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利害

北漢使臣李信被護送回國,議和的消息就在晉陽不脛而走。

劉鈞問策回來的樞密院事李信,李信竟說周國主頗有誠意,未嘗不能試試。照李信的說法,兩國一向相互仇視、互不來往,這次若能拿趙匡胤作爲議和條件;或許不能避免戰爭,但可以走出緩解關係的一步。

北漢主又問宰相,宰相說趙匡胤對北漢國沒什麼用……此話倒是深得劉鈞之心,劉鈞不敢用趙匡胤。

……趙匡胤等兄弟聽到風聲,幾個人聚在一起唉聲嘆氣。

石守信忍不住牢騷道:“我等與喪家之犬有何區別?”

李繼勳道:“而今我等眼看要被出賣,卻無計可施、想走也沒法走,北漢主恐怕不會放咱們。郭鐵匠是鐵了心要趕盡殺絕,這等手段都用上了!”

“郭鐵匠就是十足小人!”石守信罵道,“從來都是他對不起趙兄,先是害死趙兄的父親和兄弟,後又發動兵變對付咱們,還將咱們在禁軍裡的人趕盡殺絕……不久前還派刺客意圖謀|殺!咱們何時做過對不起他的事?到頭來,咱們有仇還沒報,反倒是郭鐵匠不依不撓,好像咱們倒虧欠了他。”

“人心吶!”李繼勳長嘆了一聲,“人心險惡難測,他越是自知理虧,越是不會放手。”

趙匡胤皺眉道:“因爲郭鐵匠知道咱們怨恨他,揣測咱們會報復對付,他自然視作心腹大患、要先動手鏟除,不給咱們報仇的機會。”

李繼勳打量了一會兒趙匡胤,恍然道:“趙兄應有破解之策?”

如果必死無疑,以趙匡胤的性子,此時該沮喪消沉纔對。但趙匡胤看起來只是發愁,還沉得住氣的樣子。

趙匡胤道:“我覺得還沒到走投無路的時候。北漢主總會想明白,把我出賣給大周他也得不到好處,與虎謀皮罷了。現在主要缺一個替咱們說話的人。”

李繼勳沉吟道:“聽說楊業(改姓北漢國姓,明面上一般稱劉繼業)是個正直的人,我也有過兩次泛泛之交,說得上話。”

趙匡胤搖頭道:“找誰都不能找楊業,此人肯定不願意替咱們說話。他弟弟反覆在大周和北漢之間投奔,現在大周出仕,我怎麼瞧怎麼覺得楊家是在留後路。咱們現在的身份其實是大周的要犯、更是大周新君郭鐵匠的仇人,楊業要是替咱們說話……極可能兩頭得罪,他不會幹這種事。”

衆人聽罷一籌莫展。

趙匡胤道:“我倒覺得,和楊業同在侍衛司的馮進珂應該會願意爲咱們說話。”

李繼勳問道:“趙兄認識那個馮進珂?”

趙匡胤搖頭道:“不認識,只是知道有這麼個人。”

衆人一聽,都好奇地轉頭看着趙匡胤的黑臉,想知道爲什麼要找這個不認識的人。

趙匡胤道:“我只是揣測北漢侍衛司的人事佈局。北漢的文武制度,是繼承了(後)漢朝;而大周太祖也是(後)漢朝的武將,大周朝廷也與北漢有相通之處……北漢國的

掌兵衙門不同之處在於,沒有殿前司,所以侍衛司的兵權尤重。

在兵權最重的侍衛司,高層大將不可能一個鼻孔出氣,不然北漢主不能安心。因此我猜測,楊業和馮進珂不是一路人。

北漢的大將武將不少,北漢主卻專門讓楊業姓劉,我以爲除了拉攏安撫、北漢主心底對此人多少有點提防心。那麼和楊業在同等位置的馮進珂,是北漢主專門安插制衡的可能,就更大了。”

李繼勳聽了一會兒,覺得此中關係複雜,更加對趙匡胤有敬畏之心……李繼勳比趙匡胤年齡大,現在他更不敢做大哥了,趙匡胤的心智並非不是一般武將;李繼勳覺得退一步,尊稱趙匡胤爲兄,是明智的做法。

趙匡胤道:“我先找個機會拜訪,與馮進珂談談便知。”

……兩天後,趙匡胤拜訪馮府,立刻就被接待了。

雖然趙匡胤在北漢國職位不高,現在也沒實力了,但擋不住他曾經地位高、有名氣。名氣就能叫他被人高看一眼,哪怕是侍衛司大將也願意接待。

及至客廳,上茶、寒暄,一番客套。

趙匡胤便徑直說道:“末將聽聞,陛下(國主)欲將末將押解周國,以此議和。”

“本將確是聽聞過風聲。”馮進珂點頭道。

趙匡胤觀之,馮進珂並無厭煩的表情。趙匡胤覺得就這樣直接說明來意,反而更好;本來就沒交情的人,若是太多奉承和無用的話,會叫人家摸不着來路……不知道你想幹嘛,就會有提防心。

直接說明有求於人,對方反而懂了路數,交情依舊沒有,但會坦誠不少。

趙匡胤想罷,便道:“末將有不情之請,想請馮將軍在陛下面前,進幾句忠言。”

馮進珂淡定問道:“趙將軍何以獨獨來找本將?”

