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198章 殿試(上)

第198章 殿試(上)

八月初十,秋高氣爽,之前風波驟起的關西事早已經被一股無形之力給漸漸沖淡,便是沒有沖淡,今日也註定會被規模龐大的殿試所遮蔽。

雖說朝廷慌亂立足,東京不復過往,當年各種儀制註定難以重現,而且這次恩科取士也是所謂三舍法(縣學、州學、太學)與以往開科取士的嫁接,算是不倫不類。

但當這日一大早,數以百計的太學生涌入高大壯觀的宣德門,然後在宮牆內右行過威嚴至極的大慶殿、轉左長慶門、繞崇文院、經左銀臺門,再轉行向西以後,這羣年輕帝國精英們還是忍不住心神恍惚。

畢竟,不說之前宣德樓之巍巍然,大慶殿之軒軒狀,只是前面,便是集英殿所在了,而這條路東西兩側,便是那貼榜唱名的東西華門。

此時此刻,大宋百餘年的文華儀式,以及背後恩養讀書人的政治傳統,到底是給這些年輕的帝國精英們帶來了巨大的震懾力與衝擊感。

無論是誰,不管是師從什麼學派、持有什麼政見,一想到寇準、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三蘇,乃至於呂夷簡、包拯、富弼、龐籍、文彥博等等等等耳熟能詳之人都曾從這條路上走過,然後入了集英殿,轉出西華門,唱名東華門……所有人就都不免心潮澎湃。

那種敬畏之心與躍躍欲試的期盼感,居然毫不衝突的融合到了一起。

而這種心態,隨着他們開始緩慢有序涌入集英殿,就更是達到了一種極致。

不過,正所謂你走在路上看風景,人家卻把路上的你也當做風景……就在無數太學生從東西華門中間的寬道上走過,緩緩轉入集英殿時,殊不知,同一時刻,趙官家早已經帶着一大幫人立在集英殿旁的皇儀殿皇儀門上許久了……而且,這廝居然還是專門來看這幅風景的。

甚至,這些基本上頭次來皇宮的太學生們根本不知道,其實以往真正取進士的時候,一般就是直接西華門進出而已,根本無需從壯觀的宣德樓、大慶殿前走一遭纔過來,只是因爲今日趙官家特意囑咐,這才專門爲之。

換言之,這些太學生根本就是爲了滿足趙官家登皇儀門觀看這一幕,才繞了那麼一大圈子的。

對此,宰執們也好,主持今日大典的禮部尚書朱勝非也罷,全都無話可說。

畢竟嘛,一來,眼下宮城蕭索,大慶殿、崇文院根本就沒啓用,從那裡走並無誤事;

二來,趙官家給的理由也說得過去,所謂東京繁華不再,當借正樓正殿以顯此番取士之正;

三來,宰執們也在這皇儀門上看的熱鬧。

回到跟前,皇儀門樓上的雕欄遮蔽,趙官家引數十大員居高臨下,只見下方路上數百太學生步履急促,動靜頗大,卻無半點言語之聲,端是讓人有些感慨,以至於許多人躍躍欲言……唯獨這個場合,官家沒出聲,大家也不好第一個出聲,免得引起下方學子注意罷了。

而看了一會,趙官家到底是沒忍住,然後當衆回頭失笑:“朕本想仿效唐太宗說一句‘天下英雄入我彀中’,卻不免顯得有些得意忘形……”

宮殿空闊,上下噤聲,所以此言一出,即刻引起了下方學子的注意,引得不少腳步不停之人偷偷來看,更引得樓上許多人一起失笑、陪笑。

笑完之後,穿着不合身官服,略顯小心的御營水軍都統、梁山泊大頭領張榮第一個忍不住好奇:“官家,這一次得多少人?”

“六百!”趙玖脫口而對。

“全都是進士?”張榮愈發愕然。

“是。”趙玖坦誠相對。

“也該這般的。”張榮若有所思。“許多年沒取進士了,也該取一次大的。”

“非是此意。”趙玖依舊坦誠。“眼下中原各處官吏缺額並沒有多到這份上,更何況錢糧還是緊張,官吏都也在半俸……其實朕此番取士,有意多發御營軍中效命……如何?張太尉可要些進士入你水軍中聽令?”

