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除夕夜(完).

……

……

肖溫阮的答案是“上行下效”。

按照肖溫阮的看法,下層官員的品性作風是由上層官員所決定的,上層官員的品性作風則是由皇帝本人所決定的!所以,只要是帝王本人英明堅毅、重用賢臣,被賢明帝王所重用的賢臣也就會隨之重用那些清廉實幹的下層官員,最終就可以由上而下的改變朝廷風氣。

肖溫阮擔任太子太師之位多年,朱和堉的性格與觀念皆是深受影響,從前也一直都是按照肖溫阮的教導而行動的。

但最終的結果,卻是處處碰壁、事事不成。

趙山才的答案,則是“用之有方”。

按照趙山才的說法,朝廷裡既有貪官也有賢臣,乃是帝王的權衡之術,一味重用賢臣不可取,一味重用貪官也不可行,有些事情還必須要那些不折手段、沒有底線的貪官才能辦成,一個英明的帝王就應該放大臣子們的長處、壓制臣子們的害處,這樣才能造就王朝盛世,於國於民都有好處!

肖溫阮過世之後,朱和堉就陷入了迷茫期,趙山才的出現就好似讓他尋到了指路明燈,他的想法觀念也逐漸被趙山才所改變,這種改變略顯緩慢,卻一直都在持續着。

但這般改變的最終結果,卻是衆叛親離、權勢大損。

與趙俊臣達成結盟之後,朱和堉也忍不住向趙俊臣詢問了同樣的問題。

而趙俊臣的回答,卻是與肖溫阮、趙山才二人截然不同。

趙俊臣的答案很悲觀,他認爲官場上貪官污吏的出現是不可能改變的,這不僅是吏治問題,更還是人性問題,甚至是世人所共同造就的社會環境問題,無關於制度與國情,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但趙俊臣隨後又表示,明朝在思想教化、選拔渠道、官紀監督等方面都做得很差,吏治之弊雖然是不可能徹底根除,但還是有機會改善的。

就以教化爲例,明朝的讀書人只讀四書五經,史書工筆也只是記載着歷朝歷代的帝王功過,這種教育模式下的讀書人有沒有學到忠孝廉恥不知道,但肯定沒有學到愛護百姓,當他們擔任了朝廷官員之後,指望他們愛民如子自然是絕無可能,即使是偶爾出現幾位憐惜百姓的好官,也只是因爲他們的良心尚存,而不是緣於他們的自幼養成的觀念,但“良心”二字往往是最難以承受考驗的。

說根到底,就算是那些出身於尋常百姓人家的讀書人,他們通過科舉邁入官場的目標從一開始就不是爲了造福百姓,而是爲了徹底擺脫自己尋常老百姓的身份、迫不及待的走向尋常百姓的對立面。

接下來,趙俊臣又稍稍向朱和堉講解了明朝在官員晉升渠道與監督制度方面的種種缺陷,但並不詳盡,表示這些事情還不是朱和堉現在應該考慮的。

朱和堉與趙俊臣見面結盟的那一天,兩人有近半時間都在探討這個問題。

聽到趙俊臣的這些解釋,朱和堉既是茫然、又是震驚、更還有些警惕。

茫然是因爲趙俊臣的說法與趙山才、肖溫阮二人相差太遠,趙山才與肖溫阮二人的說法即使是有些不同,但皆是很重視帝王的作用,而趙俊臣卻是從頭到尾都不認爲帝王能夠在吏治方面發揮出關鍵作用,即使是偶有成效,也必然是時間短暫。

震驚是因爲趙俊臣講訴這些事情的時候可謂是洋洋灑灑、條理清晰,見解頗是獨到與深刻,必然是長時間的認真考慮過相關問題……朱和堉完全沒有想到趙俊臣身爲滿朝上下最著名的大貪官,竟然也會詳細思考這樣的事情。

至於警惕,卻是因爲朱和堉敏銳的察覺到——趙俊臣並不是從臣子的角度上思考這些問題的,甚至也不是從統治者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趙俊臣考慮這個問題的立場還要更高於皇帝,但究竟是何種立場還要更高於一國之君?朱和堉一直想不明白。

