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五鎮節帥

儘管同爲節度使,但衆人的資歷人望卻各不相同。杜士儀、杜希望、崔希逸,全都出自世家名門,即便幼時家境有好有壞,但都並非在邊塞起家。王忠嗣之父王海賓乃是河隴名將,他是忠烈之後,養在宮中,號稱天子義兒。所以眼下衆人之中,只有張守畦並非士大夫出身,而是起自卒伍,一點一點扎紮實實憑着功勞升遷,從別將、果毅、員外將軍一直到瓜州刺史、都督、隴右節度使、幽州節度使,戎馬一身在他身上留下了太深的痕跡。

這種軍伍作風,既讓他治軍卓有成效,卻也不免使他此刻面對其他四位節度使時,有一種隔閡的感覺。哪怕就連名將之後的王忠嗣,在他看來也只是小一輩,而且王忠嗣只是節度副使,河東節度使兼太原尹的那位此次並沒有來。至於對杜士儀,他更是隱隱有幾分敵意,這種敵意並不是對着杜士儀本人,而是對於他認爲杜士儀所代表的某些文臣。他至今都還記得,那時候他大勝契丹,京城有人和他通風報信,道是張九齡阻他拜相之事。

王竣還不是因爲鎮守朔方多年,戰功彪炳,由是拜同中書門下三品。至於從前,還有張仁願、唐休憬、婁師德、王孝傑……無數出將入相的例子在前,張九齡憑什麼擋他的路?難道就因爲他不是從科場進身,就被這些所謂士大夫排斥在外?

而張守畦這種隱隱的敵意,杜士儀自然能夠敏銳地覺察到。張守畦在幽州屢立戰功,李隆基對其恩寵備至,他也無意因爲這幾句言語和對方過不去,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道:“正如張大帥所說,身經百戰年富力強的那些將校,方纔是中流砥柱。可正因爲如此,年輕而未曾經歷戰陣的,方纔是最好的磨礪人選,因爲他們既然年輕,胸懷激昂銳氣,其中自有不少願意拼殺戰陣追求殊功,而一旦年歲大了,雖有昔日信安王,如今朔方節度副使李將軍那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卻也有固步自封聽不進人言的。”

說到這裡,見張守畦不以爲然,而李隆基卻微微頷首,他便氣定神閒地說道:“當然,我也自有私心。須知我如今尚只三十出頭,倘若麾下皆是老將,眼見年少多年之人卻高居帥位,豈知不會有人心中抱屈?”

這話聽上去彷彿帶着幾分自嘲的意味,可王忠嗣卻知道,杜士儀在隴右提拔重用了自己和南霽雲,在朔方用了僕固懷恩和來稹,可在他們這些比其年輕的之外,如安思順姚峰郭建,如李儉郭子儀,哪個不比杜士儀年長?而他對杜士儀的話也是認同的,南衙十六衛以及北門禁軍當中,身家背景不凡的人多得是,要是把那些年長的挑回去,指不定什麼時候後院起火,至於年輕的可塑性強,縱使是皇親國戚之後,也未必不能調教出一個樣子來

於是,他不等別人開口就附和道:“杜大帥此言,我也贊同。我正想說,蔚州和雲州一帶的將校駐守多年,正好輪換一下,如有年輕氣盛有出塞從軍之願的,我也求之不得。不說別的,年輕的打磨打磨,說不定日後陛下身邊將星雲集,我等四十出頭就可以退休告老了。”

見王忠嗣和杜士儀一個鼻孔裡出氣,張守畦不禁嘿然一笑:“王將軍和杜大帥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啊。不過陛下既然開口,我就不挑挑揀揀了,南衙北衙之中,精兵強將不少,我唯陛下所願就是。”這就是張守畦多年軍旅磨練出來的精明之處,卻又和杜士儀王忠嗣不同。

可是,李隆基卻對杜士儀、張守畦、王忠嗣彼此不同的風格頗爲嘉賞。而杜希望之前在牛仙客面前固然直來直去,在御前就顯得有幾分謹慎和拘謹了,崔希逸亦然。這是他們多年仕途之中養成的習慣,平日固然中規中矩,可在前頭那三人暢所欲言的襯托下,他們不免便顯得有些平庸。

