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節

九江郡之北,袁術佔領壽春後,將之改爲淮南郡。經過多年搜刮,郡內已殘破不堪。除壽春外,南方只剩合肥城尚堪入目。東側,靠近徐州的方向只剩下義成(今蚌埠)城還有點人氣。

合肥、肥城由袁術大將軍張勳帶領樂就、雷薄駐紮,義成城由大將軍橋蕤帶領樑剛、李豐統領。首將紀靈與陳蘭、張炯、劉勳與僞成朝沛相舒仲應、長吏楊弘留在壽春,貼身保護袁術安全。

六安國伸出一個硤角進入豫州,硤角東側毗鄰芍陂湖,城東湖擋在路中,城西湖在西側,三湖中間有小路可通。可選擇的行軍路線只有這兩條小路。

然而,城東湖與城西湖之間是戰略要地霍丘,袁術在那裡駐紮了一支兵馬。雖然在人心惶惶下,霍丘不難一舉而克,但袁術也沒想到讓霍丘兵馬阻擋住素有“善攻城”之名的劉備,他只想用霍丘兵馬預警,好讓他有時間準備行裝逃竄。

至於城東湖與芍陂湖之間道路,泥濘難走,一旦下雨,那裡就成爲槳糊路。劉備手下主力是騎兵,這樣的路對於騎兵來說是災難。袁術在這道路上沒有駐軍。

在兩條道路的終點,袁術還特意修建了陽泉堡,翼望它能支援霍丘,遲滯劉備兵馬。

開戰前,劉備軍中參謀商議作戰計劃時,皆圍繞着三湖間兩條道路做文章,計劃書寫了數份,劉備部分打了回去。參謀們不解,最終要求一名有劉備義子(收養的孤兒)之名的人上前探問,劉備回答讓衆人大開眼界:“我們的主力是騎兵,對騎兵來說,只要路況好,道路遠近不是總是。地球是圓地,通向壽春的路不止一條,參謀的眼光太狹窄。”

這是劉備第一次對於夷學(船隊帶回的大秦書籍)爭化發表看法。

劉備的表態頓時開啓了參謀地智慧,幾天後,參謀們拿出一份計劃,要求全軍東向,繞過芍陂湖,甚至繞過再東側的瓦埠湖,從合肥城西北側進擊壽春的計劃,劉備對此大加讚賞。

袁術重兵都在西側的陽泉,若青州兵突然出現在壽春東側,必然出乎袁術意料,一定會因此打亂袁術手腳。

此後,一切戰略計劃圍繞東進方案展開。爲了迷惑袁術,青州兵對陽泉一帶展開了密集巡邏。表現出一副尋找行軍路線地架勢。對於東路,則通過誘惑居民遷移入六安,再通過他們的嘴,瞭解路況,僱請向導。

大漢歷四零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公元一九六年七月二十五日傍晚,雨,青州兵忽臨壽春東門。

大雨傾盆,壽春城樓上,守卒畏畏縮縮躲避在城垛口,風雨聲中,隱隱傳來銅號聲,一名守卒好奇地向外一望,頓時,嘴裡響起了驚恐的呼喊:“敵襲,青州兵來了。”

衆守卒不顧大雨,紛紛趴在城垛口向外張望。雨中,出現了一支黑黢黢地騎兵隊伍。這支騎兵淌着雨水走近城東門,隨着一聲軍號響,他們整齊地抽出軍刀,一動不動地站在雨水中。

這時候,雨越來越大起來了,風吹的雨絲斜斜地打在人臉上,順着騎兵的身軀,雨水嘩嘩地流淌。數名青州尉官冒雨前後奔跑,雨聲中,城頭守卒隱隱聽到青州尉官地呼喊:“保持戒備,定軍姿。”

傾盆大雨澆在青州騎兵身上,這些人卻單臂擎着軍刀,目光兇狠地瞪着城頭,站在那裡紋絲不動。

壽春城一陣慌亂,暴雨蓋不住喧囂的傳警聲、驚叫聲、奔跑聲。不一會,城內大將紀靈陪同袁術登城查看敵情。

城下,劉備見到城頭黃羅傘蓋移動,知道袁術登城,大聲命令:“起歌,男兒當殺人。”

城下,暴雨中,青州兵站的象釘子一樣,大聲高唱戰歌:“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

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

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

馳聘走天下,只將刀槍誇。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

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

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

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

……

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

十士征戰罷,倦枕敵屍眠。

……

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

男兒事在殺鬥場,膽似熊羆目如狼。

生若爲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

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

殺一是爲罪,屠萬是爲雄。

屠得九百萬,即爲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

放眼世界數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將軍令。男兒行作者:提琴手)”

暴雨也蓋不住殺氣騰騰地歌聲,歌聲嘹亮直衝雲霄。城頭上,袁術紀靈等人禁不住滴溜溜打了個冷戰:“天下第一鐵軍,名不虛傳。”

