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弓弦的振動

從東京金祥殿書房內向窗外看,恰好能看到天空上成團成片的烏雲,彷彿化作各種各樣的意象,在風起雲涌。

郭紹收回眺望的目光,把手裡的邊關急報放下,又把毛筆擱在硯臺上。放下筆,他起身取了一把強弓,鼓足勁隨手試了試弓弦的力道。

同室內正在幫他處理奏章的左攸和黃炳廉不約而同地側目。郭紹鐵青着臉,卻是一言不發,只是無意識地拉動着弓弦,手背上的筋在使勁的時候,一股股地繃起來。

“砰、砰……”在弓弦被拉開又被放開的節奏下,它發出單調枯燥又充滿了戾氣的聲音。

左攸開口道:“陛下,臣以爲遼國正值內部紛亂之時,難以聚攏各地大軍主動進取,此番入寇應是幽州遼軍所爲。河北有許多堅城藩鎮,光憑幽州遼軍難有什麼大作爲;他們多半隻是南下劫掠一番,或給大周內部居心叵測者搖旗鼓舞。”

黃炳廉也道:“若等陛下調集大軍北上,時日蹉跎,遼人已掠獲頗豐,北遁幽州。朝廷既無北伐準備,便拿他們無計可施。”

“我知道。”郭紹應了一聲。

遼軍此時無法對郭紹的王朝造成實質威脅,這只是一次邊關襲擾。但郭紹至今無法做到完全的理智和冷漠,他心裡還是有一股直觀的憤怒,血液在奔涌,難以遏制!

也許過陣子各州縣會上報一份人口損失的大概數字,對於整個國家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損失數字……但郭紹是從底層和戰場上親身經歷過來,明白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底下,掩蓋着多少黑暗和犯罪!那些人哪去了、是怎麼死的?

現在郭紹認爲自己是天子、整個國家的君父,於是毫無理由地就產生了一種責任感,他認爲自己要爲治下的每一個子民負責……可是子民億兆,一個人如何顧得過來?

也許這就是人的悲劇,心太大、野心太大,但本身不見得比普通人強大多少。所以憤怒一直困擾着郭紹,他沒法讓自己平靜下來。

“總有一天,要讓挑釁大周的人全部還回來!”郭紹啪地一聲把弓扔在御案上。心道: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東西制約我,今後我會不擇方法,打敗仇寇!

可是,眼下還是要回歸理性……就像漢高祖劉邦都被圍過、逃得飛快;郭紹救史彥超的忻口鎮,曾經便是劉邦逃回來的地方。不切實地行動,只會讓自己更虛弱,更容易陷入無益的惱羞成怒中。

郭紹走進後屋,那裡掛着很多地圖,便找地圖看方位。

他的情緒還未平息,一股火在身體裡亂竄,腦子裡有點混亂。

火氣主要不是因爲被人打了,而是被打了一通還毫無辦法;他剛登基,不可能馬上與遼國全面開戰……會產生一種無力感和惱羞感,好像被人扇了一巴掌,卻沒法扇回去、因爲對方太高夠不着臉。

遊牧民|族長期困擾中原王朝就是這種不對稱的戰爭模式,農耕國家被迫消耗數倍的資源防禦。而且在這個時代,資源和國

力轉化爲武力的效率太低,很多實力無法利用;哪怕統一了整個天下的割據政權,比遼國富裕幾倍,中原王朝還是不一定能打過遼國……很多王朝利用這種資源在國防上的策略,是送錢送女人議和,藉此維持一段時間的和平;也是無奈之舉,因爲打仗花得更多。

郭紹把目光放在了河北相州,那裡有龍捷軍左廂張光翰部,步騎兩萬精銳。如果從東京調兵北上,等到了邊關黃花菜都涼了;從相州調兵,起碼能儘快迫使遼軍撤退……這也是一種必要的反應,顯示一種態度,否則邊疆會認爲朝廷毫不作爲。

但他又不禁向左看了一下,潞州。

傳聖旨的使者已經派出去了,不知何時能傳回消息。

……

“遼軍只是虛張聲勢。”

河東潞州府內,李筠回顧左右道。旁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他的兒子李守節,另一個是前陣子幫他拿烏龜殼占卜的幕僚仲離。李筠不願意在旁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內心想法,哪怕是一些親信,不過兒子又不同……這個幕僚仲離,李筠認爲他早就看透自己的思量了,掩蓋也沒用。仲離本在太行山上隱居,李筠親自去把他請回來的,雖然此人有沽名釣譽之嫌,卻着實有些智慧。

李筠冷笑道:“蕭思溫打的好算盤,他那點人怎麼攻城拔寨?上來搶一把,還能慫|恿老子內亂。”

仲離淡然道:“遼人常年學中原官制,卻不改本性。乍看挺有頭腦,始終仍舊缺大智之人。無視大道,而置身火海也。”

李筠隨口迴應道:“打得贏就是道理。戰場上打不過他們,大道何用?”