等到李隆基上了坐輦,帶着這五位節帥準節帥,來到了大明宮銀臺門外當年的萬騎,現在的羽林衛營地時,就只見那些帽插紅纓的軍官少說也有百多人齊集面前。

南衙十六衛有將無兵,就連曾經爲貴介子弟起家良選的千牛,如今也漸漸名存實亡,不復禁衛之責。而北門禁軍的將領,卻多半帶着南衙的官職。眼下這衆多軍官當中,出自北門禁軍的居中,左邊則是南衙十六衛中掛着郎將甚至校尉的將校,而右邊的顯然年輕多了,幾乎都是不滿三十的年輕貴介子弟,面容俊秀身姿英挺的佔了大多數。

“陛下萬安”

隨着山呼海嘯一般的聲音,李隆基在步輦上微微頷首。此時烈日已經當空,年歲已經不小的他近來又處置了宮中這番變故,早已經有些身心俱疲,即便頭上張有傘蓋,他也已經力不從心。因此,他輕輕揉了揉太陽穴,就對左右衆人道:“這些就是朕預備充實到各大邊鎮中去的禁衛將校,你們身爲節帥,各自挑選吧,朕不於預。只不過,你們要走了人,也得給朕依樣畫葫蘆補充一批人過來。”

“是,恭送陛下。”

張守畦領頭聲若洪鐘地說了一句,等到目送天子一行人去遠了,他方纔轉身矜持地說道:“我幽州精兵強將如雲,就不和諸位爭搶了,各位挑剩下的人都給我就是。”

杜士儀和王忠嗣不以爲意,崔希逸正有些走神地想心事,聞言也沒太放在心上,而杜希望在天子面前不聲不響,可實則卻不是這樣的好性子。他對張守畦這態度大爲惱怒,似笑非笑地斜睨了張守畦一眼,這才聲音響亮地說道:“張大帥戰功彪炳無人不知,也怪不得瞧不起南衙和北衙之中這些人你既是不在乎,我們可就不客氣了,忠嗣,杜大帥,雖則你們在陛下面前討了先機,可我說在前頭,手快有手慢無,別怪我這年紀大的不讓着你們”

杜希望這會兒和御前的謙恭截然不同,杜士儀不禁瞠目結舌。而王忠嗣見杜希望不等張守畦反擊就大步走上前去,他便低聲說道:“隴右杜大帥和我曾經有過數面之緣,爲人其實是一塊爆炭,他說不讓就肯定不會讓,咱們若真是慢了,可就湯頭都喝不上了”

見王忠嗣也走得飛快,杜士儀不禁爲之氣結。這算什麼,要是他看中的人被那兩個搶跑了,他不是白跑了這一趟?儘管心裡又好氣又好笑,但看到王忠嗣直奔北門禁軍那一行人,杜希望則是衝着南衙十六衛那些閒散軍官去的,他醒悟到兩人恐怕都是有熟悉的人在其中,當即稍稍鬆一口氣,當即來到了那批曾任千牛的貴介子弟前。

儘管如今的千牛早已不像當初那麼金貴,可終究出身不同,即便是他如今身居高位,這些人在他面前也都不見絲毫卑色。

這卻不是人市上挑選奴婢,自然不容他一個個轉圈似的挑看,因此他在前頭一站,接過一旁親兵遞來的名冊之後,便示意按照一排五人上前報名來見。他或是隨口問其父祖,或是詢其志向,十餘人過後,便在名單上勾選了三個人。及至又是五個人站在他面前一一報名拜見時,他陡然聽到一個熟悉的名字,目光立刻落在了左首第一個人身上,隨即又不動聲色地從其他人身上一一掃過

“朔方正當抵禦北狄之要,尤其是三受降城更是常常有敵寇擾邊。爾等都是貴介子弟,戰陣搏殺刀槍無眼,可曾真的做好了準備?”

剛剛之所以十餘人中只挑中了三個,就是因爲不少人從言行舉止中就能看出勉強來。所以,此刻杜士儀加重語氣這麼一問,居中的那人便低聲說道:“我乃家中獨子,膝下尚未有子嗣,雖有從軍之願,卻還有奉養寡母之責。”

這就是很明顯的不願意去朔方了。說到底,這次的三個地方之中,河東應是最富庶,如今戰事最少的。杜士儀知道,如今開元盛世,兩京富庶繁華,有的人不甘寂寞,卻也有更多的人不願意丟下這等安逸的生活去戍守邊疆。故而,他微微點頭並未出口責備,又有三人以各色理由委婉表示了心中不願。直到只剩下了李光弼時,杜士儀就只見這位高大偉岸的青年拱了拱手道:“若我情願從軍朔方,杜大帥是打算置之於靈州,還是豐勝之地?”