天下間,沒有哪個諸侯敢於如此赤裸裸推崇殺戮,劉備軍中作此歌,不負其“瘋狂之名”。這是“叢林法則”第一次在華夏大地上隱晦的被提出來,其中蘊含地殺機,讓城頭上袁術士兵戰慄恐懼。

片刻間,劉備的輜重兵在騎兵背後紮營完畢。一隊隊騎兵一邊高歌着,一邊緩緩步入營帳。城樓上,只餘一羣瑟瑟發抖地雜兵。

劉備一動手,陳登統領的徐州兵當即策應,揮軍南下攻擊義成,牽制了樑剛、李豐的回救。與此同時,孫聞風喪膽率領200人的騎兵,放過趕回救援的樂就、張勳部隊,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合肥。

日日提義,袁術卻沒料到劉備膽子這麼大,敢不打外圍,直撲他地都城壽春。

劉備在六安採用的是兩季稻,收割早。袁術領地內種植的是粟,現在還沒開始收割。劉備兵臨城下,袁術慌亂間緊閉城門,城內連糧秣都不齊全,只好一邊向合肥、義成求援,一邊在城內大肆蒐羅,隨後,城內民心已亂。

第二日晨,雨後的大地泥濘一片,薄霧蒸騰,城外劉備地軍營響起了一陣陣軍號聲,城頭上袁術的士兵依垛眺望,只見劉備軍營內,炊煙繚繞,一隊隊士兵踏着泥水在營內跑操,青州尉官的喝斥聲傳得格外遠,城頭上聲聲入耳:“生命在於運動,昨日大雨寒氣入骨,兄弟們,跑出一身汗來,強身健體,聽號令,一二一……”

城頭上守兵聽到這話,不自覺地按照城外軍營地號令聲,披着溼漉漉的軍衣,在城頭上跑起步來,嘴裡兀自唸叨着:“一二一……”

城外,軍營中的口號突變,城頭上守卒不自覺地隨着軍營內地號令,一字一頓的喊着:“一二一,活捉袁術,一二一,踏平壽春,一二一,揚我軍威……”

正說到這,徹夜未眠的袁術引領着部下大將走上城頭,聽到士兵嘴裡地念叨,紀靈暴怒着,衝上前去,用皮鞭抽翻了幾個跑步的士卒。

袁術皺着眉頭,望着城外地軍營,不解的問:“劉備就來這麼點軍隊?這一點兵力他就敢圍城?視我大成如無人矣。誰敢爲朕出馬,滅了敵軍的威風。”

劉備確實目中夫人,九個旅團的騎兵部隊外加一個師團的步兵就敢直逼壽春城下。昨夜大雨,看不清劉備立營的情況,今日隨着太陽升起,薄霧漸消,劉備營寨的面貌呈現在居高臨下的袁術眼中。

劉備立寨的方式及其古怪,一字排開的柵欄不是一根接一根的緊密排列的木牆狀,相反,每根相鄰木樁之間,透着很大的間隙,這間隙剛好可以容一人側着身子鑽入,每五根木樁連接成木排,每兩片木排間用工字釘連接——怪不得昨夜暴雨中劉備立營如此迅速,原來是將每片木排連接起來,便成了一個營寨。

袁術心中一喜,正準備開口說話,忽然看見一物,復緊緊的閉上了嘴。

疏營容易被偷襲,袁術本打算建議本軍乘夜偷襲,然而,他看到了幾個在柵欄邊巡邏的青州士兵牽着一條狗,在柵欄裡來回巡視着,再細細一觀察,無奈的打消了偷襲的念頭。狗是警覺的動物,夜裡聽到腳步聲,立刻會叫個不停,守夜的士兵有瞌睡的時候,狗卻沒有這個習慣。劉備將狗引入軍營,想要偷襲他的軍營,而不被察覺,幾乎不可能。

袁術暗自尋思,自己也該弄幾條狗上城牆,放下偷襲的心思,拾起舊話題:“誰敢爲朕出城殺上一陣?”

諸將默然,大將紀靈勉強道:“劉軍與我軍作息時間不同,我軍日出而食,日落而息。我聽說劉備日出後一個時辰纔開始起牀,日落後,數小時才上牀睡覺。如今,我軍士兵大部分已就食完畢,觀劉備營寨,尚未開始吃飯,現在立即動手,出城戰上一場,未必不能勝也。”

衆將聽了紀靈的話,都做白癡狀瞪着紀靈,紀靈左看看,右看看,尋不見一個自告奮勇的人,一咬牙,一橫心,吼道:“點起軍馬,我來出戰。”

衆人長出一口氣,阿諛聲不絕於耳。袁術也禁不住誇獎連連,然而,紀靈卻無喜無悲,他分明感覺得到衆人望向他的目光,就如同看着一個死人,充滿着憐憫。

走下城頭,紀靈開始點交軍馬,不過,他高估了袁術軍的籌備能力。昨夜大雨,材火盡溼,袁術雖然起得早,但早起的鳥卻沒吃上蟲子,等他下城後,袁術軍的伙伕尚在跟溼材奮鬥。

暴怒的紀靈連連催促伙伕加緊動作,等到所有的袁軍士兵吃罷早飯,紀靈特地登城瞭望,劉備軍營中炊火已息。

“陛下,靈無用,現在才整軍完畢,劉備軍已進食,先機已失,臣懇請取消這次攻擊。”

袁術譏笑着問:“紀將軍,你不是故意拖延吧?”

