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 以德治國

拋開了心理負擔,我坦然的扶幾而坐。靜靜的聽他們相互談話。

管寧先呈上他編錄的四書五經,讓各位指正。那時代,書籍多數都是手工刻錄在竹簡上,或抄錄到剛發明的紙上,難免錯誤很多。個人收藏版本不同,書內的文字也不同,所以要說誰的版本更正確,很難。

爭論不久,已顯出在座的學問高下,激烈處,只有田豐沮授還在與管寧相互辯駁。其他人,只能在他們說的符合自己心意時,拍着大腿以示讚賞。獨有我,對這種拗口難懂的古文,聽得昏昏欲睡。

田豐看到了我的神態,他對這個管寧稱之爲“主公”的人似乎很感興趣,趁話語的間隙,他向我發問:“玄德公認爲此句該當何解。”

我?我對這種尋章摘句的工作不感興趣,但我又不能明說,只好打着馬虎眼:“諸公所言皆有道理,不如我們再出一書,將各位所言都注錄到上面,讓世人知道此段文字的各種解釋,如何?”

沮授立即言詞激烈的說:“如此一來,世人如何知道什麼是正確解釋,什麼是歪理邪說。”

唉,我哀嘆,“幹嗎非要分出對錯來,這些書籍都是前人所錄,前人錄書時自然認爲這樣寫是對的,它們也因此流傳後世幾百年了,除非我們有一部原版的書籍來指正謬誤,否則,不如把這種種說法都錄之典籍,以免後事之人因各位偏見而見不到書的全貌。”

衆人想了一想,點頭稱是,這或許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既然爭論告一段落,沮授開始低頭打量起書籍來:“管公此書似乎不是手錄所得,全書毫無墨跡,不知用何法將字錄在紙上。”

管寧微笑不答,田疇接口說:“我家主公……”才說了這幾個字,我就感覺到身旁管寧的手一動,似乎掐了田疇一下,田疇立即尷尬的把剩下的話嚥到肚中。

好傢伙,誰說賢人沒有心眼我就跟他急。管寧之智不下於孔明,現在漢朝廷威權不彰但餘威仍在,管寧仁人,他肯定沒有造反或獨立於朝廷的想法,但想到官吏的貪黷,他也不禁自覺的掩護起由流民所建的理想國度——出雲城。確實,現在不是暴露出雲城的時機。

衆人都盯着田疇,等他把話說完,田疇深悔失言,由不堪忍受衆人的目光,只好暗暗的拉拉我的衣襟,希望我出面說話。

管寧深深的看了田疇一眼,田疇立即畏縮的稍稍蜷起身子,接着,管寧也拉了一下我的衣襟,示意我開口說話。衆人注意到了他這一舉動,把目光轉向了我。

我腦海裡組織了一下語言,開口解釋道:“此書是鉛字印成,將幼安所書的字用鑄成鉛字,再拓印在紙上,就成了此書。”

我此話一出,立即引來了一片讚歎聲。大家都沒有發覺,我話中刻意隱瞞了書籍的印刷地點和這種印刷方法的發明者。

爲了不讓他們繼續發問,管寧立即接着我的話說:“寧此行,特爲編撰一部聖人所倡導的德化之書而來,我想四方徵集名士意見,我家主公曾言,沮公是當世智者,所以我來府上問一下,沮公對儒人之德有何看法?”

沮授立即驚訝的說:“我居住在鄉間,名聲還沒有傳出10裡,玄德公怎麼知道我的賤名。”

這到讓我不好說了,我總不能說我是看三國志後漢書,從而知道你的大名的吧。所以我只好微微一笑,含糊的回答:“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轉過頭,我又對田豐說:“我們本打算下一站去鉅鹿拜訪田公,幸好在此處遇到你。”

田豐立即拱手,滿臉榮幸的說:“豈敢豈敢。”

我也向沮授問出了我的疑惑:“劉備,不過是一個涿縣野人,沮公怎麼會知道劉備賤名。”

田豐搶先回答:“玄德公還不知道嗎,自去年冬日,幽州牧劉虞與幽州長吏、中郎將公孫瓚相互上表,互相攻擊,朝廷爲此專門派人去幽州調解。不過,兩人表中對玄德公都倍加誇獎,玄德公師傅王越也在洛陽爲你解釋情由,洛陽小兒也知玄德公仁德之名。我們豈能不知。”

哦,看來我的洛陽造勢行動已大獲成功,只是我到現在還沒有跟派往洛陽的人聯繫,造成我的消息閉塞,實在是失誤。

我略微謙虛了一下,話題接着繼續,沮授皺着眉頭說:“聖人曾說:治亂世用重典。此時災荒四起,朝廷賣官鬻爵,增賦加稅;宦官朋比爲奸,擅權禍國;忠臣賢士不得進用;地方豪強爲非作歹;民不聊生,四處逃亡。值此大亂來臨之時,講德化衆人,豈不是宋襄公之仁”。

管寧皺皺眉頭,“修己治人”,“內聖外王”。通過自身的道德修養來治理天下的德治主義,是他一直以來的主張。《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他寫這本書的動機,沮授的否定讓他大爲不滿。

