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與克林加不同,羅斯托夫致力於解放舊人。從南面登陸後,每到一處便吸收舊人,組織游擊隊,讓他們協助近衛軍攻擊敵人。特別是在那些不便發揮科學武器威力的地方,比如密林、高山、河網、沼澤,就讓舊人起義者手持冷兵器和護教軍搏鬥,科學近衛軍用火力從旁邊支援。
江玉琴以個人復仇爲動力,帶領第四師直插南部。在她看來,消滅敵人主力同樣等於完成阻截任務。一個月後,第四師反而最先殺到紅石城外。
阿爾弗雷德對科學沒什麼興趣,反而是當了幾年山大王,更有圈地發財之心。第三師的骨幹幾乎都是他的舊部,重點在於帕爾哈蒂小集團多年積累的財富。軍隊每到一地,都是先佔領馬場和糧庫,再抓捕當地財政官員,審問金庫所在,變成一支武裝尋寶隊。他還公佈土政策,凡屬於真理教會各部門的流動資產,當地如有主動上繳者,賞十分之一。提供信息幫助科學近衛軍成功奪取財富者,賞百分之五。如私吞潛逃,查到後無論數額多少,一律處決!
重賞之下,那些因爲政府潰散,找不到出路的基層官員紛紛獻寶求生。阿爾弗雷德一向賞罰分明,只要獻上財富,哪怕只有一百枚金幣,也會當衆抽出十枚獎勵舉報者。就這樣,一個個小教區的財稅都落入阿爾弗雷德手裡。
發現右翼的江玉琴和左翼的克林加都沒佔領地盤,阿爾弗雷德干脆命令科林巴和路易斯分兵左右,把這兩個師路過的地方好好犁上一遍。
“我們既然是強者,就別心疼弱者!”阿爾弗雷德用自己的哲學教育部下。因爲繳獲太多,隨軍後勤人員根本不夠用,阿爾弗雷德干脆就地僱人,將財物運往北面海岸。阿格巴在那裡建立起接收站,金銀財寶堆滿營帳。
至於當面之敵,阿爾弗雷德宣佈了更簡單的政策。護教軍士兵繳來一枚火銃,賞一個薩那。獻上射程更遠的排弩,每支兩個薩那。如果能擡來一門火炮,賞一個阿坦。至於刀劍長矛這些武器,他們根本沒興趣。阿爾弗雷德計算過,以當地駐軍的裝備水平,當面之敵差不多有數千只火銃,一百門火炮和兩百具排弩,都買下來也花不了他幾個錢。
果然,在恐懼和財富的誘惑下,不斷有零散士兵前來投奔。有些幾百人的軍隊,士兵們乾脆殺死主官,抱着武器過來換錢,然後就地脫下軍服解散。唯一一次戰鬥中,有三千名騎兵從樹林裡衝出來,試圖用速度打個措手不及。阿爾弗雷德調來所有速射槍一通掃射,敵人頓時土崩瓦解。
最後,嫌沒收真理教的財富不過癮,阿爾弗雷德開始打當地富人的主意,派部下沒收這些人的財產。“打劫富人,窮人不會幫他們說話。”阿爾弗雷德深喑社會心理,要求親信們絕不去動窮人的財產。
這個政策頒佈後,雖然佔領區的窮人沒什麼反應,基層士兵卻開始不滿。他們並非當年的嘍囉兵,都受過科學教育,參加戰鬥就是要啓蒙人民,不是當武裝土匪。爲滿足這些男女青年的正義感,阿爾弗雷德作了變通,抄家之前要給對方貫以“支持邪教”、“愚弄人民”之類的罪名。先調查富人是否有親屬擔任教會官員,在教會儀式中是否給過供奉,院牆上的聖像是否過於明顯等等。只要犯上一條,即可抄沒家產。
就這樣,沒幾家富人能夠逃脫搜刮。阿爾弗雷德在中路由北至南,一路驅趕敵軍,一路搶劫財物。他們的登陸地點離紅石城最近,反而最晚到達。所得財產除去獎勵當地人,阿爾弗雷德又拿出十分之一在親信間私分。餘下的全部上繳科學大會。自己手中的權力來自何方,阿爾弗雷德十分清楚。
農業時代給養困難,搶劫成了軍隊的變相福利。前線士兵天天提着腦袋生活,不搶劫就沒有動力。阿爾弗雷德和他那些舊軍人出身的將領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只希望幹得別太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