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二美人如花隔雲端

六十二、美人如花隔雲端

皇帝司馬丕和靜皇后同日駕崩。擇吉將於六月初五甲子日出葬,魏晉多有“禮教豈爲我輩而設”之狂放任誕,但在帝后出殯前無論士庶軍民皆不得婚姻嫁娶、歌舞飲宴,這是最起碼的,然而姑孰城卻好似國中之國,一切如舊,姑孰溪南岸的酒寮娼肆並未關門大吉,照樣有尋歡作樂之人,只是少了軍府的官吏將校而已。市井小民根本不知道皇帝司馬丕駕崩之事,說起來還以爲是穆帝司馬聃呢,司馬聃就是去年五月駕崩的。皇帝更換頻繁,姑孰百姓都記不住。只知道桓大司馬坐鎮姑孰已經四年,桓大司馬政令寬簡,百姓樂見。

桓溫一貫的策略是,不輕易入都、不擅離軍隊、不落人口實,老成持重、循序漸進,所以帝皇駕崩,桓溫以洛陽危急爲由,依舊不入建康。只派長子桓熙赴京向臺城宮闕哭臨致喪,而同時,他與郗超之間的信使往來頻繁,對朝堂之事瞭如指掌。桓溫表奏徵西參軍郗超爲中書侍郎、荊州刺史桓豁監荊、揚、雍諸軍事、江州刺史桓衝監江州八郡諸軍事、並假節,朝廷不能不允,詔令將會在帝后出殯後下達,同時,會詔拜揚州刺史王述爲尚書令,王述素與桓溫不睦,朝廷徵王述入主臺城,也是爲了制衡桓溫,朝廷既答應桓溫奏請郗超爲中書侍郎諸事,桓溫自也不便反對王述爲尚書令,朝廷與世家大族聯合起來,目前還能勉強維持與桓氏的微妙平衡,桓溫現在就是想打破這種平衡——

醒溫將陳操之所陳的便宜七事和謝玄、陳操之共擬的《強軍策》傳遞給郗超參謀,郗超對《強軍策》尤爲讚賞,他知道陳操之沉穩、謀定而後動,既然陳操之說可以煉製出更精良的兵器,那就不會是虛妄語,郗超請桓大司馬儘快施行,爲第三次北伐早作準備,至於便宜七事,則要請桓溫奏請有司推行,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閱戶人、實行土斷,郗超建議謝玄當此大任,陳操之、祝英臺爲輔,他事可緩,此事宜在今年推行,要雷厲風行、嚴其法禁,不能像往年檢籍那般敷衍了事,世家大族的利益非觸動不可——桓溫深以爲然。

郗超又向桓溫報告了敦請祝英臺入西府之事,郗超已派人去了上虞密訪,確認上虞祝氏無祝英臺此人,祝英臺就是謝道韞,此事已確然無疑。桓熙到建康之後,郗超又與桓熙一道去烏衣巷謝府拜訪,重申桓大司馬對祝英臺的渴慕之意,雖未見到那個祝英臺,但謝氏想必明顯感受到了桓溫施加的壓力,謝安要想入朝爲官,就不能忤桓溫之意,因爲桓溫徵辟祝英臺是名正言順之事,並非無禮要求,郗超只擔心謝氏在推託不得的情況下會乾脆表明祝英臺的真實身份,這樣桓溫只有作罷,但謝氏顯然不會這麼簡單處理這種事,因爲這樣,祝英臺固然是不用入西府了,但謝氏聲譽已經受到了影響,在謝氏看來桓溫也會覺得受到了愚弄,何如讓謝道韞悄然入西府,一年半載之後再稱病告退,這既不會與桓溫交惡,又全了謝氏的聲譽,而且據郗超所知,謝玄似乎是贊成其姊入西府,想必謝玄與陳操之交好,深識陳操之之才,又知其姊謝道韞一片癡心全繫於陳操之身上,是以有意讓陳操之與其姊謝道韞多相處。促成二人姻緣,故而郗超建議桓大司馬,待帝后出殯之後,遣陳操之入建康再徵祝英臺入西府,然後由謝玄、陳操之、祝英臺三人主謀大土斷事宜——

桓石虔、謝玄、陳操之三人來到將軍府時,見沈勁也在,卻原來是桓溫以洛陽危急爲由不能入京爲哀帝致喪,大司徒司馬昱與尚書僕射王彪之等人商議,決定準桓溫所奏。詔以沈勁補冠軍長史,不待哀帝出殯。命沈勁先率自募勇士北上助冠軍將軍陳佑守洛陽,桓溫今日乃是爲沈勁壯行。