我卻暗暗拍手,不愧是一個具備戰略眼光的人,早已看出天下大亂即將來臨。一個社會越是道德淪喪,這個社會的精英階層就越發強調道德,這是一個基本的社會規律。

中國的文化包括兩部分,即中國人的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中國道德也分爲兩部分,即應然道德和實然道德。儒家思想是中國文化中的精英文化和應然道德,只是“中國文化”的邊緣部分,它其實不是實際存在的文化現實。

大全部中國人都生活在正與儒家道德訓戒相對立的實際道德生活裡,這種實際存在的道德狀態和平民文化纔是中國文化的基本內容,是中國文化的真相,這也是可憐的仁義道德的待遇。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當權者可以大力倡導反腐倡廉,但是他的孩子就可以拿着別國的護照,躺在別國的沙灘上曬太陽。鉅貪們做起反腐報告來,可以洋洋灑灑,下筆千言,但他背後貪污起來,卻令人瞠目結舌。而這一切就是因爲,鉅貪所倡導的道德,只是一種應然道德,大家應該如此行事,至於鉅貪自己,實際上是否照此行事,那還得看另一套道德標準——實然道德標準纔是他們實際上的道德準則。這或許就是號召學雷鋒的人,喜歡在別人奉獻後,自己索取的原因。

很多漢學家在中國都遇到了這種矛盾:爲什麼這個禮儀之邦,竟有如此之多的百姓如此麻木不仁和道德淪喪?其實這是他們片面迷信儒學教條的必然結果。

當然,儒家思想體系堪稱博大精深,不能否認,數千年來它對國家的團結穩定、民族的和諧相處、爲人的道德修養都起着正面作用。

但是,依照“人定強制秩序”的儒學對待社會的態度,在亂世中只講求以德治國,那隻會加重災難。

不過,管寧是我的屬下,我不能讓他受窘,況且這個話題一開,又不知爭論到什麼時候,也許爭論個兩千年不成問題,我卻等不了這麼漫長的時間。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66節 斬殺第3節 同賀新年第7節 徵召第11節 尖刀第六十五節第13節 困局第三十九節第三十三節第三十三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7節 廣平沮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第六十三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三十一節第18節 羅馬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47節 提心吊膽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6節 煎蛋第69節 捍衛家園第七十七節第1節 亂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五十一節第68節 戰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41節 雙雄初會第11節 尖刀第13節 困局第五十二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13節 左豐索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4節 廝殺第三十三節第六十七節第四十五節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六節第32節 迫在眉睫第46節 出雲來信第六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18節 勢如破竹第30節 死心塌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七十節第五十一節第五十四節第21節 激戰張純(全)第三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6節 激戰渤海第七十七節第六十五節第65節 和睦相處第三十八節第70節 困守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三十二節第48節 佳人有約第11節 幽州收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12節 書院對局第69節 界休第68節 戰火第8節 再戰大勝第1節 亂戰第五十四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14節 尊嚴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20節 轉戰冀州第25節 危機四伏第五十八節第6節 白馬銀槍第47節 提心吊膽第23節 起航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2節 時空隧道第31節 仗勢欺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七十節第69節 界休第二十五節第四十二節第17節 出戰黃巾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24節 廝殺第52節 綽綽有餘第五十二節
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六節 發奮第66節 斬殺第3節 同賀新年第7節 徵召第11節 尖刀第六十五節第13節 困局第三十九節第三十三節第三十三節關於民族問題的書評6月下第7節 廣平沮授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二節 虎驚第六十三節第67節 一無所有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一節 苦難對部分書評的回覆三第三十一節第18節 羅馬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47節 提心吊膽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16節 煎蛋第69節 捍衛家園第七十七節第1節 亂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五十八節 舌戰第五十一節第68節 戰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二節第41節 雙雄初會第11節 尖刀第13節 困局第五十二節第21節 軍歌嘹亮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六十一節 矇騙第13節 左豐索賄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4節 廝殺第三十三節第六十七節第四十五節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六節第32節 迫在眉睫第46節 出雲來信第六十六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18節 勢如破竹第30節 死心塌地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四節 兇意(上)第七十節第五十一節第五十四節第21節 激戰張純(全)第三十三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六節 部署(下)第26節 激戰渤海第七十七節第六十五節第65節 和睦相處第三十八節第70節 困守第20節 月到中秋(全)第三十二節第48節 佳人有約第11節 幽州收穫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五節 變卦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一節 號令第12節 書院對局第69節 界休第68節 戰火第8節 再戰大勝第1節 亂戰第五十四節第62節 博昌會戰(中)第14節 尊嚴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十五節 和兵第20節 轉戰冀州第25節 危機四伏第五十八節第6節 白馬銀槍第47節 提心吊膽第23節 起航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二十節 敗退第2節 時空隧道第31節 仗勢欺人第4章 羣雄割據 第三十九節 變數第七十節第69節 界休第二十五節第四十二節第17節 出戰黃巾第52節 綽綽有餘第六十八節第4章 羣雄割據 第四十一節 崛起第24節 廝殺第52節 綽綽有餘第五十二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