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大道澤生

徐汝愚不曾看見他破敝不堪油污蹭亮的道袍、也不曾看見他結如盤蛇飄如雪絲的亂髮、不曾看見他塵垢下如新的童顏,只在那平淡無奇的黯淡雙眸中望見自己,再看去又在自己湛湛雙眸中望見生機盎然的鶴髮童顏,說道:“傅鏤塵。”

“你既已看到我,爲何不再看我眼中的你?”

徐汝愚再看去,只見眸中藏眸,一層眸光便是一道水波,內識海晃動起來,一圈圈的向止無所止的渺茫之所盪漾開去,不知過了多久,就似這漫天的星辰俱已從內識海中恍然流逝。

徐汝愚悠悠醒來,說道:“我在何處?”

“你欲在何處,便在何處。”

閉眼再睜,還在原處,樑寶立在身前,水如影、袖兒站在身側,徐汝愚長揖及地,說道:“謝前輩指點。”

“你能看透我的玄機瞳,果真是練成了旋擰丹息與止水心經。”

“道玄深處乃不盡生機,大道無情而澤生。”

“明鏡發掘自我,你已具明鏡,何故還無法自由?”

“望前輩不棄汝愚莆柳愚資,收錄門下。”

“你道心已深,蒙塵乃需自己拂去。你我同去挑明月樓吧。”

傅鏤塵身形便若遁入虛空,徐汝愚步雲綴着他若有若無的氣機輕煙似的向挑明月樓而去。

皎皎明月如玉盤,高懸中天,清輝灑下。

傅鏤塵看向身後徐汝愚煙雲飄渺的身姿,讚道:“你只有一式步雲姿,卻攬盡行雲神韻,我還未曾見過天資勝於你的人。”

傅鏤塵說:“四十年前我於東陵遇見你父,然而他已師從天機雪秋,我與他交言甚歡,戲言他若得子必送之我的門下,不想這一言,成了我四十年修行的業障,今日來尋你去了這個業障。”

徐汝愚執弟子禮,說道:“汝愚愚鈍,希望獲言於先生。”

“講來。”

“先父徐公經世避世,於灞陽城下滅此事,先生可知?”

“你父洞明世事,通慧人情,自然知道放下之理,故而生性平和,隨遇而安,需拾起便拾起,需放下便放下,再無執着,遂成大儒。故而經世入世,灞陽城下亦能‘滅己’。”

“先義父吳公,屠戮六邑,於江津自剄,先生可知?”

“吳儲矇蔽仇怨,殺戮隨性,入魔障,而至空絕之道。然而他終能由武入道,於江津城中‘滅己’,遂成宗師。”

徐汝愚望見飛鳥掠過月影,問道:“飛鳥無痕,月藏川流。一意孤行否?”

“心之無垠、道之無涯,守於內心,意在超越。”

傅鏤塵嘆息,此子所識武道、經世之術,世人罕及,然而經歷灞陽、江津之變,太過執着,幾陷空絕之道,若不得開解,一生痛苦迷茫。

雖能憑藉天賦,短時間內臻至一品級高手,然而再愈精進,心中疑惑愈深,求道之路日益維艱,入魔道亦不遠矣。陳昂知道自己與徐行的約言,不惜自降身份,禮求自己引導此子,實是他一片護犢之心,罷了,也了去自己一個心願。

傅鏤塵道:“大道無情而澤生,你又何需執着於滅己爲己?”

“槃木拳演澤生之道,然而步雲術、碧落戈、驚神槍、大散手、星空飄香劍能否與之熔於一爐?”

好個小子,不及弱冠,卻能由武入道。

“大道無限,可溶一切,豈止於武招;你若習小乘之道,便是不溶。”

徐汝愚如有所悟,忽展臂,意在縹緲空處,如巨木發枝。

起身,疾走,雲起足下。

指影戈形,積霞晴燦晚空。

電跡遊動,化作飄香雨。

不斷自我否定,又不斷掙扎起復,難道就是困惑一生?

“大道澤生。”

斷喝直貫徐汝愚的心神,只覺一塌糊塗的內心頓成一片空明,種種武學俱不留痕跡,隨意箕坐在如鱗的房檐琉璃瓦上,看向天空碩大的月輪,星眸再啓,眸光竟也與這一空的月華一般無二,熒熒,空實莫測。

傅鏤塵道:“癡兒,你若想不透這節,今生武道再難上升,修爲再高,也只能是伊周武之流的小乘之境。”

徐汝愚箕坐如故,笑意卻由心中綻出,說道:“無招可爲,汝愚不敢再自制樊籠了。”

“你的修爲尚且不足,與絕世高手相爭,依舊需要依靠有形之招。使刀使槍?”

