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8章.攬功諉過.

……

……

救兵鎮外,趙俊臣再次遠遠見到吳應熊、徐郃等武將之後,當即是勒馬停在原地。

他的官場地位更高,理應是由吳應熊等人的主動拜見與問候。

但趙俊臣萬萬沒有想到,還不等衆位武將主動拜見自己,吳應熊等人身後就冒出來十餘位哭喊不停、模樣悲慼的百姓。

這些百姓搶先奔到趙俊臣的身前,紛紛跪倒在趙俊臣的面前,然後就聲嘶力竭的哀嚎了起來。

“老朽的兒女全都死了,老伴也死了,全被韃子殺了,老朽也不活了……”

“這位閣臣大人,救兵鎮被韃子劫掠一空,百姓們死傷慘重,您可一定要爲我們報仇雪恨啊!”

“青天大老爺,我們救兵鎮的百姓失去了積蓄,已經沒有活路了,您可要救救我們啊!”

“這位大人,小人聽說咱們大明已經與建州女真停戰了,但我們遼東百姓的死傷與損失,難道就這樣算了?朝廷難道不打算爲我們報仇了?”

底層百姓並不愚昧,也擁有一套獨屬於他們的處世智慧。

那就是哭嚎、訴冤、質問公義、法不責衆、反覆強調自己的弱者地位。

以及小鬼難纏、閻王好見。

這一套做法,只要掀起了輿情關注,再幸運遇上那種顧及形象與體面、不願意招惹非議的大人物,絕對是一拿一個準。

至於這一次,救兵鎮的百姓們也是母庸置疑的佔着道理,他們被建州女真劫掠了糧草,理應是受到朝廷的關注與救濟,他們的家人受到建州女真的殘害,朝廷就理應爲他們報仇,否則他們又憑什麼爲朝廷繳糧納稅?

而趙俊臣不僅是躲在暗中推波助瀾、間接促成了這場戰事,細究起來也算是百姓們承受戰亂之苦的罪魁禍首之一,而且趙俊臣擅自與建州女真達成了停戰協議,更是直接斷送了百姓們報仇希望……似乎也確實不佔道理。

所以,趙俊臣只要還顧及體面,就必然是無法應付眼前的難堪局面。

抱着這樣的想法,吳應熊與衆位將領皆是冷眼旁觀,完全不打算管控局面,任由這些倖存百姓擋在趙俊臣面前,就等着看趙俊臣鬧笑話。

其中,吳應熊冷眼旁觀之餘,心中也在暗暗推演着趙俊臣的反應。

根據吳應熊的想法,趙俊臣的後續反應不外乎有三。

也許,趙俊臣將會惺惺作態,表現出一副體恤百姓的模樣,不僅是耐心安撫百姓,甚至還會陪着百姓們一同垂淚悲泣——若是趙俊臣選擇這般做法的話,吳應熊就會推波助瀾,當衆揭穿趙俊臣的虛僞本質。

也許,趙俊臣將會自覺理虧、手足無措、徹底失了方寸,也就無法及時安撫百姓們的情緒——若是這樣的話,吳應熊就會繼續冷眼旁觀,任由趙俊臣不斷難堪下去,一直等到趙俊臣忍不住向自己求助爲止。

也許,趙俊臣將會展現冷酷無情的一面,當場派人驅趕百姓,完全不顧及自己的聲譽與形象——若是這樣的話,吳應熊就會到處宣揚趙俊臣的無情表現,讓趙俊臣的朝野風評再次惡化。

總而言之,在吳應熊的提前指導之下,救兵鎮的倖存百姓們所提出的各種訴求與疑問,皆是極爲敏感,不論趙俊臣選擇了怎樣的迴應方式,吳應熊皆是會趁機挑錯、大做文章,逼着趙俊臣讓步。

然而,吳應熊同樣是萬萬沒有想到,趙俊臣面對這般毫無預兆的難堪局面,竟是當場就尋到了第四種選擇!

