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小官鉅貪防範未然

陳應望着下面的供詞,被瞬間震驚到了。王玄瓊作爲桃林金礦的鎮守總管,兩年的時間貪污了兩萬兩黃金,相當於二十萬貫,這個數量其實陳應都已經感覺到了震驚。

可是看到一名區區叫韓伯英的從七品倉丞之職的小官,居然在兩年的時間內貪墨了九千三百二十一兩黃金。

看到這個數字,陳應心中一萬頭草泥馬呼嘯而過。

九千三百二十一兩黃金是什麼概念?這是相當於九萬三百二十一貫錢,作爲一名從七品的官員,韓伯英的俸祿,包括每年二十五貫又二百錢俸祿,七十五石俸料,三百五十畝職田,加上二十貫的僕役錢(相當於現在的公車補助),這所有的合法收入累加起來,相當於約等於一百零二貫錢,相當十萬兩千錢。

可是這名小官卻貪污了足足十萬貫,如果他不升職的情況下,相當於是他一千年的俸祿。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個特殊的例子,還有一名從九品官員,張詢,從九品官員的俸祿更低,不過七十貫錢,他居然也貪污了一千四百餘兩黃金,算下來這是他兩百年的俸祿。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王玄瓊帶頭貪污,而他下面的各級官員,除了趙季卿之外,其他清一色全部貪污,數量從數千到數百兩黃金不等。

不過由於一些人的黃金都已經運到洛陽或者揮霍掉了,陳應也非常無奈。

可是,從這些人嘴裡扣出一萬七千兩黃金,五萬餘兩白銀這是陳應的意外之喜。

將周成棟的整份呈稟看完,陳應不由得感嘆道:“這個周成棟,簡直是一個天才啊。不想咱們猛虎義從之中居然還有如此人物。”

虞慶卻彷彿不同意陳應的說法,嘆道:“他哪裡是什麼天才,只是心裡有病而已。”

陳應點點頭道:“不錯,無論怎麼說,周成棟這次立了一個大功,無中生有,扣出一萬七千餘兩黃金,授三轉軍功並不過份。虞叔,你看怎麼賞他?”

虞慶道:“全憑本家作主!”

陳應想了想,其實已經有了計較。通過王玄瓊這件事,從下到下的貪污,事實上也給陳應提了一個醒。他現在的家業越來越大,難保其中沒有別有用心的人混入進來。

利益,其實就是一個難以填滿的溝壑,陳應雖然採取了分乾股的方式,可是這只是治標,卻不治本。乾股的收益雖然不少,可是比起貪污所得到的,卻天差地別。

即使股份分紅,因爲涉及的太多的利益。陳應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股份都分紅,他需要利用產業的利潤去哺乳大唐工業大學這個幼崽,六千多名學生,至少需要招收五六百名老師,由於工科大學,陳應不需要全部聘請名師大儒,但是對於像魏猛、葛通、嚴師虎、郭準、林傳福這樣在匠作方面有着豐富經驗的醫師坐鎮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六百名老師,每一名發放一百貫錢的俸祿不算多,這樣下來一年僅教授俸祿支出就是五六萬貫,六千多名孩子吃穿用度,加上學校裡的教育成本支出,十萬貫都打不住。當然工科大學,在教學過程中,在理論的基礎上,大量的實驗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實驗,特別是大規模的學術性實驗課程,費用也非常昂貴。

不算這個還只是一個雛形的陳家堡,光所有的校舍、教室、住宿樓、體育訓練場所和大量教材,大唐工業大學從籌建到可以投入使用,至少需要五十萬貫以上,而且每年還會不低於二十萬貫的支出。

再加上爲唐軍制式裝備,更新換代,這裡面投入的資金,將是一個無底洞。所以陳應根本不可能給管事和工匠們發放太多的紅利,最多也就三分左右,相對其中上百倍的利益,拿出這點錢,肯定會讓無數人嫉妒或眼紅。

