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節

劉備揚聲大笑,一揮馬鞭,對典韋吩咐:“去吧,放手大開殺戒,去吧,我劉備多年不殺,世人皆以爲人成了菩薩。今日讓這草包知道一下我劉備不是泥人。”

典韋扭頭就走,陳登跟在後面連聲吆喝,典韋不管不顧,陳登無奈,急忙返身懇求劉備:“玄德公,請速召典將軍回來,軍中情形不明,叛亂是否存在還未查完,此時亂殺,不祥。我等還是入營調集衆將後,再作打算。”

也許是笮融的濫殺讓劉備心頭憤恨,急於殺人立威;也許是經營多年的徐州局勢動盪超出了劉備的預料,讓他失了冷靜,需要宣泄心頭之火。可是,劉備不是徐州人,他不分青紅皁白殺人立威後,留下收拾殘局的還是陳登。而陳登要穩住州牧位子,必須籠絡百姓和屬官的心,因此,絕不能背上與劉備一起猜疑濫殺的名聲。陳登必須出面勸止。

“玄德公,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今日徐州動盪,正該以仁德取信於民,常言道: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玄德公,天下間唯律法方可定人之罪,凡人無權決他人之非,不加審判不可濫殺,這可是玄德一直倡導的,民心不能失,請玄德公速速下令止殺。”

陳登知道劉備好讀《孟子》,並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作爲青州士子考覈的試題,剛纔引用的全是《孟子》的著作。最後一句更是劉備一直在青州強調地,陳登希望以此引起劉備共鳴,勸止典韋。

“殺人盈野可爲將,殺人盈城可爲公,率獸而食人肉可爲王、可爲皇,萬世吟誦,千年膜拜。天下是如此不公。歷史不過是一部‘獸史’,一部帝家姓,世人是如此喜好對自己的同胞舉起刀槍,就讓我以殺止殺,將這些渣滓、膿瘡、敗類、毒瘤揮刀一割,還我大漢一個朗朗乾坤。”

此刻,典韋已咆哮着逼近城門口,城門守卒畏畏縮縮,定不下心來攔截。

由於青州律法與徐州有別,陶謙在世時與劉備約定:犯罪的青州人必須移交連雲港,由雙方聯合法庭作出判決。故此,青州人在徐州,只要佔理,根本不懼地方官府。這導致青州人在徐州常常愛據理力爭。讓地方官頗爲頭痛。最終,只要他們不違法,地方官府常不願管涉及他們的小爭吵。

如今,城內下達的戒嚴令沒有通過城主陳登之手,而眼前這個大漢一身打扮明顯是個青州人,一副氣勢洶洶找茬的樣子,他身後還有無數騎兵掩起軍旗,正惡狠狠盯着城門。城門守衛看着典韋抖動得滿身橫肉,走近城門,手起斧落,砍斷了吊橋的纜索。

劉備一揮手,陳登軍掌旗官展開了軍旗,揮舞着軍旗一馬當先向吊橋衝去。

“州牧大人回城,衆將跪迎。”陳登手下齊聲吆喝。

城門守卒才準備發怒,這一聲大喝讓他們止步不前,遲疑一下,另一聲大喝傳來。

“散騎常侍使持節特進侍中都督南徐兗青冀幽並六州諸軍事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事青州牧廣饒侯出雲公劉備劉玄德大人入城,廣西壯族自治區雜人等迴避。”劉備地掌旗官高聲大吼。

城門守卒瑟瑟發抖,跪倒在地。典韋也不回頭,邁開大步衝入城門。

“要死了,這麼長的名號,虧你一口氣不歇喊出來”,劉備怒聲責罵掌旗官:“說那麼多名號有用嗎?你只說‘劉備來此’,天下還有人不知我劉備嗎?”

