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0章.驚天變局.

……

……

聞言之後,趙俊臣不由是表情嚴肅。

前方就是錦州境內,往西再走不到一天行程就可以抵達錦州大營,許慶彥明明是可以安心留在錦州大營等待趙俊臣抵達之後再稟報消息,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但他偏偏是派出一位信使等候在必經之路的官道岔口,想要提前向趙俊臣稟報消息……

這顯然是意味着,許慶彥所稟報的消息極爲重要,也極爲緊迫。

趙俊臣不敢怠慢,連忙召來那位信使相見。

等到禁軍護衛把那位信使帶到眼前之後,趙俊臣一看果然是自己府中的一位心腹護院,經常跟在許慶彥身邊做事,趙俊臣也就再無懷疑,立刻是索要密信仔細翻閱。

密信之中也確實是許慶彥的筆跡,密密麻麻寫滿了兩張信紙,皆是近期以來的各種消息,這些消息的來源之處各有不同,有些消息來自於京城、有些消息來自於興州、有些消息來自於錦州大營、甚至還有南京方面的消息,內容更是有好有壞、有喜有憂。

看着密信之中的各項消息,趙俊臣也不由是表情變幻,時而歡喜、時而皺眉、時而嚴肅、時而欣慰。

最終,趙俊臣把這封密信仔細收進懷中,擡頭望向西南京城方向,皺眉沉思不語。

另一邊,方振山看到趙俊臣的表情變化之後,小心翼翼的詢問道:“趙閣臣,可是發生了什麼重要事情?”

趙俊臣終於回神,轉頭看了方振山一眼之後,也幾乎是沒有任何隱瞞,道:“最近這些天,就在咱們滯留於前線之際,遼東以外的各地陸續發生了許多大事,許慶彥一直留在錦州大營,所以就提前收到了消息,又因爲這些消息皆是關係重大,而且他如今已是先行一步離開了錦州大營、趕去了興州方向,所以就爲本閣留下了這封密信、向本閣通報消息。”

頓了頓後,不待方振山再次追問,趙俊臣就坦然相告道:“這些消息有好有壞,好消息有二,其一是京城那邊傳來消息,本閣的妾室如意夫人,不久前爲本閣誕下了一女……這也是本閣的長女,哈哈!本閣有後了!一個女兒!”

說話間,趙俊臣滿臉紅光、喜意難耐,但又帶着一絲惋惜與愧疚——在方茹分娩之際,他終究還是沒能陪在身邊、親眼見證。

看到趙俊臣的狂喜之態,方振山則是有些不以爲然。

只是一個女兒罷了,畢竟不是兒子,也不是正室所生,這也能算是有後?

但方振山轉念一想,很快就面現喜色,連連恭賀道:“恭喜閣臣!賀喜閣臣!既然您的妾室現在可以誕下一女,那您的正室與其他妾室將來也就可以爲您誕下男嬰,或遲或早的事情罷了!”

這般說法不僅是方振山的真實想法,恐怕也是趙俊臣的朋黨與擁躉們的普遍想法。

因爲趙俊臣遲遲沒有一兒半女,他的朝野擁躉們也皆是隱隱有所不安,甚至還暗暗懷疑趙俊臣的生育能力是否存有問題。

若是趙俊臣無法生育,那就意味着無人可以繼承趙俊臣的財富與影響力,趙家的興旺也只會曇花一現,遲早都要徹底衰落消亡,絕無可能成爲豪族勳貴,也就無法世代照拂趙俊臣的擁躉與朋黨,自然是一大隱憂。

而現在,既然趙俊臣的妾室可以誕下一女,那就意味着趙俊臣的生育能力沒有問題,遲早都會有兒孫繼承家業,趙家也就有希望變成舉足輕重、代代相傳的世家勳貴,對於趙俊臣的擁躉與朋黨們而言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看到方振山這個時候只是考慮着兒女之別,根本無法理解自己的真實心情,趙俊臣不由是有些掃興。