簡單宴席之後,沈勁即拜辭桓溫。即日率衆渡江北上,桓溫命桓石虔、謝玄、陳操之代他送沈勁一行至姑孰溪入江口,由西府水軍船隻渡其過江,陳操之見桓溫並未給沈勁補充兵員,隨沈勁渡江北上的依舊是沈勁從吳興帶來的千餘壯士,心裡暗暗一嘆。

沈勁與其手下勇士卻是意氣風發,與上次自發北上不同,此次是奉命而行,沈勁已是七品冠軍長史,其部衆皆有榮焉。

臨上船,沈勁與桓石虔、謝玄等人一一道別,臨到最後,執着陳操之之手,說道:“陳掾力薦之恩,但叫沈勁不死,定當後報。”長揖到地,大步上船。

十艘西府水軍船隻將沈勁千餘人一次性送過江去,炎陽朗照,船帆鼓風,兵船很快離南岸遠了。

陳操之望着江上的帆影,他知道沈勁諸人的結局,大約兩年後,陳佑以救許昌爲名,率衆而東,只留沈勁五百人守洛陽,慕容垂攻陷洛陽,沈勁殉國。

陳操之心道:“洛陽應該是可以固守的,但桓溫卻不派兵去救,這次沈勁北上,桓溫連五百軍都不肯助,難怪當年王猛不肯隨桓溫南下——”

桓溫第一次北伐時數敗秦軍。屯軍灞上,關中父老簞食壺漿來迎,北海王猛披着粗布衣來見桓溫,捫蝨而談當世之務,旁若無人,桓溫驚歎王猛之才,問:“吾奉天子之命,將銳兵十萬爲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也?”王猛對曰:“公不遠數千裡,深入敵境,今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王猛話中的含意是說桓溫北伐非是恢復中原,而是意在威服江東,這說中了桓溫的心病,桓溫嘿然無以應,徐徐曰:“江東無卿比也。”任命王猛爲軍謀祭酒。旋又遷高官督護,可謂恩遇,但王猛辭而不就,不肯隨桓溫回江東。

史載王猛不肯南下是因爲看清了桓溫必然要篡晉自立,擔心追隨桓溫玷污了自己清名,還不如繼續留在中原以待時變,其後苻堅即位,重用王猛,秦國大治,後世人稱“關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蒼生望謝安”。

讓陳操之略感奇怪的是,王猛不願追隨桓溫卻願意殫精竭慮輔佐氐羌人苻堅,臣事異族和輔佐桓溫篡晉都是同樣玷污清名的,那應該是個託辭吧,江東世家大族盤踞,王猛一介北地寒士,很難有作爲,這纔是王猛不肯南下的主要原因。

陳操之融合了千年後的靈魂,忠君思想淡薄,既然司馬氏可以篡魏,桓溫篡晉亦無不可,他輔佐桓溫並無聲譽上的顧慮,但現在的問題是,桓溫值得輔佐嗎?桓溫固然是雄傑,但年過五十,壽命也不長了,桓溫的幾個兒子都是庸碌無能之輩,不然的話桓溫也不會遺命其弟桓衝掌權,至於桓玄,現在還沒出世,也不知能不能出世,先且不論,他陳操之若輔佐桓溫爲帝,或可博一時榮華,但桓溫一死,江左勢必大亂。他陳操之作爲桓溫的左右臂就首當其衝了,禍不可測——

當此之世,紛爭詭譎,前途茫茫,陳操之也只有披荊斬棘前行,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權衡取捨,而目下,追隨桓溫則是最好的選擇,否則他應付像王猛怕來到江東一樣會一事無成,陸氏女郎也會是美人如花隔雲——

……

李靜姝自那日在姑孰溪畔逼陳操之答應教授她豎笛,此後數日一直未在陳操之面前露面,也未派人來獻拜師束脩禮,陳操之心想:“那李靜姝可能就是不忿我拒絕教授她洞簫。既已逼我答應,怨氣已消,或許就此丟在一邊了。”又想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總是心有芥蒂,難以消除。

冉盛每隔五日便回姑孰城住一日。他隨軍操練,日曬雨淋,面色明顯就黝黑了,絡腮鬍子長得極快。往日單純的目光也已變得沉毅,在軍營中絕無笑容,手下的十名軍士畏之如虎,只有在陳操之和荊奴面前,冉盛還偶爾會流露少年的笑容。

шшш_тт kan_¢ o

荊奴對冉盛即將升任百人屯長非常高興,以冉盛的勇武,三年之內升爲千人部曲督應非難事,荊奴倒是沒有指望冉盛有朝一日恢復大魏國。荊奴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冉魏的舊臣部曲幾乎被慕容氏屠戮殆盡,已無復國的基礎。冉氏本是漢臣,現在回到東晉效力正合其宜,有陳操之照應,荊奴也沒什麼不放心的。他就是死也可以瞑目了。

