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

顯德殿偏殿內,李建成與魏徵、房玄齡一邊用餐,房玄齡卻一邊喝着小米粥,一邊語速極快的做着報告道:“河北三十九州刺史,勳績考評,七個優,二十一個良,八個尚可,三個不稱職,這三個刺史,按律應予以懲處……”

李建成突然擡手,打斷房玄齡的發言道:“陳應辭職了,高士廉也辭職了,你知道麼?”

房玄齡放下碗筷,看着李建成鄭重的道:“臣知道。”

李建成一臉的困惑和苦惱的道:“他們爲何要辭職,你知道麼?”

房玄齡點點頭道:“臣略知一二!”

李建成瞪大眼望着房玄齡與魏徵道:“你們也要辭職麼?”

魏徵笑笑道:“臣沒有辭職的理由,也沒有辭職的願望,因此,臣不辭職!”

李建成眉毛一挑道:“你就不怕,成爲衆矢之的,遭人嫉恨麼?”

魏徵笑了笑道:“臣出仕的目的,本就是來爲天下蒼生做事的,若是連一點世人的怨恨責罵,都擔當不起,又怎能擔當起天下蒼生的福祉呢?”

李建成拍案而起,連連點頭道:“說得好!說得好!魏玄成你是條漢子!朕現在就下詔,由你接替陳應,任尚書僕射之職。”

魏徵被嗆得咳嗽了一聲,趕忙一稽道:“陛下,不可!”

李建成愣住,疑惑的道:“爲何?”

魏徵鄭重的道:“臣並不是害怕擔當責任,而是因爲,尚書省左右僕射,乃是處置軍國庶政的事務繁鉅之位,必須要有地方官經驗的人,才能擔任。”

房玄齡點點頭,

李建成皺起眉頭道:“有地方官經驗?”

“不錯!”房玄齡點點頭道:“臣不反對陳應擔任尚書左僕射,並非陳應是陛下潛邸舊臣,而是因爲陳應曾治理靈州,將一片蠻荒之地的靈州在短短兩年之內,打造成塞上江南,靈州總府下轄六州,在武德二年人口不滿五萬,而到了武德四年,靈州人口就突破了十二萬戶,將近五十萬人口。陳應曾在武德四年奉命治理河南府,將河南府十八縣治理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陳應擔任尚書左僕射乃實至名歸!”

魏徵點點頭補充道:“對,所以臣推薦楊恭仁和房玄齡擔任尚書左僕射!”

李建成愣住了,房玄齡同樣也愣住了。

房玄齡怎麼也沒有想到,作爲李建成的心腹,魏徵會舉薦自己擔任尚書左僕射,這個百官之首。

魏徵認真的道:“楊恭仁歷任州縣,房玄齡曾協助廢秦王治理河東二十四州,都是好人選;而臣沒有地方經驗,故此不能入選。”

李建成一臉疑慮望着魏徵道:“爲何非要有地方官經驗?”

魏徵淡淡的笑道:“做過地方官的人,對天下各州郡的民情、官情比較熟悉,無論下面,如何搪塞粉飾,他都能憑藉經驗,分辨是非對錯。左右僕射,乃是總理國事的關鍵之位,宰相之首……”

李建成認真的聽着魏徵的話。

魏徵認真的看着李建成道:“陛下須謹記一個原則,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

李建成轉身望着中書舍人道:“來人,記下,不爲州縣,無以至臺閣!”

陳應不在這裡,要不然一定會爲魏徵叫好。作爲國家政府首腦,不是可以依靠幾篇文章就可以治理得了的。明朝內閣就遵循着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

可是,事實上呢?

古代的翰林院相當於現在的中國工程學院和中國科學院,翰林的待遇差不多就是現在的兩院院士。兩院院士去當官,簡直就是笑話。治學、研究與做官處世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

於是乎,大明朝的內閣首輔、次輔們天天之乎者也,尋章摘句,批紅批得團花錦簇,事實上屁用沒有。

明朝的滅亡,真正的根源就是裁撤驛站。在古代,驛站是傳遞官府文書和軍事情報的人或來往官員途中食宿、換馬的場所,無優質資源可用,也無實際利益可圖。這是一個聯繫地方的紐帶。

在明代,驛站主要由各地衛所管理,衛所既屬於軍事編制,也是一個地理單元,它管轄着類似於布政司、府、州、縣管轄的地區。顯然,驛卒背後的實際權力是衛所。驛卒向地方要錢,地方官哪有不給的道理。七品刑科給事中劉懋給上書崇禎,極言驛站的弊端,並請求裁撤驛站,除去冗員,此舉每年可爲朝廷節省三十萬兩銀子。