掌旗官與劉備並馬馳聘,毫不退讓地回答:“大人,禮制如此,不可輕廢。”

陳登剛纔被打斷話頭,此刻,又急又氣,邊跑邊帶着譏諷說:“玄德公是需要靠官銜來炫耀自己的嗎?千古之下,那些雜官小吏可以有無數,劉玄德卻只有一人,今後報名,你只了‘玄德’之名即可。”

劉備居然聽不出譏諷,連他的掌旗官也是個迷糊蛋,居然一副欣賞的表情,在馬上立起身子,大吼一聲:“劉備劉玄德大人入城,閒人迴避。”說完,他還一副自得的神情,獻媚道:“主公,果然不錯,語句短了聲音大,這樣喊,保證城裡聽得很清楚。”

劉備的馬蹄隆隆地踏上吊橋,衝入城門,李進不等劉備吩咐,隨即下令:“第一旅第一營,下馬,接管在頭;侍衛旅,跟着典將軍走,其餘人隨我來。”

陳登頗有點不滿,這樣一分兵,劉備身邊等於無人使喚,這人怎麼當手下的?憤怒地陳登正準備呵斥李進,一扭頭,劉備一催馬緊緊尾隨在近衛旅的身後。

陳登稍一遲疑,立刻明白了李進的意圖,催馬衝進劉備身邊,求證道:“這位軍校去了哪裡?軍營嗎?”

劉備點頭:“堵住徐州軍營營門,萬一有變,可以斷了對方接應。”

陳登答:“沒有我地軍令,怕會引起衝突,來人,速送我的令箭去。”

安排完瑣碎工作,陳登不滿地說:“玄德公,你這手下在自以爲是了,他自作主張帶走了所有人,竟讓你無兵護衛……”

衝進義城府衙,劉備摔鐙下馬,解釋道:“元龍,我不是你,所以我不怪他。他明白,我闖過千軍萬馬,只要緊隨侍衛旅走,身邊沒人護衛也不要緊。當時,封鎖營門最爲重要,李進善於把握戰機,當機立斷,做得很好。不過,你文人帶兵,這個做法,你只是一時適應不了而已。”

府衙門口,一具具屍體七歪八扭肢斷肉糜;府衙內,典韋一聲聲咆哮,間或傳來陣陣慘叫。劉備拉住陳登,側耳傾聽,忽然間,降將橋蕤連滾帶爬地跑了出來,滿身血污,一臉驚恐,見到門口站着的衆人,腳一軟,強掙着說:“太守大人,爲何突然與我等刀劍相向。”

橋蕤邊說,眼珠還四處亂轉,打量着周圍。見到劉備,心頭一驚,身子慢慢軟倒:“玄德大人親至,這麼說,後將軍已經敗了?”

後將軍指地就是袁術,橋蕤不對袁術稱名道姓,說明他還對袁術抱有一絲幻想。陳登還未表態,一向提倡忠義的劉備已點頭表示讚賞:“橋蕤,尚心懷故主,說明心中還有忠義,可爲何降而復叛?”

橋蕤驚魂未定,勉強辯解道:“叛亂之說依據何在?我等只不過在商議今後徐州政局,一個莽漢進門就殺,玄德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備冷冷一笑,手中刀一指門口倒臥的屍骸,厲聲問:“聚衆商議?門口守衛爲何全是降兵?元龍不在城中數日,降兵已編練完畢?樑國郡士卒何在?”

得劉備提醒,陳登這纔有功夫打量地下躺着的屍骸,果然,竟沒有一個樑國郡士卒——樑國郡士兵徹頭徹尾地採用青州軍制,甲冑全採用青州板式鐵甲,門口倒臥地士卒全穿皮甲,雙方的區別一辯即知。

橋蕤目光遊移不定,回答:“這是曹軍所爲,我等只是聽令行事。”

陳登這時才插上嘴,問:“曹豹何在?”

