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

餘額不足

大漢歷(初平二年)三月七日,日食。

在漢代,每次日食發生都被認爲是執政者道德欠缺,上天示以警告。這種觀念在儒家思想和易經易經玄學中有系統的論述。按慣例,朝廷需要解除三公的職務,並要求解職的三公閉門思過,考慮自己有什麼過錯引發了日食。

不過,這次日食,卻讓朝廷不知該如何處理。

一方面,從青州傳出的論調說:日月星辰的運轉與人的道德無關。而曾經參加雷誓的部族長老也在大肆宣揚,連雷神都不存在,何況那傳說中的吞日天狗——不過一狗而已,狗也知道人的道德嗎?正是擔心遭矇昧的草原部族的嘲諷,朝廷遲遲未下達解除三公職位的命令。

最重要的是,董卓也是三公之一,解除董卓的職務,朝廷還沒有這個膽。

當時,對這次日食,朝野之中議論紛紛。儒學大家們紛紛暗地活動,藉機指責董卓的暴虐,希望乘機搬倒董卓。

在此風口浪尖上,董卓決心做點什麼,以證實日食現象與他的道德無關。

冀州魏郡,袁紹輸了一陣後,麴義堅守廣平不出。袁紹在鄴城蒐羅糧草、士卒,準備與公孫瓚、劉備再戰。公孫瓚軍隊已被麴義打殘,他走後,劉虞勢力大張,在幽州扣押公孫瓚的糧草,接管了公孫瓚的留守軍隊,變相的切斷了瓚軍的後路。與此同時,劉備則源源不斷增兵清河,自己坐鎮平原,調集攻城軍團,製造攻城器械,一心想埋葬袁紹於鄴城。

冀州戰亂大起,去年酸棗會盟的後遺症也漸漸顯露。壯丁全部當兵,田地荒蕪之後,各地百姓無以爲食,常山郡內盜匪張燕擄掠不到食物,只好興兵南下,洗劫百姓。由於公孫瓚、劉備剛剛打勝,張燕不敢向清河、鉅鹿進發,只能尋找袁紹這個戰敗者的晦氣,不想袁紹身邊兩員大將顏良、文丑齊出,所統冀州正規軍雖然兵少,卻遠不是張燕這種流寇所能比擬。張燕在碰了個頭破血流後,繞過魏郡南下兗州東郡,進入曹操郡內劫掠。

而隨着張燕軍再度猖獗,北方諸郡叛亂四起。鮮卑再度寇邊,邊境狼煙四起。

見到北方一片戰火,青幽冀三軍相拒月餘,董卓覺得大有可爲。此時,恰好謀士李儒建議:“關東諸雄聯合攻打太師,以袁紹爲盟主。如今,關東軍內訌,袁紹兵力被擠壓到魏郡一地,情勢窘迫。如果太師假借天子詔令,差人前往冀州,讓三軍和解。袁紹勢窮,必然肯答應。公孫瓚有劉虞在後牽制,也想回軍穩定後方。袁紹、公孫瓚答應了,劉備孤掌難鳴,必然罷手。此後,袁紹必然對太師感恩,他這個關東盟主既然歸順了太師,關東聯軍不攻自破,我軍就可以全力對付青、徐、豫三州推舉的盟主朱儁。如此太師在朝中威信復立,腐儒們豈敢再談日食?”

董卓大喜,次日,便派遣太傅馬日磾、太僕趙岐,齋戒過後,前去傳達詔書。

馬日磾、趙岐都是當世大儒,馬日磾是盧植的同盟師弟,董卓派他這個師叔出面,劉備、公孫瓚豈能不給面子?趙岐則是歷史上第一個推崇孟子的儒學家,也正因爲他的推崇,此後孟子成爲除孔子外,儒家的亞聖。這兩個人名望赫赫,一經接受董卓這個奸賊的指派,立刻證明了日食確實與董卓的個人道德無關。

二人來至河北冀州,袁紹立即出迎百里,拜接他曾經反對過的董卓詔書。當初在酸棗斬殺董卓招撫使的氣概蕩然無存。

袁紹同意休兵後,次日,二人再至公孫瓚營中宣讀詔諭,公孫瓚急於回軍解決劉虞,爽快的答應了袁紹講和的要求,當日下午就拔營撤軍。獨獨把劉備晾在了清河。

“昔日盟衆而討之,今日再拜而奉之,國仇家恨盡忘,紹真懦夫哉!”劉備接獲消息,哀嘆道。此刻,朝廷的詔使正從鉅鹿趕回鄴城,根本沒理會劉備。

田疇呻吟一聲道:“公孫伯圭也好不地道,一聲招呼不打就撤了。新佔中山國、鉅鹿郡也不要了。如今我軍佔領三郡(清河,河間,渤海),進也不能,退也不得,如何是好?”