荊奴在姑孰住了十日,五月二十一日帶着阿柱和兩名陳氏私兵回建康。見過陳尚之後再回錢唐,另兩名私兵則留在了陳操之身邊聽用,陳操之給四伯父陳鹹、三兄陳尚、嫂子丁幼微各寫了一封長信,信中解釋了認冉盛爲弟的緣故,說冉盛是穎川陳氏流亡到江左的,陳操之知道族長四伯和三兄陳尚肯定有疑惑,可他也沒打算把冉盛的真實身份告訴他們,這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冉盛在書案邊侍坐,看到陳操之給潤兒寫信,說了一句:“潤兒小娘子會奇怪得合不攏嘴吧?”

陳操之微笑道:“免不了會奇怪的。只怕以後相見時潤兒不肯稱呼你爲叔父。”

冉盛露出難得的笑容,說道:“還是像以前一樣叫小盛爲好,不然的話,想到潤兒小娘子要叫我叔父,我都不敢回陳家塢了。”

……

來德留在了姑孰,荊奴離去去的次日,陳操之便帶着來德去見桓溫,桓溫即任命來德爲考工兵曹的佐吏,命來德負責製作反覆推拉式風箱。來德在陳家塢已經制作了十多個這種風箱,可謂駕輕就熟,當然,軍府的兵器鍛冶所需的風箱要大得多,只要把尺寸放大數倍便可。

五日後,西府的第一座大型反覆推拉式風箱製成,桓溫親自前往參觀。只見這種風箱由兩個大漢負責推拉,風力強勁,鼓動得爐火純青,在場的鍛冶匠大喜,他們都知道只要爐火足夠旺,熔化鐵礦石就更純粹,打造的鐵器則經久耐用,而且此時的鍛冶匠人已經掌握了炒鋼技術和摺疊鍛打技術,即百練鋼,現在有了這種反覆式風箱,東晉鍛冶水平將跨越一大步。

六月初五甲子日,是哀帝和靜皇后出殯之日,桓溫率西認軍吏將校素服臨東門致哀。

六月初十午後,桓熙與郗超從建康回姑孰,同來的還有侍中張憑,張憑此行的目的是奉詔加徵西參軍郗超爲中書侍郎、荊州刺史桓豁監荊、揚、雍諸軍事、江州刺史桓衝監江州八郡諸軍事、並假節,還有一個使命便是奉皇帝司馬奕之命召桓溫入朝參政。

郗超這次回來是搬取家眷去建康,此後郗超將在朝中爲官,當夜桓溫召郗超入將軍府密談,密談的內容不得而知,次日桓溫便上表朝廷,婉辭錄尚書事一職,不肯入朝,同時上疏陳便宜七事,請有司推行。

侍中張憑傳過詔令後的次日便向桓溫辭行回建康,桓溫送其至白紵山,又命陳操之代他再相送一程,張憑是張墨之兄,在建康就很賞識陳操之,今見陳操之在西府頗相得,也爲陳操之欣喜。

陳操之送罷張憑回到鳳凰山下寓所,卻見李靜姝派人送來了束脩禮:四脡肉脯、四條鯗魚、四甕秫酒、四匹束帛、四匹生絹、四匹蜀錦、四塊蜀玉——

陳操之頓覺棘手,原以爲李靜姝已忘了拜師學簫之事,沒想到她久不見動靜是爲了等帝后出殯,國喪期間自不好吹管弄弦,李靜姝還真沉得住氣啊。

左朗來報,郗參軍拜訪。

陳操之去迎郗超進來,郗超笑吟吟道:“此處是安石公舊居,子重住得適意否?”不待陳操之回答,又道:“子重,後日你與我一道赴建康,你奉桓郡公命再次徵召祝英臺入西府,亦可順便見一見陸氏女郎,此是美差。”

