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

青州的封鎖線本來是按照邊界線佈置的,外人很難進入青州。袁譚進入平原後,打破了封鎖線設置。而如今正是三月下旬,秋糧未收,冬糧已經吃盡,前線再打仗,冀州田地荒蕪,百姓無糧。袁譚爲了減輕包袱,隨驅趕20餘萬婦孺老弱進入青州。此風一開,估計聯軍中會有人紛紛效仿。

“不行,必須重奪平原,重設封鎖線”劉備心中暗暗衡量:“當然,重建的項目不止這些,青州五年大治,只是在朝廷許可的範圍內,稍加調整,最主要的是免去了農夫的稅收。現在,應該乘朝廷威權不再的形式,儘快建立一整套重商制度。”

只有重商,才能保證徹底減免農稅。按統計,1999年全國的農稅才佔到總稅收的3%,然而,地方官員在徵稅時,卻把無數的苛捐雜費捆綁在這3%的農稅上,讓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夫苦不堪言,生存無望。

只有重商,在商業經濟體制下發展起來的社會,才能講究公平,講究信用,講究道德律,講究秩序,講究對外征服。

孔融看到劉備走神,上前一步,輕輕拉扯劉備的衣袖:“玄德公,張公,我們可否進屋談話?”

張昭也立刻察覺到自己的失禮,慌忙將劉備讓進廳堂。

賓主落座後,劉備首先表示自己的關切:“我看子布先生正在收拾行裝,此欲何往?”

張昭一聲慨嘆,給劉備解說原因——張昭少有名聲,20歲時被舉孝廉,辭不就。陶謙被任命爲徐州牧後,徵辟他爲茂(秀)才,張昭仍表示不接受徵辟。陶謙以爲他輕視自己,遂把他拘捕。

張昭年輕時,曾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交往密切,他被拘禁後,琅邪趙昱趕來彭城營救。恰好劉備進駐彭城,琅邪趙昱又在陳羣治下的北琅邪,故此他便以青州士子的身份嚇唬彭城獄吏,說:“我乃青州士子,如今我家主公駐軍彭城,你若不趕快放了我的朋友,我便去跟我家主公說,你侮辱了青州士子的朋友,也就是侮辱了青州人,你等着刀斧加身吧”。

劉備護短是天下聞名的,同時聞名天下的是他的瘋狂,曾經有青州商隊在外被劫,劉備隨即派兵追殺。隨後,以保護商路的名義,出兵佔領泰山郡平陰城。獄卒略有所聞但不知詳情,由於恐懼趙昱到劉備那裡鬧事,遂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張昭釋放。獲釋的張昭聽說陶謙就要來彭城,不敢停留,決定舉家搬遷,往淮南避禍。

劉備略一盤算,打定了注意:既然自己決定全方位改革,就大量缺少人才,張昭嘛,與其便宜孫權,不如便宜自己,若連張昭都改變不了,何談改造我們的民族?

“子布兄與其南遷,不如北遷,到青州如何?”

張昭一聲嘆息:“潤平(趙昱,歷史上曾爲陶謙的別駕從事,史載“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爲廣陵太守。”)兄也曾勸我到青州,然而,聽說青州田薄的嚴格,分爲功田,軍田,平(民)田,勳田,士田,在下家大業大,若是到了青州,恐怕不會有太多的田地,養活家族。

再者說,聽說青州百姓也分三六九等,每一等級都必須經過考覈,必須有一定的功勳,在下老了,再去參加考試再去建功立業,已沒那個力氣了。”

劉備暗暗撇撇嘴:“田地不夠,難道不會經商嘛,有錢還怕養活不了自己,可惜,此人舊習氣濃厚,還嚴守着儒士耕讀傳家的習慣,短短的幾句話裡,隱含着對青州政策的不滿,對商人的鄙視。”

劉備鼓足了勇氣,再度努力說:“子布兄家大業大,難道半個琅邪郡安置不下嘛?你若肯來青州,我想陶恭祖(陶謙)要下南琅邪郡,安置你的家人,如何?”