*

趙俊臣看了看自己面前哭嚎不停的倖存百姓們,又擡頭瞥了一眼袖手旁觀的吳應熊等人,當即就想明白了自己的目前處境,以及吳應熊等人的如意算盤。

很顯然,自己現在不論是做出怎樣的反應,只要是直接回應了百姓們的敏感訴求、跳進了局中,他的所有言行就一定會受到吳應熊等人的刻意曲解,也必然會讓吳應熊等人尋到話柄、趁機擴散輿情,然後就是遭受朝野非議、招惹一身麻煩。

如果吳應熊手段更陰一些,甚至還會私下催化百姓情緒,故意引發一場民亂,然後再把所有責任全部推到趙俊臣的身上,讓趙俊臣愈發是自顧不暇。

若是不想讓麻煩纏身,趙俊臣就只能向吳應熊服軟,因爲吳應熊似乎已經騙取了這些百姓的信任,更容易安撫百姓情緒,也可以幫着趙俊臣控制局面、封鎖消息。

但趙俊臣並不願意服軟。

*

“遼東鎮北路參將西門盛何在?”

在百姓們的哭喊聲中,趙俊臣突然間怒聲暴喝。

隨着趙俊臣的一聲怒喝,不論是趙俊臣面前的衆位百姓,還是不遠處作壁上觀的衆位將領,皆是被嚇了一跳。

趙俊臣一向是喜怒不形於色,平日裡也總是以溫和麪具示人,極少會見到他怒聲呼喝的場景。

下一刻,衆位將領的目光皆是轉向了他們身後的西門盛。

西門盛自從遭到軟禁奪權之後,衆位將領就皆是有意無意的忽視於他,所以西門盛愈發是心灰意冷,這段時間無論是遇到任何事情皆是漠然置之,從來不參與任何事情,也從來不發表任何意見,完全把自己當成了局外之人。

聽到趙俊臣突然間怒聲暴喝尋找自己,西門盛也有些摸不着頭腦,但還是策馬現身,向趙俊臣拱手行禮:“卑職在這裡,卻不知趙閣臣尋卑職何事?”

趙俊臣指着西門盛的鼻子,大聲質問道:“百姓們的講訴究竟是真是假?救兵鎮當真是被建州女真攻破了?百姓們當真是死傷慘重、錢糧盡失?”

西門盛點頭道:“救兵鎮確實是讓建州女真破鎮而入,損失慘重、死傷衆多,卑職親眼看過鎮內慘象,可謂是觸目驚心、令人心痛!”

趙俊臣聞言之後愈發是勃然大怒,當即是噼頭蓋臉的訓斥道:“你還有臉心痛?本閣記得,救兵鎮乃是北路參將的轄下防區,對吧?而你身爲北路參將,爲何不能妥善守護救兵鎮的百姓?救兵鎮百姓所承受的種種災難,全是因爲你的失職與無能!簡直就是邊軍之恥!你今天若是不能給本閣一個合理解釋,本閣必不饒你!”

這就是趙俊臣的對策!

既然明知道自己只要直接回應了百姓們的敏感訴求,就一定會被吳應熊抓到話柄,趙俊臣就索性轉移話題,徹底撇清自身關係!

既然明知道自己只要跳進局中,就一定會麻煩纏身,那趙俊臣就選擇抽身事外,挑選一個倒黴蛋把他推進這個坑裡,代替自己承擔壓力!

簡而言之,就是攬功諉過!

趙俊臣畢竟是一個大人物,而“攬功諉過”就是趙俊臣身爲大人物的特權之一。

所有成功之事,皆是因爲自己的領導有方,若沒有自己的英明指揮就辦不成任何事情;而所有失敗之事,則全是因爲下屬們的辦事不利,若非是下屬們的失職失責、怠慢疏忽,自己的計劃安排就絕對不會出現任何紕漏。

德慶皇帝就經常使用這種手段對付趙俊臣,讓趙俊臣總是腹誹不已,但趙俊臣本人遇事之際,也同樣會毫不遲疑的使用相同手段。

於是,西門盛不幸被趙俊臣選中,成爲了代替趙俊臣承擔壓力的倒黴蛋。

聽到趙俊臣的怒聲斥責之後,在場的衆位高層將領皆是目瞪口呆,

他們皆是構想過趙俊臣的反應,卻還是嚴重低估了趙俊臣的無恥程度,沒想到趙俊臣竟是把所有責任皆是推給了至始至終都與這件事情毫無關係的西門盛。

西門盛更是氣血上涌,再也無法無動於衷,怒聲反駁道:“合理解釋?趙閣臣你莫要欺人太甚,卑職爲何無法率軍抗敵、庇護防區境內的百姓安危,別人不清楚緣由也就罷了,難道趙閣臣你也不清楚真相?”

趙俊臣的臉皮極厚,依然是明知故問,再次訓罵道:“什麼真相?什麼緣由?爲何不能明說?難道還想要推諉責任不成?你若是無法解釋清楚自己護民不力的具體緣由,本閣現在就要奪權嚴懲於你!”