張榮愕然一時,欲言又止,便是受了官家旨意,一起過來的韓世忠、張俊、岳飛、李彥仙、王彥等其他節度使也都紛紛愕然,兩個御營正副都統,也就是王淵、曲端,也各自失態。

相較而言,隨侍的文官大臣們,自呂好問以下,三位宰執、一位御史中丞,外加六部主官、數名翰林學士、幾位中書舍人,反倒是沒有什麼言語……也就是其中幾個人微微皺了下眉頭罷了。

很顯然,這羣人應該早就知道這番安排了。

不過,如此有悖於文重武輕政治傳統的安排之所以能夠順利通過,自然有一段秘辛——具體來說,乃是跟近來東京城內的一位風雲人物有直接關係。

而此人便是胡寅親父、道學名家胡安國了。

話說,當日胡安國入覲,肯定沒有那些太學生腦補的那麼多戲;也沒有胡安國自己輕描淡寫,顯得多麼失敗一般……最起碼從趙官家的角度來看,他那天和胡安國其實算是談笑風生,外加和平分手的。

首先,胡安國並非是什麼腐儒。

他提出的那些意見,諸如應該以軍事爲先、堅守舊都等等,跟趙官家乃至於中樞目前的執政理念其實是相合的,非只如此,作爲一個之前中了進士便回去隱居的人,胡安國那次面聖,其實是說出了很多當政者註定難以觸及的要害問題的。

比如說,這位大儒就直接當衆指出,朝廷內部的官員已經有了結黨的傾向,東南、巴蜀、荊襄等各地重臣在中樞都有自己的羽翼,時常爲了地方利益與天子宰執搞對立……引得李光、朱勝非、劉子羽等人各自惶恐。

再比如說,胡安國公開提出了‘兵權不可假於人’,他是第一個稱讚趙官家與統制官們建立札子制度的人,而且他認爲這還不夠,官家應該進一步嘗試將天子和中樞的權威滲透到軍隊的更深入層面。

而正是藉着這兩個當時忽然當衆拋出的敏感議題,趙官家才能順水推舟,將之前一直受到副相許景衡、御史中丞李光強烈反對的進士入軍一事,給正式通過。

實際上,到了那個時候,趙官家對這位道學名家已經有了幾分喜歡了,他是真覺得胡寅的爹好像比胡寅還好用……大衚衕學只能用來在戰和問題上定錨,可這位老胡先生卻是能在許多政務上起到定錨作用。

不過,最終的結果所有人也都知道了。

資歷極高、名聲極大,又有正經出身的胡安國還是沒能一躍而爲中樞重臣,只是得到了館職與恩賞,本質上還是閒置了。

原因倒也清楚。

當先一個,便是這位老胡先生的表現引起了宰執們以及其他重臣的警惕,這麼一個理想化的大儒擺在這麼一個總喜歡惹事的趙官家身前,兩人加起來怕是不比當日呂頤浩和官家在一起更容易對付吧?

誰敢留他?

另外一個,自然便是引起了巨大爭論的‘養氣’之說了。

平心而論,趙官家並沒有對這個‘氣’有太多反感。

哪怕胡安國專門強調了,他這個‘氣’不是一種形象化的比喻,而是一種真實存在的宇宙本源與道德的結合,趙玖依舊沒有覺得荒謬……原因很簡單,看人要講一個時代視角的。

你趙玖二十來歲就知道氧氣,人家胡安國鬍子一大把卻知道‘養氣’,那是你這個人特殊,不是人家水平不行……因爲這年頭的主流哲學思想,就是要把道德這種虛無縹緲東西跟宇宙萬物至理連到一起的。

而且,這種聯繫還要遵循儒家經典的指導。

不過,即便是心裡明白,但趙玖還是斷了讓老胡先生留在身邊爲重臣的心思,因爲他必須要堅守更講究功利的新學,而根據趙官家這一陣子拿出工科狗勁頭做的認真研究,卻早就發現新學有兩個天大的問題!

