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謀奪

餘額不足

何進府中,鄭泰搶先發言,慷慨激昂的勸解何進,說:“天下政務,應該由朝廷來決斷,這才能政令統一,號令嚴明。如今明公身居高位,掌握天下大權,欲除去幾個權閹,何須依仗外兵。

外臣既擁兵入朝,朝廷威嚴何在?我等不以此爲罪,反以此爲功,今後再有外臣擁兵入朝,我等如何處置?再者說,外臣既入朝,兵權在握,謀斷豈不歸於他手,知朝廷於何處?

況且,宦官們居於宮內,如想處置,應該迅雷不及掩耳。而召集外兵,曠日持久,計謀外泄,我等恐死無葬身之地也”

何進晃晃腦袋,面無表情的回答:“吾意已決,諸公不得再進言。”

袁紹一臉得意的說:“徵召令已經遣發,各位,箭已離弦,我等靜等大事成就吧。”

鄭泰大怒,伸手指着袁紹,嘴脣哆嗦着,罵道:“袁本初,古人說,老鼠徘徊在玉瓶旁邊,我們就是看見了,也不能驚擾它,這是因爲有了顧忌。驅趕老鼠,任何時候都可以,可是爲了趕老鼠,打碎了玉瓶,那就得不償失了。幾個權閹,不過是一羣鼠輩也,你卻想以此擾亂朝綱,是何居心?”

鄭泰這話太過於偏激——袁紹並不是想借此擾亂朝綱,只是人蠢看不到後果,甚至蠢的都不知道自己蠢。盧植見狀,急忙上前勸解,拉住了暴跳如雷的袁紹,急勸鄭泰冷靜。

鄭泰怒氣衝衝的一甩長袖,說:“豎子不足與謀。”隨即,揚長走出了大廳。

盧植、荀攸兀自不死心,仍留在廳內,勸解何進改變主意,追回徵召令。鄭泰在廳外怒氣衝衝的等待盧植、荀攸。半晌,盧荀兩人垂頭喪氣的走出大廳。

盧植悲憤的說:“我今日才明白玄德常說的‘天下萬物,以人爲本’的道理,天下萬事萬物,成事敗事者,皆人也。凡事因人而成,我等謀劃再細,若不考慮人的因素,是不可爲也。”

鄭泰長嘆一聲,說:“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是這個結果,諸公還不死心。何進執迷不悟,勢難匡輔,天下大亂,就在眼前,我等不如歸休了——以免亂天下的名聲加在我們身上!”

盧植顫巍巍的說:“昔日,我曾問玄德:‘事有可爲乎?’玄德回答‘不可爲。然,但求心之所安,唯盡力而爲之,何計成敗焉。’我甚爲讚賞此話。鄭公,如今,大事難成,前途忐忑,正需要我等力呀。”

荀攸一拍胸脯,大聲附和說:“我當盧公同進退。”

鄭泰微一拱手,決然的答道:“我去意已決,諸位,告辭了。”

夜已深,漢代照明設備並不發達,此刻,洛陽街頭已無人行走。靜寂的大街上,只有盧植的馬車孤獨的走着。車中,盧植用帶着哭腔的聲音,顫悠悠的吟唱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以求索;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長歌當苦,這哀號的聲音飄蕩在靜夜中——無人知曉。

夜已深,人們都睡了……

前將軍董卓,自河東得到徵召諸侯入京的命令,大喜。立即囑咐來使返報何進,他將統帥大軍指日入京。何進聽到回報,欣喜異常。與此同時,東都太守喬瑁屯兵成皋,武猛都尉丁原,率數千人進軍至河內,在孟津渡口縱火,通紅的火光照亮了幾十裡外的洛陽城。

徵召令傳到蒙陰城,鮑信急忙拿着檄文來找劉備,興奮的說:“玄德公,你看,朝廷下達檄文,徵召四方牧首提兵進京,共除奸邪。”

劉備淡淡然的草草看完檄文,隨手將檄文丟棄在地上,冷然的說:“此乃亂命,不可從也。”

鮑信急忙撲在地上,撿起檄文,不滿的問:“玄德公何以如此說話?”