劉備斷然道:“袁紹不來求我,朝廷詔使不來見我,就想讓我讓出三郡,想也別想,這三郡我佔定了。”

田疇淡笑着:“主公,可別這樣說,若朝廷詔使真來平原,難道我們就讓出清河,河間,渤海不成。”

劉備搖頭否決道:“我軍徒耗錢糧,只佔領三郡已是便宜了袁本初。所以,朝廷詔使不來平原,反而是好事,至少我們可以拖延歸還冀州三郡。可是,他們不來平原,卻讓我大失面子,人啊,就是這麼矛盾。”

田疇理解地說道:“是啊,我軍本是爲了呼應瓚軍而出兵。如今,瓚軍退走,朝廷使者毫不理會主公,雖然可以讓我軍悶聲發財,可對主公聲譽影響很大。我看,還是得想個法子,挽回影響。”

劉備揹着手,在屋內踱着步子,深深地陷入沉思。

濟南郡著縣,被劉備自荊州劫持而來的荀彧一家老小,獲得了一個喘息的機會,渡過漯水後,他們被容許在著縣稍作停留,歇息幾日,等待另一支隊伍的匯合。

中原大亂後,荀彧初投袁紹,後見袁紹無能,於是打算進入相對安靜的益州,躲避中原戰火。可惜,由於劉焉不想給朝廷朝貢,阻塞了益州通向外界的道路,荀彧被耽擱在荊州。荊州士子比較排外,荀彧在劉表處無法立足,正好接到了曹操招攬的文書,遂動身向兗州進發。

當時,劉表正與袁術激戰南陽,爲避免戰禍,荀彧與一夥青州商人搭伴,打算自徐州進入兗州。由於劉備報復心很強,青州商隊又多數擁有強大的護衛隊,荀彧不疑有他,將一路上的安全防衛工作放心委託給了商隊。商隊倒是一路不服所望,安全地將他護送到了沛國郡。就在荀彧打算北上樑國,進入兗州山羊郡曹操境內時,這支商隊突然翻臉無情,將之一路劫持至琅邪郡。

荀彧初遭劫持時,乘着軍士們管制不嚴,也曾大聲呼救,甚至尋機跑道出巡的沛國相陳登車架前,表明身份,請求陳登解救。可恨的是,陳登剛一聽說荀彧大名後,曾把胸脯拍的山響,滿口答應救助。然而,青州商隊的護衛把他拉到一邊,耳語幾句,遞上一封書信後,陳登居然不顧荀彧聲嘶力竭地哀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走開了。

是誰有這麼大的勢力讓陳登閉口?這已經不僅僅是一起簡單的綁架事件了。荀彧有了這個明悟,一路上不再反抗。進入琅邪郡後,荀彧恍然大悟:是劉備,是那個青州瘋子惡劣的癖好又發作了。

在琅邪郡郡守大堂,荀彧見到了志得意滿的陳羣。當年,劉備正是他面前,在穎川書院用一個酒杯騙走了陳羣。如今,這個才20出頭的年輕人成爲一方大員已經多年。而自己快30歲了,卻還在爲生計奔波。回想前程往事,荀彧竟不知該爲劉備看上自己慶幸還是苦惱。

陳羣,少年得志,見到荀彧一點沒有做師弟的覺悟,冷冷淡淡地衝他點了個頭,隨即數了十三個金筆,交給商隊。道:“錢貨兩清,額外付的三個金幣,是麻煩你們再送他們一程。主公有令,家眷可以送往廣饒安置。文若公直接轉送平原。”

我只值十個金幣,荀彧悲哀地想到。聽說,劉備買一條魚(抹香鯨)就花了十個金幣,我也就值一條魚的價格嗎?轉念一想,荀彧越發憤怒。聽說,魯肅、張昭二人投奔劉備時,劉備以兩國的領土交換,陳登這個沛國相就是這樣來的。而我竟然只值一條魚的價格,嗯,也或許還不值一條魚的價格。從琅邪郡轉送平原郡需要三個金幣的價格,自荊州到這,拋去路費,我連十個金幣都不值。

陳羣吩咐完商隊侍衛後,擺了擺手,頭也不會地走進了內堂。荀彧氣得渾身發抖:“這小子當初不過是一個酒杯換來的,或許也不值十個金幣,竟敢如此對我居傲?”