仲離不以爲然道:“古之匈奴,強盛比契丹人如何?而今匈奴何在?”

李筠道:“仲先生想得太遠了,和咱們沒關係的事兒。”

李守節一臉迷糊地在旁邊聽了半響,這時便開口道:“東京使者已經在大堂上等着了,父親要不要見他?”

“你先進去,把東西收起來。”李筠道,“仲先生與我去見使者……守節,那使者叫甚名誰?”

李守節道:“盧多遜。大周與南唐在江南對陣之時,此人曾主動請纓身入敵營勸降。”

李筠冷笑道:“派這麼個人來,東京的人真是把老子這裡當成龍潭虎穴了。”

李守節拜別,先入內室,把太祖和先帝的靈位收了藏起來。

仲離老頭與李筠前去大堂,果然見一個年輕文官站在堂上踱步,周圍還有不少潞州的文武官兒。李筠上前作揖:“盧郎久等了,本將剛剛纔得知朝廷派了官員下來,這便趕緊出來見面。”

盧多遜先拱手回禮,然後徑直走到北面的位置站定,咳了一聲擡起頭正色道:“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接旨,見聖旨如臨大周皇帝。”

李筠愣了愣,既然如臨大周皇帝,他只好跪伏在地,對着上面那個比自己年輕很多的文官……手裡的聖旨叩拜,高呼:“吾皇聖壽無疆!”

盧多遜沒有念

內容,只是上前把一卷聖旨雙手遞過來。李筠接東西時,觀察到盧多遜的臉上明顯地放鬆了不少,好像大大鬆了口氣。

李筠也心裡明白,剛纔自己在衆目睽睽之下一跪,稱“吾皇”,已是明確表態認可東京新君,而且要接受新朝廷的詔令和政令了……畢竟他也不能在部下面前,表現得像個兩面三刀、出爾反爾的小人一樣。

盧多遜道:“陛下恩典,封李公爲天平軍節度使,治鄆州。李公可有話讓本官帶回朝廷?”

李筠道:“臣謝陛下聖恩。”

盧多遜點點頭,忙伸出手扶:“李公快快請起。”

……李筠邀請盧多遜,當日就要設宴款待。盧多遜藉口回禮館更衣,立刻找來隨從,寫了一封奏書放在竹筒裡蠟封,又拿自己的官印在融掉的紅蠟上加了個印。他叮囑道:“驛道換馬,人不歇日夜,立刻呈報東京!”

盧多遜的信使馬不停蹄離開潞州,當夜就度過黃河,凌晨到達東京。

城門還沒開,他出示印信之後,因是急報,坐吊籃進了東京城。但急報還是在宣德門外擱置了,要次日一早才能送進皇城內的樞密院中樞。

此時收發各種奏報、奏章的機構仍舊是樞密院……唐朝時的樞密院就是專門幹這個活的。後來權力越來越大,唐末以後爲了方便皇帝直掌軍隊,樞密院演變成了涉及軍政核心權力的衙門。

天才剛矇矇亮,宣德門總算開啓了。宣德門外的樞密院分司立刻把昨夜收到的緊急奏報送進皇城。

於是在郭紹剛剛到金祥殿早朝時,他便從宦官手裡拿到了盧多遜的急報……整個過程是非常短的,受益於這個時期(五代)以來的軍國集權制度,中樞的權力非常集中、很少中間程序。當然這種制度很不利於平衡,樞密院的權力過大,當年太祖郭威都差點被樞密使挾制。

郭紹看完了奏報,這才走上御座。下面的衆官員紛紛叩拜,郭紹說罷“平身”,徑直轉頭對旁邊翰林院的人說道:“下旨。”

大臣們聽了便分列兩邊,沒急着說話。

郭紹當衆說道:“命符昭序(符彥卿長子)爲河北前營都部署,張光翰(龍捷軍左廂廂都指揮使)爲前營招討使,率領相州兵馬北上,統籌易、雄、霸、定、莫諸鎮兵馬,驅逐契丹軍入寇,加強北面防禦。”