劉備別過臉去,垛着方步,解釋說:“朝廷綱紀,自有律法約束。任何事都應處於律法管理之下,驅除奸邪,一獄吏足矣。若有人干涉獄吏執法,依據律法處置就行了,何必要動刀兵呢。如今,奸邪不除,干涉之人不懲,反而用軍隊入朝干政,這不是依據我漢家律法行事。我在青州,依律法治郡縣,不敢開這個口子,以使後人效仿。若今後下臣也以武力威脅而不是依據律法解決問題,這天下還如何治理。”

鮑信呆了呆,恍然說:“玄德公思慮深遠,我不如也。不過,朝廷現在正是用兵的時候,我等軍隊陷於此處也不合適。玄德公,我軍在蒙陰城下已休兵10日,我看,我們早點動手解決這股匪徒。這樣就可騰出手來,一旦朝廷有事,我們還能迅速出兵支援。”

劉備仰臉考慮的半晌,低下頭來,用手指在桌上的蒙陰城防圖上比劃着,說:“楊鳳匪徒,一路劫掠,我估計他們糧草甚爲豐厚。十萬大軍守着蒙陰小城,我們若是強攻,損傷必然很大。然而,他們十萬人守城,每日消耗的糧草甚多。我本打算圍他幾日,等城中糧草消耗殆盡,被迫突圍時再與他野戰,既然鮑都尉想早點結束戰鬥,那我們就動手吧。”

鮑信有點不好意思的,是呀,強行攻取十萬人守備的城池,傷亡一定很大,而一旦敵軍糧盡突圍,那就是一羣人人爭先逃命的烏合之衆,勝利的果實很容易摘取。現在,由於他的逼迫,劉備採取強攻行動,那損失不應該讓劉備一人承擔。

一念至此,鮑信自告奮勇道:“等會兒攻城,我軍當爲先導。”

劉備胸有成竹的說:“也許,不需要派兵入城,城內巷戰,我軍兵力不足。我先調第五軍團用石炮轟擊城牆。等城牆四處打爛後,用戰馬裝備的我的近衛軍,隨時對出城軍隊痛擊,讓對方感覺到無處可逃。然後,我們再入城勸降。”

軍號嘹亮,第五軍團的軍旗在大營中升去,旋即,左側升起了鮑信的軍旗,右側,第11軍團旗幟也升起。這意味着,第五軍團將作爲主力出營作戰,左側右鮑信軍團保護,右翼是第11軍團。

不久,近衛軍團換裝成騎兵,在營內待命的消息也傳達下去。

劉備騎着菊花驄,在鮑信的陪同下巡視着第五軍團,大聲地命令着:“翼德,近衛軍團由你統領,聽我號令出陣破敵。雲長,營內諸兵由你統領,隨時準備接應我。葉天,第五軍團由你統領,子義(太史慈)統領第11軍團,隨我出陣。”

衆軍齊呼:“諾”。

劉備揚鞭大喝:“諸位,我等四月底自青州出戰,如今已到了七月底,將士們在外征戰3個月,想家了嗎?”

軍士們參差不齊的喊着:“想”,“不想”。

劉備大叫:“不管你們想不想,我想家了。諸位,我等上下努力,十日內解決戰鬥,八月,我們回家過農牧節。”

衆軍轟然響應:“諾”。

劉備揚鞭一指蒙陰城,斷喝道:“出營,隨我戰鬥。”

漢代,大多數城牆尚不是磚石構成。甚至,在朝廷禮制的限制下,除非當地分封了小王爺,成爲王國纔有資格建城。黃巾亂起後,各地豪強紛紛建城堡自保。可是除了我青州、出雲兩地城堡是用磚石構築城牆,大多數小城限於條件,還是用土木建城牆,蒙陰城城牆就是一個小土牆。