出了琅邪郡,荀彧倔脾氣發作,堅決不去廣饒安置家眷,侍衛屢勸不聽,無奈只好帶他一家老小一起上路。

到達著縣後,由於已接近平原,尚未收到進一步的催促令,侍衛放緩了腳步。當晚,商隊護衛們掏錢置辦了一桌酒席請荀彧及家人食用,以示賠禮。

“荀先生此去,眼看要受到我家主公重用,我等小民受上命差遣,多有得罪,請多多原諒。”商隊護衛首領舉杯賠笑道。

荀彧陰沉着臉,詢問道:“我且問你,你們是出了荊州之後,在沛郡接到命令綁架我的,還是在荊州接到命令才與我通行的?”

護衛首領啞然失笑:“荀先生,這有什麼區別嗎?若今後荀先生受到重用,自會了解一切真相。小人只能說一句話,你在荊州可曾見過簡主簿?”

“簡雍簡憲和嗎?”荀彧茫然地端起了酒杯,借飲酒之際,慢慢的回憶着荊州仕人宴請簡雍地那次聚會。當時,自己僅僅是個不得志的候補官員,沒有機會和簡雍,感覺到簡雍曾頻頻目視自己,卻沒有過來和自己搭話。原來從那時起,自己被盯上的。

見到荀彧舉杯飲酒,家人們耐不住飢餓,在商隊護衛的勸讓下,紛紛動手開吃。等荀彧回過神來,所有家人的嘴裡都塞滿了食物,不時有人發出含糊不清的稱讚聲。

護衛首領舉手拍了兩下,三個盛裝打扮的豔麗婦女像提燈籠一般提着三具古怪的傢伙,走了進來。在席中間跪坐下來,擺弄着那三個奇怪的物什(當時,座椅板凳在除青州、出雲等地方並不流行,即使在青州、出雲兩地這種脫胎於元老椅的傢俱也僅是少數權貴、富商炫耀身份的稀罕物,偶爾也有一些公民階層置辦桌椅,那也是基於暴發戶心理)。荀彧來自外地,所以商隊們特意用漢代通用的矮食案招待他,故此,荀彧可以目光平行觀察到這幾個侍女擺弄的物什。

一個鐵托盤上堆了一些炭火,炭火上架了一個三條腿的鐵圈,鐵圈上放置了一個類似平底鍋一樣的東西。侍女們淨了淨手,用一支修長的鐵勺,優雅地從隨身所帶的小壺中要出一些油狀液體,傾倒在燒的溫熱的平底鍋中——香氣撲鼻。

這還不夠,七八個侍女魚貫走入廳內,每個侍女手中都託着一個托盤,托盤上都放着一個白乎乎的東西。這白乎乎的東西放入油鍋中,油鍋發出霹靂啪啦地響聲,異香撲鼻。

“此爲何物?” 荀彧驚訝地問到。

答:“肉餡麪餅。”

三國時,人們的主食還是水煮穀粒,加肉叫做羹,無肉叫做粥。把面磨成粉是北魏時期纔出現的,也就在那以後,纔出現餅狀食物。劉備去年在青州大肆推廣出雲磨,從那時起,青州吃麪粉,做餅成了時尚,無怪乎,在正式的酒宴上隆重推薦肉餅,

青州的糧食是戰略物資,只有從外大量購入,未曾對外出售。援助他人的糧草,劉備能省則省,減去了這道工序。所以這一習慣沒有流傳到外,荀彧這是第一次接觸面粉和肉餅,他能忍得住,女人和孩子忍不住,聞着香味,早已垂涎欲滴。

“劉備貪吃之名,果然名不虛傳”,滿嘴留油地吃着肉餅,荀彧感慨道。接着,又意猶未盡地補充說:“不過,綁架官員(候補官員),劫裹婦幼,狂妄之名,也無虛傳。”

“我遣人自荊州綁架文若,文若是不是很不服氣?”平原城,劉備見到荀彧,劈頭就問。

“不錯,”一句話勾起了荀彧的憤怒,早已打算好展現自己風骨的荀彧厲聲回答。

“可是,我身體強壯勝過你;我勢力龐大勝過你,我官爵顯赫勝過你;我部下衆多勝過你;單挑你不行,雙鬥我不在乎。到朝廷申述,沒人給你這小官出頭,得罪我這個一方大員,你就是找人出頭,誰敢爲你惹我?你除了發發脾氣,生生悶氣,還能幹什麼?”