不過,經歷了肖溫阮與趙山才的教導之後,朱和堉卻是不會再盲信任何人的觀點了,哪怕是趙俊臣的許多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朱和堉也不會全信。

更何況,趙俊臣也有許多說法聽起來很是荒誕——比如說,趙俊臣認爲數百年之後,某些國家爲了杜絕官員貪污受賄的違法行爲,甚至還會讓貪污合法化,只需要換上某個好聽一點的名義,譬如說“政治獻金”之類,官員們的貪污受賄行爲就不算是違法了,這個問題也就不復存在。

這種說法自然是讓朱和堉難以接受。

朱和堉已經不似從前那般固執己見、非黑即白,但他依然還堅守着某些底線與理想。

於是,朱和堉就決定要自己思考,朱和堉認爲自己應該擁有自己的施政理念。

除夕之夜,獨孤一人,也正是朱和堉獨立思考的好環境。

就這樣,朱和堉孤零零的一個人坐在洛陽府爲他所安排的府邸大堂,冷眼旁觀着洛陽城的萬家燈火、諸般熱鬧,手持一壺溫酒,腦子裡卻是思考着一些形而上學的事情。

但現實是殘酷的,朱和堉足足思考了大半個時辰,卻發現自己一無所得,反倒是思維愈發混亂了,諸般念頭就好似被禁錮了一般,所思所想無論如何也繞不過肖溫阮、趙山才、趙俊臣三人所劃下的圈子。

朱和堉很是沮喪,也有些自我懷疑:“難道說,我當真是不適合成爲一個皇帝?我一向都不認同父皇的所作所爲,但必須要承認父皇的施政理念一向都是完整且又清晰,也不會輕易受到他人影響,而我只有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罷了,卻又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實現,就好似無頭蒼蠅一般到處亂撞,諸般想法也全是緣於他人的影響……這樣一來,我就算是真的登基爲帝,對於江山社稷又豈能算是好事?” ωωω⊙ttκá n⊙¢ O

但短暫的自我懷疑之後,朱和堉很快就搖了搖頭、馬上拋開了這個念頭,再次想道:“我只是暫時沒有頭緒罷了,又豈能自暴自棄?七弟他更不可能是一個繼承大統的好人選,更何況……我不甘心!”

思及此處,朱和堉的表情可謂是陰晴不定、連連變化。

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名錦衣衛百戶進入了房間,低聲向朱和堉稟報道:“太子殿下,福王府的王長子秘密求見。”

聽到稟報之後,朱和堉先是長長鬆了一口氣,然後又是面現驚喜,接着又換成了一副沉穩神情,點頭道:“快把他請進來!”

說完,朱和堉就站起身來整理衣冠,不敢再思考剛纔的問題。

其實,朱和堉也明白自己的儲君之位早已是搖搖欲墜,但也正因爲這般情況,他纔會思考這些憂國恤民的問題,讓自己可以堅定立場,暗示自己的所有堅持都是正當的、是有價值的。

但說根到底,諸般念頭都是自欺欺人,朱和堉如今就是不甘心罷了。

所以,當他發現這般思索無法讓自己堅定立場、反倒是立場動搖之後,內心很是有些惶恐,只覺得福王的王長子來得正是時候,讓他不必再想下去。

*

在明朝,王爺們的長子若是嫡子,就會被稱爲世子,也是王位的繼承者;若是王爺們的長子乃是庶子,就被稱爲王長子,卻是很難有機會繼承王位,就算是想要擁有高一點的爵位都要看王爺的偏愛程度以及皇帝冊封之際的心情。

而如今的福王長子,名叫朱和增,與朱和堉同輩,卻是一位庶子,所以也就沒有繼承王位的權力,被稱爲王長子。

朱和堉抵達洛陽調查福王的亂政違紀之事以後,就發現自己頗有些寸步難行之感,似乎有一股勢力正在拖延自己的查案進程,不僅是福王的態度極爲強硬、拒不配合,地方官府也是百般拖延、行事敷衍。

若是依着朱和堉從前的性子,這般情況下必然是要強行查案、撞破南牆,但如今的朱和堉卻是成長了許多,手段也圓滑了許多,當他發現自己遇到了莫大阻力之後,並沒有強行突破正面,反倒是不動神色、暗中調查準備。

然後,或許是因爲自己的目前處境,朱和堉很快就尋到了調查福王的突破口,那就是福王的王長子朱和增!