這個數目其實和皇宮一個月的支出相當。崇禎一聽可以省錢,就感覺可以做,可是內閣三相,朝廷無數官員居然無人阻止這個混蛋透頂的政策推行。朝廷裁撤驛站,並非讓李自成揭竿而反這麼簡單,事實上,失去驛站,明朝朝廷就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這纔是滅頂之災。

可是,在唐朝政事堂的相國們,他們經歷過地方州縣,知道什麼政策對國家危害嚴重,如果李建成要裁撤這個驛站,恐怕門下省直接批駁他的聖旨,以爲亂命,根本不授。

即使皇帝胡作非爲,影響也會控制在非常小的範圍之內。

隨着時辰的到來,衆官員紛紛擁簇在顯德殿外,等待朝會。

不過,此時顯德殿外的廣場,完全可以站下前來參加朝會的官員,而不像原來,原來李淵在兩儀殿召開朝會的時候,長安城三千八百多名京官,有資格參加朝會的多達一千八百多人。

事實上,這麼多人蔘加朝會,屁用沒有。畢竟在沒有揚聲器的時候,人說話的聲音,可以傳遞數十上百人聽得清楚就已經是極限了。

現在好了,精簡了三千多名官員,朝廷光解約俸祿就多達一百五十萬貫,再加上宗室降爵減封,事實上此舉朝廷可以節約財政支出,約合兩百萬貫。

衆官員議論紛紛。

“聽說陳應請辭左僕射,高士廉請辭吏部侍郎。”

“是啊,這幾位陛下的親信大臣,也該外放州郡了。於公於私,這幾位功臣,陛下都需要壓一壓。”

“是啊,給朝野一個交代,順帶保護他們。”

“魏徵,魏徵可曾遞上辭表?”

這名官員正準備再次高聲說話,突然發現有人拉扯他的袖子,他回頭一看,魏徵走在自己身後,立刻閉上嘴巴低頭。

魏徵一語不發地走進顯德殿。

魏徵進入大殿後。

這名官員望着魏徵的背影,心有餘悸的道:“好險!”

“當心禍從口出!”

“聽說房玄齡和魏徵二人都未曾辭官!”

“我呸,他們還要臉嗎?”

“真不怕有人去他們家裡潑糞?”

突然,人羣靜止了下來。

衆官員向後面望去,陳應緩緩而來。

相比陳應,衆官員比較信服。魏徵與房玄齡對於精兵簡政,都是簡單粗暴的一刀切,但是陳應比較有人情味。

他創立了榮休金制度,將來官員榮休後,就可以享受一大筆榮休金。而且,這筆榮休金可以存在大唐通利錢莊內,每年可以獲得一釐利息,一釐利息雖然不多,可是多年以後,數量相當可觀。

因爲陳應,不僅給所有大唐將士帶來撫卹保障,制定了軍士陣亡、因傷殘退役的撫卹制度,衆武將對陳應辭職尚書左僕射,非常遺憾。

可以說,在場的官員非常痛恨魏徵與房玄齡,可是對於陳應這樣一個真心對他們好的相國,壓根就恨不起來。

陳應緩緩從衆官員隊伍走過,衆官員紛紛駐步注目。

隨着衆官員陸續進入大殿。

李建成也大步而入。

百官向李建成施禮後,李建成坐在御座上。朝着侍臣一揮手。

侍臣拿着早已寫好的詔書展開,抑揚頓挫的宣讀道:“陳應,罷尚書左僕射,拜開府儀同三司,封涼國公;魏徵,罷尚書右僕射,拜秘書監(從三品),黃門侍郎(門下省副長官)、參預朝政,封襄國郡公;高士廉,罷吏部侍郎,遷黃門侍郎(門下省副長官),封許縣男,房玄齡罷尚書右丞、遷尚書右僕射……”

大殿上的羣臣們,頓時亂了套,紛紛交頭接耳,個個都滿臉疑惑表情。

“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啊從一品……二十六歲的從一品”

就在這時,升任尚書左僕射,成爲百官之首的楊恭仁躬身道:“陛下,秘書監是從三品,只是這“參預朝政”,是什麼意思呢?

李建成神采奕奕的站起身,下面的羣臣頓時噤聲不語。李建成道:”諸位愛卿是否對“參預朝政”不解?”