“心中有刀意,出掌成刀,出戟也是刀。”

由道入武,不居下品,大道澤生得傳人也。

“哈哈,不需十年,你的名字便能甚囂塵上。大道澤生可以傳你。”

傅鏤塵從懷掏出一冊,上書“大道澤生”四個古篆。徐汝愚接過一看,睜眼看那四個硃砂勾鏤的古篆,心神一蕩,不由隱約感到它所傳達不可言傳的玄古妙意。

傅鏤塵說道:“此冊分上下兩部,上部述大道澤生之義,下部體義之妙,分述武學、政務、兵法。上部開篇言:道,體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者也。物生而有象,象成而有數,數資乎動以起用而有行,行而有得於道而有德。”

傅縷塵說道:“老氏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今之武學循道求源,不出陰陽、乾坤之義,經曰:無極而生太極,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靜各其時,一動一靜各其有紀,形成陰陽說。易曰:天地精粹之用,與天地並行而未有先後也。故天體道以爲行則健而乾,地體道以爲勢則順而坤,無有先之者。”

徐汝愚說道:“陰陽無爲,乾坤入世,我輩何必執着?”

傅縷塵說道:“不入紅塵,怎出紅塵,你的修爲需經紅塵歷煉。”

徐汝愚起而舞,行如流雲,莫測其蹤,止則蓄勢,如淵如陵,丹行於竅,寒暑分至。傅鏤塵笑意盈盈,說道:“孺子可教。陰陽、乾坤莫不從道所演義出來,武道之極致,莫不循那遁爲無形的大道。循大道而遁一,臻入天元。”

“何爲‘遁一’,那‘一’可是永恆不滅的生機?”

“丹息術無外乎精、息、神、虛。息者有二,五穀飲食入腸胃化爲清濁之息以育營、衛二息,息走體水之中,血脈液絡是其通途。呼吸之息取之於天地。丹息術修煉正確的法則就是將脈絡之營息與呼吸之息煉成丹息。精者,氣之精微,充塞五臟六腑,歸藏二腎,調和陰陽機理。真精,隨意而生隨意而亡,變化之速,遠超氣行。然則息爲精母,無足以匹配之內息刺激,經脈就會萎縮。因此修行必須持之以恆。神者,偉力。虛者,妙也,虛力,也喚作妙力,影響人的感官五覺,心智性格,加之於人侵凌心神。武之至境,無也,大道無名大自在哉。形體精神皆無,重歸那一點生機,與道融爲一體,獲永恆之逍遙。”

徐汝愚此時方知傅鏤塵的追求乃是脫塵而去,遁入虛空。

“‘大道澤生’何不傳於凌天?”

傅鏤塵與自己坐頂傾談,江凌天恭立樓下多時,徐汝愚如何能不明白江凌天正是傅鏤塵的傳人。

傅鏤塵看了江凌天一眼,也不作答,向一旁雲清虛說道:“雲小子,借你挑明月樓四樓用上一月。”

雲清虛肅冠執禮,說道:“敬請。”

傅鏤塵與徐汝愚閃身避入樓中。烏走月飛,一月匆匆而過,徐汝愚也無知覺,每日只與傅鏤塵推演“大道澤生”之義,樓外動靜悉數充耳不聞。

傅鏤塵道:“我本欲只留一日,解去你心中魔障,不想羈留月餘。宿緣了去,這塵世我再無牽掛,從此專心遁一,去尋我的道了。”

徐汝愚亦知分離就在此即,伏首咽哽說道:“汝愚如何得知先生消息?”

“等我去時,你便知道,莫要悲哀,那是我的大逍遙。”徐汝愚伏首,再擡首傅鏤塵已逝了蹤跡。徐汝愚坐在那裡,只覺這一個月來,生在夢幻中一般,看着江凌天、雲娘、雲清虛走上樓來。

江凌天問道:“老人家他走了?”

“是的,隱跡煙雲,誰也不知他的去處,這就是宗師風範嗎?”

“陳子方、梅鐵萼等人在樓下候着,你見不見他們?”江凌天見徐汝愚不解,繼續說道:“梅家向陳昂稱臣以獲取宛陵的援助,半個月前,宛陵修建都督府,陳昂出任東海郡都督、郡丞,授汝愚雍揚府虎牙都尉一職,總領雍揚軍務。”

“哦,這個月怎麼聽不見許伯當的動靜?”