張昭一喜,稍後猶豫道:“我拒絕了陶恭祖的徵辟,反而就玄德大人,陶州牧面前,豈不難看?再者說,我已與人相約遷往江東,如此,其不負了友人的一番好意。”

“陶恭祖那裡,有我處理。子布兄友人嘛,對了,你這友人何名?”

“臨淮魯肅魯子敬?”

“好,原來是魯肅魯子敬,我久聞大名了。”劉備欣喜地點頭,暗自嘀咕:“我說呢,江東有能力安置張昭的世家大豪沒幾個,也就是他了。”

魯肅出生於172,現在才18歲,與三國演義中不同的是,魯肅是員武將而不是文官,他在東吳四英將中排列第二位,第一位是周瑜。

魯肅少年時,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家裡有兩囤米,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這《塌上策》比《隆中對》早了十幾年,後世也有人認爲,《隆中對》是一部抄襲作品,他抄襲的對象就是《塌上策》。

“魯子敬嘛,子布能否爲我邀來一敘?”劉備急切地問。

張昭答:“魯子敬正在後堂”。

也對,張昭搬遷,依魯肅的急公好義,能不來迎接嘛?

“快快請來,我正想與他一敘”劉備急切地說,稍一思索,再道:“潤平(趙昱)也在吧,哼,假借我的名義,要挾獄吏,叫他出來,我罵上幾句。”

不一會,魯肅、趙昱自後堂而出,趙昱搶先一步,雙手作揖,稱:“主公!青州士子,琅邪郡東武縣元老院元老趙昱,拜見主公。”

趙昱這搶先一拜,到讓劉備不好責罵。倒是孔融上前,打了圓場:“玄德公,潤平所爲(私自威脅獄吏)不在青州地界,似乎不能適用青州律法。”

劉備苦笑,他還知道身不在青州嘛?到別人的地界鬧事……也罷,外人面前不好責罵。劉備馬上轉了口風:“哼哼,我告訴你,我想責罵你,不是因爲你在徐州鬧事,因爲這是揚我青州士子威風的好事。

我想罵你的是,你這人膽子太小,鬧事都鬧不出高水平。你威脅獄吏,若是獄吏不聽你的,甚至把你拘禁起來,你怎麼辦?難道要我爲這點小事向陶恭祖要人嗎?要鬧事,就要鬧大事,這樣,即使我向陶恭祖要人也很有面子。

比如說:你放火把監獄燒了;比如說,你痛打了獄吏,甚至砍了他一刀。我出面要人時,還可以說:瞧瞧我手下,多有血性。而你只是嚇唬了他一下,跟他吵了幾句嘴——軟弱如此,真讓我丟臉。

好了,你朋友都不是青州人,我在外人面前,也在你朋友面前給你留點面子。目前軍中正好缺一個管後勤的人,你去,到元直那裡幹活去。”

趙昱一喜——這哪裡是責罰,分明是獎賞嗎。青州軍功獎勵最豐厚,難得有這個機會混入軍隊裡,等主公回去後,這可是危難之中隨駕的大功呀,幸運啊幸運。

趙昱隨即止住了朋友的求告,喜滋滋地向劉備深深鞠躬。隨即,右手握拳敲擊胸膛,行了個軍禮:“多謝主公厚賜,昱敢不效命。”

看到趙昱的神情,聯想到青州的傳聞,魯張二人或多或少明白了趙昱,遂不再爲他求情。

賓主落座後,劉備劈頭就問:“常聽說兩位大賢也,我今日有一事犯難,望二位爲我開疑解惑,青州處在如此情況下,該怎麼辦?”

