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故人何紛紛

北庭節度使下轄的伊州伊吾縣,其歷史可以上溯到秦漢時期。然而在那時候,居住在此的乃是戎人。直到漢時竇嬰班超大破西域,方纔在此築城,而後歷經多年歲月,定居此地的始終是戎人居多。到了隋時,在漢代伊吾城的東邊築起了新城,名爲伊吾郡,但隋末天下大亂,原本屯駐在此的兵馬紛紛再次東遷,於是這裡又成了異族聚居之地。

直到唐初,太宗皇帝命侯君集大破高昌之後,此地方纔再次款附,於是建伊州,以伊吾縣爲治所,其後又設立了柔遠和納職兩縣。由於這裡乃是控御突騎施、堅昆、突厥的要地,整個州內的漢蕃民戶歷經大唐建國百年,人口也只翻了不到一倍,如今不過萬餘口人,其中蕃人佔據了七成以上。伊州曾經受轄於河西節度使,但後來北庭節度使設立之後,由於地處極西,便和西州一塊劃到了北庭節度使的下轄範圍中,境內設有三千人的伊吾軍。

王翰這個伊州刺史,如今便兼任伊吾軍使。從欣欣向榮的雲州調回朝,又調到了這種荒僻之所,別人自然會認爲他是左遷,可他自己倒反而樂在其中。他素來最擅長賦詩描繪邊塞軍旅,到任以來各種雄奇詩篇做了不計其數,就連早先對他的到任有些疑慮的屬官們,也漸漸對這位好酒豪爽的刺史多了幾分真心敬重。這一天,正值上任伊州的新任長史司馬這兩位上佐到任之際,他親自出去迎了人,等到了書齋後,他就拍着他們的肩膀哈哈大笑了起來。

“這下可好,我們這三個本家又碰頭了仲清也就罷了,王芳烈,好好的江南爲什麼不待着?”

到伊州上任的除了長史王泠然,竟然還有司馬王芳烈

面對王翰的打趣,王芳烈有些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這才老老實實地說:“我家阿爺說,我這人性子衝動,在別人手下爲僚佐,極有可能一言不合惡了上官,既然有機會,還不如趕緊和從前一樣,跟對人才是正經。使君爲人豪闊,我就算說錯話做錯事,想必也是不要緊的”

王翰頓時有一陣大笑,復又看着王泠然道:“仲清也是,我一說伊州少有人願來,你就給我自動請纓,難道拾遺補闕這等旁人求之不得的美官,你就毫不在意?”

“朝中有李林甫這等人當道,言官諫臣如同擺設,我就算呆着,說不定也哪天左遷,還不如前來輔佐子羽兄”王泠然見王翰赫然已是兩鬢霜白,他不禁感慨萬千,“想起當年咱們在雲州開創基業的時候,還是開元十五年,如今一轉眼,就是十一年過去了。”

“是啊,十一年……”王翰也不由得面露惘然。他已經五十出頭了,最精華的歲月都放在了那座北面的堅城,現如今那裡卻已經一個故人都不在了。唯一可以值得欣慰的是,王忠嗣調任河東,他們當初的一番心血也不至於白費。而如今在這地處西域的伊州,三位故人重逢,也是值得浮一大白的喜事

當然,若非伊州這種地方,朝中大佬根本就瞧不上眼,他們怎麼可能這麼容易調任一地?

“咱們三個在伊州,南霽雲如今是隴右大將,侯希逸回了平盧,羅盈帶着嶽娘子飄忽得連蹤影都沒有了,據說去了漠北。至於當年的杜十九郎,如今已經是朔方節帥,統領重兵雲州出來的,個個都是棟樑豪傑”說到這裡,王翰突然若有所思地問道,“對了,老郭呢?”

“老郭當初乃是宇文融簡拔之人,原本李林甫也對他丟過暗示,可他的性子大家都知道,自然是拒絕了。於是這下子,我們到了西邊,他去了東北,如今是薊州長史。”王泠然終究比王芳烈消息靈通,解說了一句後便說道,“這是貴主給我送的訊息,還囑咐我們不用擔心,她坐鎮京城,自然會竭盡全力完成杜大帥的一應安排。” ωwш⊕ TTKдN⊕ C O

“貴主還真是巾幗英豪。”王芳烈敬佩地豎起了大拇指,卻沒注意到王泠然的那一絲悵惘。

敘舊之後,王翰便招來一個從者吩咐了一聲,很快,那從者便帶着一個細瘦的青年進了書齋。他把從者打發了到外頭去看守,便對衆人解說道:“我給你們引見一下,這是封常清,當初君禮以他爲才俊,舉薦給了前任安西四鎮節度使來曜來大帥,於是來大帥闢署其爲巡官,但蓋大帥上任之後卻棄之不用,就給我撿了個現成便宜。他對於北庭以及安西四鎮的情形極其熟悉,而且熟知各族語言,你們有什麼不明之處,儘管問他。”