首先,自然是蔡京和那位太上道君皇帝堅持新學,卻因爲自家太髒,順便將新學的政治名聲給糟蹋了……這一點得慢慢來,沒辦法的。

其次,則是新學在自家的理論體系中,根本沒有一個系統的對天地萬物、宇宙根本的有效闡述。

你甭管人老胡先生的‘氣’在這年頭如何標新立異,如何讓部分務實的太學生都覺得有些荒謬,新學那邊,卻是連這個‘氣’都沒有的!

而眼下,趙玖偏偏又根本沒時間去研讀儒學經典,幫着新學完善這個‘氣’,以求借殼上市……那麼沒辦法,就只能讓善於養‘氣’的老胡先生先閒置下來了。

這纔是當日胡安國入覲,雙方談的入巷,卻反而無奈分手的真正緣由。

但不管如何了,僅僅是衝着這次進士發往軍中的事情,趙玖也得謝謝人家。

轉回身前,周圍武臣各自驚異,張榮想了半天也沒敢答應,那邊隨着諸多太學生涌入集英殿中,趙官家也不好多說,卻是扶着金帶,穿着大紅袍,戴着硬翅襆頭,引着數十名文武重臣,自皇儀殿側門轉入集英殿中去了。

上的殿來,趙官家端坐御座,左右文武列於階下,下面六百名太學生便在稍顯擁擠的几案之側行大禮相對,然後又在官家與大押班藍珪的依次相對聲中起身,並歸於几案之後。

到此爲止,趙玖依舊面色如常,下面六百位馬上要成爲進士的人則神色各異……而有意思的是,重臣之中,左手邊首相呂好問、兵部尚書領開封府尹陳規,居然和右手邊的幾位帥臣一般,面有異色。

呂好問恩蔭出身,陳規明法出身,科舉上都有遺憾。

而那幾位帥臣,則無疑是因爲上百年的風俗人心,紛紛起了別樣心思……當然了,這其中,肯定是專門被官家邀來觀禮,也是出身最低的張榮,最是失態。

禮儀繼續,很快便有禮部尚書朱勝非引內侍上前,請官家當衆御筆出題。

這種表面功夫自然不必多提,題目趙官家也是早就想好了的,甚至是與呂好問、汪伯彥、許景衡三個宰執通了氣,確定了沒有反對意見的。

但不知爲何,眼見着官家在御案上提筆寫了一半,忽然停住,明知道這位官家又要作幺蛾子的三位宰執,卻全然沒有任何反應……甚至恰恰相反,這三位反而有一種一塊石頭落了地的感覺。

因爲該來的,總得來。

“呂相公,朕記得,這次是有地方優秀吏員、年輕知書軍功者一併參試的……對否?”安靜的集英殿中,六百位正襟危坐的準進士耳中,忽然傳來了一聲清晰無誤的官家‘御音’。

“回稟陛下,正是如此。”

一個稍老一些的聲音當即應聲,很顯然便是當朝首相,許多人認爲功勞不比李綱、宗澤差的呂好問呂相公了。

“那這樣好了。”趙玖忽然失笑,卻是連手中毛筆都未放下,直接指向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宛如在說什麼閒話一般脫口而出。“鵬舉,你既有軍功,又年紀極輕,且素來知書,不也合規矩嗎?朕讓藍大官加個案子,你也來考一考吧!”

ps:抱歉,今天有點無力,就是這一章了。

(本章完)