雲清虛說道:“傅鏤塵在城裡,他怎敢放肆?”

徐汝愚淡淡一笑,說道:“原來也有這種好處。樑寶這小子沒生出什麼事吧,江大哥,他可是我收的第一個徒弟,你照顧一點。”

江凌天聽他話音,似是願意出仕,心情一鬆,摟過他肩頭說道:“樑寶與如影姑娘也在樓下。”

三樓坐有十餘人,見徐汝愚四人下樓,擁迎上來,呼道:“青鳳將軍。”

徐汝愚見十餘人多半不認識,樑寶、水如影、袖兒遠遠站在外側,看向自己。梅鐵蕊赫然站在前列,說道:“家兄傷勢未復,不能來參見青鳳將軍,還望青鳳將軍見諒。”說罷,單膝及地,捧上雍揚府都尉印,說道:“有勞徐都尉親牧雍揚一府四邑之民。”

衆人目光齊聚在那方墨色無澤的玄鐵方印,俱想由梅鐵萼來獻此印着實難爲他。

徐汝愚笑着接過鐵印,道:“不敢當,汝愚登門探望梅大爺的傷情才合禮制。那日在小揚河畔誤傷梅將軍,還望梅將軍不要在意。”

不耐梅鐵蕊答話,徐汝愚將府印拋給身後的江凌天,說道:“你掌着。”

衆人俱羨慕的望着江凌天,俱知道這輕輕一拋,江凌天便是雍揚府三號人物都尉府掌印長吏。

徐汝愚見三樓已按官廳佈置,想到十七年前父親也在這裡處置公務,眼眶潮潤,暗歎一聲,舉步走向北面正座,席地而坐,神色堅毅的接受衆人蔘拜。

徐汝愚摻撫起欲要參拜的雲清虛,說道:“盜寇當前,敢請雲爺爲都尉府客卿,謀畫克敵之計。”延請雲清虛居左首第一座。

徐汝愚說道:“凌天,煩你代爲介紹雍揚軍情。”

徐汝愚聽完江凌天介紹,濃眉蹙而不展。雍揚延陵鎮營軍於泰如城下全軍覆滅,原雍揚各世家衛軍系統只剩下二萬人馬,新崛起的四幫亦有二萬,形成雍揚城中新興勢力。新舊兩大勢的代表都站在自己身前,等待雍揚權勢的重新分配,而陳子方的宛陵直系將領人數雖少,卻也不容忽視。

徐汝愚鼻中發出清音,衆人神色一凜,齊招頭看向他深邃的雙眸,都有一種被看透的奇異感覺,惶恐低下頭去,暗道青鳳將軍果然不容輕視,摒息寧神靜侍他發言。

“梅鐵萼出任雍揚府守,念他傷勢未復,由梅鐵蕊暫代其職。”雖說職重僅次於都尉,但無軍權,授予梅家是理所當然的,衆人俱想。

“江凌天出任都尉府掌印長吏,參都尉軍事。”他便是雍揚新貴了,但想到他與都尉結義之情,又加上宿幫實力,衆人也沒覺得有多意外。

“陳子方出任都尉府掌律長吏,參都尉軍事。”陳子方爲陳昂首徒,是宛陵直系將領。

“沈德潛出任都尉府掌書長吏,參都尉軍事。”沈德潛是雍揚世家沈門閥主,梅鐵萼叛盟之際,他率領沈家保持中立留守雍揚,門下三千衛軍絲毫未損,得此職席也是當然。

三大長吏已畢,餘下便是軍中各統制、營尉銜,這關係新舊勢力在軍中的力量的對比,衆人稍稍鬆緩下來的神經又一齊繃緊。

“江凌天出任雍揚府西城統制,兼宿邑統制,轄下滿制四營共八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

“沈德潛出任雍揚府北城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

“萬嶸出任龍遊邑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駐軍仍在北城,戰時受沈統制節制。”萬嶸乃龍遊幫當家。

“龔豪出任青埔邑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駐軍仍在北城,戰時受沈統制節制。” 龔豪乃青埔幫當家。

“梅鐵蕊出任東城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

“延陵軍鎮設邑,鍾籍出任延陵邑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駐軍仍在東城,戰時受梅統制節制。” 鍾籍乃延陵幫大當家。

“許道覆出任南城統制,轄下滿制兩營共四千精兵,多餘人馬明午時赴於西校場統一整編。”許道覆原是雍揚第二世家閥主,跟隨梅鐵萼在泰如城下損兵折將,勢力大弱。

“張式出任雍揚水營統制,負責重組雍揚水營。”