紀靈惱怒的辯解說:“劉備軍中具有行軍車,爐竈均在車內,以煤石作爲燃料,雖出野外,但野炊甚速。我軍雖處城中,但大多材火都被雨水打溼……”

看着袁術等人滿臉意味深長的奸笑,紀靈的嗓門越來越低,最終沉默下來,微微一拱手,再跪下來,向袁術重重的叩了幾個頭,長身而起,走下城樓。

“打開城門”,紀靈高聲大呼,訣別般的衝着城頭微一拱手,揮舞着三尖兩刃刀催馬衝出城門。

爲了加快突擊速度,紀靈首先打開了城門,然後,才放下了吊橋。吊橋才一落地,他便衝了出去。

軲轤,本來是宋朝末期傳入中國的,袁術的吊橋還使用手工牽拉繩索,緩緩放下,吊橋沉重,這一過程花費了很多時間。紀靈,出了城,扭頭看看從狹窄的城門口一對對涌出的袁術士兵,方纔想到:“失誤了,劉備在東門,我爲什麼不從北門或者南門出來,繞到西門攻擊他,那樣可以打他個不提防。”

此刻,劉備軍營中軍號亂響,等紀靈衝出了城外,劉備的軍寨柵欄邊,已站滿了一排弓弩兵。隨着軍號的響聲,一對對弓弩兵不斷地向柵欄處增援。

第23節 起航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47節 提心吊膽第2節 猛虎出山第五十三節第五十五節第五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三節 背信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五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七十一節第七十五節第47節 提心吊膽第六十節第六十節第1節 恐嚇于禁第4節 奸計第24節 廝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五十一節第3節 家底第69節 界休第34節 東臨碣石第17節 出戰黃巾第三十四節第20節 衝突第13節 豪賭殘局第17節 歡慶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69節 界休第18節 勢如破竹第36節 迷霧第36節 迷霧第16節 痛失愛子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七十九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22節 消耗第10節 射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二節 突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二節 攻城第6節 屠殺第36節 迷霧第二十六節第9節 訂立國策第14節 名揚穎川第26節 激戰渤海第4節 大將張郃第1節 回到涿縣第17節 歡慶第五十節第6節 白馬銀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68節 垂涎欲滴第四十三節第1節 亂戰第二十九節第13節 征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答七月五六日的部分書評第6節 謀奪對於部分書評的回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四十一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4節 我是劉備第四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七節 奇兵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3節 佈局遼西(全)第38節 雷霆出擊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五十節第七十六章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52節 綽綽有餘第29節 張郃進城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六十八節第43節 九死不悔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七十五節第8節 再戰大勝第二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35節 丟盔卸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8節 小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17節 收拾劉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
第23節 起航第八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47節 提心吊膽第2節 猛虎出山第五十三節第五十五節第五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三節 背信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五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七十一節第七十五節第47節 提心吊膽第六十節第六十節第1節 恐嚇于禁第4節 奸計第24節 廝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五十一節第3節 家底第69節 界休第34節 東臨碣石第17節 出戰黃巾第三十四節第20節 衝突第13節 豪賭殘局第17節 歡慶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69節 界休第18節 勢如破竹第36節 迷霧第36節 迷霧第16節 痛失愛子第22節 救援公孫(全)第七十九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22節 消耗第10節 射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二節 突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二節 攻城第6節 屠殺第36節 迷霧第二十六節第9節 訂立國策第14節 名揚穎川第26節 激戰渤海第4節 大將張郃第1節 回到涿縣第17節 歡慶第五十節第6節 白馬銀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四節 圍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四節 雷誓第68節 垂涎欲滴第四十三節第1節 亂戰第二十九節第13節 征服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答七月五六日的部分書評第6節 謀奪對於部分書評的回覆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四十一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4節 我是劉備第四十四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七節 奇兵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3節 佈局遼西(全)第38節 雷霆出擊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五十節第七十六章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52節 綽綽有餘第29節 張郃進城第3節 同賀新年第六十八節第43節 九死不悔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七十五節第8節 再戰大勝第二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35節 丟盔卸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8節 小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17節 收拾劉渾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