26.第26章 十萬之報283.第280章 蠟燭66.第66章 水泊(下)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407.第401章 陳述103.第102章 流言(下)70.第70章 撤兵(4k2合1)260.第257章 共情76.第76章 臨戰(上)40.第40章 買賣(中)134.第133章 戰間72.第72章 危機(下)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369.第364章 夏雨134.第133章 戰間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205.第203章 彌合(下)370.第365章 夏雨(續)269.第266章 魚羹6.第6章 閒言311.第307章 攻守210.第208章 一波61.第61章 廣濟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198.第196章 且說且笑41.第41章 買賣(下)115.第114章 郊遊(中)45.第45章 文書(續)347.第342章 秋風219.第217章 敗走182.第180章 與宴非短褐112.第111章 解煩332.第四卷卷末總結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256.第253章 後浪411.第405章 憂懼330.第326章 往歸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335.第330章 勸說(2合1)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434.第427章 驅魚243.第241章 亂戰250.第247章 自決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446.番外2——榴彈怕水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39.第39章 買賣(上)248.第245章 自擾234.第232章 無二126.第125章 不斷227.第225章 彙集120.第119章 跋扈329.第325章 加冕376.第371章 私信67.第67章 水泊(續)105.第104章 雨水(中)319.第315章 成事358.第353章 意外296.第292章 緣由306.第302章 表決(2合1)436.第429章 將死(續)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320.第316章 發兵134.第133章 戰間294.第290章 資歷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282.第279章 題記192.第190章 何去何從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73.第73章 劫寨273.第270章 一笑(續)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26.第224章 陝西人355.第350章 獻禮115.第114章 郊遊(中)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350.第345章 彙報(大家聖誕快樂,寒門生日260.第257章 共情340.第335章 猜度325.第321章 奉禮217.第215章 親征329.第325章 加冕298.第294章 菩薩266.第263章 輿論395.第390章 南北並起276.第273章 嶽臺(續)237.第235章 山水219.第217章 敗走110.第109章 歸城137.第136章 來了373.第368章 應變312.第308章 虛張229.第227章 殺人6.第6章 閒言96.第95章 往使437.第430章 畏懼33.第33章 摜首(下)
26.第26章 十萬之報283.第280章 蠟燭66.第66章 水泊(下)22.第22章 官家到底在想什麼?407.第401章 陳述103.第102章 流言(下)70.第70章 撤兵(4k2合1)260.第257章 共情76.第76章 臨戰(上)40.第40章 買賣(中)134.第133章 戰間72.第72章 危機(下)423.第417章 崩摧(再續)369.第364章 夏雨134.第133章 戰間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205.第203章 彌合(下)370.第365章 夏雨(續)269.第266章 魚羹6.第6章 閒言311.第307章 攻守210.第208章 一波61.第61章 廣濟171.第169章 江湖多風波198.第196章 且說且笑41.第41章 買賣(下)115.第114章 郊遊(中)45.第45章 文書(續)347.第342章 秋風219.第217章 敗走182.第180章 與宴非短褐112.第111章 解煩332.第四卷卷末總結403.第398章 兵臨城下256.第253章 後浪411.第405章 憂懼330.第326章 往歸383.第378章 且行且觀335.第330章 勸說(2合1)468.同人20:金之亡——Propheta434.第427章 驅魚243.第241章 亂戰250.第247章 自決160.第159章 各問東西(下)446.番外2——榴彈怕水462.同人14:此心安處——雲竹之歌39.第39章 買賣(上)248.第245章 自擾234.第232章 無二126.第125章 不斷227.第225章 彙集120.第119章 跋扈329.第325章 加冕376.第371章 私信67.第67章 水泊(續)105.第104章 雨水(中)319.第315章 成事358.第353章 意外296.第292章 緣由306.第302章 表決(2合1)436.第429章 將死(續)185.第183章 仁者宜戰慄(續)391.第386章 晦明晦暗388.第383章 思前思後320.第316章 發兵134.第133章 戰間294.第290章 資歷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282.第279章 題記192.第190章 何去何從397.第392章 堤坡面理73.第73章 劫寨273.第270章 一笑(續)461.同人13:微服出巡的趙玖——蔡有明天226.第224章 陝西人355.第350章 獻禮115.第114章 郊遊(中)380.第375章 快人快馬472.同人24:開封府四大宋菜——缺錢缺閒350.第345章 彙報(大家聖誕快樂,寒門生日260.第257章 共情340.第335章 猜度325.第321章 奉禮217.第215章 親征329.第325章 加冕298.第294章 菩薩266.第263章 輿論395.第390章 南北並起276.第273章 嶽臺(續)237.第235章 山水219.第217章 敗走110.第109章 歸城137.第136章 來了373.第368章 應變312.第308章 虛張229.第227章 殺人6.第6章 閒言96.第95章 往使437.第430章 畏懼33.第33章 摜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