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

“一個都不許少,讓他王怡來給我不許少試試”

西京留守王志惜竟在逃出生天後驚怖而薨,應付這樣一個誰也想象不到的局面,京兆尹孟溫禮可以說是真正焦頭爛額的人。此時此刻,面對舊日嘉賞的下屬,如今卻是充爲王怡隨員的杜士儀,他忍不住大發雷霆。直到意識到自己對着杜士儀發火也是白搭,他方纔長長吁了一口氣,面沉如水地坐了下來,又打手勢吩咐杜士儀坐下說話。

“那一夜王志惜逃得快,其餘留守妃嬪又多數都住在大明宮,這些屯營兵方纔僅僅是在宮城那些官署之中黑燈瞎火地鬧了一場,而後見沒有得到事先允諾的好處,我和萬年令韋公及時趕到佈置,封了太極宮皇城周邊所有門,這些屯營兵一時陣腳大亂,斬了爲首的幾個頭目乞降。”

說到這裡,他又嘆了一口氣道:“如今京兆府廨的大牢之中,總共押了當夜謀逆的屯營兵一百二十七人,仍有人不知去向。想也知道,就算變亂來得突然,即便聖人不在長安,可皇城守卒何等要緊,豈會輕而易舉被區區數百人打開了景風門闖進了太極宮?太極宮宮中有內應,此事自不必說

而晨曉開始平亂時,爲免這些人狗急跳牆之下縱火焚燬宮室,我等不得不令人曉諭,放下武器投降者免死,即便如此,是否有人就此逃進太極宮的宮城之內,卻還是沒準的事。而哪怕聖人久不御太極宮,可身爲人臣,豈有抄檢宮室的道理?至於人不留在宮中,還不是因爲我和韋公全都怕宮中尚有內應,若是萬一這些人有個什麼閃失被放了出來,轉瞬又要大亂”

杜士儀和孟溫禮也算是頗爲熟絡了,聽這位京兆尹如此說,他躊躇片刻,最終便壓低了聲音問道:“孟公,王大尹此來究竟目的如何,我不清楚,我只是因爲源相國之故充作隨員,以防萬一。我只想問孟公,據你所知,那一夜的逆謀,長安城內可還會有官民與之牽扯?”

孟溫禮頓時沉默了。好一陣子,他才疲憊地搖搖頭道:“此事我卻也不敢擔保。此次逆黨爲首的兩人,一是權楚璧,一是李齊損。權楚璧是權懷恩之侄,而權懷恩乃是當年周千金郡公權景宣的玄孫,襲爵盧國公,曾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雄肅偉毅,威名爲人所重,即便很少在京中任職,可也算是一時名臣。

至於李齊損乃是李迥秀之子,李迥秀當年也算是舉朝有名的美男子,卻不得不違心娶了張易之張昌宗的母親,雖說二張之變後一度被貶,可中宗年間還是官至兵部尚書,去世之後追贈侍中,可說是頗爲榮寵。只睿宗皇帝和聖人即位之後,他二人子侄盡皆平庸,故而都無甚作爲。這兩家都算是官宦之家,而世家名門之間聯姻本就是家常便飯,若要追究牽扯,那恐怕一時會興起無數大獄”

也就是說,這確實是一羣當年武后到韋后當權年間父祖頗爲煊赫的二世祖,因爲不滿而掀起的一出鬧劇。可問題就在於權楚璧和李齊損二人的家世頗爲煊赫,若治獄過於嚴苛,一個不好就要牽連到後頭一堆人

明白了孟溫禮的言下之意,杜士儀又再次詢問了當日夜間逆黨作亂時的一些細節,等到外間稟報說一應人犯都已經押了出來,他便站起身告辭。孟溫禮親自送他到門口時,他想了一想便停下步子,再次拱了拱手後就輕聲說道:“孟公之言,亦是源相國之憂,我雖人微言輕,但該抗爭時也絕不會退縮。”

“長安不安,則天下亂,就拜託杜十九郎了”

孟溫禮目送杜士儀一行人押着那數百人犯離去,不禁輕輕捋了捋鬍子。源乾曜會舉薦了杜士儀跟着,不外乎是看中了他強硬敢諫,如姜皎那樣別人不敢碰的案子竟然敢封還制書,此番王怡若是真的羅織大獄,杜士儀應該絕不會放任。可即便如此,權家和李家出了這樣的不肖子孫,此番要傷筋動骨了