身爲福王長子,朱和增必然是極爲了解福王的諸多機密,而且朱和增的性格頗爲精明幹練,也向來是深受福王的器重,許多事情都會交由他來負責,而朱和增也沒有辜負福王的重視,這些年來多有建樹,讓福王府增添了不少收入。

但問題是,他只是王長子,而不是王世子,他並沒有王位繼承權,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給福王次子、也就是福王世子朱和均做嫁衣罷了!

這種情況下,朱和增能甘心嗎?

朱和堉推己及人,認爲朱和增必然是不甘心的!

所以,朱和堉就暗中聯繫了朱和增,開出了自己的條件,表示只要朱和增“大義滅親”、出面舉報福王這些年來的亂整違法之事,那他就願意保舉朱和增繼承福王之位!

然而,朱和堉向朱和增送去消息之後,朱和增卻是遲遲沒有迴應,朱和堉原本還以爲自己的計劃失算了,卻沒想到朱和增竟然會選在除夕深夜秘密求見自己。

這樣看來,朱和增果然也是不甘心。

等到朱和堉整理好了衣冠儀容,就見到朱和增被剛纔的錦衣衛百戶領進了房間。

朱和增的年紀較之朱和堉稍小几歲,但兩人容貌相似,性格也有些相近,平日裡都是不拘言笑的模樣。

見到朱和堉之後,朱和增首先是規規矩矩的行禮問安,朱和堉則是態度親切的親手攙扶,笑着問道:“得知增弟來訪,我當真是好生高興!增弟你可是想明白了?是否是願意站出來舉報福王的惡跡?增弟你切不要有任何壓力與負擔,你的所作所爲,絕不是背叛父親,而是爲了朝廷大義、也是爲了保住你們這一脈的王位,而且福王畢竟是姓朱,就算是被揭發了罪行,也絕不會危及性命!”

見到朱和堉的迫切詢問,朱和增卻沒有即刻回答,而是反問道:“聽說……太子殿下您離開京城之前,已經與趙俊臣趙閣老化敵爲友、結爲同盟,這個消息可是真的?”

聽到朱和增的這般詢問,朱和堉頓時是恍然了。

原來,朱和增這幾天沒有及時迴應朱和堉的傳信,並不是他心有猶豫、不願意背叛父親福王、毫無覬覦王位之心,而是因爲朱和增認爲朱和堉的儲君之位已是搖搖欲墜、遭到德慶皇帝的厭惡疏遠,自然是沒有能力擔保他可以順利繼承王位!

說到底,就是看不起朱和堉的能力。

但等到朱和增收到了京城的消息,發現朱和堉得到了趙俊臣這樣的權臣強援,說不定就可以保住儲君之位,至少是短時間內穩住了地位,自然是有能力擔保朱和增繼承福王之位,所以朱和增纔會趕在除夕之夜與朱和堉相見。

明白了朱和增的想法變化之後,朱和堉心中有些不快,但表面上則是笑容不變,點頭道:“正是如此!增弟你所收到的消息不假,我與趙閣臣如今已是盡棄前嫌、攜手合作了。”

朱和增又問道:“那麼,趙閣老他是否願意爲我繼承王位之事出一份力?”

相較於朱和堉這種正人君子的信守承諾,朱和增卻是更爲信任趙俊臣這般權臣的利益交換。

這般情況,讓朱和堉頗是無奈,對於自己剛纔所思索的問題,也突然有了更多的想法。

但表面上,朱和堉依然是不動神色,點頭道:“趙閣臣與我已是同進同退,到時候必然會鼎力支持的!”