張昭毫不謙讓地搶先回答:“以我看,將軍應該速速回青州主持大局,有將軍在,青州有主心骨,將軍不在,青州官員不敢反抗上命。”

“這我知道,人民,若是還能夠生存下去,他們總是選擇繼續忍受,若非迫不得已,他們決不會反抗上面的政府。我不在,青州對上命的牴觸不會強烈。可是,僅僅認識到這點還不夠,我若能及時趕回,還用向你們徵詢意見嗎?”劉備心中不悅。

魯肅微笑着,石破天驚地說:“我認爲,玄德公應該放棄平原。”

劉備大驚,移席傾聽:“子敬,你且爲我試言之。”

魯肅舉起指頭,在空中虛划着地形,道:“青州,四戰之地也,大平原上,軍隊活動迅速,也利於大兵團展開陣勢。玄德公雖然密植樹木,修建道路城堡,以利於堅守。然而,青州北方,公孫度窺視在外;西北方向,袁車騎(袁紹)崛起於冀州;兗州,黃巾叛亂未息,隨時可以威脅青州;而沿黃河而下,青州各地都處於洛陽、濮陽等黃河上游城鎮的威脅下。南方嘛,唉,暫且不說……

此時,平原孤懸於濟水之北,漯水縱橫之地,距渤海治所南皮城不遠,整個郡縣都在冀州的包圍下,一旦有事,恐救援不及。況且,萬一敵軍假襲平原,待青州援軍渡河後,兵襲泰山,突入濟南、北海、齊國,玄德公來得及再渡河,回軍救援嗎?”

劉備豁然站起,一身冷汗,答:“我今日幸遇子敬,否則,青州危矣。”

魯肅意猶未盡,繼續說:“依我看,若將軍讓出平原,一盤棋反而活了。放棄平原後,將軍可以抽出兵力,全力圖謀遼東。遼東平定,將軍的後方就無後顧之憂。同時,遼東滅國後,將軍在東萊看管20萬遼東降俘的大軍就可以抽調開。另外,那20萬降俘,也就徹底歸於將軍。

陸地,將軍可依託碣石,打通青州到出雲的陸路通道。海路,青州背靠大海,青州海軍稱雄於天下,若再以大海爲通道,聯接出雲三韓樂浪遼東,更佳。自陸路到遼東需要20天,自海路到遼東,從龍口出發在沓氏港(大連)登岸,只需兩天。若以出雲三韓樂浪遼東之糧接濟青州,以這四地之兵爭雄天下。何愁不成就霸業?”

劉備心中樂開了花,以沮授、田豐的才幹,也能這樣清晰地明瞭局勢,爲自己分析出一二三四來,然而,這兩人追隨自己久了,對自己已經開始盲目信任,出建議的時候少,按自己主張辦事的時候多。現在,正是應該引入新人的時候,思想與思想相互撞擊,才能發出智慧的火花來。

魯肅,正是自己所要的人。

劉備站起身來,慨然說:“人皆言國士國士,我今日就以國士待你們,我平定東海,俘虜與繳獲不取一分一毫,甚至再揮軍向東,平定(奪取?拿下?)豫州魯國叛亂,以一郡一國向陶恭祖換取你們二人?你們二人,當的起這份榮譽。”

張昭魯肅兩眼發亮——以一郡一國換自己這兩人效命,這可是古今未嘗有的壯舉。就憑這個壯舉,自己絕對會在青史留名,怎會不肯?

細想來,劉備都是慷別人之慨,魯國隸屬豫州,與劉備何干?即使魯國有戰亂需要劉備平定,那完事後,劉備應該把這魯國還給豫州——朝廷還在,劉備憑什麼私下決定土地的歸屬?

至於“歸還”東海郡,那更是離譜,東海郡本來就是陶謙的,只不過臧霸不怎麼聽從指揮而已,劉備拿陶謙的東西還給陶謙,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不過,此次此刻,忘乎所以的兩人哪有心細究,齊齊跪倒在地,口稱“主公”。

此後,魯張二人常常自詡爲“國士”,因爲他們是劉備拿一郡一國的土地,換回來的。也有好事者譏諷地稱他們“便宜國士”,因爲劉備實際上沒花自己一分錢。不過,這後面的話,人們只敢在私下裡說——畢竟這要牽扯到青州之主劉備身上。

等到兩位見禮後,重新坐下,劉備垂詢:“不知二位對青州之政,如何看待?”