雖然無法擺脫這個時代的影響,趙俊臣也認爲自己有一個兒子更好,但從本心來講,趙俊臣並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甚至更喜歡有一個女兒當自己的貼身小棉襖。

但最終,趙俊臣並沒有展現不滿,只是微笑點頭道:“正是如此,本閣遲早會有兒子……至於第二個好消息,是興州那邊已經傳來消息,說是興州民變已經徹底平定了……而許慶彥收到消息之後,就率先離開了錦州大營、趕去了興州。”

方振山微微一愣,道:“許小哥竟是自行離開了錦州大營?但興州民變的順利平息,確實是一件好事。”

趙俊臣點頭解釋道:“許慶彥自行離開錦州大營趕去興州,是因爲他料定本閣接下來必然是行程緊迫,無法在興州境內耽擱太久,必須要儘快返回京城中樞,所以他就率先趕去興州,想要提前爲本閣打探一下當地的具體情況,再等到本閣趕到興州之後,也就可以從容應對了。”

“許小哥他爲何會料定閣臣接下來行程緊迫?難道還發生了別的什麼大事?”

“那就與另外兩個壞消息有關了。”

說話間,趙俊臣的心情既是凝重,又是欣慰。

經歷了綁架何宇的事情之後,許慶彥果然是肉眼可見的成熟了許多。

若是從前,許慶彥收到消息之後,只會儘快把消息轉達給趙俊臣罷了,但若是沒有趙俊臣的明確指示,他也不會想辦法主動爲趙俊臣排難解憂。

但現在,許慶彥則是開始主動思索事情的輕重緩急了,也開始全力以赴的主動做事了,做事之際更是愈發的果斷擔當、思慮周詳。

“卻不知,那兩個壞消息是指……”方振山小心翼翼的試探道。

趙俊臣衝着方振山寬慰一笑,道:“不必緊張,說它們是壞消息,只是針對於朝廷局勢之穩定、以及大明皇室之聲望,與本閣並無太大關係,實際上……對本閣而言,這兩個壞消息也未必就真是壞消息。”

“哦?還望閣臣賜教。”

趙俊臣輕輕點頭之後,就向方振山透漏了更多消息。

講訴之際,趙俊臣的表情依然澹定平靜,但他所透漏的那些消息,卻皆是令人心驚。

“首先是太子殿下,他與藩王們的激烈衝突引發了一系列的麻煩,逼着欽差把他堵在了衡陽城,但太子殿下很快就脫身逃走了,想要秘密潛回京城中樞,也不知道他秘密潛回京城之後究竟是想要做些什麼……

但他在秘密潛回京城途中,身邊只帶着寥寥幾名親信,所以剛剛進入北直隸境內就讓錦衣衛發現了行蹤,也就再次被控制了起來!陛下聞知消息之後,當然是勃然大怒,直接就把太子殿下監禁於東宮之中……”

說到這裡,趙俊臣目光閃爍、若有所思,道:“也許,太子殿下很快就會遭到廢黜了!”

聞言之後,方振山自然是大爲震驚!

廢黜儲君,這絕對是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

但轉念一想,方振山又有些頹然與不甘,因爲他發現這件震動朝野的大事,實際上與他並沒有太大關係,他只是一個遼東督撫同知罷了,不僅是治下轄區遠離京城中樞,而且權力地位也是遠遠不足,所以就算是天塌下來,也很難砸到他頭上。

想到這裡,方振山的野心不由是愈發熾熱,急切想要爲自己爭取到更高地位。

他寧願當一個天塌下來之後會被砸到腦袋的高個子,也不願意做一個看似無憂、只能旁觀的矮子。

但隨後,方振山還是忍不住追問道:“那您認爲……下一任儲君太子將會是誰?據說七皇子殿下不僅是深受聖卷,而且朝野風評也是極佳,會不會是由七皇子接任儲君之位?”