說到這裡,趙俊臣再次轉頭,終於是看向了自己面前的衆位百姓。

這個時候,因爲趙俊臣怒聲責罵西門盛的事情,百姓們皆是被鎮住了,一時間也就忘記了繼續哭喊。

而趙俊臣把自己的責任盡數撇清之後,也換上了一副親民嘴臉,寬聲安撫道:“各位百姓的悲慘境遇,本閣感受身受、心有慼慼,絕對不會坐視不理,大家放心吧,本閣今天一定要爲你們主持公道!”

另一邊,眼看着西門盛已經氣急,就要忍不住再次出聲駁斥趙俊臣。

這般情況下,卻是變成吳應熊率先坐不住了,再也不敢冷眼旁觀。

接下來,西門盛不堪受辱之後,一定會公開自己遭到吳應熊軟禁奪權、無法親自領兵作戰的事情。

再等到今天這裡所發生的這一系列事情皆是宣揚出去之後,世人焦點就會落在吳應熊無故軟禁邊軍大將的事情上面,趙俊臣就不會受到任何關注,反而是吳應熊會承受大量非議。

於是,吳應熊搶在西門盛開口之前,同樣是策馬向前,插話道:“還望趙閣臣明鑑,建州女真的兵力強盛,每次興兵南侵之際,北路防區總是會有許多百姓受到劫掠與殺害,北路守軍實力有限,根本顧不得周全,不該是因爲這種事情而苛責西門參將,他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而且本督認爲,這些百姓的真正意思是,他們不明白建州女真不久前才向我朝稱臣納貢,爲何會突然間再次來犯,讓他們在毫無防範的情況下損失慘重!他們更不明白,建州女真無端侵犯了我朝疆土之後,前線將士們爲何不能在戰場上繼續殺敵爲他們復仇,反而是要急着與建州女真停戰和談,難道建州女真侵犯了我朝疆土、殘害了我朝百姓之後,就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嗎?”

說話之際,吳應熊再次把矛頭指向了趙俊臣,暗示這場戰事乃是由趙俊臣一手促成,也是因爲趙俊臣擅自與建州女真達成了停戰協議,所以才讓前線將士無法繼續奮勇殺敵、爲百姓們報仇雪恨。

聽到吳應熊的隱晦指責之後,趙俊臣則是冷笑不斷:“建州女真爲何會無端侵犯我朝疆土?這種事情還需要詢問理由?就是因爲我大明朝的疆土富饒、而建州女真的領土貧瘠!就是因爲建州女真貪心覬覦大明百姓的積蓄錢糧!

除此之外,難道還有別的理由?還是說,爲了避免建州女真的劫掠與侵犯,所以百姓們就不能勤操農務、積蓄家財了?又或是說,吳總督你發現了某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以及隱藏於幕後的罪魁禍首?”