蒙陰城牆上,楊鳳軍呆呆地看着我軍出營列陣。經過三個月的戰鬥,這第11、12、13軍團已經成熟起來,開始有了劉備軍一貫兇猛的雛形。現在,只有第五軍團未加鍛鍊,蒙陰城正是第五軍團的磨刀石。

“劉備軍列陣士兵如此之少,不如我們出陣,殺他一通”,城頭上,劉闢建議說。

楊鳳搖搖頭,否決說:“三日前,我看到有大量軍馬運到劉備營中,這說明,玄德公軍中已有了騎兵,一旦我們出陣,遭到騎兵攻擊,我們將無法退回蒙陰城中了。”

“哦,楊將軍想的真細,我險些、上了劉備大當。”劉闢誇獎道。

龔都晃了晃腦袋,出主意說:“這幾日,我軍已休整完畢,劉備軍少,不如我們全軍出動,大殺一通,再破圍而出。”

楊鳳思慮道:“我軍十萬,被圍此小城,將不得不人人拼命,劉備想殺入城中,必然犯愁,我想,這就是他多日未攻城的原因。而城外野戰,我不知道天下那支軍隊能勝過玄德公。萬一玄德公放我們破圍,而後尾隨掩殺。那時人人爭先逃命,我不知道誰能在亂軍之中存活。”

劉闢龔都略一思量,伸出大拇指,誇獎說:“楊將軍思慮真得當,我們就在此城中,等劉備攻來,看看他幾萬軍隊,與我們十萬人打巷戰,誰能戰而勝之。”

城外,劉備軍隊隨着一聲號令,20輛投石車首先出陣。

20輛,這已是劉備反覆盤算,下的最大決心了。爲了保證投石車投石的準確率,以及方便計算彈道,每個石彈都被磨成同等重量的圓球體,切割、打磨、運輸,花費高昂。但爲了提高投石的準確性,打擊的精準度,這一切都是值得的。20輛投石車,每輛投出20枚石彈,估計會讓投石兵獲得實戰經驗。

“每枚石彈三個銀幣,4000枚石彈1萬2千銀幣,但城內10萬強壯戰士屈服,每年會爲我帶來多少糧食,多少消費,值。至於前期戰鬥的花費,就當是、今年剿匪的支出,我好好的讓他們看看,我軍攻城兵團的威力。”劉備騎在馬上,手指不停的彈動着,計算着此戰得失。

“戰爭,打的就是錢呀”,劉備哀嘆說,旋即,又自我嘲弄的補充道:“可我就是有錢,沒辦法。”

“練兵五年,準備了五年戰略物資,現在,看各位的本事了,拿出手段來,瞄準城頭,準備,放。”劉備揮刀發令。

第一輪石炮整齊的發射出去,有遠有近,參差不齊的落地。惹來城上一片譏笑聲。

“打中城牆的是幾號投石車”劉備大喊。

“報,四號投石車擊中城牆,標尺2,風速2,距離200大尺(200米)”尉官弓身報告。

“各投石車,記住自己的落點,現在,統一設定標尺2,準備發射。”

“放”,隨着一聲號令,20枚石彈準確的砸落在城牆,土壘的城牆經不起這樣的轟擊,紛紛崩潰。土木崩塌中,不時的傳來黃巾士兵的慘叫。

“放”,號令不斷響起,巨石飛出,石落處,土牆崩塌,盾牌粉碎,肢體飛揚,鮮血橫溢,慘叫連連。

“封堵缺口”城牆上,楊鳳邊躲避石彈,邊大喊。

冒着紛飛的石彈,無數的黃巾士兵奮勇上前,用巨木木板爲骨幹,以土石填埋崩塌的城牆。這是生死時刻,黃巾軍煥發了強大的戰鬥力,不一會,缺口填埋完畢。

“早有準備呀”,劉備譏笑着:“我倒要看看你們準備多少沙袋。換油彈。”

臨時填埋的城牆,只有用木頭爲骨幹,才能封溢土石。木頭正好是可燃物,用油彈襲擊,點燃木頭,木料焚燒完畢,沒有束縛的土石就會崩塌,形成一個個小矮坡,這樣一來,正好利於騎兵衝擊。