注意到方振山表情間的頹然與不甘,趙俊臣滿意點頭。

雖然在趙俊臣的心目之中,方振山也不是未來執掌遼東鎮的最佳人選,但相較於西門盛,方振山無疑是人格更加完整,意志更爲堅定,還擁有更強烈的野心,他明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又需要做些什麼,也就可以爲趙俊臣提供更多助力,而且只需是摸透了方振山的思路與意圖,相較於西門盛也更容易控制。

下一刻,趙俊臣則是似笑非笑的搖頭道:“讓七皇子接承儲位?若是幾個月之前,倒也算是板上釘釘,但現在……卻也未必!因爲南直隸那邊也同樣傳來了一個壞消息,七皇子他在前往南京祭祖期間,擅自插手干涉了南京六部的事情,而且還把事情給完全搞砸了,如今正受到南京士子們的勐烈抨擊,可謂是焦頭爛額,這無疑是重創了他的朝野風評,也讓他遲遲無法返回京城,如果他不能順利擺平這場風波,也未必就可以順利接任儲位!”

說到這裡,趙俊臣又忍不住搖頭輕嘆,道:“周首輔的手段眼光,果然是高絕無雙,他這一套連環計施展下來,還真就讓七皇子主動跳進坑裡去了。”

方振山忍不住追問道:“七皇子是如何搞砸事情的?這件事情又與周首輔有何關係?”

這一次,趙俊臣並沒有詳細解釋,反而是話鋒一轉,道:“總而言之,京城中樞目前可謂是多事之秋,說是地動山搖也不爲過!南京之亂、太子受錮、遼東邊患、興州民變,各種各樣的大事幾乎是同時發生,陛下與百官們也皆是焦頭爛額、爭論不休,朝野局勢更是動盪不安……所以,本閣必須要儘快返回京城才行!”

說完,趙俊臣先是詢問了道路方向,然後就揮手道:“方督撫,咱們二人就此別過了!本閣原本是想要首先向西趕至錦州大營,與許慶彥他們匯合之後再奔往西南方向,通過陸路官道離開遼東……

但現在,本閣行程緊迫,必須要抓緊時間,所以接下來將會向南而行,趕去錦州南部的錦縣,那裡有一處漁港面向渤海,許慶彥也已經提前準備好了兩條海船,本閣將會乘船直達山海關,然後就可以迅速趕至興州境內處理民變的後續事宜,這樣一來至少可以縮減三五天行程!”

見到趙俊臣的急切態度,方振山也不敢繼續糾纏挽留,連連點頭道:“既然如此,下官自然是不敢耽擱趙閣臣的時間,還望趙閣臣一路小心,返回京城之後也是逢凶化吉、萬事如意!至於遼東的事情,您安心就是,下官心中有數,遇事之後也會與黃按察使他們進行商議。”

說話間,官道岔口已是遙遙在望,往西是錦州城與錦州大營,往南則是錦縣與錦縣漁港。

趙俊臣可謂是雷厲風行,看到方振山的下馬相送之後,也只是稍稍向方振山拱手回禮,然後就調轉馬頭,率着麾下護衛迅速往南奔去。

*

與方振山談話之際,趙俊臣的態度看似坦誠,毫無保留的公開了所有機密消息。

但實際上,許慶彥交給趙俊臣的密信之中,不僅是隻有方茹誕女、興州民變平定、太子受到監禁、以及七皇子朱和堅在南京城遇到麻煩這四個消息。

除此之外,許慶彥還在密信之中向趙俊臣通報了另外兩項消息。

這兩項消息更爲機密,也更爲關鍵,所以趙俊臣就刻意隱瞞了下來。

其一是錦州大營的局勢變化。

根據許慶彥的說法,他留在錦州大營的這段時間,陸續做了許多事情,不僅是進一步籠絡了遼東鐵騎千戶鄔霽雲,也幫着鄔霽雲與錦州境內的各方勢力拉近了關係,讓鄔霽雲陸續取得了另一位遼東鐵騎千戶閆震、遼東巡撫王世臻、監軍太監姚讓、以及遼東按察使黃珂等人的鼎力支持,還利用錦州大營的軍庫物資,協助鄔霽雲收攏了許多何宇舊部。