封常清自從投奔王翰以來,性情疏闊的王翰對他言必聽計必從,這讓他的人生總算是有了價值。現如今王翰對別人如此介紹自己,他更覺得受到了重視,連忙謙遜了幾句。王泠然和王芳烈雖則一個是典型的文士,一個出身草莽,可在雲州那個圈子裡浸淫了那麼久,王泠然當年的恃才傲物早已磨滅得涓滴不剩,不會小看其貌不揚的封常清,當即相談甚歡。就在這時候,外頭突然傳來了剛剛那從者的聲音。

“使君,庭州蓋大帥傳令”

蓋嘉運乃是典型的軍人,在這樣的人轄下當刺史,絕不是什麼容易事,換一個文士來早就氣得掛冠而去了。好在王翰本來就是大度的性子,前幾次相見時總算還過得去,此刻他當即站起身來,環視左右後就沉聲說道:“看來,對突騎施怕是要動手了。如若伊吾軍要出動,你們也都得做好準備”

王泠然王芳烈和封常清立時應喏。而王翰親自出去見了蓋嘉運的信使,接了軍令之後展開一看,果然就只見蓋嘉運命其編練伊吾軍,隨時備戰,年末他會親自前來校閱。他也不多言,賞過信使後回到書齋。

隨手將手頭軍令交給衆人傳閱,他就沉聲說道:“伊吾軍我從前也曾經去視察過數次,三千兵馬中,馬匹只有三百匹,多靠軍中私馬,而且蕃軍多達兩千人所幸我三人在雲州,耳濡目染,並非一介文吏。芳烈,你武藝超羣,對於軍中人士來說,無疑更容易服衆,你和常清先去軍中,給他們一個下馬威。”

王芳烈當即朗聲應道:“使君放心我此來帶了驍勇家丁五十人,皆是我王氏健銳,必然不會讓他們墮了使君的威風”

伊州這邊戰火將起,隴右鄯州湟水城,因爲親率兵馬突擊大勝,南霽雲不但得了朝廷升賞,杜希望自然對他更是刮目相看。

這天把南霽雲叫來商談軍情,他便推心置腹地說道:“以你此次戰功,升任刺史原本都不在話下,然則河州刺史安思順,洮州刺史和廓州刺史姚峰郭建,全都是昔日隴右戰將,故如今並無位置騰挪他們,故而只能委屈你了。”

雖說杜士儀和王忠嗣先後被調走,南霽雲心中不免憤懣,可杜希望這個上司,軍略雖說不上極其出類拔萃,但爲人處事卻很好,因此他對其也頗爲敬服,此刻便搖頭說道:“我尚未年滿三十便爲鄯州臨洮軍正將,已然升遷極速,不敢再有奢求。此次大勝,是杜大帥居中指揮有方,將卒用命。”

杜希望端詳着年紀輕輕壯健魁梧的南霽雲,只覺所謂英雄出少年之說真是一點不假。尤其是南霽雲這等謙遜的態度,更是歷來將校中少見,因而他欣然一笑,當即承諾道:“總之臨洮軍交給你,我就心安了吐蕃如今賊心不死,你且操練兵馬,不可有半點懈怠”

南霽雲嘴裡答應着,可想起杜士儀昔日在時,河隴和吐蕃相安無事,除卻零星紛爭之外,少有大戰,如今卻是一年數戰,雖則大唐屢屢得勝,可死傷的英魂卻已經很多了。至於經由鄯州赤嶺入吐蕃的商道,也幾乎爲之斷絕。當年杜士儀苦心派張興入吐蕃,和金城公主搭上的線,竟也就此斷了。

既然從軍,哪會怕打仗可即便要打,這次河隴大戰的節點卻實在不佳。而且,河西節度使蕭炅那傢伙,仗着朝中有李林甫,動輒對隴右指手畫腳

被南霽雲腹誹的河西節度使蕭炅,這才笑容可掬地親自辦了一場送行宴,算是給節度判官王維送行。誰都知道,和李林甫一樣寡學術的蕭炅對王維素來不待見到了極點,若非王維即便無事可管,也從不會出言相爭,恐怕上下之間早就撕破臉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屬官對王維的境遇極其同情。這會兒眼見蕭炅殷勤勸酒,衆人無不暗自犯嘀咕。

一場送行宴,王維酒只稍稍沾脣,筷子幾乎就沒怎麼動過,直到席終人散之際,幾個和他還算交好的屬官聚起來向他道別之際,有人讓他前往嶺南一定要珍重身體,有人婉轉勸他不若辭官,他卻在團團作揖抱拳謝道:“諸位好心,我領了。嶺南雖惡處,卻也是人才輩出之地。若能遇到知心知己,更是不枉此行。諸位留在河西,也不必時時頂撞蕭大帥,須知明哲保身。”

當年正當年少時,王維遊歷兩京,爲寧王岐王座上嘉賓,一詩出則兩京紙貴,可一舉奪下狀頭後,卻因故左遷一路蹉跎,雖則曾經有張九齡的重用提拔,可隨着張九齡的失勢,他也自然而然受到了牽連。此時此刻,聽到他竟是連明哲保身的話都說出來了,幾個屬官不禁心頭都是沉甸甸的。

“難不成這天下就沒了公理正義不成?”