幾輪過後,油彈紛紛落在新填補的城牆上,瓦罐碎裂,罐內的油脂滲透了木料,土石。楊鳳恍然大悟,急急喊道:“填土,填土,向油跡處填土。”

黃巾士兵紛紛起身,準備向上面填土。這時,火彈打了過來,草繩捆成的圓球,浸透了油脂,點燃後拋射到城牆。草球彈性十足,落在城牆上,一路彈跳着,所過之處,濃煙滾滾,煙塵繚繞。

一枚幸運的草球引燃了城頭準備的熱油,迅速發出一聲轟響,大火熊熊燃起,風助火勢,火助風威,城牆上,立刻傳來一片慘叫,被燙傷、燒傷的士兵跳躍着,奔逃着。實在難耐痛苦的士兵,縱身跳下城牆,以求解脫。

古代防禦,城頭上備好的熱油,是準備倒在爬城的敵軍士兵身上。如今,草球引燃了熱油,城牆上已不能待人。鮑信急忙催馬到劉備身邊,喜形於色的說:“玄德公,開始攻城吧。”

劉備懶洋洋的回答:“不忙,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讓孩兒們練練手,再讓他們打幾輪,敵軍士氣未奪,我軍決不悍然進入蒙陰城。”

鮑信沉吟了一下,點頭說:“也好,一切由玄德公做主。”

20輪石彈轟擊後,城牆四處殘破不堪,葉天飛馬來報:“城主,牀弩兵和其餘的石炮兵前來請戰,望主公許可。”

“牀弩兵可以參戰,石炮兵不準,要是石炮兵將此城牆完全轟塌,有利有弊。但總的說來,弊大於利。沒有城牆間隔,敵軍分成小股小股逃命,我軍雖可以乘勢圍剿,但大軍征戰曠日持久,花費太多,還是讓他們呆在城裡吧。”劉備斷然拒絕了剩餘石炮兵參戰的請求。

戰陣之上,人人爭先是好事,但石炮兵人人爭先,花費的是大量的錢財,軍費,這可就不行了。戰場上,石炮兵每次投彈,都引來劉備一陣揪心的疼痛——調集所有石炮兵上陣,那還不是一瞬間,把這幾年的家底全打完了。

牀弩兵上陣,剎那間,巨弩飛揚,遮天蔽日。每一次發射都引來陣上士兵的同聲歡呼:“必勝,必勝”。喊聲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

“停止”,劉備不停的數着指頭,計算着弩箭發射的數目,厲聲吆喝道:“全軍停止攻擊,命令,派出使者入城勸降。告訴他們,此城已不足黃巾士卒依仗,如果他們投降,我願給他們劃地而治。”

使者入城,鮑信催馬來到劉備身邊,詢問:“玄德公,你有幾成把握?”

“八成。琅邪守軍已經出擊,就要和我們合圍,平陰守軍追剿殘匪已經結束,即將來戰,三日內敵軍不降,我軍四面合圍,圍殲蒙陰盜匪。”劉備胸有成竹的說。

蒙陰城中,楊鳳、劉闢龔都還在相互探討。楊鳳首先勸解說:“玄德公處事,謀定而後動,若無十成把握,絕不敢說大話,如今,他給我們一個機會,諸位,從今日戰鬥看,城池已不可依仗,我們是否該考慮一下後路。”

劉闢大聲說:“我聽說玄德公最敬重奮戰至死的勇士,我等現在還有餘力,馬上投降,必被玄德公看不起。讓我們再戰鬥幾天吧,實在不成,再降也不遲。”

楊鳳暗暗罵了句“傻瓜”,人都死了,被敬重有何用?

