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蘇定方我看好你(一更)

李淵他揹着手在屋裡來回踱着步子,並沒有直接發表意見,他仔細的思考着。驍騎軍、陌刀軍以及射生軍,這是陳應在河南府的時候,在東宮左右衛率以左右司衛率的基礎上組建的三支新軍。

儘管陳應向朝廷通報了三支新軍耀眼的戰績,在李淵看來,這三支新軍不過兩萬餘人馬,就算是精銳部隊,也不過是跟在東宮左右衛率和左右司御率後面扯旗吶喊的角色,陳應肯定是爲了提拔自己的心腹大將,故意將軍功推給了陌刀軍、射生軍以及驍騎軍。當然,李淵考慮的也不少,陳應願意率領兩萬餘新軍,外加三萬餘降卒就敢支援涼州,與西突厥十數萬精銳對決,光這份膽識,放眼朝中,無人可及。

李秀寧聽到這話卻急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你不想率領東宮四衛率,再不濟也應該率領定遠軍六府,河北降卒都是一羣烏合之衆,你這讓就去涼州,有沒有考慮過我的感受?”

“沒有一點馬革裹屍的壯懷與膽魄,何爲雄傑?”陳應哂然而笑,絲毫不爲此次北上的命運擔憂。

李淵雖然是帝王,但是他卻不是真正的鐵石心腸。他也是一個人,是人都是一個複雜的矛盾複合體。就好比後世,男人在看美女的時候,恨不得街上的美女都是蕩婦,可以一勾搭就上手。可是一旦涉及到自己的親人的時候,馬上就會換另外一套行爲準則,恨不得自己的親人,越保守越好。

李淵正是如此,爲了大唐的社稷,爲了河北真正的歸心,李淵不惜早贓嫁禍,也要弄死竇建德的謀主凌敬,也要弄死竇建德,可是面對陳應這個女婿的時候,他反而有些遲疑了。若陳應此次北上不幸戰死,他知道,李秀寧恐怕不會原諒他。

想到這裡,李淵擡起頭,目光灼灼的望着陳應道:“你還有什麼要求,朕只要可以做到,一併應允!”

陳應一邊伸手輕輕拍着李秀寧的後背,一邊柔聲安撫李秀寧,一邊向李淵道:“陛下,正如公主所言,巧婦難爲無米之炊,臣可以不調東宮左右衛率,左右司御率精銳,但是,臣想肯請陛下把羅士信、張士貴、張懷威、段志感以及魏文忠調給臣,這五員將領,臣用着順手!”

陳應只所以選擇這五個人隨行,主要並不是真正的用着順手。事實上,以現在陳應在軍中的威望和地位,還真沒有哪個將軍敢給陳應使絆子。軍中不比朝堂,這是一個非常講究實力的地方,無論將軍還是士兵,他們都希望跟着一個可以帶給他們勝利的將領。

然而,陳應自出道以來,大仗小仗也打了不少,還真沒有吃過什麼虧。當然,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一旦涼州的局勢穩定下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唐將無外患,主要的鬥爭也將由外轉向內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鬥爭,將會更加激烈。

陳應不想介入李建成和李世民的鬥爭中。事實上,介入這種鬥爭,就沒有退路,成功固然好,可是一旦失敗,將會一無所有。現在的歷史已經被陳應改得面目全非,陳應也無法確定李世民到底會不會像歷史上那樣,一舉奠定錢坤,成功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

況且,以陳應是李建成的親妹夫,同是他還是李世民的三姐夫,無論他們誰勝誰敗,事實上,陳應的地位都是不可動搖的。陳應與長孫無忌不一樣,如果李世民失敗,長孫無忌將跌落凡塵,若是李世民勝利,他將水漲船高。

明明陳應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陳應更沒有必要去蹚這個渾水。

當然,陳應帶着羅士信、張士貴、張懷威以及段志感、魏文忠前往涼州,主要還是不想讓他們也介入李建成與李世民的鬥爭。特別是羅士信和張懷威二人,他們都是一根筋的耿直之人,如果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激化,他們反而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人。因爲他們對人赤誠,不會有警惕之心。

要對付羅士信和張懷威這樣的人,隨便設個圈套,就可以把他們套進入,離開長安,反而是最好的結果。

那些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英傑人物,除了才華外,還要有幾分運氣才行,羅士信的運氣,其實還真不是太好,否則也不會在大唐快要結束內鬥,完成天下一統的時候,戰死沙場。

李淵雖然不清楚陳應腦袋裡的這些彎彎繞,但是想了想也感覺沒啥大關係。畢竟,每一個將軍打仗,都希望帶着自己的心腹,將帥不和,纔是真正的兵家大忌。

李淵道:“朕準了!”

陳應又道:“臣想請旨,請陛下恩准臣臨陣自主之權,包括涼州總管府轄下十九州軍事,而且一旦前線傳來,微臣不利的謠言,請陛下不相信,包括微臣已經陣亡的消息!”