宇文士及出列道:“還請陛下解惑。”

李建成點點頭道:“自即日起,凡以“參預朝政”、“參議得失”、“平章國計”三個名義兼官者,均須出席並參加每日下午在門下省政事堂,召開的國事會議。”

羣臣禁不住驚呼出聲。

衆人齊刷刷看着房玄齡,神態各異。

百官散朝,羣臣沒有立刻離去,而是蜂擁擠到房玄齡身邊,向他表示祝賀。

房玄齡拱手朝周圍的官員們回禮。

宇文士及不無羨慕地說道:“玄齡升任尚書右僕射,已是宰相之尊啊。”

羣臣紛紛附和。

……

照例,百官散去。

陳應又被留了下來。

就連陳應自己也沒有想到,李建成對他會如此大放。

開府儀同三司,這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高級官位。在兩漢時期,三司就是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佐天子理陰陽、平邦國,無所不統。曹操任漢司空,開府建衙,奠定了曹魏政權的基礎。

司馬昭爲大將軍開府,奠定了晉朝的基礎。楊堅在北周時期,以丞相開府,建立了大隋朝。可是從隋朝文帝之後,三公三師,不再擁有開府的權利,而開府儀同三司,變成了文散官,從一品。

也就說,從此以後,陳應在李唐朝廷中。除了李建成、李淵之外,沒有他可以參拜的人了。

這是一個虛銜,但是更是榮譽。

不過,從樑國公變成涼國公,陳應也是滿意外的。樑國,既後世的商丘地區,位於河南東部。可是涼國,雖然音同,卻在西北,不過食邑方面,卻多樑國大了不少。

當然,陳應對於俸祿什麼的,根本就不放在眼中。

在內侍的帶領下,陳應沿着宮中甬道,走向皇家內苑。

此時,李建成與李靖正站在“陰山”上,俯瞰山川地勢。

看着陳應到來,李靖眯着眼,皺着眉頭道:“頡利突然將突利和阿史那社爾,給挪到南面來了,說是派他們剿滅異族叛亂,但其用心,卻是在我軍進攻定襄的路線上,設置障礙。”

陳應擺手道:“不用擔心這兩個人,他們已經不是威脅了!”

李建成愕然道:“爲何?”

陳應淡淡的道:“臣打算幾天後就出發,會會突利!”

……

房玄齡一身輕鬆的返回家中,發現房府早已賓客盈門。當然,來者大都是秦王府舊臣,如秦瓊、牛俊達、段志玄、高士廉以及謝映登等人。

秦瓊興沖沖地,一把將房玄齡,拽到首席案几旁。

房玄齡疼的齜牙咧嘴,不停地掙扎道:“唉……痛痛痛……”

秦瓊“嘿嘿”傻笑,不以爲意,將房玄齡摁坐在案几後面。

秦瓊朝着衆人笑道:“諸位,今天咱們要給房相國,好好慶祝一下。”

衆人起鬨道:“好……”

房玄齡愕然看着興奮的衆人,一時無言!

秦瓊一臉感慨的道:“宰相啊!房相國今日,終於得償所願了……你們說,高不高興?

衆人齊聲吶喊道:“高興!”

秦瓊道:“該不該喝酒慶祝!”

衆人齊聲吶喊:“喝酒!慶祝!”

衆人齊聲大笑起來。

房夫人盧氏眉開眼笑的指揮着侍女張羅酒宴。

房玄齡回神,笑語殷殷的看着衆人,眼眶不禁溼潤起來,他也猛地舉起了手,跟着衆人一起大叫起來道:“喝酒!慶祝!”

屋子裡一陣高過一陣的歡呼雀躍。

房玄齡舉着手,喃喃自語道:“殿下……你若是得知此事,卻不知該,爲房玄齡高興呢,還是該爲房玄齡懊惱?”

房玄齡笑着,眼淚掉下來。

PS:最近本書訂閱嚴重下滑,追訂降了一半多,大家都不想看了嗎?