明着或許不敢,可是人們對於利益所驅,鋌而走險的人太多了。在這個時候,內部建立一個必要的監察機構,就是必不可少。

任何制約唯有在監督的情況下,纔可以有效的運行。否則再好的制度就會變質。大秦帝國的瓦解,正是因爲維繫着大秦帝國耕戰體系的崩塌,大漢帝國的覆亡,是因爲地方官員權力太大失去了制約,於是乎諸侯相互攻伐,征戰不休。大唐帝國由盛轉衰弱的根本,說到底也是因爲府兵的職田,被世族門閥所侵佔,讓府兵連維繫最根本生活的口糧田都沒有了,所以這支威風赫赫,所向披靡的鐵血強軍,就如同流星一樣劃過天際,絢爛而美麗……

腐敗是一個國家覆亡的根本原因,而造成這種原因的,恰恰正是監察制度的確實,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讓百官接入平民百姓的監督,羣衆的眼睛是雪亮,唯有這樣纔可以杜絕貪污腐敗,纔可以長治而久安。

只是在這個時代,要想推行這樣一套政治制度的改革,陳應根本就沒有能力做到,除非他可以像霍光一樣,把持朝政,不過霍光的下場似乎不怎麼樣,漢宣帝不光殺光了霍光的全家,就連霍去病的孫子霍山與霍雲也一併除去。

陳應決定在他可以掌握絕對權利的京兆陳氏的體系中,執行這樣一套監察制度。

周成棟被陳應叫到了節堂內,陳應甚至連阿史那思摩也沒有留下,只有周成棟與陳應二人密談。

整整一夜,陳應的節堂內燭火徹夜未熄。時而不時的發出爭吵聲,可是阿史那思摩堅決執行了陳應的命令,節堂五十步之內,任何人嚴禁靠近,違者格殺勿論。

沒有人知道陳應與周成棟商談了什麼。後來根據《唐書》列傳十七,記載武德三年冬春,工部侍郎、陝東臺行臺尚書右僕射、太子賓客、冠軍大將軍、彭城郡公應表曰:王者道同天壤,施齊造化,濟時拯物,爲民父母。故年穀不登,爲民祈祀。乾坤所惠,天子順之;山川秘利,天子通之。苟益生民,損躬無吝,如或所聚,唯爲賑恤……古之王者,世有其民,或水火以濟其用,或巢宇以誨其居,或教農以去其飢,或訓衣以除其敝。故周《詩》稱“教之誨之,飲之食之”,皆所以撫覆導養,爲之求利者也。

詔曰:“民利在斯,深如所陳。付八議可否以聞。”

然而《唐書》卻對陳應這場密議並沒有留下隻言片語,二人商談的內容,成了後世衆史難以窺知的秘密。

不過,自從以後,原猛虎義從三大儀同之一的周成棟卻直接從猛虎義從中退出,因爲同退出猛虎儀從還有三百餘人,所以周成棟的退出,而沒有引起衆人的關注。

陳應對於猛虎義從也進行了改革,廢除三儀同,所剩兩千六百餘人,整編爲六個團。原本籍籍無名陳通,成了猛虎義從總管。而同樣籍籍無名的周青與郭洛成了猛虎義從的左右副總管。

而陳通自使至終都沒有露過真面目,他面見所有人的時候,臉上都戴着一個金色的虎紋面具,陳通的身份,也成了衆猛虎義從未解之謎。

直到若干年後,單雄信的兒子帶着他的孫子祭拜陳通的時候,衆人這才恍然大悟。所謂的陳通,居然是單通單雄信的化名。

陳應狂掃了王玄瓊的金庫,現在非常有錢,所以很是任性。當然,陳應懂行,不會亂搞。除了陌刀軍之外,由於陌刀軍將士的裝備實在是太笨重了,讓陌刀軍充當普通弓弩手,簡直就是浪費資源,所以,除陌刀軍之外的所有將士,全部配發弓一張,全軍八十二個戰兵團,兩萬一千六弓,至於弩機則專門配發給全所有的射生團。