陳應這麼說,其實就是給李淵打一個預防針。陳應相信,一旦在軍事上受挫突厥人也會採取政治上的手段。比如漢朝武帝時期的李陵,事實上當時李陵只不過是詐降,如果漢武帝沒有聽過謠言,李陵反而會趁機逃回來,不過當李陵被夷三族之後,徹底斷了李陵回漢之路。

李淵對此也沒有考慮,全部應允。

涉及國戰,自然沒有那麼簡單。

李秀寧與李淵、陳應三人在芙蓉商量了足足一夜。臨到天亮的時候,李淵這才拖着疲憊身軀,返回太極宮。

不過,陳應也同樣沒有休息。他只是匆匆洗了一把臉,就接見了孫敬初。

看到陳應,孫敬初馬上行以門下跪禮:“不知主上所找敬初,有何吩咐!”

陳應將一紙赤牒遞到孫敬初的手上,孫敬初打開一看,只見上面赫然寫着“滋委任孫敬初爲隴右道兵馬都元帥府胄曹參軍事。”下面還蓋着隴右道行軍兵馬都元帥、隴右道行臺尚書左僕射、鎮軍大將軍、駙馬都尉、樑國公陳的印鑑,上面印泥還沒有幹。

孫敬初對於大唐的官制只有些許瞭解,陳應這個隴右道兵馬都元帥,事實上與後來的大都督府平級,而孫敬初這個胄曹參軍事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管理甲冑的官員,位列刺史以下,但是由於大都督府級別,所以他這個胄曹參軍事又比普通州胄曹參軍事要高一級,屬於從五品官。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五萬餘大軍出征三千里,這個距離在古代,糧草運輸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難題。陳應知道,五萬大軍如果依靠陸路運輸,恐怕會將唐朝的國庫折騰得不輕。

當然,採取水路運輸則不一樣了。一旦沿着黃河北上,逆流至朔州、勝州、豐州、靈州。自靈州轉道向西,那麼抵達涼州只有一千餘里,雖然只是減少三分之二的路程,卻可以至少減少過半的路途消耗。

孫敬初看到陳應委任爲從五品官,欣喜異常。

陳應指着這個赤牒道:“具體的部署,還不便透露給你知道,給養不可能全部從長安攜帶,所以我現在希望你抽調漕運船隻,先從洺州附近,將河北籍的青壯,運輸至潼關,在潼關與本大將軍匯合!”

孫敬初拍胸脯保證道:“主上放心,交給卑職,保證完成任務。”

三萬餘人,如果依靠步行長途跋涉三千餘里,想到抵達涼州,按照這個時代精銳的速度,至少也需要六十天。可是如果乘船,哪怕漕船再慢,最多半個多月最多二十天也可以抵達涼州了。

陳應沒有考慮東宮四率,目的就是因爲關中兵大都是旱鴨子,可是洺州附近的河北青壯,因爲地處澤地,大都會水性。即使不會水性,乘船行軍也不會因而暈船。

不暈船的人肯定感覺不到,一旦暈船長時間很可能讓人脫水、脫力。

陳應爲了瞞天過海,一邊讓郭洛裝上自己的服飾,與李秀寧同車而行,不時的去清林裡、長安來回晃悠,不過由於平陽公主儀仗例同親王,所以百步之內,根本無法靠近,這樣以來,陳應仍舊給人一種他還在長安的假象。

當然,最重要的是,陳應出兵的時候,根本就沒有從長安調運多少物資和糧草。這些物資,幾乎都在靈州進行補充。

陳應早已接到了消息,李道貞在靈州庫存了可以武裝十萬人馬的武器裝備,還有供靈州全體三十餘萬軍民食用一年的糧食。

這樣倒是省了陳應的麻煩,陳應也可以順便看看他的兒子,簡直就是一舉兩得。

武德三年九月十七日,陳應帶着阿史那思摩、周青二人,輕裝簡從,乘坐着陳應的座船悄悄沿着界裕河,進渭水。

經過三個半時辰的航行,在潼關外渭河與黃河的河道口,與羅士信、張士貴、張懷威所部分別乘船,孫敬初調運的一千餘艘大型漕船,將運輸着兩萬餘匹戰馬,兩萬餘名將士,悄悄北上。

“萬安號”沿着黃河逆流而上,陳應站在甲板上,呼吸着河面上溼冷的空氣,陳應感覺着他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有着說不出的愜意。

蘇定方站在陳應身後,他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陳應爲什麼會這麼高興,簡直是不知所謂。

在蘇定方看來,陳應率領兩萬餘步騎前往涼州,簡直就是送死。

不過,陳應非但沒有送死的覺悟,反而拍着蘇定方的肩膀道:“蘇定方,本大將軍看好你,此戰過後,你必名揚天下!”

