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西楚大將龍且!

“兄長,我們完了!”

趙光義帶兵抵擋突襲宋州城的西楚大軍,在外城的火海中與西楚軍激戰,被濃煙燻黑,又被西楚軍擊敗,灰頭土面,見趙匡胤回來,不由沮喪。

“小符後與柴宗訓何在?”

“他們被符彥卿救走了!”

“如此也罷,畢竟我愧對柴家,他們離開,我倒是可以心安。”

趙匡胤聽說符彥卿帶着小符後、柴宗訓去投奔柴榮,一件心事放下,竟然輕鬆了不少。

一直以來,趙匡胤心有愧疚,直到現在才得以解脫。

“可是兄長,我們同時遭到夏軍和楚軍攻打,宋州、亳州即將失守,已經無力迴天……”

趙光義心急如焚。

要是趙匡胤建立的宋國滅亡,那麼他趙光義以後也沒有機會繼承趙匡胤的事業,成就帝王之業。

“逐鹿中原本就兇險萬分,百千諸侯,只有一人可以成功。我要親自去見西楚大將——龍且。”

趙匡胤握着蟠龍棍,決心已定。

汴州守將張永德率全城兵馬,歸降柴榮。

趙匡胤勢力人心渙散,已經無法抗衡柴榮。

宋州城東城,西楚鐵騎攻破城門,一員猛將手握龍槍,長驅直入,城內無一人可以與之匹敵!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這員猛將霸道萬分,在宋州城內如入無人之境,龍槍一挑,將企圖阻擋他的一名宋軍武將挑飛三十米!

轟!

宋軍武將砸落在一座木屋的屋瓦之上,屋瓦碎裂,木屋坍塌。

宋軍武將掙扎起身,五臟六腑受到重傷,不住咳血:“西楚霸王麾下第一猛將,大將龍且,果然勇猛無雙,完全不是他的對手啊……”

固守街道的宋軍,連連後退,對威震一方的西楚猛將龍且恐懼萬分。

九江王英布,照樣被龍且擊敗,被迫投靠司馬懿。

如今龍且統帥十萬西楚大軍取宋州,無人可擋!

“本將軍的耐心有限,快快投降,否則,全部坑殺!”

龍且聲若洪雷,聲音迴盪整座宋州城,讓宋軍聞風喪膽。

宋州城宋軍內部產生分歧,又遭到強敵攻擊,無法防守。

“久聞龍且大名,如今一見,名不虛傳。”

趙匡胤手持蟠龍棍,在一羣宋軍武將的擁簇下出現,直面龍且。

趙匡胤沒有把握擊敗龍且,但他有信心在龍且的攻擊下活命。

“你是何人?如果只是想要拖延時間,我可沒有那麼好的脾氣。”

龍且逐漸暴躁,失去耐心。

“果然是一個莽夫……”

趙匡胤知道龍且有勇無謀,歷史上曾被兵仙韓信以水淹之計擊殺,內心輕視龍且。

“龍且,不可胡來,這位是宋王趙匡胤。”

十萬西楚大軍之中,一個鬚髯花白的謀士拄着木杖出來,主持局面,就是暴躁的龍且,都要給他面子。

“你是……亞父范增!”

趙匡胤、趙光義、趙普見到此人,無不震驚。

相比於勇而無謀的龍且,他們更加懼怕西楚軍的軍師——亞父范增!

范增是唯一一個在楚漢爭霸之時,可以與張良、陳平等漢軍謀士抗衡的西楚謀士。

可惜,西楚霸王項羽不聽從范增的計謀,被陳平的離間計得逞。

范增出現,宋軍衆多武將無不向後退了一步。

范增給他們的感覺,深不可測。

“趙匡胤,你乃是中原一霸,雄踞一方,爲何如此狼狽?”

范增與龍且帶兵襲擊宋州、亳州,只是冒險一試,范增也沒有想到趙匡胤在前方敗的一塌糊塗,西楚軍的攻勢居然相當順利。

“此事說來話長。夏軍將至,你們未必可以取得宋州城,不如退守亳州。”

趙匡胤見十萬西楚大軍到來,心生一計,故意提議後退。

“趙匡胤,你完全不將我龍且放在眼中。有我龍且佔據宋州,何人敢來攻城?!”

龍且果然被惹怒,怒氣勃發。

轟!

龍且氣勢爆發,地面下沉,街巷兩側的木屋被氣浪掀翻,飛沙走石!