十七個射生團,五千一百人一人一張弓,備箭三十箭,補給另算。五千一百具弩機,弩箭六十隻。還有人手一柄橫刀。至於戈矛槍(長兵)也配發一張弓、箭三十,還有橫刀。這樣以來,全軍都擁有至少兩種以上的兵刃,弓箭手被敵人欺近身前,沒關係,拔出橫刀砍他丫的。

戈矛槍(長兵)遇到狹小的空間,長兵兵器施展不開,也沒有關係,咱有橫刀,一刀下去照樣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

至於說裝備太笨重,移動不便。拜託,大唐有的是馬,戰馬在宋朝可以賣到二十貫甚至上百貫,但是在唐朝,牛賣八千錢,馬只能賣五到六千錢,兩萬匹戰馬,十數萬貫,對於只剩下錢的陳應來說,多大點事?

陳應手中此時將近八十萬貫的金銀貴重金屬,如果這筆財不花出去,事實上一點用都沒有,金銀不能用也不能吃,只是貴重金屬而已。

陳應就將自己的想法寫給了李建成,這封信是陳應用大白話寫的,上面短短几行字:“太子殿下,臣發財了,繳獲金銀共計約合七十萬貫,臣的想法是將左右衛率與左右衛御率,全軍加強單兵裝備,預計需要戰馬兩萬匹,橫刀一萬五千柄、明光鎧甲一萬兩千副。三石弩五千一百具,備箭二十萬只。

李建成在兩天之後,就接到了陳應的密信,這封密信的內容,一下子擊中的李建成的軟肋。

可是魏徵看到這一封信,氣得咆哮如雷:”陳大將軍真是一個敗家仔,崽賣爺田不心疼!“

按照陳應這個提議,東宮左右衛率和東宮左右司御率兩萬餘人馬需要投入二十餘萬貫,關鍵是陳應麾下不缺裝備啊,戰場上繳獲的一大批物資裝備,現在還要如此多的裝備,這是幹嘛?