“各位,你們發現沒有,沿途追擊我們的平陰守軍並未參戰,此地,靠近費縣城,費縣臧霸與劉備有殺父之仇。我猜測,這支大軍一定在那裡埋伏,等待費縣出兵,如果費縣軍隊不出,這支軍隊隨時可能成爲插向我們胸膛的利刃。怕只怕,玄德公的預備隊不止這一支。此刻,我認爲,我們最好把握機會,降了吧。劃地而治,我們不失爲一方首領,若是玄德公佔足了上風,你猜,他會給我們什麼待遇?”楊鳳勸解道。

龔都沉默半晌,開口說:“若是降順他人,我還要考慮一下,玄德公最受信諾,聽說,我們博昌會戰失落的兄弟,在青州過得還不錯,我願降。”

一句話決定了蒙陰城十萬黃巾的命運,當晚,蒙陰信使回報:三日後開城出降。

鮑信聽到這消息,大喜,找着劉備央求道:“玄德公,城中黃巾均是百戰餘生之人,十萬黃巾我只取5000人,望玄德公准許我挑選幾員黃巾將領,統領我的隊伍。”

劉備意味深長的詢問說:“全城黃巾出降,檢點人數,編制圖冊,這十萬人恐怕得花費20天左右,整訓軍隊,編制隊列,又得花費20天,就算我們加快行動,總共也得花費20天。自蒙陰城一路向洛陽行軍,越過泰山和樑父山,穿東郡至黃河邊,也得花費20天左右。鮑都尉對今後,有何打算?”

鮑信疑慮的問:“玄德公有什麼教導我的嗎?”

劉備豎起一個指頭,平靜的說:“我們怎麼樣也得花費40天左右,才能到洛陽附近。如今,前將軍董卓已進軍河東,朝廷大變迫在眉睫。董卓爲人粗暴,性貪鄙,他帶兵入朝,朝廷會發生什麼情況,天知道。或許,等40日後,將軍到了洛水邊上,天下大勢已經改變。

現如今,我軍蕩平泰山羣寇,全郡戰亂平息。泰山,自古是個肥沃之地,蒙山、泰山兩山,物產豐富,礦產足已養活百姓。此地,正好卻一個郡守,我出面召集青州六郡十二國六十五縣官員,一起保舉都尉做個郡守,不成問題。都尉可養軍泰山,靜待局勢開朗。進,可以與我共同剷除奸賊;退,可以爲泰山百姓,也爲自己某個安身立命所在,如何?”

鮑信沉默了一會,下了決定:“我一向在京中,聽盧公談起,玄德公謀斷深刻,我今日就依玄德公所言。”

“如此,甚好,城內黃巾將領和士卒,任由都尉挑選”,劉備慨然答應。

鮑信眨了眨眼,說:“玄德公,泰山郡是你青州的後院,你不會不管不顧吧。我聽說玄德公治理青州五年,青州雖戰亂頻繁,然,玄德公治下百姓,家中存糧可吃兩年。如今已過秋收,泰山糧草全無,你讓我當郡守,不會看着我空手治理這窮困的泰山吧。”

“壞了”,劉備暗自嘀咕:“剛纔答應得太快,讓鮑信看出了苗頭,他要得寸進尺了。”

“糧草嗎,我青州倒是有”,劉備東張西望的說:“只是我軍反覆征戰,百姓窮困,官府錢幣缺少,怎麼向百姓收購糧草呢?”

鮑信笑道:“人都說‘青州官吏無利不行’,玄德公,直說吧,你需要什麼利益?”

話音剛落,劉備立刻接腔說:“我需要牟縣,作爲我軍直接管轄。”

鮑信摸着下巴,說:“牟縣,沒聽說過有什麼出產,青州軍隊幾個月來,在那裡大修公路,莫非是你不願意放棄修好的城池,嗯,你軍直管可以,我需要牟縣的一半稅收。”

“一半稅收?牟縣太小,一半稅收稅賦過於沉重。你再把沂源、東平陽給我,一半稅收,我認了。”

“不行,沂源、東平陽靠河靠山,土地肥沃,我還要靠他們爲我種糧呢,一半稅收過多,要不,你送我一些青州官吏,我手下都是軍官,內政不在行。我聽說,青州官吏善於謀算,對治理地方之術甚爲精通,200名官吏,我劃牟縣、沂源、東平陽由你治理,只收一半賦稅。”

“200名官吏,太多,我自己都不夠用,怎能給你。100官吏,再把贏縣,萊蕪(古萊蕪所在地)劃給我。”劉備還價說。

鮑信恍然:“沂源、東平陽、贏縣,萊蕪,這四縣都是圍繞着牟縣,你想以這四縣環繞牟縣,形成一個包圍圈。牟縣,到底有什麼,讓你如此看重,不行,200名官吏,一個不能少。賦稅6成,如何?”

