嘴巴,剩下的要啥沒啥要強得多。

當幽州的政治中心地位被金陵城搶走了,北方經濟中心的位置被天津搶走了,至於文化中心,那就更算不上,江南隨便一個縣的文化也比幽州強!

所以後續幽州所剩下的主要作用,那麼就是作爲一個北方戰略支撐點而存在,成爲天津乃至整個北方的防禦屏障,同時作爲北方長城各邊鎮的大後方!

幽州是北方各邊鎮的後方,那麼天津就會是幽州的大方後,並且還會是主要的國防資源供應中心!

入城後,李軒對城內的街道建築不敢興趣,而是第一時間就是召見了內閣以及北直隸的相關官員,直接指示從幽州府、河間分出一部分區域,成立天津府。

隨後,正式詔令改北直隸爲河北省,並親自確定天津爲河北巡撫衙門駐地。

改北直隸爲河北省,這是因爲北直隸,那是屬於明王朝的北直隸,這個區域擁有不同尋常的政治含義,所以就和南直隸改設各道一樣,通過改名稱,乃至變動轄區,來降低前明的概念,重新建立起大唐王朝對於此地的新秩序。

同時之所以沒有把河北省治設立在幽州城,而是改爲天津府,一方面是處於扶持天津的考慮,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出於壓制,淡化幽州城的考慮。

明王朝畢竟是在幽州定都一百餘年,城內不可避免的會有大量的前明分子殘留,如果把北方統治的重心放在幽州的話,估計是有些麻煩。

現在的話,大唐王朝只需要不斷的弱化幽州城的政治、經濟地位,同時在城內保持大量的駐軍,把此地變成軍事重鎮的話,那麼明王朝所帶來的殘留影響力就會不斷的弱化。

不過儘管以後幽州城在大唐的版圖上,地位會不斷的下降,但是在這之前,李軒卻還是要去看一看的。

在天津待了兩天後,李軒就是接到了來自第三軍的快馬報告,稱第三軍已經是順利拿下幽州城,李軒當即決定繼續北上幽州城!

前進的路線依舊是沿着運河前進!

這一路的北上,不管是李軒的北上路線,還是大軍的進攻路線,都是沿着運河進行的,由此可以證明了京杭大運河對於目前華夏北方的重要性。

在李軒看來,在鐵路大規模普及,尤其是南北大動脈鐵路建成之前,京杭大運河都是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哪怕是現在海運已經是正在快速發展,這依舊不會影響到京杭大運河的戰略地位。

此外,即便是連接南北的鐵路建成了,但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舊是非常大的!

所以李軒早已經是指示了工部方面,要維護好京杭大運河的通航!

沿着運河一路北上,先是到了通州,然後再沿着通惠河繼續前往幽州城,整體路線和當初第三軍的北上進軍幾乎是一摸一樣的。

聖駕北上的時候,不僅僅是帶了大量的官員,近衛軍也是一同前往,同時還有樞密院後勤部安排的衆多後勤補給。

將士們一部分坐船,一部分在岸邊上走,而運河裡的大量船舶,則是搭載了各種各樣的物資,因爲都是來往運河的小船,載重量普遍不大,所以爲了滿足龐大的運輸需求,這船隻的數量也是格外的多。

然而這一路北上,也是使得了李軒更加堅定了定都南方的心!

自從華夏大地的經濟重心南移之後,定都北方的王朝爲了滿足京都、北方邊軍的需求,都是需要從遙遠的南方運輸糧食到北方,由此催生了特殊的漕運體系。

由此也是造成了龐大的財政負擔!

而且一旦漕運被斷絕,那麼基本上就會出現災難性的後果!

元末時期,各路起義軍佔據了江南之後,就是斷絕了元朝的漕運體系,由此造成了元王朝的被動局面。

大唐北伐時期同樣是如此,大唐王朝佔據了江南,從源頭上切斷了漕運後,明王朝的日子就是江河日下,那個時候都不是國庫裡有沒有錢的問題了,而是幽州城裡的軍民、各地邊軍能不能吃飽的問題了。

在鐵路被髮展起來之前,在華夏大地裡,河運是具有不可代替的戰略地位的,更是海運所無法取代的,而運河運輸,就是運河的重要環節。

目前大唐王朝的運輸體系,就是建立在河運之上的,珠江流域、長江流域、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再加上一條京杭大運河,基本上是構成了目前大唐王朝的主要交通運輸渠道。

通過運河抵達幽州城後,李軒自然是不會忘記裝一把大大的逼!

按照以往的傳統,李軒直接一身戎裝騎馬入城,當然了,入城之前,李軒停害怕自己的小命稀裡糊塗的丟掉了,所以,城內的駐軍幾乎是把聖駕經過的街道直接清空了,只剩下經過挑選的少數人去迎接。

而這些人,重點自然是萬宸鬆所帶領的前明百官了,應大唐王朝的要求,萬宸鬆等人依舊穿着明王朝的官袍,而且還是大朝會上的那種正式官袍,看着一片浩浩湯湯穿着紅袍的前明官員們來到前方,然後齊刷刷的跪下口呼萬歲的時候。

不得不承認,這真的很有成就感!

接受了萬宸鬆爲首的前明百官的朝拜後,李軒也是適當的表示了自己的仁厚,當場就是授予了萬宸鬆等前明官員品級,並讓他們以後好好的做事,朕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功之人!

李軒越過萬宸鬆等明朝降官,然後前往紫禁城!