這樣一來,鄔霽雲就變成了錦州大營之中最爲舉足輕重的武官,雖然他並沒有率軍趕往撫順前線殺敵建功,但也及時平息了前任錦州守備彭紀的“叛亂”,所以依然是很有希望接任錦州守備的位置。

而一旦是讓鄔霽雲順利接任錦州守備之位,就相當於是讓趙俊臣暗中控制了遼東鎮的大本營,再加上遼餉改革計劃的逐步落實、以及趙俊臣留在遼東境內的各種佈置……相信再過三五年時間,趙俊臣就可以逐漸馴服遼東鎮這個龐然大物了。

與此同時,趙俊臣從錦州大營軍庫之中所收刮的天量黃金,也已經讓許慶彥提前送到了錦縣漁港,現在皆已是裝船完畢,就等着趙俊臣抵達漁港之後親自押運。

正是因爲許慶彥妥善處理了錦州大營的局勢,所以趙俊臣纔可以安心抽身離開,不必再次趕往錦州大營收尾殘局。

其二是興州民變的具體情況。

根據京城中樞所傳來的情報,當興州官府向朝廷稟報了民變消息之後,當即是引發了一片譁然,“趙黨”官員們皆是猝不及防,朝中各大派系也皆是毫無準備,卻唯有“周黨”官員好似是提前預料了這般情況,立刻就展開了行動。

在周尚景南下巡視之際,“周黨”就以吏部尚書宋啓文爲首,此人一向是性子低調,被譽爲是周尚景的影子,但這一次則是格外的表現積極,也是前所未有的態度強硬,當即就率領“周黨”官員大肆抨擊了趙俊臣的農務改革政策。

趙俊臣的農務改革之策原本就損害了各地縉紳豪族的利益,百官們也皆是暗存不滿,當他們看到宋啓文帶頭抨擊之後,也紛紛是表態支持。

這樣一來,就算是“趙黨”官員再是如何辯護,也是徹底落於下風,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隨時都有可能被徹底推翻,而宋啓文也因爲這般表現而在朝野之中聲望大漲。

對於趙俊臣而言,這無疑是真正的壞消息。

若是任由宋啓文推翻了農務改革,趙俊臣不僅是會顏面掃地,還需要承擔興州民亂的相關責任,若是未來幾年明朝的糧荒現象愈發嚴重,趙俊臣則是因爲農務改革遭到推翻而遲遲無法拿出足夠數量的糧食賑濟百姓之後,更將會是一場滅頂之災!

事實上,自從趙俊臣與周尚景二人陸續離開京城之後,宋啓文就變成了百官之中最耀眼的存在,無論是遇到任何事情都會積極表態,不遺餘力的拉攏各方,爲自己積攢聲望。

德慶皇帝原本是想要趁着趙俊臣與周尚景離開京城之際,進一步打壓臣權、擴張皇權,但宋啓文竟是早有準備,軟硬兼施的穩住了局面,而這般擔當表現也同樣增強了宋啓文在百官之中的威望。

德慶皇帝的擴張皇權計劃受到宋啓文的阻撓之後,自然是大爲不滿,所以當宋啓文再次帶頭抨擊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之後,德慶皇帝也就沒有表態支持,反而是更多傾向於維護,想要等到趙俊臣返回京城之後再做決定。

可以說,若是沒有德慶皇帝的暗中維護,趙俊臣的農務改革計劃恐怕早就已經被宋啓文給徹底攪黃了。

就是因爲農務改革政策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宋啓文的推翻,所以趙俊臣纔會急切想要返回京城中樞。