“陳子方出任羽咋鎮營軍統制,請子方兄明日前往西校場,點齊兩營四千精兵。”

“餘下四千人手統編爲後備營,由我親領。”

塵埃落定,徐汝愚沒有從衆家手中抽取精兵強將組成龐大的親軍,只是收留被衆家剔除出來的四千殘兵組成後備營,使衆人俱是吃了一驚。梅鐵蕊雖不滿意他對梅家的處置(原雍揚之主只獲得一個統制的職銜),卻也不能說什麼,至少徐汝愚在權勢分配中沒有暴露出私慾來,讓人無從指責。

衆人俱是幸災樂禍的看這個原雍揚府掌印長吏現在的雍揚府守,俱想:梅家能在這起禍事保全族人亦是十分幸運了,還敢另有妄想?東海亂局俱是梅家野心招來外敵所致,曾與梅家同流合污叛盟的世家都恨梅家牽連自己,沈家與新興勢力崛起得幸過雍揚禍事,卻也要裝作對其咬牙切齒的樣子。

衆人按將職落座。梅鐵蕊雖說出任雍揚府守,在軍議會上卻無席位,他若不願以東城統制的席位入座,按常制應加設客卿席。衆人恨他梅家,都有不提這茬,梅鐵蕊不好自己提出,老臉漲紅,站在廳中。

徐汝愚知道雍揚能維持今日局面實是他從容佈置之功,不忍看他如此,向立在身後的樑寶說道:“今後雍揚都尉府軍議加設府守席。”指着身側空處說道:“設於此處。”

梅鐵蕊單膝及地,頭埋膝間,久久不語。徐汝愚忙站起走到他的身前,揮長袖遮住他老淚縱橫的臉,迎到自已身側坐下,說道:“梅家有過,但雍揚今日不陷敵手,梅家亦居功不少。”

說罷,思慮片刻,對梅鐵蕊說道:“汝愚有一事相煩梅大人。”

梅鐵蕊說道:“都尉請直言。”

“我欲組建親衛營,編制二百員,梅大人可有適當人選?”

衆人駭然變色,與梅鐵蕊同樣不可思議的望向徐汝愚,都覺得這是句戲言,當不得真,卻見他雙眸坦坦蕩蕩,不似作僞,卻想不透他意欲何爲。

梅鐵蕊問道:“真的?”

“梅大人若不麻煩,請爲我親選精衛。”

梅鐵蕊膝行徐汝愚席前,長泣道:“多謝都尉如此厚待梅家,梅家誓死跟隨都尉。”

江凌天起初也甚爲不解,此時才明白過,權力分配中,新興勢力佔據六席統制將職,原有世家只有三席,並且南城統制職權最弱,水營統制形同虛設,雖說是罪有應得,但士氣低落卻是難免,原有世家害怕日後清算與敵軍暗中勾結也說不定。徐汝愚將自己的安危交付於梅家,此舉無疑給以梅家爲首的衰退勢力一粒定心丸,表明他對梅家的信任。

梅鐵蕊感激徐汝愚對梅家的信任,更加重要的,親衛營貼身護衛都尉大人,最易得到他的賞識,徐汝愚此舉無疑向梅鐵蕊表露心跡,打壓梅家是暫時的,這如何能讓梅鐵蕊不感恩戴德。

陳昂只有一女,徐汝愚以陳昂義子的身份受雍揚府都尉職,年尚不及弱冠,日後十有八九會接陳昂位出任東海郡都督職。青鳳將軍的威名聞達於東海,軍陣兵法,東海無人能出其右,東海局勢能夠逆轉,全是他策略得當。行刺伊周武一戰堪稱經典之役,又得傅鏤塵青睞,親自赴雍揚傳習武道,隱然已是青年第一高手。這樣的人招攬梅家,如何能讓梅鐵蕊不欣喜若狂。

此時傳菜上席,徐汝愚執酒壺長身立起,走到案前,朗聲說道:“這玉壺春雪,非名士不能飲,汝愚愧不敢受。掌書吏沈德潛何在?”