八十八誰見幽人獨往來三璧人十一良賈一某在斯六十山雨欲來風滿樓七十四叔嫂問答卷二深情二美足硃砂痣五壞人姻緣卷六奏雅二高傲和膽怯求票五十五心病二十一借問蔦蘿何處有卷一玄心七十八雄辯祝英臺求月票十八反噬卷二深情十四翩若驚鴻四十二天壤之中更有陳郎十一陸始發難卷二深情六十九寶馬雕車香滿路三十八祠殿風波七十二清麗和憂傷卷二深情二十九我心匪石求票五十四不虞之譽五十八惜園雅集三十九宛然洛神賦中人四十九我亦熱血十二少年狂七十六代筆相思六綽約淡遠的倩影卷二深情三十九丁幼微的決心六十四世間沒有祝英臺七少年夫妻老來伴二十九贈琴九拯救洛陽城上七十三一卷冰雪文卷二深情五十四唯纔是舉十五卿本佳人三十七潤兒的好奇心五慰藉心靈的碑帖一揀盡寒枝不肯棲評謝道韞五十八一遇操之定終身二十五釜底抽薪三十九紅巾胭脂虎三十八理直氣壯來非禮十五太后秘辛八十四春夜細雨尺八簫三十一道韞入局卷二深情三十二爲了告別的聚會小道有話說卷二深情二十二宛若玉人五封推感言三午後光景如夢幻卷四洞見三十二閉門羹五十四訓弟七十三一卷冰雪文五十力挽狂瀾六十八生活在人間二十六大集流民帥卷六奏雅七女史箴言六十四世間沒有祝英臺卷二深情四遲鈍寒夜求票四十七兇險之境四十雪夜喜訊卷五假譎六十五廢帝的理由五十五北伐大計二十三知易行難十七夜談二十四爲友爲敵四十六換城卷二深情十男大當婚四十四金屬狂潮三十八爲他人作嫁衣裳卷五假譎四十五鄴宮寶藏六十三任是無賴也動人卷六奏雅十七分身無術卷二深情十男大當婚三十三嫁妝鬥富三十五奉命同居二強盜出英才五十新衣五十三白隼奇想二強盜出英才五十八揚州弔喪三十四重回羅浮山二十七蘇蕙的心思十八書壁二十五拯救陸夫人五十五心病卷四洞見二十姑射仙人卷五假譎三十二小白牙十八書壁七十六叩心二十舔舐的溫柔三十推波助瀾二十三異相七十三一卷冰雪文十四心坎五十五黑頭公六十一殊榮八十四紅顏漸老卷二深情三十八暖暖冬陽哀而不傷六十山雨欲來風滿樓
八十八誰見幽人獨往來三璧人十一良賈一某在斯六十山雨欲來風滿樓七十四叔嫂問答卷二深情二美足硃砂痣五壞人姻緣卷六奏雅二高傲和膽怯求票五十五心病二十一借問蔦蘿何處有卷一玄心七十八雄辯祝英臺求月票十八反噬卷二深情十四翩若驚鴻四十二天壤之中更有陳郎十一陸始發難卷二深情六十九寶馬雕車香滿路三十八祠殿風波七十二清麗和憂傷卷二深情二十九我心匪石求票五十四不虞之譽五十八惜園雅集三十九宛然洛神賦中人四十九我亦熱血十二少年狂七十六代筆相思六綽約淡遠的倩影卷二深情三十九丁幼微的決心六十四世間沒有祝英臺七少年夫妻老來伴二十九贈琴九拯救洛陽城上七十三一卷冰雪文卷二深情五十四唯纔是舉十五卿本佳人三十七潤兒的好奇心五慰藉心靈的碑帖一揀盡寒枝不肯棲評謝道韞五十八一遇操之定終身二十五釜底抽薪三十九紅巾胭脂虎三十八理直氣壯來非禮十五太后秘辛八十四春夜細雨尺八簫三十一道韞入局卷二深情三十二爲了告別的聚會小道有話說卷二深情二十二宛若玉人五封推感言三午後光景如夢幻卷四洞見三十二閉門羹五十四訓弟七十三一卷冰雪文五十力挽狂瀾六十八生活在人間二十六大集流民帥卷六奏雅七女史箴言六十四世間沒有祝英臺卷二深情四遲鈍寒夜求票四十七兇險之境四十雪夜喜訊卷五假譎六十五廢帝的理由五十五北伐大計二十三知易行難十七夜談二十四爲友爲敵四十六換城卷二深情十男大當婚四十四金屬狂潮三十八爲他人作嫁衣裳卷五假譎四十五鄴宮寶藏六十三任是無賴也動人卷六奏雅十七分身無術卷二深情十男大當婚三十三嫁妝鬥富三十五奉命同居二強盜出英才五十新衣五十三白隼奇想二強盜出英才五十八揚州弔喪三十四重回羅浮山二十七蘇蕙的心思十八書壁二十五拯救陸夫人五十五心病卷四洞見二十姑射仙人卷五假譎三十二小白牙十八書壁七十六叩心二十舔舐的溫柔三十推波助瀾二十三異相七十三一卷冰雪文十四心坎五十五黑頭公六十一殊榮八十四紅顏漸老卷二深情三十八暖暖冬陽哀而不傷六十山雨欲來風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