王怡派了杜士儀來京兆府廨提人犯,卻是沒有給一兵一卒,所幸孟溫禮知道如今京城人心不安,幾乎是把能抽調的差役全都抽調了隨行押送。即便如此,當一行人出了光德坊京兆府廨,上了安化門大街時,看見這一大批帶着桓械,又用長繩串起的犯人時,仍然引來了衆多的圍觀百姓。尤其是不知是誰嚷嚷了一聲,“這便是前幾天夜裡的逆黨”,一時更是四面一片譁然。就在這亂哄哄的時候,孟溫禮特意派來的一個大嗓門差役便陡然大吼一聲。

“諸位鄉親父老”在京兆府廨於這種宣讀榜文曉諭百姓的事於得多了,那差役駕輕就熟,一聲吼出來,距離他比較近的杜士儀只覺得耳膜嗡嗡作響,連忙不露聲色後退了好幾步,而四周圍也很快就安靜了下來。這時候,那差役方纔清了清嗓子,大聲把背誦好的說辭流利地複述了出來。

“聖人令河南尹王府君和左拾遺杜十九郎前來長安,審理逆黨安撫民衆定然不屈不縱,讓長安城中恢復往日平安喜樂然則犯人歸犯人,若有私自接近擲物者或私語者,以通逆論處”

這些天滿大街不是兵士就是差役,各種傳言比比皆是,如今聽得這話,在最初的寂靜過後,一時又是好一陣議論紛紛。可圍觀歸圍觀,起初那些起鬨似的打算丟些爛菜葉臭雞蛋的百姓,聽了這通逆二字,不得不偃旗息鼓,甚至避如蛇蠍地往後退了退,一時間,一行人得以順順當當地通過,即便圍觀者始終很多,可在那大嗓門差役一遍又一遍地曉諭下,直到把人犯押進皇城,自始至終就沒有出過半點亂子。

即便如此,杜士儀仍是不敢掉以輕心。把人押進了大理寺,由大理寺官員苦着臉來辦了移交手續,又去見了早就從尚書省移步此處的王怡,他本還想把孟溫禮提到的那些話婉轉陳情一番,卻不想王怡根本不等他開口便淡淡地說道:“杜拾遺一路也辛苦了,此處有我就行了。你若是還能撐得住,不如帶人巡查全城,以免再有逆黨遺漏,抑或是趁機作亂”

這句話的言外之音,杜士儀哪裡會聽不出來,王怡想要乾綱獨斷,不樂意他在旁礙事插手

杜士儀一動不動地看着王怡,見其神色漸漸轉冷,彷彿他若是不從,便要以官職相壓,他便拱了拱手道:“謹遵王大尹之命就是。”

等到出了大理寺,杜士儀回頭看了一眼這座官署和衛尉寺等一衆衙門同在一處的官署,盤算良久,最終徑直轉去了尚書省。儘管他從萬年尉轉遷左拾遺,並未有機會在此地爲官,但他在這裡試過省試,過堂拜宰相,又有好幾個相熟的親友在六部任過郎官,少不得盤算着能不能在這裡找個相熟的人問一問具體情形。果然,他纔剛踏入尚書省大門,就聽見有人開口叫了一聲。

“杜拾遺”

杜士儀循聲望去,見匆匆上來的是一個書吏,依稀有些面熟,他少不得在記憶之中快速搜索了一番。當人快步來到他面前的時候,他便若有所思地說道:“兩年前都堂省試,我記得門前便是你……

只是當初見過一面,那書吏從亭長升了書令史,卻沒想到杜士儀還能記得自己,登時眉開眼笑。他連忙躬身行禮,隨即便低聲說道:“是王郎中讓我來見杜拾遺。若是晚間杜拾遺有空,不妨到光德坊王宅相會。”

王郎中?杜士儀起初先是一愣,隨即醒悟到便是崔小胖子的父親,如今已經升任了兵部武選司郎中的王卿蘭。醒悟到王卿蘭此次也是尚書省留守的官員之一,他心領神會,當即點了點頭。而那書吏亦是恭敬地自陳姓名陳鋒,如今在兵部任書令史,跟着王郎中已有數年諸如此類云云。對於那一夜的逆賊作亂,親身經歷的他至今仍然心有餘悸,事無鉅細地對杜士儀描述了好一番,末了不禁又打了個寒噤。