第八章脫盲識字班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十八章幸福的煩惱第六章最賺錢的行業(二更)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九十二章李秀寧的憤怒第四十八章被遺忘的偏關第六十八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石破天驚第四十七章非常想罵娘第三十九章皇室最大丑聞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第二一五章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第七十七章總算沒有來晚第四十五章揮金如土第三十六章時機成熟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第五十七章驅羊衝陣第一七三章想跑門都沒有第一四七章大唐生化武器進攻(二合一求月票)第二十一章綁票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一七五章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四二章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第三十一章血腥絞肉機(一更)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一六一章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一四三章大筆一揮四十萬貫不翼而飛(三更求月票)第三十九章李秀寧的弱點第二十八章東宮八將第四十一章恨意滔天第二十九章火牆與火坑(四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一三六章此時抽身爲時不晚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六十六章外強中乾的空城計第二四六章買艘車船去釣魚第九十一章悠悠我心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一六八章痛徹心扉的損失第二六二章 休兵罷戰共抗突厥(一更)第一三八章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六十九章神池血戰(五更)第一五四章命運的女王第十九章探探李淵的態度第一七七章被遺忘的大唐海軍第八十一章滾刀肉第十一章就算傾家蕩產也還不起第十一章最慘的折磨(二更)第六十九章頡利聽說你的胡旋舞跳得不錯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二十章給我拿下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一五二章以上犯上當不當殺第一五一章長安再聞娘子軍聚將鼓第二十二章李世民的瘋狂舉動第一七九章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第二更)第九十一章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第二零七章大唐陳氏重工集團(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九章今天本王送你一樁大富貴第二十八章火牆與火炕(上)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二十三章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二四七章竇建德被殺誰是真兇?(月票加更)第八十八章本將軍的鐵槍早已飢渴難耐了第一一八章只要頡利可汗的腦袋(一更)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一四七章有些東西是不能分享的第一八三章化學從娃娃教起第五章女人何苦爲難女人(一更)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一九九章英明盡毀丟人現眼第一零六章給陳應一點顏色看看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一二七章唐朝的職業化建設第一百一十章細節決定成敗第一六五章給本將軍輾死這幫傻逼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三十五章嚇得尿了第七十六章那一槊的風情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三一章等着看好戲吧第二六九章不問蒼生問鬼神(二更)第二十七章把裡海變成大唐的內湖第三十九章清河馬周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三十二章長孫無忌闖禍(二更)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九十五章拿下函谷關第二四三章初聞虯髯客張仲堅第一二一章咱們現在老賬新賬一起算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
第八章脫盲識字班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五十三章敵人來了第十八章幸福的煩惱第六章最賺錢的行業(二更)第二零三章太子就是比秦王強第九十二章李秀寧的憤怒第四十八章被遺忘的偏關第六十八章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石破天驚第四十七章非常想罵娘第三十九章皇室最大丑聞第八十四章無事獻殷勤第二一五章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第七十七章總算沒有來晚第四十五章揮金如土第三十六章時機成熟第一五一章創立集體農莊第五十七章驅羊衝陣第一七三章想跑門都沒有第一四七章大唐生化武器進攻(二合一求月票)第二十一章綁票第十二章錢莊是一個好東西(二更)第八十二章亂套了第一七五章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四二章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第三十一章血腥絞肉機(一更)第八十八章西域萬里唱秦風(三更)第一六一章自己約的炮含淚也要打完第九十二章放火焚燒大非川第一四三章大筆一揮四十萬貫不翼而飛(三更求月票)第三十九章李秀寧的弱點第二十八章東宮八將第四十一章恨意滔天第二十九章火牆與火坑(四更)第二十章皇族真是有錢第一三六章此時抽身爲時不晚第十五章不做不錯多做多錯(一更)第六十六章外強中乾的空城計第二四六章買艘車船去釣魚第九十一章悠悠我心第四十四章撞到鐵板了第一四九章你這是坐牢還是度假第一六八章痛徹心扉的損失第二六二章 休兵罷戰共抗突厥(一更)第一三八章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第六十九章神池血戰(五更)第一五四章命運的女王第十九章探探李淵的態度第一七七章被遺忘的大唐海軍第八十一章滾刀肉第十一章就算傾家蕩產也還不起第十一章最慘的折磨(二更)第六十九章頡利聽說你的胡旋舞跳得不錯第二零二章爲了殺孤可真是煞費苦心第一五九章李世民的反攻策略第二十章給我拿下第三十七章侯陳氏的遺產第一五二章以上犯上當不當殺第一五一章長安再聞娘子軍聚將鼓第二十二章李世民的瘋狂舉動第一七九章打虎親兄弟上陣夫妻兵(第二更)第九十一章削肉還母削骨還父第二零七章大唐陳氏重工集團(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九章今天本王送你一樁大富貴第二十八章火牆與火炕(上)第十九章敵人太狡猾第二十三章不教胡馬度陰山第二四七章竇建德被殺誰是真兇?(月票加更)第八十八章本將軍的鐵槍早已飢渴難耐了第一一八章只要頡利可汗的腦袋(一更)第九十四章重型雪爬犁第一四七章有些東西是不能分享的第一八三章化學從娃娃教起第五章女人何苦爲難女人(一更)第七十章被拋棄的柴氏第一九九章英明盡毀丟人現眼第一零六章給陳應一點顏色看看第八十七章有些事不能忍第一二七章唐朝的職業化建設第一百一十章細節決定成敗第一六五章給本將軍輾死這幫傻逼第二八九章帶你的娘子軍前來救駕第三十五章嚇得尿了第七十六章那一槊的風情第二七九章交出兵權回京完婚第一八一章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第二三一章等着看好戲吧第二六九章不問蒼生問鬼神(二更)第二十七章把裡海變成大唐的內湖第三十九章清河馬周第二章高句麗楊萬春死得真冤第三十二章長孫無忌闖禍(二更)第五十九章與衆不同的女子第九十五章拿下函谷關第二四三章初聞虯髯客張仲堅第一二一章咱們現在老賬新賬一起算第六十章旁企地要跑了第五十四章相逢一炮泯恩仇(一更)第一二四章試問天下誰能相抗?第八十二章天降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