郭紹說完微微鬆了一口氣,遼軍入寇並不久,朝廷很快就調動大軍北上,已經算是很積極的應對了,算是給河北諸鎮和百姓一個態度,勉強維護了朝廷威信。

他放鬆的同時,臉上又有些許隱忍。

陽光從各處門窗照射進來,郭紹身上的黃色袍服被照得金光閃閃,他的臉上神情已與做武將時極不相同了。衝動與氣盛被深深地壓在了體內,二十四歲的臉卻多了幾分更老成的東西。所在的位置、彷彿真能極快地改變一個人許多方面。

(本章完)

第二百二十三章 紫微星弱第三百四十三章 嘴和咽喉第四十章 忠貞不渝的執念第五百六十一章 再聚晉陽(1)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有什麼能給予第六百零八章 無法交流第一百一十四章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第七百六十八章 人主替天行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當哥哥一樣第三百六十章 蜜蜂蟄人上架感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一百六十章 活口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八百一十九章 跑路的楊袞第一百一十章 名聞全軍第八百九十九章 如若是真第八百章 商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冷落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七百五十一章 你莫哄我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開大朝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五百零三章 弓弦的振動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止那一次第五百零三章 弓弦的振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五百一十三章 暗香滋德殿(1)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七八一十一章 泥潭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可以反抗得更好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一百章 走夜路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四百九十二章 想要更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焰火中的歡聚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七百七十二章 永不陷落之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龐大的橐駝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六百六十四章 討價還價的情意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八百七十五章 意氣用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雪中沉寂的野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博弈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八十九章 淮南第四百二十一章 食魚的魚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九章 高平(3)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口(3)第二百七十九章 惡魔第八百二十七章 看清楚方向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第八百零一章 好東西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中的長髮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瓦匠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一百章 走夜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就不讓如願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國彩面
第二百二十三章 紫微星弱第三百四十三章 嘴和咽喉第四十章 忠貞不渝的執念第五百六十一章 再聚晉陽(1)第三百零二章 一萬六與六萬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有什麼能給予第六百零八章 無法交流第一百一十四章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第七百六十八章 人主替天行道第四百五十六章 雪中的變化第一百零四章 當哥哥一樣第三百六十章 蜜蜂蟄人上架感言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一百六十章 活口第十四章 武訖鎮(4)第八百一十九章 跑路的楊袞第一百一十章 名聞全軍第八百九十九章 如若是真第八百章 商人第二百九十四章 冷落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七百五十一章 你莫哄我第七百零六章 灑滿陽光的長廊第八百六十一章 重開大朝第二百五十五章 枉然的真理第三十一章 青天大官爺第五百七十六章 虎口(6)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二十一章 草船借箭第五百零三章 弓弦的振動第六百八十二章 薔薇中的重逢第七百四十章 寶鞘存利劍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止那一次第五百零三章 弓弦的振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七百九十七章 敵國的敵國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二百九十六章 舊事第五百九十六章 李子第五百八十二章 等你很久了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五百一十三章 暗香滋德殿(1)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七八一十一章 泥潭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可以反抗得更好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三百一十六章 信念第六百零四章 簡單的事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八百三十一章 螻蟻第五百二十四章 藥材第一百章 走夜路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四百九十二章 想要更多第三百五十九章 焰火中的歡聚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六百五十五章 衣錦還鄉第一百九十五章 誰對誰錯第七百七十二章 永不陷落之堡第一百二十九章 龐大的橐駝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四百七十三章 殺個痛快第六百六十四章 討價還價的情意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八百七十五章 意氣用事第三百三十六章 雪中沉寂的野心第七百八十四章 博弈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五百一十一章 國力的轉化第八十九章 淮南第四百二十一章 食魚的魚第九百零四章 自古不變第九章 高平(3)第五百七十三章 虎口(3)第二百七十九章 惡魔第八百二十七章 看清楚方向第七百九十九章 櫻花第八百零一章 好東西第一百四十二章 風中的長髮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一百六十二章 董瓦匠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二百一十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零六章 晉州之役(1)第八百三十二章 正義第一百章 走夜路第四百六十八章 就不讓如願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二十一章 百鍛成鋼第六百九四章 可記得醉紅樓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臥薪嚐膽第五十章 鋪牀疊被第二百三十六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一十七章 北國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