“我還有一腔熱血?”荀彧傲然挺立,目眥欲裂。

“我都給你說了,單挑你不行,你那點鮮血,澆花,花都養不活,要來何用?我征戰多年,殺人盈野,豈在乎濺上你的血嗎?”

“我有一支筆,我以筆做刀,記下你的醜行,讓你千秋萬代,永受罵名。”

“歷史,從來就是勝利者書寫的,自古到今,有多少典籍泯滅無聞,有多少書稿焚於戰火。即使你的書稿流傳下來,你聽不到,我聽不到,你這輩子卻要受我欺辱,這公平嗎?”

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65節 和睦相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三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二節 圈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4節 大將張郃第30節 死心塌地第66節 斬殺第12節 大賢來投第五十四節第六十三節第1節 回到涿縣第30節 死心塌地第4節 奸計第56節 故友相見第七十五節第2節 開創賭業第38節 雷霆出擊第13節 豪賭殘局第56節 故友相見第7節 廣平沮授第4節 大將張郃第26節 激戰渤海第六十節第71節 獎賞功臣第50節 洛水話別第17節 收拾劉渾第4節 進逼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2節 開創賭業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下)第67節 一無所有第2節 新年賀禮第8節 拜訪沮授第15節 黃巾之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九節 對陣第四十四節少言先生書評2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10節 初到幽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七十三節第38節 雷霆出擊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九節 對陣第2節 出征第14節 兩大客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2節 猛虎出山第五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32節 迫在眉睫第三十八節第12節 契約第三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1節 尖刀第5節 少年趙雲第四十節第七十三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4節 奸計第四十七節第68節 戰火第五十七節第41節 雙雄初會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五十四節第12節 書院對局第10節 射殺第69節 界休第14節 尊嚴第24節 規劃未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36節 劉備借城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33節 鋼鐵之旅第18節 勢如破竹第5節 血河第八十節第六十一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七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31節 仗勢欺人第10節 射殺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10節 急報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53節 衣錦還鄉第34節 東臨碣石第47節 提心吊膽第三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九節 變革第26節 激戰渤海第六十五節第68節 戰火第16節 煎蛋
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65節 和睦相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三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二節 圈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4節 大將張郃第30節 死心塌地第66節 斬殺第12節 大賢來投第五十四節第六十三節第1節 回到涿縣第30節 死心塌地第4節 奸計第56節 故友相見第七十五節第2節 開創賭業第38節 雷霆出擊第13節 豪賭殘局第56節 故友相見第7節 廣平沮授第4節 大將張郃第26節 激戰渤海第六十節第71節 獎賞功臣第50節 洛水話別第17節 收拾劉渾第4節 進逼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2節 開創賭業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下)第67節 一無所有第2節 新年賀禮第8節 拜訪沮授第15節 黃巾之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九節 對陣第四十四節少言先生書評2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10節 初到幽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七十三節第38節 雷霆出擊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九節 對陣第2節 出征第14節 兩大客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2節 猛虎出山第五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32節 迫在眉睫第三十八節第12節 契約第三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1節 尖刀第5節 少年趙雲第四十節第七十三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4節 奸計第四十七節第68節 戰火第五十七節第41節 雙雄初會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五十四節第12節 書院對局第10節 射殺第69節 界休第14節 尊嚴第24節 規劃未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36節 劉備借城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33節 鋼鐵之旅第18節 勢如破竹第5節 血河第八十節第六十一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七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31節 仗勢欺人第10節 射殺第19節 意外收穫(全)第10節 急報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53節 衣錦還鄉第34節 東臨碣石第47節 提心吊膽第三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九節 變革第26節 激戰渤海第六十五節第68節 戰火第16節 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