趙匡胤道:“聽聞馮將軍是陛下最忠心的大將,這番話得要忠臣纔敢說。”

“本將自是一心報效國家。”馮進珂坦然接受了吹捧,又問,“可本將與你本無交情,爲何要替趙將軍說話?”

趙匡胤道:“馮將軍不僅是替末將說話,也是爲國家着想。”

馮進珂饒有興致,言辭乾脆:“願聞其詳。”

趙匡胤道:“國家之間征伐大事,豈能因這點小事而改變?若周國一心想用兵,就算將我送過去,也不會改變他們的決定。馮將軍應知,此事對北漢國沒有半點好處……只有壞處,便是未戰先示弱。

其次,遼國尚未與周國示好,我國先向敵國示好,將遼國置於何地?”

馮進珂沉吟片刻,說道:“趙將軍所言,前者我很贊同,沒有什麼好處。不過後者倒不用計較,遼國不是一兩次看咱們不順眼;他們在後面給咱們支持,也不是因爲關係好,而是相互利用罷了。”

趙匡胤抱拳道:“馮將軍英明之見。還有一個最要緊的利害干係,朝廷不能不考慮。

周強漢弱、周大漢小,話雖不中聽,卻是顯而易見。今日若陛

下示弱、示好,叫臣民們何去何從?我國與周國雖爲敵國,交戰多年,但兩國官民皆爲漢人,一旦關係放鬆,不利的是弱國……難免有一些人爲將爲官,不過爲升官發財、榮華富貴,現在可以爲我國效力,今後爲何不能爲周國效命?

一旦議和,緩解關係來往,要是有奸細趁虛而入,拉攏、煽|動、勸說軍民,恐怕會有倒戈相向的風險。”

馮進珂聽罷良久沉默了。

趙匡胤留意觀察了一眼,當下便不再多言。

過了好一會兒,馮進珂才道:“我一個武將,不便對國事指手畫腳。不過朝中司空郭元爲與我交好,這事兒我與他說說。若是他認爲有理,上書進言陛下,必能湊效。”

趙匡胤聽罷,起身道:“大恩不敢忘。馮將軍軍務繁忙,末將便不多叨擾了。”

……果然不多久,北漢主就明確拒絕了交出趙匡胤的事。並且說了一番冠冕堂皇的理由,說是大周的武將受到了不公的對待,到北漢來,朝廷隨時誠意款待云云。

……

周朝廷出主意的人是魏仁溥。東京得到消息,又一次在談判上失敗;不過朝廷再一次採用了老辦法(耍流氓),談不贏就要動手。

魏仁溥進言皇帝,趁議和不成,馬上對北漢開戰!

魏仁溥道:“此時便意圖一舉滅掉北漢,準備尚不充分,時機尚不成熟。但可先對北漢進行襲擾、試探,攻打蠶食其邊境。此戰的動靜不能太小,咱們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襲擾,而是試圖吸引遼軍來援。”

他回顧諸重臣,似乎已經忘掉了被北漢國拒絕和談的不快,侃侃而談,“北漢舉國也就幾萬兵力,精銳不過兩三萬。我朝只要一支偏師出遼州,虛張聲勢,作勢要大舉進攻晉陽;北漢必請遼軍來援。

遼軍遠道而來,一到晉陽,大周軍便撤出北漢國。南撤觀望,疲勞消耗遼軍和北漢國力。爲將來攻取晉陽做好準備。”

郭紹聽罷覺得頗有道理,反正暫時還沒把握一戰攻下晉陽;和北漢進行拉鋸襲擾的戰爭也是利大於弊。因爲大周的國力遠超北漢,最不怕與北漢消耗,正是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郭紹頓時就問:“爾等以爲,調動哪些兵馬妥當?”