張昭短鬚一翹,答:“主公攻下泰山後,立即大興土木,修建城池道路河流,我以爲不妥。泰山戰亂頻繁,主公才得泰山,人心思定,應該休生養息,使民力得以回升,不應該如此大興土木。

昔日,秦始皇平定六國,發十萬農夫修長城,又建阿房宮,民苦不堪,二世而亡。高祖得漢中,約法三章,寬刑減稅,民得以樂,垂400年矣。此所以古今興旺之道,主公不可以不察。”

“好一個張子布,直臣也”,劉備高聲讚歎,史載,張昭勸諫孫權,孫權不甚其煩,讓人拿磚石砌死了他的府門,張昭拆開府門,上朝去繼續勸諫,孫權爲之無可奈何。

“不過,子布雖然說的有道理,卻沒細察其中的區別。我才一攻下泰山,立即大興土木,正是爲了休生養息。”劉備解釋說。

張昭倔強地問:“此話怎講?”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七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三節搜刮第25節 危機四伏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五十一節第69節 界休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外篇1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60節 民心可用第三十七節第71節 獎賞功臣第69節 捍衛家園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四十二節第三十五節第2節 時空隧道第71節 獎賞功臣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5節 三英聚首第六十三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五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2節 新年賀禮第25節 危機四伏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六十八節第28節 熊的力量第56節 故友相見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節 奪佔第43節 九死不悔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五十六節第七十八節第七十八節第44節 一箭雙鵰第五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12節 書院對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五十一節第8節 拜訪沮授第69節 捍衛家園第16節 煎蛋第9節 以德治國第4節 我是劉備第70節 以牙還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9節 圍殺第三十六節關於商業三國進入vip的幾點說明第45節 三英聚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第六十六節第22節 消耗第五十九節第68節 戰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11節 徹夜暢談第七十二節第13節 困局第35節 丟盔卸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四十四節第七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七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13節 左豐索賄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4節 兩大客商第69節 捍衛家園第24節 規劃未來第41節 雙雄初會第三十五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四十三節第21節 激戰張純(全)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第23節 佈局遼西(全)第6節 白馬銀槍第五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下)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27節 一諾千金第四十二節第14節 名揚穎川第五十四節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七節 綁架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七十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三節搜刮第25節 危機四伏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五十一節第69節 界休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外篇1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60節 民心可用第三十七節第71節 獎賞功臣第69節 捍衛家園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四十二節第三十五節第2節 時空隧道第71節 獎賞功臣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八節 變天第45節 三英聚首第六十三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五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七節 戰死第2節 新年賀禮第25節 危機四伏第37節 青州攻略第20節 轉戰冀州第六十八節第28節 熊的力量第56節 故友相見第三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一節 巧舌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節 奪佔第43節 九死不悔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五十六節第七十八節第七十八節第44節 一箭雙鵰第五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12節 書院對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四節 大敗第39節 有借無還第五十一節第8節 拜訪沮授第69節 捍衛家園第16節 煎蛋第9節 以德治國第4節 我是劉備第70節 以牙還牙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下)第9節 圍殺第三十六節關於商業三國進入vip的幾點說明第45節 三英聚首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第六十六節第22節 消耗第五十九節第68節 戰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11節 徹夜暢談第七十二節第13節 困局第35節 丟盔卸甲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六節 邀戰第四十四節第七十九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中)第七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三節 吹捧第63節 博昌會戰(下)第13節 左豐索賄第39節 有借無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4節 兩大客商第69節 捍衛家園第24節 規劃未來第41節 雙雄初會第三十五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四節 新人第四十三節第21節 激戰張純(全)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二節脫鉤第23節 佈局遼西(全)第6節 白馬銀槍第五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八節 劫持(下)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27節 一諾千金第四十二節第14節 名揚穎川第五十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