蘇定方不知道陳應的相信心從哪裡來,他只好微微一笑,呵呵應對。

第九十章原來都是宇文化及搞鬼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八十九章端酒賠罪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八十四章李世民很受傷第三章怎樣的悲傷成河第九章駭人的戰績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三十八章命中的剋星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一五八章誰纔是大唐第一軍神?第三十五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三十章新官上任立威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一五七章侯莫陳氏的真實實力第一四五章李秀寧大鬧秦王府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棄之(二更)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十三章無雙國土房玄齡第二四一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先禮後兵第七十六章新身份武瞾的表舅?第二七一章洺水河畔不死不休(二更)第六十一章刀中王者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八十三章侯爵儀仗(二更)第二一六章最壞的就是混個從龍之功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一一四章有糧在手何愁之有?(三更)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十一章遇治則仕遇亂則隱第三十六章時機成熟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一四四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第二十一章綁票第一百零九章李秀寧是福爾摩斯?第七十五章天子欲賜婚第二三四章王世充瘋狂的反撲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二十九章如此軍隊打個屁仗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五十五章是時候以權謀私了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一五八章阿史那思摩大意失荊州第六十三章請君入甕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五章誰能力挽狂瀾唯有陳大將軍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風向變了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二二一章今生今世生死相依第八十七章出鎮西域大都護(二更)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二一零章被打得懷疑人生了第一七零章不會有妥協不會有退讓第四十章宿命對決玄武門血變重演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三十八章縣令算個屁第一八六章長孫無忌的絕望(一更)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第二章宣示主權第九十三章目瞪口呆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十章窮得只剩錢了(二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二三七章陳應所圖不小第一九九章幹好升官發財幹不好滾蛋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二十五章靈州沒有軍隊只有義民(一更)第二八八章太子你什麼時候當皇帝?第三十四章李世民的意外之喜第五十二章膽大妄爲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三章這還算一座宅子嗎?(一更)第一二零章先把世界第一銅礦給挖光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九十四章樂極生悲難產了第二三零章一定要親自當莊家第十六章你是我的人第一二一章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第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二十一章綁票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六十二章陌刀軍(上)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二三九章命值錢還是人頭值錢(二更)第八十六章不留下遺憾
第九十章原來都是宇文化及搞鬼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八十九章端酒賠罪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第十四章血染戰袍顯崢嶸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八十四章李世民很受傷第三章怎樣的悲傷成河第九章駭人的戰績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三十八章命中的剋星第四十二章撿個大將軍當馬奴第一五八章誰纔是大唐第一軍神?第三十五章物竟天擇強者爲尊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三十章新官上任立威第六十二章相互牽制相互制衡第一五七章侯莫陳氏的真實實力第一四五章李秀寧大鬧秦王府第八章少生兩條腿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第二十七章栽贓嫁禍第四十七章若不取之天必棄之(二更)第一二九章真不是一般的失望(二更)第四十章李建成的誤會第十三章無雙國土房玄齡第二四一章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二更求訂閱)第六十七章先禮後兵第七十六章新身份武瞾的表舅?第二七一章洺水河畔不死不休(二更)第六十一章刀中王者第九十四章你沒有機會了第二五八章兩國交兵禍不及妻兒(一更)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八十三章侯爵儀仗(二更)第二一六章最壞的就是混個從龍之功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一一四章有糧在手何愁之有?(三更)第二零八章耶耶蘇烈字定方(一更)第十一章遇治則仕遇亂則隱第三十六章時機成熟第五十章感覺不對勁第一四四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第二十一章綁票第一百零九章李秀寧是福爾摩斯?第七十五章天子欲賜婚第二三四章王世充瘋狂的反撲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二十九章如此軍隊打個屁仗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第二三七章一朝天子一朝臣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五十五章是時候以權謀私了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一五八章阿史那思摩大意失荊州第六十三章請君入甕第一七五章我不會認命更不會認輸第五章誰能力挽狂瀾唯有陳大將軍第一四五章朝廷的風向變了第二十五章武士彠到訪第二二一章今生今世生死相依第八十七章出鎮西域大都護(二更)第九十一章坑兒子的爹第二一零章被打得懷疑人生了第一七零章不會有妥協不會有退讓第四十章宿命對決玄武門血變重演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三十八章縣令算個屁第一八六章長孫無忌的絕望(一更)第二六四章以子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三更)第一六五章戰爭沒有妥協沒有談判第一六七章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第二章宣示主權第九十三章目瞪口呆第三章急智生擒賊首第十章窮得只剩錢了(二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二三七章陳應所圖不小第一九九章幹好升官發財幹不好滾蛋第一五四章改變中的李秀寧(爲長老無想無情加更)第二十五章靈州沒有軍隊只有義民(一更)第二八八章太子你什麼時候當皇帝?第三十四章李世民的意外之喜第五十二章膽大妄爲第五章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實第三章這還算一座宅子嗎?(一更)第一二零章先把世界第一銅礦給挖光第一零一章鬱悶的茹綝·臧古第九十四章樂極生悲難產了第二三零章一定要親自當莊家第十六章你是我的人第一二一章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第五章盡人事聽天命第二十一章綁票第一百章首戰告捷第六十二章陌刀軍(上)第一零八章某些人就不是長記性第二三九章命值錢還是人頭值錢(二更)第八十六章不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