與此同時,收到這個消息之後,趙俊臣也已是心中認定,認爲興州民亂之事必然是與“周黨”勢力有關,所以他必須要儘快返回京城穩定局面、進行反擊。

*

就這樣,全速趕路之下,僅是一天多時間之後,趙俊臣就已經趕到了錦州南部的錦縣漁港。

許慶彥的進步成長很大,做事之際也是愈發的縝密周詳,不僅是提前爲趙俊臣準備好了兩條海船,也提前準備好了啓程之際的各項雜事,所以趙俊臣抵達錦縣漁港之後,也就不必耽擱多少時間,直接就可以登船起航。

趙俊臣只是稍稍檢查了海船狀況與黃金數目之後,很快就乘船離開漁港,向着山海關方向駛去。

隨着海船逐漸離開漁港,趙俊臣則是站在船尾位置,親眼看着遼東的地平線漸漸消失,不由是心情複雜,暗暗想道:“從海路離開遼東,還有另一項好處,那就是讓我不必再次途徑胡家莊了……

這一次的遼東之行,我先後做了許多問心有愧之事,就像是胡家莊的百姓,明明是下定決心要爲他們主持公道,但最終只是讓他們承受了更多苦難,若是再次途徑胡家莊的話,我還真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面對那些無辜百姓……還有遼東鎮北路防區的那些百姓,他們所遭受的這場戰亂也是由我親手引發,一將功成萬骨枯啊,只能是將來儘量彌補一二了……

我現在只是希望,自己埋在遼東境內的那幾枚種子,可以儘快的生根發芽、發揮作用,而我所丟棄的那些良知與底線,也就算是物有所值了……”