橋蕤答:“已喪命在那莽漢手中。”

劉備揹着手,踏着血泊,邁步向府衙內走去,陳登急忙對橋蕤說:“隨我來。”

幾名侍從隨即涌上,架起橋蕤向府內走去。

劉備進來的剛好,當時,廳內唯一倖存地將領正舉着椅子腿奮力格擋着典韋的砍殺,隨着典韋的一聲怒吼,斧子砍斷椅腿,破額而入,頓時,整個大堂只剩下典韋呼哧呼哧地喘息聲。他瞪着赤紅的眼睛,四處尋找殘存者,見到橋蕤,揚了揚斧頭,正準備發力,劉備一刀在他眼前斬下,吸引了他的目光。

“主公,幸不辱命”典韋丟下了斧子,右手錘擊胸膛,行了個軍禮。

劉備從血泊中,撿了一把尚算完整的椅子,揚手請陳登落座,吩咐道:“軍法官在嗎?叫他來。”

片刻,陳登的侍從喚來了軍法官,劉備劈頭就問:“青州人?”

軍法官拱手作揖,滿臉驚訝的表情,邊點頭,邊遞出詢問的目光。

劉備淡淡一笑,平靜地說:“只有青州人,敢於目光平視上官。我聽說,徐州用了很多青州退役兵作軍法官,樑國郡軍中尤其多,看來果然如此。”

緩了口氣,劉備又說:“城中有叛成動向,你可知道?”

軍法官答:“不知。”

劉備指點頭堂內的血腥屠殺,說:“主犯已經斃命,你去傳召司法官,我要親自審理這件案件。”

軍法官一躬身,邊行禮邊說:“糾察犯罪、懲治奸惡是法官地職責,主公,交給我們吧。”

劉備大怒,按劍問:“你的意思是說,我無權審問?”

軍法官一梗脖子,乾脆的答:“正是。”

劉備氣鼓鼓地看着那軍法官,軍法官針鋒相對,目光堅定的與對劉對視,典韋嗓門裡發出一聲低吼,撿起了血淋淋的斧子,作勢欲砍軍法官。

劉備揚手止住了典韋,緩緩地將刀插入鞘內,悻悻地說:“也罷,此地屬於徐州,我是沒有權力審判。”

軍法官寸步不讓:“使君大人,即使在青州,你也沒有審理案件地權力。”

“什麼?”劉備抽出了半截腰刀,憤怒的問:“我是青州的牧守,你說說看,整個青、冀、並、幽四州都在我的治理之下,區區一樁案件,我竟然無權親審,這是什麼道理?”

軍法官畢恭畢敬聽完劉備的話,堅定地說:“使君大人,您當然是四州地最高統帥,內政大事,外交方略,都由您總攬。但是,使要親審案件,卻是萬萬不可。”

“哈哈”,劉備仰天發出笑聲,臉上卻毫無笑意:“四州律法均由我一手頒佈,你不讓我審案,是認爲我天生愚笨,或者不及你和你的同僚通曉律法?”

軍法官一板一眼的回答:“感謝父神,賜予我們青州一個睿智地使君大人,賦予您極其淵博的知識和無與倫比的頭腦。雖然,使君大人制定了律法,但是,對於律法的實踐並不精通。法官要處理的案件涉及百姓的刑事案件、民事糾葛、經濟糾紛,關係到人的生命、誠信、財產等等方面,只有書本上的律法知識是不可能處理好的。法律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需要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沒有專業學習和親自實踐,任何人都不能從事案件的審理和審判。使君大人,您不是一直強調官員各負其責嗎?所以,在下以爲您沒有權力,也不適合親自審理案件。”

劉備冷靜下來,繞着軍法官踱了幾步,問:“既如此,如果你來審理這件案子,你會如何判決?”