宋軍武將伸手擋住沙塵,無不駭然。

龍且的武力,極其恐怖!

就連趙匡胤,也微微變色。

范增陷入沉思。

趙匡胤麾下猛將如雲,擁兵30多萬,即使是西楚大軍,正常情況下,也不會與趙匡胤死拼。

然而,趙匡胤在前方一敗塗地,足以說明趙匡胤的敵人之強。

“且讓我會一會這一強敵。你且帶你的殘兵,聽我號令。”

范增木杖一揮,示意西楚大軍控制城內據點,並且,收趙匡胤的宋兵爲己所用。

范增已經看出來了,趙匡胤懼怕擊敗他的強敵,這是可以利用趙匡胤的一點。

趙匡胤、趙光義聚攏城內宋軍,禍水東引,也想要看一看范增、龍且的十萬西楚大軍,又有什麼能耐。

宋州城外,張華匯合禁軍巾幗營、禁軍神騎營、李績軍團、柴榮軍團,從西邊攻打宋州城。

一個提前安插至宋州城的夜不收百戶趁着城內混亂,逃出宋州,前來向張華稟報:“主公,十萬西楚大軍從徐州而來,攻破宋州城,恐怕宋州將會被西楚勢力佔據!”

“西楚軍割據徐州,竟敢來染指中原!”

張華聽說西楚勢力出兵爭奪宋州,臉色陰沉。

他很不爽。

宋州是中原重鎮,他志在必得,必定不會放縱西楚軍將勢力範圍擴張至中原。

因此,必須重拳出擊!

“繼續攻打宋州城,不計代價,也要攻破此城!”

張華匯合諸軍,仍然攻打宋州。

即使十萬西楚大軍搶先一步佔據宋州城,宋州城剛剛經過戰亂,還沒有重新穩固城防,這是攻破宋州城的契機。

“西楚勢力,足以與漢高祖劉邦爭奪天下,不好對付啊……”

范仲淹、王守仁等人都知道西楚勢力意味着什麼。

“不必擔心,這十萬西楚大軍,主將只是龍且罷了。”

張華的話,讓范仲淹、王守仁等謀士,稍微放心。

龍且有勇無謀,還能對付。

他們真正擔心的是古華夏武力最強的那個男人。

大量夏軍在宋州城下集結,着手強攻宋州城,吞併中原。

柴榮率領從汴州等地收編的宋軍,與張華匯合,並且帶着岳父符彥卿、小符後、柴宗訓,以及張永德、王全斌等降將,前來張華的營中,以表示自己沒有自立爲王的想法。

“罪將拜見主公,願從此棄暗投明,鞍前馬後!”

шшш_ ttКan_ C ○

張永德、王全斌等宋軍武將,紛紛倒伏,信誓旦旦,效忠張華。

不過張華可不認爲他們是忠臣,只要張華出事,估計他們會第一時間跳反。

五代十國大部分武將都不怎麼講究君臣之道,只要有實力,有機會,就會起兵造反。

那個時代,比三國還要混亂,更加不講規矩。

但只要張華活着,這些人也不敢亂來,張華收下張永德、王全斌等降將,以瓦解趙匡胤勢力的人心。

趙匡胤經此一敗,勢力土崩瓦解,基本逐鹿中原無望了。

“符彥卿拜見明公。”

五代名將符彥卿跟隨女婿柴榮,投靠張華,再一次選擇站隊。

符彥卿投靠的皇帝,十隻手指都數不過來,但每一次都能正確站隊,任憑皇帝更替,他鐵打不動,堪稱站隊的神。

這一次,符彥卿準確判斷形勢,認爲張華有可能統一天下,正好趁着柴榮與張華的關係,投奔張華。

“我曾在長平,與你的父親李存審有過交手。”

張華知道符彥卿與九太保李存審的關係。

李存審本名即是符存審,因爲被李克用收爲義子,改名爲李存審。

李存審的統帥值絕對在90以上,無疑是一流統帥。

李存審的兒子符彥卿又是柴榮、趙光義的老丈人,這些名將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符彥卿嘆道:“我現在的年紀,恐怕比家父更大。如果能夠見識家父年輕時候的風采,也是一件幸事。”

“以後你會有機會的。”

張華得知符彥卿與李存審是父子,已經有了招攬李存審的手段。

李克用的鴉兒軍和十三太保,實力強大,佔據半個河東,張華一直沒有對李克用重拳出擊,就是因爲忌憚李克用的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武力最高的是李存孝、史敬思,用兵最強的是李存勖、李存審、李嗣源。