劉備斷然否決:“賦稅四成,決不再加。你什麼活也沒幹,幹拿四成賦稅,我還要養活軍隊,養活當地官吏百姓呢。”

“好,稅賦可以四成,官吏決不能少,再加我5000鎧甲。我看你士兵身上穿的鎧甲,比我的大將還好,據說,你那鎧甲不向外出售,加我5000鎧甲,那五縣劃給你,我認了。”

“不行”劉備再次拒絕說:“鎧甲兵器作爲戰略物資,不向外州郡出售,是我向出雲城購買武器時的保證,我決不能違反自己的諾言。除非,除非……”

“除非什麼?”鮑信問。

“除非你的軍隊裡有我們出雲和青州軍官,那樣的話,我可以藉口保衛青州後院,保衛青州出雲公民,爲你配備鎧甲兵器。”

鮑信一拍手:“就這麼決定了,玄德公練兵方式別具一格,我正想讓玄德公訓練一下我的軍隊。200名官吏,你派100文官,100軍官來,我們同是爲朝廷出力,分什麼你我,應該共同提高戰鬥力。”

“好,就這麼說定了,我立即快馬送信,讓青州官吏上表推舉你爲泰山郡守,三日後,黃巾出降,我留子義(太史慈)子泰(田疇)在此協助你,整編黃巾降卒。青州兵,我只帶走近衛軍團,我到青州爲你選派官吏,如何?”

交易成功,兩隻大手握在了一起,劉備和鮑信共同瓜分了泰山郡。

三日後,楊鳳出降,劉備略一安置黃巾降卒,迅即帶着近衛軍團奔回廣繞。田疇將鮑信挑剩下的黃巾士卒,分置在沂源、東平陽、贏縣,萊蕪四縣。而這中間,最具戰鬥力的黃巾士卒,由楊鳳率領,駐紮在蒙陰城,作爲我軍最外的屏障,應對臧霸的東海盜匪。

周倉被任命爲沂源城守,裴元紹被任命爲萊蕪城守。劉闢龔都被鮑信挑走,隨即大量的軍官從留守的第11、12、13軍團抽調出來,進入黃巾部隊,開始了整編活動。楊鳳所部成爲第21、22軍團,周倉是第23軍團,裴元紹爲第24軍團。撤回的第11軍團駐紮贏縣,第12、13軍團駐紮東平陽,前後照應蒙陰城和牟縣。

此戰,三分之一泰山郡名正言順的落入劉備手中,下一步,通過分遣各地的青州官吏,劉備將變相的拿下整個泰山。朝廷的威嚴即將失去,董卓入京後,各地官員將不再聽從董卓挾持下的九歲皇帝的命令。那時,劉備轄地走出去的官員,能否聽從朝廷任命的泰山郡守鮑信的命令,真是個問題。可惜,劉備看到了前方的發展,鮑信懵然無知,正急急的催促着劉備快點派出人手。

與此同時,董卓引兵直指洛陽,途中,女婿李儒建議說:“我軍所獲得是大將軍的密詔,如此奉詔,不明不安,不如傳檄天下,將我們奉詔的情況四處宣揚,方可行事。”

董卓深以爲然,隨即遣使上書,請朝廷誅殺宦官,書中說:“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之惡,今臣鳴鼓如洛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不勝萬幸!”