沈德潛聞令跪到廳前,應聲:“請都尉傳令。”

“徵挑明月樓每日三壺‘玉壺春雪’軍用,一壺投於井泉,同城人共飲,另兩壺賞每日奮勇殺敵之軍士。這壺你先拿去。”

衆將聞言一震,俱跪到席前頌言:“都尉英明,此舉軍心必振。”

徐汝愚又說道:“沈長吏請記戰時禁酒令:雍揚軍狼牙校尉以上將職者、都尉府官佐戰時禁酒,犯者降一級。樑寶速將衆將席上的酒換作茶水。”

“沈長吏請記戰時糧食管制令:雍揚城中糧草不得囤積、私售。”

“沈長吏請記戰時禁釀令:除挑明月樓每日可釀三壺玉壺春雪供軍用外,禁用糧食釀酒。”

“沈長吏請記戰時流民管制令:各邑流民二十抽一,組建城衛軍,維護城內次序,宵禁時間提前一個時辰執行。”

“沈長吏請記軍制初改令:在現有一伍二十五人基礎上,分設兩隊,每隊十二人,隊長、副隊長各一。”

“沈長吏請記戰時獎賞令:殺一敵,賞十金;殘一敵,賞五金;戰死、戰殘者恤五十金。”

“沈長吏請記戰時懲叛令:通敵者,有意利敵者,父族、母族、妻族三族連坐。”

“沈長吏請記戰時懲退令:戰時哨尉以下軍職不得發撤退令。不得令擅退者,一人退斬一人,一隊退斬隊長,隊長死,斬副隊長,副隊長死,全隊連坐。”

衆將聽到這裡,心中震驚難以言表,先前傳言青鳳將軍是個寬以待人的將領,最後二條命令通傳下來,無疑會損害他的聲名,沈德潛手上不由一緩,擡頭遲疑的望向徐汝愚。

徐汝愚斬釘截鐵說道:“記下。”

又說:“戰時將領、官佐瀆職者,罪加一等罰之。”

匆匆宴罷,徐汝愚又與衆將巡防四城,與各營營、哨、伍低級將職會面,直至東方放白,徐汝愚才讓衆將回軍營休息,自己與江凌天、雲清虛、陳子方一衆人返回挑明月樓。

雲娘說道:“都尉一夜連下數十軍令,只有禁酒令最合我意。”

徐汝愚看着江凌天一臉的苦相,笑道:“此時還是喚我汝愚吧。”隨即神色一肅,滿面憂慮的說道:“雍揚諸軍戰力甚弱,一萬是殘弱衛軍,一萬是潰敗之卒,一萬是各幫幫衆,一萬是新募流民,汝愚不得不用重典。”

江凌天輕拍其肩,慰聲道:“我們明白你的。”

徐汝愚向身後陳子方說道:“各營編余兵將亦陸續前往西城校場了,子方領文長、文光前去整編吧。”

雲清虛見陳子方等人走開,問道:“你真要讓梅家人手充當你的精衛營?”

徐汝愚與江凌天、雲氏父女進入四樓,翻身向雲清虛跪下,感情真摯的說道:“乾爹應將汝愚的打算說於雲伯伯聽了。”

雲清虛扶起徐汝愚,點頭道:“汝愚還是要離開東海?”

“是的,父親曾言藉助世家之力爭得天下,天下復歸世家,於民無益,君子不求有爲也。”

雲清虛跟隨徐行多年,如何不知他的想法,現在見汝愚還是這般,種種往事流過心頭,濁淚長流,長嘆一聲,低聲說道:“你與子行一樣。”

“汝愚心中矛盾,不似父親那般堅定不移,汝愚有幸得傅大師演繹‘大道澤生’,故而汝愚更要離去,不敢執着。”

雲娘在旁問道:“你離開東海與起用梅家精衛有何關係,若要安梅家的心自有他法。”

徐汝愚解釋道:“不僅要安梅家的心,還要助其一定程度上恢復舊觀。”

江凌天三人俱是不解,滿面疑惑的望向徐汝愚。

“我離開雍揚之後,都尉一職會由凌天接任。”雲清虛、江凌天俱通達之人,被徐汝愚一語點透,自然明白他招攬梅的妙意。只是雲娘不諳權術,還是不解的望向徐汝愚。

徐汝愚繼續說道:“宛陵勢力一時進不了雍揚,凌天一時便無強助,難以壓制羣雄,梅家重新崛起可給凌天以緩衝的時間。”

“你是說羣雄忌憚梅家,會更多的將矛頭指向梅家,梅家或是報恩或是尋求外援,都會與凌天結盟,助他鞏固都尉權位?”