如果可以利用符彥卿與李存審的關係,招攬李存審,自然最好不過。

“符氏見過明公,多謝明公借兵給夫君報仇,否則我們母子二人,還被軟禁於宋州。訓兒,快給明公磕頭。”

小符後帶着柴宗訓來謝恩,以表示感激不盡,絕無叛意。

小符後本身對促進她與柴榮相見的張華,本來也發自內心感激,真情流露,沒有半點虛假。

柴宗訓恭恭敬敬磕頭:“多謝陛下,讓我與爹爹相見。”

“你們不必多禮,我已令人在夏城,爲你們準備好府邸,有婢女侍候。你們可於城內自由活動,若是出城,向官府報備即可。”

張華知道小符後和柴宗訓命運多舛,也是一對苦命人,於是將小符後、柴宗訓安排至夏城居住。

雖說張華同情他們,但還是要對小符後等人的活動,做出限制,以免柴榮有機會叛亂。

相比於趙光義對小符後的控制,張華已經相當仁慈了,基本沒有限制他們的自由。

但如果柴榮帶兵在外,而小符後想要離開夏城,會引起張華的戒備。

“多謝明公。”

小符後知道張華給予了最大的寬容,於是和柴宗訓,再次謝恩。

張華看向柴榮,柴榮表情平靜,張華知道柴榮在表示忠誠,無意獨立。

如果柴榮想要自立爲王,那麼降服汴州,招攬一衆後周將士,柴榮完全可以在這個時候自立爲王,而不必專程來到張華營中,還將岳父、妻兒、以及一衆降將,交由張華髮落。

“範大人!”

薛仁貴、楊業、楊延昭押着俘虜的北宋名將狄青、種世衡前來匯合,狄青、種世衡見到曾經的上司范仲淹,驚呼出聲。

他們與范仲淹的關係,比起與趙匡胤的關係更加親近。

“果然是你們二人。來人,爲他們二人鬆綁,他們不會如何。”

范仲淹對狄青、種世衡信任有加,直接下令給他們鬆綁。

狄青、種世衡脫困之後,果然沒有反抗,也沒有逃走。

他們見到范仲淹,訴說往事,激動難言。

“如今趙匡胤已敗,又有愧於周世宗柴榮,你們今後,該何去何從?”

范仲淹知道狄青、種世衡沒有逃回宋州,可能對趙匡胤,有所不滿。

柴榮出現,一下子佔據了道德制高點,趙匡胤的身份從一國之主,變成了叛將,狄青、種世衡內心也甚是糾結。

趙匡胤勢力也正是因爲人心動搖,所以無心戀戰。

於是范仲淹說道:“縱觀天下,能夠統一天下者,屈指可數。你們若是要投靠明主,我可代爲引薦。”

狄青與種世衡對視一眼,齊聲答道:“還請範大人引薦。”