朱和增面現猶豫,又問道:“這件事情,究竟有多大的成功把握?可別讓我到時候一無所獲,只是成了一個不忠不孝之輩……”

朱和堉明白成敗在此一舉,連忙是肅容點頭道:“這件事情的把握極大!父皇他有心整頓各地藩王,福王必然是罪責難逃!但父皇整頓了各地藩王之後,也必然還要懷柔一番,而你只要是積極配合,就會是父皇懷柔安撫的最佳人選,再加上我與趙閣老的全力保舉,父皇他最終讓你繼承福王之位的可能性極大!”

朱和增的表情變幻良久之後,終於是咬牙道:“若是如此的話,只要是太子殿下信守承諾,我就願意站出來揭露藩王們的違紀亂政之事……不僅是關於我的父親福王,我一向是負責各處王府的聯絡之事,手裡還掌握着一部分魯王、肅王、代王的罪證!”

聽到朱和增的說法,朱和堉頓時是大喜過望!

他原本只想着首先對付福王,然後再逐步調查餘下的各地藩王,這般做法看似是穩妥之選,但後續所面臨的壓力與阻力也必然會越來越大,遲早都會讓調查之事無疾而終。

但若是可以從福王這裡尋到別的那些藩王的確切罪證,說不定就可以畢其功於一役!

朱和堉與趙俊臣結盟之後,趙俊臣認爲朱和堉今後必須要置之死地而後生,否則就絕無可能繼承大統,朱和堉表面上是認同了趙俊臣的說法,但心中一直都有些遲疑。

現如今,朱和堉得到了意外收穫,說不定就可以漂漂亮亮的完成這一次涉及了衆多藩王的棘手案件,不僅是功績顯赫,還能向朝野展現自己的能力,或許就會讓德慶皇帝回心轉意,也不必再犯險採用趙俊臣的孤注一擲之計,豈不是更好的選擇?

想到這裡,朱和堉心中頗是興奮,此前的茫然與動搖,也頓時就消散不見了!

他決定要大幹一場!