……

……

第四百四十章.趙俊臣的猶豫.第1037章.除夕夜(完).第1058章.密匣奏疏.第一百四十一章.搶人!(下).第一百四十八章.這是理所當然的.第二百九十六章.兩份名單.第一百零八章 .滅門慘案(下).第1280章.手腕(七).第1013章.新安排.第八百六十八章.勢(六).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1278章.手腕(五).第七百九十九章.戰前(十).第1444章.大亂鬥(四).第1032章.野心的滋長.第五百二十九章.博弈(五).第五十五章.敵友變化(上)一更第六百四十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下).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八百零八章.狼煙起(六).第五百五十二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上).第七百八十八章.戰兵新軍(八).第八百四十章.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四章.同遊.第九百九十九章.新格局.第六百九十四章.計劃進行中(四).第1349.順水推舟.第1442章.大亂鬥(二).第六百三十六章.圖窮匕見(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一百七十三章.趙家來人(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深遠謀劃(下).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九百六十四章.趙俊臣的考慮.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1172章.南京民變(五).第1294章.在握(三).第四百二十五章.朱和堅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一百六十一章.謀算.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五百一十九章.冷靜.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七百九十一章.戰前(二).第1086章.虎狼相聚.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1134章.楊洵復仕.第五百六十四章.世間之事總如此(下).第六百六十四章.傳喚.第九十四章.春闈臨近.第八百七十章.勢(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顛倒黑白.第六百五十九章.舌辯百官.第1196章.軟與硬.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俊臣的構想(上).第十二章蝗蟲與貪官下第一百五十四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上).第八百四十八章.戰(三).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1411章.虛情假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黨爭(十二)一更.第五百七十五章.朱和堅的動作.第八百七十八章.朝廷中樞的決定.第1080章.多方博弈.第三十九章.被拋棄(下)一更第五百零二章.趙俊臣的計劃.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時的趙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會試之前.第1147章.逼迫(七).第1356章.功成身退(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交涉.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1373章.情深義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京城此時(上)地1152章.時機.第三百八十七章.周尚景的謀劃.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三百五十五章.決定(下).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348章.攬功諉過.第1290章.手腕(十六).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1394章.敵我分析.第六百四十九章.德慶皇帝的賞賜.第七百一十五章.人才.第1301章.在握(十).第1060章.走鋼絲.第四十八章.人心變化(下)一更第1112章.狗咬狗(六).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1309章.在握(十八).第三百五十三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大朝議(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佈局山東.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九百二十一章.解散戰兵新軍(一).
第四百四十章.趙俊臣的猶豫.第1037章.除夕夜(完).第1058章.密匣奏疏.第一百四十一章.搶人!(下).第一百四十八章.這是理所當然的.第二百九十六章.兩份名單.第一百零八章 .滅門慘案(下).第1280章.手腕(七).第1013章.新安排.第八百六十八章.勢(六).第六百零五章.永別.第1278章.手腕(五).第七百九十九章.戰前(十).第1444章.大亂鬥(四).第1032章.野心的滋長.第五百二十九章.博弈(五).第五十五章.敵友變化(上)一更第六百四十章.趙俊臣與周尚景(下).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八百零八章.狼煙起(六).第五百五十二章.各有圖謀,誰是漁翁?(上).第七百八十八章.戰兵新軍(八).第八百四十章.野有遺賢.第三百一十四章.同遊.第九百九十九章.新格局.第六百九十四章.計劃進行中(四).第1349.順水推舟.第1442章.大亂鬥(二).第六百三十六章.圖窮匕見(中).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一百七十三章.趙家來人(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深遠謀劃(下).第1168章.南京民變(一).第九百六十四章.趙俊臣的考慮.第八百二十章.戰鞏昌(九).第1413章.首輔失算.第1395章.好人壞人.第1172章.南京民變(五).第1294章.在握(三).第四百二十五章.朱和堅的野望.第五百五十八章.朱和堉的“請求”.第一百六十一章.謀算.第八章改變命運中第五百一十九章.冷靜.第九百九十三章.問與答(二).第七百九十一章.戰前(二).第1086章.虎狼相聚.第六百零二章.官場.第1134章.楊洵復仕.第五百六十四章.世間之事總如此(下).第六百六十四章.傳喚.第九十四章.春闈臨近.第八百七十章.勢(八).第二百三十九章 .顛倒黑白.第六百五十九章.舌辯百官.第1196章.軟與硬.第三百七十三章 .趙俊臣的構想(上).第十二章蝗蟲與貪官下第一百五十四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上).第八百四十八章.戰(三).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1411章.虛情假意.第一百八十八章 .黨爭(十二)一更.第五百七十五章.朱和堅的動作.第八百七十八章.朝廷中樞的決定.第1080章.多方博弈.第三十九章.被拋棄(下)一更第五百零二章.趙俊臣的計劃.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時的趙府.第一百二十四章 .會試之前.第1147章.逼迫(七).第1356章.功成身退(五).第三百六十九章 .交涉.第二百二十四章 .“鄙人姓李,名純臣”.第1373章.情深義重.第三百三十二章 .京城此時(上)地1152章.時機.第三百八十七章.周尚景的謀劃.第三百五十八章.挑選.第1175章.朱和堅初掌大權(二).第三百五十五章.決定(下).第八百四十四章.大軍出動(四).第1348章.攬功諉過.第1290章.手腕(十六).第七百二十七章.審訊.第1394章.敵我分析.第六百四十九章.德慶皇帝的賞賜.第七百一十五章.人才.第1301章.在握(十).第1060章.走鋼絲.第四十八章.人心變化(下)一更第1112章.狗咬狗(六).第1417章.必然巧合.第1309章.在握(十八).第三百五十三章.趙家的未來發展方向(下).第四百四十五章.大朝議(五).第二百九十八章 .佈局山東.第六百七十六章.好運連連.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九百二十一章.解散戰兵新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