魏仁溥最近很積極出謀劃策,當下又拜道:“得要一股精銳,尚能在野戰時保有優勢。駐相州的龍捷軍張光翰部,有精兵兩萬;另外新任昭義軍節度使慕容延釗,手裡有鎮兵、淮南感德軍數萬之衆,可調動一部人馬爲援。”

郭紹心裡又想着授權給誰來主持此戰,乍一想,侍衛司廂都指揮使張光翰、或昭義軍節度使慕容延釗都可以勝任。但郭紹一時間想起了另一個人:符昭序。

河北的近況,沒有大戰。符昭序去河北部署兵力後,遼軍應該不願意在此時與大周軍決戰,遲早退走;郭紹就等他的奏報。

只不過河北那裡的功勞,仍然不夠提升符昭序的軍功。

(本章完)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宋州(1)第三百六十一章 鼻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二百二十七章 怒不可遏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四百零五章 殘留的氣味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三百四十五章 八字破陣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定河之役(2)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第三百九十一章 梅花圖第八百三十章 董去病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十九章 佛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一百九十一章 再抱一次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六百二十四章 有多少事可以胡來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八百六十五章 廢棄的長城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三百九十五章 溼腳印第八十九章 淮南第七百七十八章 無定河之役(3)第二百六十二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慘雨第一百二十九章 龐大的橐駝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災第五百八十六章 走馬觀燈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八十六章 江水滔滔葬亡魂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五百六十章 插翅難飛第八百六十章 東拉西扯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八百八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妹第八百三十六章 沐浴光輝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九百一十一章 風景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二百一十二章 雲裡霧裡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七百九十三章 新的開始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四百四十四章 受傷的野獸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勇猛忠誠第二百五十六章 努力剋制中第三百八十章 那難堪的一面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長的一夢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一百五十四章 什麼都沒發生過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二百二十四章 短促低沉的話第四百四十八章 犧牲(2)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四百零七章 項莊舞劍(2)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六十九章 哀愁(1)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四十八章 拂袖談笑間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民於水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醫治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
第四百八十三章 宋州(1)第三百六十一章 鼻涕第六百五十三章 不能喂得太飽第五百一十章 不變的宮廷第二百二十七章 怒不可遏第一百一十六章 教他如何帶兵第四百零五章 殘留的氣味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三百四十五章 八字破陣第七百七十七章 無定河之役(2)第六十章 附庸風雅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訊息第三百九十一章 梅花圖第八百三十章 董去病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六百七十七章 三寸不爛之舌第三十九章 佛曰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一百九十一章 再抱一次第五百三十六章 躬親第一百四十七章 積蓄重逢之力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四百八十章 帝國之樹第六百二十四章 有多少事可以胡來第四百八十七章 通天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神第八百六十五章 廢棄的長城第二百零五章 親兄弟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后的傷第七百零八章 春的訊息第三百九十五章 溼腳印第八十九章 淮南第七百七十八章 無定河之役(3)第二百六十二章 處心積慮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慘雨第一百二十九章 龐大的橐駝第一百五十七章 血光之災第五百八十六章 走馬觀燈第五百六十三章 再聚晉陽(3)第八十六章 江水滔滔葬亡魂第七百二十章 孤城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五百九十一章 左攸獻圖第五十七章 非等閒之輩第五百六十章 插翅難飛第八百六十章 東拉西扯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一百二十七章 打油詩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聲第八百八十四章 等待第七百六十七章 白高大第五十二章 喧譁軍營第五百八十九章 浮動第一百二十四章 二妹第八百三十六章 沐浴光輝第五百三十五章 料錯第九百一十一章 風景第四百九十五章 貼紙條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三百九十章 貞節牌坊第二百一十二章 雲裡霧裡第五百五十章 伏擊(2)第七百九十三章 新的開始第六百四十八章 忽遠忽近第四百四十四章 受傷的野獸第一百五十九章 黑路第二百零九章 動物世界第一百二十五章 勇猛忠誠第二百五十六章 努力剋制中第三百八十章 那難堪的一面第七百六十一章 錢荒論第一百一十三章 好長的一夢第六十一章 無風搖曳的簾子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二百五十章 欲言又止第三十二章 大人不記小人過第九十章 要死了第四百九十八章 從容與瑣碎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一百五十四章 什麼都沒發生過第二百六十六章 霸道的婦人(1)第四百二十八章 掠國分財第二百二十四章 短促低沉的話第四百四十八章 犧牲(2)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一百六十五章 一戶兩命第四百零七章 項莊舞劍(2)第五十九章 盛情難卻第五百零五章 葉子戲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六十九章 哀愁(1)第七百二十一章 舉頭望明月第四十八章 拂袖談笑間第一百六十四章 趙府的驚變第二百四十五章 追隨腳步節拍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民於水火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醫治第八百九十一章 獨釣寒江雪第六百五十八章 初學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