……

……

第一百五十四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上).第六百五十二章.陰影.第1047章.佈置.第九百五十六章.趙俊臣被氣昏了.第六百四十七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中).第1091章.杏林風波.第三百七十六章.趙山才的欽佩!.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1142章.逼迫(二).第七百零六章.八月初七.第八百八十五章.自知之明.第八百九十一章.請君入甕.第八百九十七章.戰後(一).第1166章.要給人留下一線生機.第五百一十七章.開始了(中).第1296章.在握(五).第八百六十六章.勢(四).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五百八十三章.熱鬧的朝議(六).第1072章.一拍即合.第1180章.遼東百態(一).第九百四十四章.我,趙俊臣,言而有信!.第九十章.同濟廟(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之前(下)第九百七十三章.趙俊臣病倒了(一).第九百二十五章.紛至沓來(一).第六百六十章.無可奈何.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七百零九章.餘事.第二百六十七章.獎勵與懲罰.第五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一章.風波(二).第1101章.人類是主觀動物.第1001章.告急.第1181章.遼東百態(二).第四百三十五章.趙山才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第六百二十一章.“公正”(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敗俱傷”.(上)第二十五章在路上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裹着**的美味糖果.第三十一章.三大死罪(上)一更第五百三十六章.一些情報.第三百三十四章 .京城此時(下).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123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五).第1237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十).第1178章.初至遼東.第九百八十四章.巴根的甦醒.第六百八十五章.伏筆.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127章.朱和堉返京.第七百六十七章.遠在京城的變故(完).第1145章.逼迫(五).第一百六十三章.會試之後.第三百七十八.雙方的信心.第九百七十九章.回府.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1440章.衆望所歸.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尚景的打算(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各方的謀劃(一).第二百六十七章.獎勵與懲罰.第六百九十四章.計劃進行中(四).第四百零六章.敗局?(上).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129章.引導輿論與製造流言的三種手段.第七百零一章.李如安的崛起.第五百五十一章.廟堂大亂(下).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八百二十三章.圍堵(一).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24章.宣府鎮.第1339章.真實意圖.第一百九十二章 .要查賬,先從頭開始學吧.第二百零六章成爲最終勝者的可能性中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1362章.暫落下風.第四百三十八章.德慶回京(二).第1220章.決定.第八百一十三章.戰鞏昌(二).第四百二十章.牆角(下).第二百六十六章.流言與危機.第五百五十六章.早朝之後(上).第1126章.秘密生意.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第七百六十三章.趙俊臣的伏筆(完).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七百八十一章.戰兵新軍(一).第九百七十章.爲國捨命.第七百八十九章.戰兵新軍(完).第六百四十六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上).
第一百五十四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上).第六百五十二章.陰影.第1047章.佈置.第九百五十六章.趙俊臣被氣昏了.第六百四十七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中).第1091章.杏林風波.第三百七十六章.趙山才的欽佩!.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1142章.逼迫(二).第七百零六章.八月初七.第八百八十五章.自知之明.第八百九十一章.請君入甕.第八百九十七章.戰後(一).第1166章.要給人留下一線生機.第五百一十七章.開始了(中).第1296章.在握(五).第八百六十六章.勢(四).第1427章.虎頭蛇尾.第五百八十三章.熱鬧的朝議(六).第1072章.一拍即合.第1180章.遼東百態(一).第九百四十四章.我,趙俊臣,言而有信!.第九十章.同濟廟(祝大家中秋快樂).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之前(下)第九百七十三章.趙俊臣病倒了(一).第九百二十五章.紛至沓來(一).第六百六十章.無可奈何.第1031章.火沒燒起來.第七百零八章.成婚(下).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七百零九章.餘事.第二百六十七章.獎勵與懲罰.第五百六十一章.第四百九十一章.風波(二).第1101章.人類是主觀動物.第1001章.告急.第1181章.遼東百態(二).第四百三十五章.趙山才之策!.第六百六十三章.奏疏.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六百七十章.王保仁抵京.第六百二十一章.“公正”(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兩敗俱傷”.(上)第二十五章在路上上第二百二十九章.裹着**的美味糖果.第三十一章.三大死罪(上)一更第五百三十六章.一些情報.第三百三十四章 .京城此時(下).第九百零七章.捷報傳天下(六).第1232章.必須是,也只能是(五).第1237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十).第1178章.初至遼東.第九百八十四章.巴根的甦醒.第六百八十五章.伏筆.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127章.朱和堉返京.第七百六十七章.遠在京城的變故(完).第1145章.逼迫(五).第一百六十三章.會試之後.第三百七十八.雙方的信心.第九百七十九章.回府.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1440章.衆望所歸.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周尚景的打算(下).第四百五十一章.各方的謀劃(一).第二百六十七章.獎勵與懲罰.第六百九十四章.計劃進行中(四).第四百零六章.敗局?(上).第二百九十三章.力所能及的幫助(下).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1404章.江正遇險.第1129章.引導輿論與製造流言的三種手段.第七百零一章.李如安的崛起.第五百五十一章.廟堂大亂(下).第1426章.騎虎難下.第八百二十三章.圍堵(一).第1245章.撲朔迷離(二).第1318章.以金抵糧.第1024章.宣府鎮.第1339章.真實意圖.第一百九十二章 .要查賬,先從頭開始學吧.第二百零六章成爲最終勝者的可能性中第二百三十四章.“兩敗俱傷”(下).第1231章.必須是,也只能是(四).第1362章.暫落下風.第四百三十八章.德慶回京(二).第1220章.決定.第八百一十三章.戰鞏昌(二).第四百二十章.牆角(下).第二百六十六章.流言與危機.第五百五十六章.早朝之後(上).第1126章.秘密生意.第九百五十二章.暗流.第七百六十三章.趙俊臣的伏筆(完).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七百八十一章.戰兵新軍(一).第九百七十章.爲國捨命.第七百八十九章.戰兵新軍(完).第六百四十六章.陳芷容的決絕手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