……

……

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七百三十六章.遇襲(三).第四章.德慶皇帝(上)一更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1137章.無中生有.第一百九十五章.做人、做官、做事.第1378章.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這是一門學問(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德慶皇帝的態度.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二百零九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中).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1075章.人心.第二百七十一章.暫住.第三百八十七章.周尚景的謀劃.第1113章.狗咬狗(完)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示與暗示第三百九十章 .京城裡的變故(下).第七百九十三章.戰前(四).第八百九十七章.戰後(一).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說一下近況。第1215章.接觸.第四百章.初始(上).第九百四十四章.我,趙俊臣,言而有信!.第六百三十六章.圖窮匕見(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聚德客棧.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六百二十六章.抄家狂潮(一).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四百七十章.格局變動(下).第一百零九章 .德慶震怒(上).第二十七章在路上下第四百八十一章.劫數(一).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1198.明與暗.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1084章.馴化之術.第七百零四章.禍福.第1429章.反客爲主.第五十七章.敵友變化(下).大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七百五十章.私兵.第1230章. 必須是,也只能是(三).第1008章.重返廟堂(二).第四百七十九章.自己投對人了!.第1429章.反客爲主.第六百八十八章.三邊秘聞.第二章.貪官回京(中).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一章.投名狀.第八百一十一章.禍心(二).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四十三章.天上人間(上)五更第四百五十五章.情報彙總.第三百六十五章.儀式(下).第六百一十一章.面聖.第1446章.大亂鬥(六).第1083章.密信.第二十七章.白銀浪潮(下).第一百五十五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中).第七百八十章.敏感問題.第1406章.江正之計.第1094章.與此同時.第九百二十二章.解散戰兵新軍(二).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五十四章. 鴆殺(下)三更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九百八十八章.尾聲與開始(二).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五百四十一章.德慶皇帝的鄙夷.第九百三十六章.一環又一環.第六百七十九章.牢房之中.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宮宴(中).第二百四十七章.考察(中).第一百八十五章.黨爭(八)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周尚景的忠告.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二百零八章 .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 上 .第七百七十八章.整合(三).第一百七十五章.一個蠢問題.第五百七十四章.太子朱和堉的體恤.第三章 轉世貪官下第二百九十六章.兩份名單.第1356章.功成身退(五).第七百七十八章.整合(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三十四章.塵埃落定(上)四更第1180章.遼東百態(一).第1044章.又要上班了.第1144章.逼迫(四).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七百九十章.戰前(一).第三百一十二章.攤牌!(下).第九百八十四章.巴根的甦醒.第四百五十五章.情報彙總.第二百九十五章.趙俊臣出招.
第三百七十二章.合作的方向(下).第七百三十六章.遇襲(三).第四章.德慶皇帝(上)一更第七百七十六章.整合(二).第1137章.無中生有.第一百九十五章.做人、做官、做事.第1378章.將計就計.第二百二十七章 .這是一門學問(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德慶皇帝的態度.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二百零九章.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中).第四百五十四章.趙俊臣的準備.第三百零五章.陰差陽錯(上).第1075章.人心.第二百七十一章.暫住.第三百八十七章.周尚景的謀劃.第1113章.狗咬狗(完)第三百三十一章 .明示與暗示第三百九十章 .京城裡的變故(下).第七百九十三章.戰前(四).第八百九十七章.戰後(一).第七百九十八章.戰前(九).說一下近況。第1215章.接觸.第四百章.初始(上).第九百四十四章.我,趙俊臣,言而有信!.第六百三十六章.圖窮匕見(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聚德客棧.第七百二十四章.真相(四).第六百二十六章.抄家狂潮(一).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1374章.權臣一怒.第四百七十章.格局變動(下).第一百零九章 .德慶震怒(上).第二十七章在路上下第四百八十一章.劫數(一).第三十六章.塵埃落定(下)一更第1198.明與暗.第五百五十五章.特簡!.第1084章.馴化之術.第七百零四章.禍福.第1429章.反客爲主.第五十七章.敵友變化(下).大第六百二十三章.反詩.第四百一十二章 .逆轉(上).第七百五十章.私兵.第1230章. 必須是,也只能是(三).第1008章.重返廟堂(二).第四百七十九章.自己投對人了!.第1429章.反客爲主.第六百八十八章.三邊秘聞.第二章.貪官回京(中).二合一第六百五十一章.投名狀.第八百一十一章.禍心(二).第九百七十二章.差距與安撫.第四十三章.天上人間(上)五更第四百五十五章.情報彙總.第三百六十五章.儀式(下).第六百一十一章.面聖.第1446章.大亂鬥(六).第1083章.密信.第二十七章.白銀浪潮(下).第一百五十五章.與德慶皇帝的第一次衝突(中).第七百八十章.敏感問題.第1406章.江正之計.第1094章.與此同時.第九百二十二章.解散戰兵新軍(二).第1425章.小小震撼.第五十四章. 鴆殺(下)三更第二百七十章.提點.第九百八十八章.尾聲與開始(二).第八百章.趙俊臣的佈局(一).第五百四十一章.德慶皇帝的鄙夷.第九百三十六章.一環又一環.第六百七十九章.牢房之中.第1042章.心有萬一.第二百五十四章 .宮宴(中).第二百四十七章.考察(中).第一百八十五章.黨爭(八)一更第四百二十七章.周尚景的忠告.第三百一十五章.德慶皇帝的愧疚與補償.第二百零八章 .權謀與治國是完全不同的兩門學問 上 .第七百七十八章.整合(三).第一百七十五章.一個蠢問題.第五百七十四章.太子朱和堉的體恤.第三章 轉世貪官下第二百九十六章.兩份名單.第1356章.功成身退(五).第七百七十八章.整合(三).第二百五十九章 .約見第三十四章.塵埃落定(上)四更第1180章.遼東百態(一).第1044章.又要上班了.第1144章.逼迫(四).第五百七十九章.熱鬧的朝議(二).第七百九十章.戰前(一).第三百一十二章.攤牌!(下).第九百八十四章.巴根的甦醒.第四百五十五章.情報彙總.第二百九十五章.趙俊臣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