東宮根本就沒有辦法擴充編制,對於擴軍的事情,更加無從談起。

ps:五一放假,繼續碼字,繼續加更,諸位朋友,雙倍月票,不要錯過時機。

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計(下)第二二四章賞罰分明持續開疆第三十三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第十二章意想天開的發明(三更)第十六章你以爲朕真的老糊塗了(二更)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五十二章摟草打兔子(一更)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二三零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五十七章安西大護府郭孝恪(二更)第三十一章二子奪嫡還是三子奪嫡?(一更)第二一九章更加兇險萬分的戰場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一七二章魏徵你的膽子肥了啊(一更)第八十六章把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第一六四章好美的景色啊第二零七章大唐陳氏重工集團(二合一大章)第二五九章臨陣倒戈急轉而下第九十六年反松贊干布聯盟建立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六十三章以言入罪此乃亡國之音也第一四零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二零五章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月票四百加更)第二一三章整飭兵馬開疆拓土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八章陳大將軍從來不會讓朕失望第二四四章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第二十七章把裡海變成大唐的內湖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一五零章被太子妃恨上了怎麼辦?第五十五章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二更)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一四七章不會說人話那就死吧第二三九章輔公佑造反了(二更)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第一二五章你在這裡裡面的人是誰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二三八章外強中乾斬首行動第二五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改變的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二十五章你們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第二五三章扶持和背叛皆在一念之間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一八三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章李淵的顧忌第一一四章長孫無垢的艱難選擇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二三五章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溼鞋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一一七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四十九章鐵樹開花瞞天過海(二更)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八十三章鬧大了第三十章平陽公主有難第一五七章像宇文昭儀的女子(二更)第二十六章長得像長孫無垢的女子第一二三章侯莫陳崇的猛虎義從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八十五章人間“兇”器第四十四章誰能力挽狂瀾?(一更)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四十四章旁企地叛亂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二十四章奪路而逃第四十八章太子的翅膀硬了(一更)第一六四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九十二章遇到了騙子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一章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一更)第二零零章會見之前殺威棒伺候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一五八章阿史那思摩大意失荊州第七十六章新身份武瞾的表舅?第一八六章長孫無忌的絕望(一更)第五十四章罵死陸季覽(四更求訂閱)第六十三章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二更)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二三六章誰能力挽狂瀾?第九十八章吐蕃人怎麼變得不能打了?第二二七章混身是嘴也說不清第四十六章人性的劣根
第二四五章死倭人才是好倭人第五十九章裴寂的算計(下)第二二四章賞罰分明持續開疆第三十三章會叫的孩子有奶吃第十二章意想天開的發明(三更)第十六章你以爲朕真的老糊塗了(二更)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五十二章摟草打兔子(一更)第二二九章出奇不意冒雨進擊(月票二百加更)第二三零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第一百零一章禍從天降第五十七章安西大護府郭孝恪(二更)第三十一章二子奪嫡還是三子奪嫡?(一更)第二一九章更加兇險萬分的戰場第二十章背信棄義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一七二章魏徵你的膽子肥了啊(一更)第八十六章把威脅消滅在萌芽之中第一九一章等待摘桃子的人(二更)第一六四章好美的景色啊第二零七章大唐陳氏重工集團(二合一大章)第二五九章臨陣倒戈急轉而下第九十六年反松贊干布聯盟建立第四十章不服氣死去第六十三章以言入罪此乃亡國之音也第一四零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二零五章一刀在手天下我有(月票四百加更)第二一三章整飭兵馬開疆拓土第一四九章妥協會養成習慣第八章陳大將軍從來不會讓朕失望第二四四章能用錢解決的事就不是事第二十七章把裡海變成大唐的內湖第一四零章大唐工業大學第一五零章被太子妃恨上了怎麼辦?第五十五章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二更)第一三四章無形之中裝逼最致命第一四七章不會說人話那就死吧第二三九章輔公佑造反了(二更)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七十八章楊恭仁的打算(上)第一二五章你在這裡裡面的人是誰第一四八章宇文昭儀東市失蹤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五十三章封爵延安郡王(三更求訂閱)第二三八章外強中乾斬首行動第二五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改變的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一二六章薛仁貴攜美闖安西第五十八章不見棺材不落淚(三更)第二十五章你們是嫌自己死的不夠快嗎第二五三章扶持和背叛皆在一念之間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一八三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一章李淵的顧忌第一一四章長孫無垢的艱難選擇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二三五章常在河邊走沒有不溼鞋第一百章九寺五監第一一七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三十八章刺頭(三更求訂閱)第四十九章鐵樹開花瞞天過海(二更)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八十三章鬧大了第三十章平陽公主有難第一五七章像宇文昭儀的女子(二更)第二十六章長得像長孫無垢的女子第一二三章侯莫陳崇的猛虎義從第一七二章窮圖水盡陌刀急援第八十五章人間“兇”器第四十四章誰能力挽狂瀾?(一更)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一四零章挖一個大坑請君入甕第二六四章是非黑白局勢逆轉(二更)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第四十四章旁企地叛亂第一三三章陳令公不幸何人得利?第十四章文明星火燎原(一)(二更)第十四章李二郎你要鬧哪般?(二更)第二十四章奪路而逃第四十八章太子的翅膀硬了(一更)第一六四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第一四六章意想不到的官第九十二章遇到了騙子第一四八章半個時辰攻破函谷關(求月票,求訂閱)第六十一章屍骨如山血流成河(一更)第二零零章會見之前殺威棒伺候第九十五章舉薦徐世績(三更)第一五八章阿史那思摩大意失荊州第七十六章新身份武瞾的表舅?第一八六章長孫無忌的絕望(一更)第五十四章罵死陸季覽(四更求訂閱)第六十三章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二更)第八十四章日進斗金的聚寶盆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二三六章誰能力挽狂瀾?第九十八章吐蕃人怎麼變得不能打了?第二二七章混身是嘴也說不清第四十六章人性的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