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中洗澡蟹

那婦人圓臉寬額,中人之姿,瞧著四十上下,相貌很和善,此時雖有意遮掩,然則無論口氣還是表情,都難免流露出幾分憐憫之意。

沈念禾看著她表情變化,心中頓生不妙之感,訝然問道:“什麼沒了?”

話一出口,她便察覺自己聲音粗礪沙啞,頗爲難聽。

那婦人看她反應,十分吃驚,只做沒聽見她發問一般,岔開話道:“我姓鄭,你裴伯父行六,我家那一位行七,你喚我嬸嬸便是,眼下好歹醒了,可有哪一處不舒服?嘴裡渴不渴?肚子餓不餓?”

原來那“六郎”姓裴。

鄭氏問著話,手中動作不停,先把托盤放到牀邊的桌案上,不待沈念禾作答,便徑直翻轉茶杯,提壺倒了半盞清水送過來。

沈念禾見她不回話,也不去追問,雙手接過那茶杯,依言道一聲“多謝嬸嬸”,又靠牀行了半禮,忖度著這“沈念禾”的身份並口吻,歉然道:“鄙軀體弱,實在失禮了。”

那鄭氏連忙將她按住,急急道:“你這孩子,你我兩傢什麼交情,哪裡就要如此客氣。”又道,“大夫給你開了兩劑藥,我已是煎了來,一會先喝碗粥,再耐煩著把藥吃了——你來這一路,身子虧空得厲害,必要好生將養,總歸已經到了宣縣,安心住下便是,旁的俱不要多想。”

沈念禾品其言,觀其行,越發疑竇叢生。

從那大夫離開到現在,最多不過一個時辰,鄭氏這樣快就能把藥撿回來煎好,看來裴家並非隱於山林,多半是居於市井之中。

可這鄭氏所著乃是布衣,指腕間空無一物,頭上只有一根木簪,此時又是親自端茶送水煎藥,縱使其中有對“沈念禾”的重視,更多的原因,顯然是家中並無侍從。

這裴家究竟是個什麼情況?

沈念禾雖不是書香門第出身,卻也另有見識,知道有那麼些世家,爲顯家風,特要族人不許用僕婦,務要自給自足。

難道裴家也是一般?

再一說,這“沈念禾”怎麼也是世交之女,看這鄭氏行事,裴家頗重禮儀,見“沈念禾”此時醒來,於情於理,當要同裴六郎說一聲,而裴家六郎的夫人出於禮貌,也要來見一下自己纔是正常。

可鄭氏卻挪了張椅子過來坐於牀側,一副要好好坐著照料病人的模樣,並無出門知會此事的意思。

沈念禾滿腹狐疑,心中略想了想,便有了主意,擡頭鄭重道:“嬸嬸,我既是已經醒來,當要先去拜見府上長輩纔是,只不知家中伯父、伯母同叔叔三位,誰人此時方便?”

鄭氏面上一怔,猶豫了一下,復才和聲道:“你且休息,過幾日好了再說此事。”

沈念禾道:“已是大好了,斷沒有作爲晚輩,卻如此失禮的道理。”

兩人一來一往,那鄭氏見沈念禾實在堅持,只得道:“我原不願此時同你說,怕你多想——你裴六伯年前去了,眼下只有我同繼安兩個,繼安比你稍大幾歲,眼下在衙門裡當差。”她回頭看了看窗外天色,又道,“約莫也就是這個時辰差畢,等人回來,我就叫他來見你。”

沈念禾聽得“繼安”二字,很快反應過來,這便是沈父信中所提,與“沈念禾”年齡彷彿的裴家獨子裴繼安。

可這鄭氏口中爲什麼說是“在衙門裡當差”、“差畢”?

須知官宦子弟多有蔭庇,若是做官,自有官職在,斷沒有用“當差”來形容的道理。所謂當差,只用在衙役、差吏身上。

莫看這吏與官只相差一字,兩者身份何如天差地別。

沈念禾寄人籬下,不好細問,只愕然道:“裴六伯去了?怎的這樣突然……”

鄭氏嘆道:“因病去的,吃了半載的藥,還是沒撐下來。”

既是已經說開,她也不再瞞著,徑直道:“你裴六伯慣來不肯與人說傷心事,怕是沈副使也不曾知曉,我那妯娌……前妯娌馮氏,早前就已經同六哥和離,嫁去江陵了,眼下裴家只我與繼安兩個在,雖不似從前富貴,卻也不至於供不起你一個女兒家吃喝,你且放心將養,莫要操心旁事。”

沈念禾越發吃驚。

鄭氏見她表情,也詫道:“難道沈副使竟是不曾把裴家事與你說明白?”

她一言既出,卻是忽的住了嘴,面上漸露悲憫之色,心道:是我想左了,他這個做爹的不過爲防萬一,哪裡料得事情當真會到這地步……

因怕沈念禾多想,鄭氏又把家中事情慢慢說來。

原來裴家十代系出名門,只肯與世家相互婚姻。當今登位之前,曾經求娶裴家女,被一口拒絕,深以爲辱,得位之後,面上雖然不顯,不久卻把裴家祖父拿罪發貶,其餘子弟照例求蔭庇,吏部不是尋個理由打發,就是拿偏蠻之地的末流差遣來支應。

有那機警的旁支察覺不對,各自改名換姓,果然無論得官還是入仕,再無人爲難。由此之後,不過短短十餘載,如同樹倒猢猻散,一門大族幾乎枝脈斷盡。

然則旁系能假託它姓, 本家卻不然。

裴六郎這一支便是嫡系,多是文才斐然、才幹卓著的,朝中人盡皆知,並不能、也不肯躲閃。

“……本還不至於這樣,只是前次科考,我那丈夫僥倖得中一甲第二名,宮中拆了糊名,呈見御前,當今見到名字來歷是越州裴姓,特與考官道‘世家子自蔭庇去,十代貴姓,不要與寒門生相爭’,將他名字黜落,又有同榜其餘世家子弟俱是正常發榜……”

“他性情偏執激傲,咽不下這口氣,又覺自己丟了家族顏面,沒臉回來見兄長,自去縛石投了河。”

縱然事隔已久,鄭氏重新說起來,語氣裡還是有幾分黯然。

沈念禾恍如夢中,只以爲自己是在聽戲文、評書。

當今天子,難道不是她那義兄李附嗎?