“也許有,也許沒有。”王維淡淡一笑,目光看向了極北之地。如果換成杜士儀處在自己這境地,絕不會說出這樣頹唐的喪氣話,只會絞盡腦汁想辦法挽回,這一點,他那弟弟王縉和杜士儀卻像得很。只不過,王縉這麼多年兜來轉去就沒離開過中樞,這就比不上主政一方經驗豐富的杜士儀了

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1204章 招降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691章 交鋒第442章 要人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第214章 以德服人百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第354章 求親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77章 珠聯璧合第500章 失心瘋第439章 兩稅終章二變天第783章 火藥第559章 糧荒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889章 問君願從否?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650章 巡軍第783章 火藥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15章 奪人權柄,一言九鼎第1010章 各部來賀,巍巍氣象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1233章 存亡之秋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226章 尊卑長幼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1075章 直面酷吏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397章 錦城風光冠蜀中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第317章 寶劍贈英雄,珍籍贈知音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848章 請纓上陣第1178章 殺安第480章 傷逝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第368章 翻臉第440章 現場辦公會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15章 大勝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050章 安西傳大捷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050章 安西傳大捷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第767章 傳訊火箭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第722章 有你之處,便是故鄉第545章 白登山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1148章 誅楊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
第655章 鐵勒拔曳固第147章 出場,應變第1248章 驚天動地的登聞鼓第456章 同科再聚首第437章 香茶美樂,弟子隨侍第99章 何謂大丈夫第1204章 招降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691章 交鋒第442章 要人第304章 門下省履新第214章 以德服人百第1084章 了卻君王天下事第362章 洛陽縣主簿買春事件第354章 求親第1175章 格殺勿論第77章 珠聯璧合第500章 失心瘋第439章 兩稅終章二變天第783章 火藥第559章 糧荒第452章 氣勢凌人攆長史第247章 舉杯銷愁愁更愁第547章 誘敵之計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854章 血戰出強將第396章 飄零四海覓知音第889章 問君願從否?第1119章 忠貞見疑第496章 賓主盡歡,破空一箭第776章 山崩地裂第450章 擠走上司的前奏第650章 巡軍第783章 火藥第469章 都督好茶第975章 瞞天過海第1164章 義子將前鋒,兒統飛龍騎第862章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415章 奪人權柄,一言九鼎第1010章 各部來賀,巍巍氣象第493章 敬老的妙處第55章 琵琶聲後胡騰舞第1083章 許君可汗,權相之殤第1002章 得隴望蜀第1233章 存亡之秋第505章 腹心之謀,貴主之算第226章 尊卑長幼第86章 翁婿or翁媳第1144章 長安保衛戰第27章 婉言辭御史第1075章 直面酷吏第88章 萬里奔波,啓殯路祭第1162章 該退位了第374章 小妹有喜,麗正修書第363章 張丞相新樓宴第397章 錦城風光冠蜀中第353章 損人不利己第317章 寶劍贈英雄,珍籍贈知音第411章 良才美質第1015章 不蹚渾水第646章 名士雲集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848章 請纓上陣第1178章 殺安第480章 傷逝第918章 教化之功在千秋第538章 國之支柱第806章 真言動人心第368章 翻臉第440章 現場辦公會第255章 扮豬吃老虎第481章 鄂州品鮮論茶道第237章 心若鐵石語如刀第658章 族消和同化第882章 股慄無人言第639章 陰人的功力第899章 昔日故人今雄主第1159章 氣急攻心的天子第1215章 大勝第811章 隴右第一炮第189章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第1100章 大亂將起第800章 巨閹惜舊情第361章 欲撼張嘉貞,捶死王胖子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050章 安西傳大捷第372章 無人仗義無人憐第1050章 安西傳大捷第687章 龍蛇各有道第767章 傳訊火箭第858章 夾起尾巴隱忍第1098章 威逼和憤懣第395章 李十二郎第343章 亂謀逆象,紛至沓來第722章 有你之處,便是故鄉第545章 白登山第336章 死則死爾!第1148章 誅楊第294章 風雪飄搖,十一郎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