軍法官一指遍地的屍骸,答:“死無對證,查無可查,叛亂之罪不成立。”

劉備泄氣的收起了佩劍,無可奈何地說:“你說得對,就按你說的辦。”

踱到橋蕤的身邊,劉備意味深長的叮囑道:“袁術敗亡在即,回頭路已經走不得了,元龍登上州牧之制後,要大力推行青州律法,你依靠青州律法得生,你已經沒有退路,好好支持元龍吧。”

不等橋蕤回答,劉備踱到曹豹的屍體旁,頭也不擡的對陳登說:“失一曹豹,得一橋蕤,收穫遠大於損失。元龍,這事就這樣吧。”

橋蕤跪倒在地,發誓賭咒的向陳登表達着衷心,陳登頗無奈的附和着劉備的說法:“這件事就如此做罷了。”

義城叛亂此後成了一大歷史疑團,後人對此衆說紛紜,不過,即使是贊成劉備的歷史學家,也常私底下承認,在義城叛亂中,劉備曾短暫的失去理性,幸好,他及時懸崖勒馬。

漢代崇尚官員的強項,東漢曾有“強項令”這一稱呼,黨錮之禍後,黨人以清流自詡。該軍法官的舉動讓他名聲鵲起。自此,清流的典論與鬥爭方向徹底轉變了,他們拼死捍衛法律的獨立性與法官栽定罪行的唯一性。後世歷史學家評價說:法治社會,是從徐州軍法官劉充頂撞劉備開始的。

與此同時,曹操不在身邊,沒了管束的天子,考慮很久,終於接受皇甫嵩臨終建議,準備出巡青州,參加青州農牧節慶典並封禪泰山。

一隻碩大的蝗蟲,即將進入青州境內……

第13節 豪賭殘局第55節 大難臨頭第53節 衣錦還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67節 任命第24節 錦囊妙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九節 變革第44節 一箭雙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13節 征服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第三十二節第24節 錦囊妙計第3節 同賀新年第25節 危機四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六十四節第23節 懲罰張飛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六十三節關於宗教的問題6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15節 逼債鄭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三十二節外篇2第24節 規劃未來第五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54節 危在旦夕第59節 不同凡響第二十八節第20節 衝突第11節 徹夜暢談第1節 亂戰第四十節第13節 困局第28節 熊的力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九節 約法第56節 故友相見第3節 誤入三國少言先生書評2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三十九節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1節 亂戰第58節 威凌四方第2節 猛虎出山第三十一節第44節 一箭雙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二節 奇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4節 奸計第六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八節 七殺第3節 家底第39節 有借無還第1節 恐嚇于禁第五十八節第3節 誤入三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一節 算計第三十七節第24節 規劃未來第六十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上第41節 雙雄初會第68節 戰火第5節 初戰不順第5節 血河第19節 青州求援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八節 軍制第8節 小戰第四十五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12節 書院對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三十六節第3節 綁架鄭渾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6節 謀奪第1章 回到三國第一節遠山的呼喚第三十三節第8節 再戰大勝第42節 驚天陰謀第15節 黃巾之禍第七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60節 民心可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
第13節 豪賭殘局第55節 大難臨頭第53節 衣錦還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67節 任命第24節 錦囊妙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九節 變革第44節 一箭雙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13節 征服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第三十二節第24節 錦囊妙計第3節 同賀新年第25節 危機四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六十四節第23節 懲罰張飛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六十三節關於宗教的問題6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15節 逼債鄭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六節 逼迫第三十二節外篇2第24節 規劃未來第五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54節 危在旦夕第59節 不同凡響第二十八節第20節 衝突第11節 徹夜暢談第1節 亂戰第四十節第13節 困局第28節 熊的力量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九節 約法第56節 故友相見第3節 誤入三國少言先生書評2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三十九節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1節 亂戰第58節 威凌四方第2節 猛虎出山第三十一節第44節 一箭雙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二節 奇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4節 奸計第六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八節 七殺第3節 家底第39節 有借無還第1節 恐嚇于禁第五十八節第3節 誤入三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一節 算計第三十七節第24節 規劃未來第六十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上第41節 雙雄初會第68節 戰火第5節 初戰不順第5節 血河第19節 青州求援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八節 軍制第8節 小戰第四十五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12節 書院對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三十六節第3節 綁架鄭渾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二第6節 謀奪第1章 回到三國第一節遠山的呼喚第三十三節第8節 再戰大勝第42節 驚天陰謀第15節 黃巾之禍第七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60節 民心可用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