“若只讓你們在靈州安逸之地,談什麼磨礪將才?其他的我雖不能自誇,然則知人善任卻是衆所皆知的。爾等若從軍,自不必擔心揠苗助長,無處可施展抱負,只需擔心才具不足,勇武不足,軍略不夠”

在李光弼面前,杜士儀收起了謙遜,這一番話氣勢十足。果然,他就只見李光弼猶豫許久,最終深深躬身施禮道:“家父曾得諡號忠烈,我亦不願辜負家名。杜大帥之名我久仰多時,願從軍效力”

這可算是到手了先來後到這種事,還是有效果的

杜士儀一時喜出望外,偏偏面上還得表現得淡然。他只是微微點頭道了一聲可,在名單上落下一筆,這才繼續召見下面的其他人。直到在這三四十名千牛當中挑選了十餘人,最終合上名冊的時候,他回頭看了一眼,卻只見崔希逸和張守畦似乎起了些爭執。見崔希逸忿然拂袖而去,他不禁愕然。

張守畦究竟說了些什麼,竟能把崔希逸氣得連正事都忘了?

第761章 文武同心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270章 請君入甕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141章 夜戰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206章 爭鋒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第174章 競相染指第1172章 河東節度易主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第207章 重任第355章 恃強逼凌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886章 第一名將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222章 妾心堅如玉第389章 勝敗之間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849章 朔方雜牌軍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118章 行卷第1228章 軍心向背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300章 榮升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500章 失心瘋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1067章 經略第891章 天公未棄第6章 婉拒第963章 定子媳第1094章 孺慕第711章 銓試第1238章 殺史第818章 殺雞儆猴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938章 司馬昭之心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691章 交鋒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849章 朔方雜牌軍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1077章 喪心病狂,兩不相見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第691章 交鋒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1207章 不破之城
第761章 文武同心第296章 表字君禮,忘年知己第270章 請君入甕第216章 還君琉璃,念君平安第141章 夜戰第246章 金枝玉葉無福求第809章 東宮唾手可得第178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587章 戮力同心第1199章 又是一場清洗第150章 自留虎穴第153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567章 無恥小人的下場第403章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第206章 爭鋒第576章 死戰之動員第449章 悲劇的那囊氏第174章 競相染指第1172章 河東節度易主第143章 京兆府試,姍姍...第207章 重任第355章 恃強逼凌第588章 不願拜相願封疆第71章 龍飛鳳舞書酒籌第900章 如人父母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319章 合則知己,不合遠之第879章 不得不動第886章 第一名將第196章 紅粉知己第47章 晚輩心意長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1013章 上元夜遊第486章 籌謀江左第222章 妾心堅如玉第389章 勝敗之間第60章 家有長者,老而彌堅第420章 酒不醉人人自醉第849章 朔方雜牌軍第837章 同工同酬第14章 蝗患猛如虎第118章 行卷第1228章 軍心向背第1080章 戰略資源,奇襲契丹第810章 蛇之七寸第416章 誰家玉人最知音第114章 家業已傾頹第1190章 磨刀霍霍謀東宮第193章 一日看盡長安花第300章 榮升第200章 幷州酒中豪第1138章 相見盡歡,忠肝義膽第1170章 內圖洛陽,外謀河東一千零四十三章 死戰第183章 羣情激奮,東窗事發第600章 弄璋之喜第1134章 自綁手腳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334章 御前激辯,針尖對麥芒第803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51章 十三娘面聖第500章 失心瘋第727章 家世之分,郡望之別第939章 霹靂手段第628章 巡行雁門,代州三虎第1192章 誰之天下第671章 大動干戈,不死不休第1067章 經略第891章 天公未棄第6章 婉拒第963章 定子媳第1094章 孺慕第711章 銓試第1238章 殺史第818章 殺雞儆猴第1163章 東宮和右相第1031章 灞橋驛大火第1270章 有毒的誘餌第159章 勢在必得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938章 司馬昭之心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253章 親朋知己,人生最樂事第544章 攬豪俊,陰符槍第316章 紛至沓來的佳人們第691章 交鋒第672章 撫卹善後,帝王心術第930章 霸主將衰第68章 蕙質蘭心崔五娘第849章 朔方雜牌軍第794章 楊家有女初長成第1077章 喪心病狂,兩不相見第1096章 全我君臣忠義第691章 交鋒第752章 飛箭傳書第444章 朝堂三打一第932章 僕固之主第693章 點睛之筆第288章 大獲全勝,明通款曲第1207章 不破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