“杜拾遺,真不是說瞎話,那會兒我嚇得魂都沒了,那樣的火光,那樣的喊殺聲廝殺聲,簡直讓人想起了當年……呸呸,我不會說話,你千萬別放在心上。總之,實在是太嚇人了,王郎中腿上被亂兵砍了一刀,這纔不得不在家休養……”

傍晚時分,當杜士儀在尚書省兜了一大圈,從幾個人口中零零碎碎收集了好些消息,這才依照那陳鋒的傳話,帶着赤畢等人來到了光德坊的王宅。王宅的門樓一如當年他第一次來時那般簡樸,而門前迎接他的人,除了他從前見過的王戎霆,還有一個對着他吹鬍子瞪眼的小胖子——小胖子的脣上剛剛生出了些許毛茸茸的短鬍鬚,儘管表兄再三使眼色提醒,他還是氣呼呼地說道:“十一兄成婚這麼大的事,居然我不在就辦完了杜十九你太過分了”

杜士儀險些被這小胖子噎得岔過氣去,隨即方纔一本正經地說道:“事出倉促,你沒長翅膀當然飛不過去”

“你……”王戎霆趕緊一把拉住了表弟,隨即方纔歉然說道,“二十五郎就是這小孩子脾氣。家父在書齋等着,杜拾遺請隨我來。”

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464章 高升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第561章 釜底抽薪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第442章 要人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1257章 長安城太小了!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291章 投君所好,忍無可忍第385章 事發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711章 銓試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第653章 大丈夫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1241章 風雲際會第484章 喜事連連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143章 挺身而出第407章 奪人田產,其罪非小!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271章 泄題第656章 丟包袱第966章 節度北庭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593章 太真之謀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357章 狗急跳牆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1268章 殺!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22章 舌戰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290章 殺雞儆猴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237章 破城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504章 雷霆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517章 宰相吵架,御前和稀泥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1259章 喪子之痛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7章 崑崙奴
第616章 君欲魚死網破乎第464章 高升第289章 君知我意,我體君心第829章 還君先鋒使,朔方君最賢第906章 滅國之功何不圖?第36章 事了拂衣去第1023章 河東之行,節度副使第561章 釜底抽薪第1026章 倒行逆施,分量不夠第1048章 兩樁婚事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6章 胡騰舞后胡騰詩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852章 成敗論英雄第442章 要人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1257章 長安城太小了!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635章 代州裴主代州事第115章 朱坡京兆公第245章 從容面聖,天子意招婿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782章 許君刺史第778章 重建和迎親第1156章 偷襲和反偷襲第342章 長安不安天下亂第1223章 一意孤行第291章 投君所好,忍無可忍第385章 事發第551章 錢糧人口,不可或缺第405章 金屋藏嬌,辭君遊天下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21章 救人如救火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872章 心狠手辣第269章 恩怨幾許,豈可無回敬?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第412章 胡蘿蔔 大棒第522章 拿人和蕃不心疼第711章 銓試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602章 雙姝使幽州第653章 大丈夫第1055章 貪利者上鉤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1241章 風雲際會第484章 喜事連連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1143章 挺身而出第407章 奪人田產,其罪非小!第591章 當頭一棒第271章 泄題第656章 丟包袱第966章 節度北庭第689章 大考之爭第516章 破碎一片“芳心”第285章 快刀斬亂麻第701章 辭謝賜官,惠妃之請第593章 太真之謀第838章 備戰防胡第730章 鬥毆濺血第210章 勇者魄,美人膽第766章 薦君鴻詞科第707章 十銓之始,請託薦人第357章 狗急跳牆第155章 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254章 比死多口氣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564章 負荊請罪,觥籌慶功第1268章 殺!第1262章 如同笑話的推舉第22章 舌戰第60章 我家有個小九妹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67章 天涯何處無芳草第290章 殺雞儆猴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130章 萬年縣試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237章 破城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75章 各展神通第504章 雷霆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1140章 絕情絕義第517章 宰相吵架,御前和稀泥第795章 杜氏幼麟第903章 世態炎涼,經略四鎮第1181章 兵臨城下,金蟬脫殼第833章 處分和大閱第1259章 喪子之痛第546章 利害之下的決斷第1274章 杜氏有後第729章 笑入胡姬酒肆中第7章 崑崙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