第六百二十四章 刺客列傳!第二百五十四章 血色滎陽第三百七十一章 倒黴的于禁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三十六章 綠林軍vs鐵浮屠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四百零四章 絕世天才,宋武帝劉裕!第五十一章 陳宮,火牛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要娶你女兒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祿山的新軍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皇子誕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閻象的占卜術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擒大唐武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親第六十六章 匈奴與漢將第三百零一章 蜀漢內鬥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呂布迴歸!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匡胤的武力!第六百零六章 孫臏與龐涓!第三百零二章 生擒遼太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一百二十章 立足秦川第三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宋諸將的屬性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仙芝與塞琉古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吳起出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福將程咬金第五百零五章 亞歷山大出擊!第六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死敵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階秦銳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魔導師劉秀!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秀的秘密兵器第二百零四章 謝玄與謝道韞第五百九十八章 戰神霍去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四百八十六章 趙雲與馬雲祿(五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北宋名將曹彬第五十二章 招安綠林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臥龍示警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個位面之子的鬱悶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將的窩囊死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七十五章 詩人杜牧第七百章 老趙家清理門戶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落榜考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祿山的新軍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六國合縱失敗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的困獸之鬥第二百零七章 北府參軍劉牢之第四百七十九章 諸葛亮VS司馬懿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秦的野心第五十四章 鹽商張士誠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世民的進軍路線第十一章 六級鐵礦第四百五十八章 秦武王的兵車軍團第一百五十二章 闖王李自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陳橋兵變:宋王,趙匡胤!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編唐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諸葛亮與黃月英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秀的驚訝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袁紹的客將第七百一十一章 決戰玉門關!(4000字)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陽諸葛廬第五百六十三章 晏子使楚第一百零七章 沉默寡言的江東丞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公輸班與機關城(5000字)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六百一十五章 街亭大戰!(4000字)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國將門,王與蒙第二百一十二章 陸王心學第五十七章 皇太極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羽與班超第五百六十二章 俘虜秦良玉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三百一十章 在下羅貫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東猛將對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舉與水利工程第三百八十九章 俘虜蘭陵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秦的野心第三十四章 金兀朮第二百二十二章 獨眼龍李克用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超破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飛的蹤跡(4000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明軍投降
第六百二十四章 刺客列傳!第二百五十四章 血色滎陽第三百七十一章 倒黴的于禁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三十六章 綠林軍vs鐵浮屠第五百四十四章 雪夜入河東(4000字)第四百零四章 絕世天才,宋武帝劉裕!第五十一章 陳宮,火牛計第六百七十四章 我要娶你女兒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祿山的新軍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皇子誕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閻象的占卜術第四百三十六章 諸葛連弩,木牛流馬第一百一十一章 生擒大唐武將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親第六十六章 匈奴與漢將第三百零一章 蜀漢內鬥第四百七十五章 蒙古帝國怯薛軍!第六百七十三章 呂布迴歸!第四百三十一章 欲哭無淚的管亥第三百五十三章 趙匡胤的武力!第六百零六章 孫臏與龐涓!第三百零二章 生擒遼太宗第一百二十五章 五虎將黃忠第一百二十章 立足秦川第三百四十章 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第四百八十四章 趙雲與趙廣(三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定遠侯班超第四百一十三章 北宋諸將的屬性第四百四十八章 高仙芝與塞琉古第二百八十章 這是誰的部將?第三百九十七章 吳起出戰第五百一十二章 福將程咬金第五百零五章 亞歷山大出擊!第六百九十七章 朱元璋的死敵第四百五十七章 九階秦銳士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魔導師劉秀!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秀的秘密兵器第二百零四章 謝玄與謝道韞第五百九十八章 戰神霍去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魏文侯臣服第四百八十六章 趙雲與馬雲祿(五更)第四百一十五章 北宋名將曹彬第五十二章 招安綠林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臥龍示警第四百二十五章 兩個位面之子的鬱悶第六百八十章 李世民的玄甲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名將的窩囊死法第四百一十二章 亞父范增第七十五章 詩人杜牧第七百章 老趙家清理門戶第八十九章 武藝高強的山賊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唐落榜考生第一百四十四章 安祿山的新軍師第六百九十三章 六國合縱失敗第四百九十四章 蠻王孟獲第三百三十一章 杜牧與李白第二百二十五章 女真人的困獸之鬥第二百零七章 北府參軍劉牢之第四百七十九章 諸葛亮VS司馬懿第三百二十九章 蘭陵王入陣曲!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秦的野心第五十四章 鹽商張士誠第六百四十五章 李世民的進軍路線第十一章 六級鐵礦第四百五十八章 秦武王的兵車軍團第一百五十二章 闖王李自成第三百四十八章 陳橋兵變:宋王,趙匡胤!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編唐軍第三百九十三章 諸葛亮與黃月英第五百八十八章 伐秦!第三百二十五章 劉秀的驚訝第七章 木蘭辭的真相第二百五十七章 袁紹的客將第七百一十一章 決戰玉門關!(4000字)第三百八十一章 南陽諸葛廬第五百六十三章 晏子使楚第一百零七章 沉默寡言的江東丞相第五百三十五章 公輸班與機關城(5000字)第四百九十七章 崩潰的孟獲第六百一十五章 街亭大戰!(4000字)第一百九十七章 秦國將門,王與蒙第二百一十二章 陸王心學第五十七章 皇太極的手段第一百六十二章 三千白袍(加更4/5)第六百三十四章 關羽與班超第五百六十二章 俘虜秦良玉第五百五十四章 重創李克用!第六百五十九章 李世民南下!第三百一十章 在下羅貫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求訂閱)第五百二十四章 山東猛將對決第一百五十三章 科舉與水利工程第三百八十九章 俘虜蘭陵王!第四百三十九章 大秦的野心第三十四章 金兀朮第二百二十二章 獨眼龍李克用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超破城第五百三十四章 張飛的蹤跡(4000字)第六百六十五章 明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