何太后得了此書,還是遊移觀望,不肯誅戮宦官。可惜,此時宦官決定動手了。張讓等十常侍得知外兵將到,共同商議說:“此何進之謀也;我等不先下手,皆滅族矣。”

於是,十常侍預伏刀斧手50人於長樂宮嘉德門內,假意哀告何太后說:“今大將軍矯詔召外兵至京師,欲滅臣等,望娘娘垂憐賜救。”

何太后伸出玉指,指點着宦官們,建議說:“你們可以到大將軍府上謝罪。我讓大將軍放過你們”

張讓恭敬的施禮,回答說:“若是我等到了相府,骨肉成齏粉矣。望娘娘宣大將軍入宮,告諭他阻止外兵入京師。如大將軍不准許我等謝罪,臣等只就娘娘前請死。”

何太后深以爲然,乃降詔宣何進入宮。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一節 算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67節 任命第22節 河間亂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3節 狂飈第二十八節第19節 青州求援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外篇1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五節 佯攻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8節 再戰大勝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三十二節第58節 威凌四方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34節 東臨碣石第69節 捍衛家園第17節 歡慶第六十六節第33節 鋼鐵之旅第七十五節第67節 任命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上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七節 奇兵關於宗教的問題6月第三十五節第11節 尖刀第4節 我是劉備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70節 困守第7節 單一神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下)第7節 單一神教第六十四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61節 博昌會戰第70節 困守第5節 危局第9節 以德治國第17節 收拾劉渾第二十五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七十五節第13節 豪賭殘局第14節 兩大客商第四十五節第57節 前車之鑑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節 遼西立城第15節 砸錢第46節 出雲來信第68節 垂涎欲滴第13節 困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3節 家底第四十九節第五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九節 交出第35節 丟盔卸甲第21節 軍歌嘹亮第11節 徹夜暢談第二十五節第2節 新年賀禮第8節 再戰大勝第50節 洛水話別第10節 沮授夜奔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三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55節 大難臨頭第66節 斬殺我的悲哀第11節 幽州收穫第36節 迷霧第61節 博昌會戰第29節 張郃進城第3節 誤入三國第六十三節第10節 射殺第1節 恐嚇于禁第二十五節第五十一節第61節 博昌會戰第24節 廝殺第6節 整軍行動第57節 前車之鑑第五十四節第七十五節第53節 衣錦還鄉第9節 訂立國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一節 算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67節 任命第22節 河間亂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五節 界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九節 暗算第3節 狂飈第二十八節第19節 青州求援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外篇1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四節 捲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五節 佯攻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8節 再戰大勝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三節 遊說第三十二節第58節 威凌四方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34節 東臨碣石第69節 捍衛家園第17節 歡慶第六十六節第33節 鋼鐵之旅第七十五節第67節 任命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上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七節 奇兵關於宗教的問題6月第三十五節第11節 尖刀第4節 我是劉備世界機械學年譜寫作資料請各位作者閱讀第70節 困守第7節 單一神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下)第7節 單一神教第六十四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61節 博昌會戰第70節 困守第5節 危局第9節 以德治國第17節 收拾劉渾第二十五節第37節 青州攻略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七十四節 不恕第七十五節第13節 豪賭殘局第14節 兩大客商第四十五節第57節 前車之鑑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節 遼西立城第15節 砸錢第46節 出雲來信第68節 垂涎欲滴第13節 困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3節 家底第四十九節第五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九節 交出第35節 丟盔卸甲第21節 軍歌嘹亮第11節 徹夜暢談第二十五節第2節 新年賀禮第8節 再戰大勝第50節 洛水話別第10節 沮授夜奔第28節 熊的力量第三十二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55節 大難臨頭第66節 斬殺我的悲哀第11節 幽州收穫第36節 迷霧第61節 博昌會戰第29節 張郃進城第3節 誤入三國第六十三節第10節 射殺第1節 恐嚇于禁第二十五節第五十一節第61節 博昌會戰第24節 廝殺第6節 整軍行動第57節 前車之鑑第五十四節第七十五節第53節 衣錦還鄉第9節 訂立國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