這是明王朝的政治心臟,根據報告,明王朝的紹武帝在最後時刻,就是這裡自焚而崩的,只是現在卻是在太和殿看不到任何一點的火燒痕跡了。

因爲萬宸鬆的率衆投誠,所以收復幽州城的過程裡,基本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鬥,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大火,哪怕是紫禁城裡也是如此,當時守衛宮禁的明軍當場就倒戈了,大唐王朝可以說是不廢一兵一卒,就是拿下了幽州城!

看着保存的如此完好的紫禁城,說實話,李軒很動心,裡面肯定有很多好東西,各種珍玩寶貝不計其數!

而且此地就算是作爲皇家別院,但是以後大唐皇室頂多是偶爾來一次,等到以後鐵路建好了,倒是可以經常來此地度假視察之類的。

至於現在嘛,必須發揮大唐王朝的優良傳統:搬,能搬走的通通打包帶走!

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準備大幹一場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慶兵工廠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總攻戰第一千零九章 要這麼多銀子幹嘛?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第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騎兵:死都不用火槍!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師克柳州(求訂閱,月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七百四十八章 目瞪口呆的格德斯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捨我其誰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爆炸的車市第四百八十章 唐賊滿萬不可敵第四百零二章 史無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錢紀雲的奮鬥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宋丸子去上海 (第三更)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傳不分真假第三百七十二章 銅鼓衛城血戰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超級散兵陣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戰爭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三百零二章 大唐這艘船要沉了咋辦?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愛國商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兩百九十章 就問你服不服第一百四十一章 搶個劫旅個遊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四百零三章 奶不出來了(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陳立夫又要升官?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二千八十八章 戰列艦是碼頭博物館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王室都是無賴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難伺候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陳立夫的雄心壯志第七百三十一章 程洪安的信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七百八十一章 陛下,要保重龍體啊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多拿幾個,反正也不值幾個錢第二千一十六章 設備到港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敵蹤初現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大唐的僞劣產品:出口型板甲第六百八十九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製僞唐火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識趣的瑞典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機構:稅部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第九百一十章 西洋貿易許可證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準備大幹一場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責任和榮幸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 可用不可留第二千五十五章 參軍等於上學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高麗四府第五百五十二章 肇慶兵工廠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那是朕的牧場,朕的牛羊第五百九十章 陸海之爭第兩百三十八章 衝破天際的怨氣(求訂閱)第六百三十二章 典型的排隊槍斃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八十七章 夜黑風高第四百八十五章 柳州總攻戰第一千零九章 要這麼多銀子幹嘛?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雙輪自行車第六百八十三章 李春景的擔憂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 馮氏公司的野望第九百三十六章 大唐騎兵:死都不用火槍!第四百八十九章 王師克柳州(求訂閱,月票)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印度洋決戰方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登陸奴兒干城第七百五十五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海軍(求月票)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巴博第二千一百四十五章 大唐的承諾第七百四十八章 目瞪口呆的格德斯第五百五十一章 天下之大,捨我其誰第二千一百二十九章 爆炸的車市第四百八十章 唐賊滿萬不可敵第四百零二章 史無前例的大捷(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千零一章 援兵來第七百零七章 騰飛的大唐軍械產量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錢紀雲的奮鬥第一千零八十章 陰險的大唐騎兵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宋丸子去上海 (第三更)第六百六十六章 宣傳不分真假第三百七十二章 銅鼓衛城血戰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 超級散兵陣型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弘揚大唐國威第二千七十八章 煤炭戰爭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皇子封國第七百一十四章 慧塵公主長大了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海上宮殿:月宮號第九百五十九章 翰統的絕密報告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 米尼步槍初登場第三百零二章 大唐這艘船要沉了咋辦?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愛國商人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成爲了香饃饃的東北戰役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新式榴彈引信第一百四十章 大人英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沒有誰是無辜的第兩百九十章 就問你服不服第一百四十一章 搶個劫旅個遊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羣赴紅海第四百零三章 奶不出來了(第四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四章 兇險的意外第一千九百零二章 丹麥人去非洲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聖天子發言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十萬人大轉移第二千四十九章 步球的廣告效應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陳立夫又要升官?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稅務調查官第二千八十八章 戰列艦是碼頭博物館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兵發呂宋第六百二十一章 明軍,大大滴狡猾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王室都是無賴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南林堡失陷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瀾江東岸美景第七百八十三章 本官就知道李賊狡猾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熱情好客的摩洛哥人第五百七十七章 超級無敵大將軍炮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風流才子陳立夫第七百零八章 李春景又要冒險了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第七百零五章 張嶽的裁汰練新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 新北侯去美洲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難伺候第六百四十二章 宋志文起復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想要補救?遲了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陳立夫的雄心壯志第七百三十一章 程洪安的信第九百七十五章 王文華被貶第二十三章 搶糧搶女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 這太子當的真累第七百八十一章 陛下,要保重龍體啊第九百九十七章 你有錢,你任性!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多拿幾個,反正也不值幾個錢第二千一十六章 設備到港第一千六百四十章 敵蹤初現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大唐的僞劣產品:出口型板甲第六百八十九章 憑本事借的錢爲什麼要還?第四百九十九章 仿製僞唐火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誰敢不服就打到他服第二千一百五十一章 識趣的瑞典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衝鋒的騎兵第二千一十二章 和本土差異巨大的美洲第二千一百五十九章 大唐人最憎恨的機構:稅部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