“不錯,現在雍揚羣雄希望得到宛陵的援助,不得不受制於我,但是雍揚圍解,情形就大爲不同,不早下伏筆,雍揚難免會陷入內爭之中。”

徐汝愚又向江凌天說道:“後備營軍暫不可用,你調一營精銳給我。”

第7章 釜底抽薪第1章 翠獅相會第4章 居延澤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6章 布疑第6章 前途渺茫第5章 丹青仕女第3章 青丘弱水第2章 孤木越海第9章 沈門秘議第11章 合圍第12章 求戰第6章 天下勢第8章 喋血城頭第6章 危言聳聽第10章 湯邑山口第7章 閉關脫身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荊北被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2章 雁門悲月第6章 龍遊於野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血濺碧泉第4章 刺伊第12章 得隴望蜀第1章 宗政凝霜第6章 朧月弓第6章 不期之會第13章 燒營第1章 奇兵奪營第3章 無利不戰第19章 養狼驅虎第4章 漳州奇襲第11章 西出江寧第7章 與虎謀皮第7章 芥子須彌第3章 無利不戰第9章 麗陽門外第2章 司習女史第10章 櫻花緋雨第8章 王道制衡第4章 東有大洋第7章 將侵江寧第6章 前途渺茫第1章 勤王密詔第1章 援兵不再第5章 星空飄香第5章 圍壤夜戰第5章 碧海雷嘯第10章 期以十年第8章 王道制衡第8章 甘棠爭奪第1章 援兵不再第2章 初至沂州第4章 內宅梨香第3章 百夷王族第12章 重臨東門第8章 玄機瞳第3章 十二寇盟第14章 入主漳臺第5章 烏倫夜戰第8章 喋血城頭第6章 荒原悟道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2章 大衍數陣第3章 生機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與虎謀皮第10章 雪原問政第5章 夜遁第6章 江寧特使第16章 布疑第8章 驚鴻第7章 傳習第9章 仲道來訪第7章 天下大略第5章 絕色佐酒第10章 桑泊微瀾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章 雁門關內第13章 罪王伏誅第3章 延陵荒地第18章 梯山爲田第8章 其人之道第15章 哀兵第1章 孤軍東進第11章 前奏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2章 雁門悲月第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入主漳臺第6章 朧月弓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3章 初戰清江第7章 天下大略第6章 分割天下
第7章 釜底抽薪第1章 翠獅相會第4章 居延澤第10章 伏牛山中第16章 布疑第6章 前途渺茫第5章 丹青仕女第3章 青丘弱水第2章 孤木越海第9章 沈門秘議第11章 合圍第12章 求戰第6章 天下勢第8章 喋血城頭第6章 危言聳聽第10章 湯邑山口第7章 閉關脫身第11章 玉壺春雪第1章 荊北被困第12章 一石三鳥第11章 千里雄奇第12章 雁門悲月第6章 龍遊於野第3章 意外相逢第2章 血濺碧泉第4章 刺伊第12章 得隴望蜀第1章 宗政凝霜第6章 朧月弓第6章 不期之會第13章 燒營第1章 奇兵奪營第3章 無利不戰第19章 養狼驅虎第4章 漳州奇襲第11章 西出江寧第7章 與虎謀皮第7章 芥子須彌第3章 無利不戰第9章 麗陽門外第2章 司習女史第10章 櫻花緋雨第8章 王道制衡第4章 東有大洋第7章 將侵江寧第6章 前途渺茫第1章 勤王密詔第1章 援兵不再第5章 星空飄香第5章 圍壤夜戰第5章 碧海雷嘯第10章 期以十年第8章 王道制衡第8章 甘棠爭奪第1章 援兵不再第2章 初至沂州第4章 內宅梨香第3章 百夷王族第12章 重臨東門第8章 玄機瞳第3章 十二寇盟第14章 入主漳臺第5章 烏倫夜戰第8章 喋血城頭第6章 荒原悟道第11章 云溪映雪第12章 大衍數陣第3章 生機第5章 絕色佐酒第7章 與虎謀皮第10章 雪原問政第5章 夜遁第6章 江寧特使第16章 布疑第8章 驚鴻第7章 傳習第9章 仲道來訪第7章 天下大略第5章 絕色佐酒第10章 桑泊微瀾第12章 築城藏嬌第1章 雁門關內第13章 罪王伏誅第3章 延陵荒地第18章 梯山爲田第8章 其人之道第15章 哀兵第1章 孤軍東進第11章 前奏第13章 體悟之術第12章 雁門悲月第7章 釜底抽薪第14章 入主漳臺第6章 朧月弓第10章 豫章燎城第13章 初戰清江第7章 天下大略第6章 分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