自己只比義兄小一歲,兩人同長同大,彼此知根知底,連對方几歲換的牙都互相記得,可她怎的從來不知道他曾經向什麼姓裴的人家求娶過女兒?

更何況,本朝望族之家,李、王、謝,崔、鄭、盧,總計六姓,自晉朝沿承至今,少說也有百年顯赫,全是天下皆知,門門她都與之相熟,哪裡又冒出一個“裴”姓了?

一時之間,沈念禾看向鄭氏的目光都有些閃爍起來。

人善自吹,王婆賣瓜。

——聽說從前有人做螃蟹生意的時候,因那湖蟹膏肥黃滿,又肚腹乾淨,總有人把髒水塘里長大的往各色大湖中涮個滾,養上幾日,便裝作是湖蟹,多賣出幾倍價格,時人謂之“洗澡蟹”。

這裴家,莫不是人中“洗澡蟹”吧?

第370章 姓第314章 錦衣夜行第210章 外人的待遇第60章 小吏有什麼好做的第338章 生事第16章 合宜之人第71章 悉心教子第383章 3年第295章 久等不至第222章 嘴碎第360章 大夫第44章 想不想跟著回去第251章 怎麼回事第67章 湯與手藝第171章 2個啞巴第343章 不滿第120章 問診第357章 渾水摸魚第376章 疥癬第338章 生事第122章 名義第258章 約見第8章 2家舊事第149章 搶差第379章 求見第63章 醜鬥笠第60章 小吏有什麼好做的第62章 滑胥吏第265章 茶與酒第219章 拳拳之心第375章 塌了第368章 城門失火第318章 嘗試第278章 學士院第205章 窺視第25章 善心第359章 欺軟怕硬第49章 挑食第304章 搗亂第26章 究竟誰蠢第59章 父子第271章 查覈第148章 要面子還是要裡子第325章 封門第383章 3年第250章 抗旨第312章 時辰第97章 父與子第246章 見不得第362章 責罰第262章 對比第154章 踏春第263章 相逢第155章 意下如何第379章 求見第267章 勸說第140章 自誇第263章 相逢第75章 才與德第266章 新差第175章 碰面第116章 反省第285章 坦露第278章 避讓第366章 奇怪第75章 才與德第70章 親事第293章 拾人牙慧第347章 酸木瓜第294章 文章第22章 籌錢第154章 踏春第188章 按捺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212章 看不起第304章 搗亂第165章 冤家路窄第376章 疥癬第320章 來信第301章 故人第223章 私事第338章 生事第74章 綠林好漢第280章 莫名請假條第376章 君臣與民第4章 嫌棄第294章 文章第62章 滑胥吏第171章 2個啞巴第257章 落定第349章 脫手第138章 桃花第172章 管人第383章 3年第34章 各得所需第69章 拐彎抹角第142章 算數第88章 舊宅第205章 窺視
第370章 姓第314章 錦衣夜行第210章 外人的待遇第60章 小吏有什麼好做的第338章 生事第16章 合宜之人第71章 悉心教子第383章 3年第295章 久等不至第222章 嘴碎第360章 大夫第44章 想不想跟著回去第251章 怎麼回事第67章 湯與手藝第171章 2個啞巴第343章 不滿第120章 問診第357章 渾水摸魚第376章 疥癬第338章 生事第122章 名義第258章 約見第8章 2家舊事第149章 搶差第379章 求見第63章 醜鬥笠第60章 小吏有什麼好做的第62章 滑胥吏第265章 茶與酒第219章 拳拳之心第375章 塌了第368章 城門失火第318章 嘗試第278章 學士院第205章 窺視第25章 善心第359章 欺軟怕硬第49章 挑食第304章 搗亂第26章 究竟誰蠢第59章 父子第271章 查覈第148章 要面子還是要裡子第325章 封門第383章 3年第250章 抗旨第312章 時辰第97章 父與子第246章 見不得第362章 責罰第262章 對比第154章 踏春第263章 相逢第155章 意下如何第379章 求見第267章 勸說第140章 自誇第263章 相逢第75章 才與德第266章 新差第175章 碰面第116章 反省第285章 坦露第278章 避讓第366章 奇怪第75章 才與德第70章 親事第293章 拾人牙慧第347章 酸木瓜第294章 文章第22章 籌錢第154章 踏春第188章 按捺第33章 轉機與無恥第212章 看不起第304章 搗亂第165章 冤家路窄第376章 疥癬第320章 來信第301章 故人第223章 私事第338章 生事第74章 綠林好漢第280章 莫名請假條第376章 君臣與民第4章 嫌棄第294章 文章第62章 滑胥吏第171章 2個啞巴第257章 落定第349章 脫手第138章 桃花第172章 管人第383章 3年第34章 各得所需第69章 拐彎抹角第142章 算數第88章 舊宅第205章 窺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