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磚家

海路安撫使司確實大捷了。

這一點毋庸自疑,因爲第一封捷報,你還可以說他們語焉不詳,說他們沒有絲毫的佐證,可是這第二封奏疏,卻是言之有物。

而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已經目瞪口呆了。

而且據聞,已有海路安撫使司的武官入京,這份奏疏,是人家親自送來的。

這擺明着告訴大家,倭國的事已經擺平了,若是不信,到時自會有國書、降表,還有諸多‘倭寇’人頭送到。

海路安撫使司很厚道,便是報捷,也是如此的乾脆,至少第二封奏疏就是如此。

事情的經過,在奏疏裡說的很清楚,這洋洋萬言的奏疏,雖然辭藻並不華麗,一看就是尋常刀筆吏之作,不過卻總算是敘事清楚。

海路安撫使司繼續對倭國進行侵略,甚至於列陣於京都之外,揚言要毀其宗廟,戮其王室。

倭國的王室,雖然象徵意義更大,可是如此耀武揚威,倭人卻是傻了眼,這是要命啊,這不但是打臉,還是要將倭人最後的一點精神支柱也要徹底葬送,瞧着架勢,這分明就是要滅國,失去了王制,這就意味着,許多的貴族,也就失去了所謂的合法性,這是倭人決不能容忍的。

而更可怕的是,這些倭人早就被打怕了,若說一開始,大家還鬥志昂揚,可是海路安撫使司指東打西、所向披靡,連克無數重鎮,而倭軍們東奔西跑,一會兒被包餃子,一會兒被圍城打援,一會兒又是半路截胡,又一會兒被抄了後路,原本倭人以爲,新軍不過是仗着艦船,以多勝少,心裡還有一些不服,可是到了後來,人家也沒了耐心,索性讓你集結起來,在千葉一帶,與倭軍決戰。

倭人拼湊了一萬多的精品,磨刀霍霍,自稱皇國興亡,在此一役,準備和新軍決一死戰。

然後,災難就降臨了,先是被炮轟,緊接着是火銃噼啪作響,還沒看到人,就是灰頭土臉,倭軍退避三舍,重新整備,這一次他們學的聰明,選擇了雨天突襲,下雨的時候,新軍的火器的實力大打折扣,正好趁此,和新軍刺刀見紅。

倭人又鼓舞了鬥志,他們覺得這一次,必定成功。

而新軍爭鋒相對,兩軍在曠野進行決戰。

結果卻是倭軍慘敗。

他們輸的很徹底,可是一點都不冤枉,當然,理由有很多,一方面,武器方面,他們有很大的代差,倭人缺的不只是槍炮,還有近戰兵器。倭刀固然是精良,可是不要忘了,倭刀的製作十分複雜,而且保養維護的花費極其高昂,只有武士階層,才能養護的起,可是武士終究是少數,大多數人手持的器械,就有些慘不忍睹了。

而反觀新軍,雖然也是持刀,卻都是制式武器,縱然不及倭刀,可是比起尋常的倭人兵丁卻要好上太多。

除此之外,倭人一旦衝鋒,便是各行其是,這很符合倭人的風格,他們講究的是武勇,即所謂的個人武勇,這一手在小規模的戰鬥中或許有用,很有爆發力,可是一旦遇到紀律嚴明,並且堅韌不拔的軍馬時,頓時便沒有了用處。

倭軍再次大敗,這一次,再不是心不甘情不願,而是徹底的喪失了自信。

當你喪失了自信的時候,這場戰爭,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的疑問,新軍所過之處,所向披靡,甚至一個小隊,便敢孤軍深入,直接佔領一個城鎮,而面對的倭人,居然一個個不敢反抗。

要打敗你的敵人,最重要的是打垮對方的精神。

而倭人的貴族們,已經感覺到了滅頂之災來臨,許多貴族聚集於京都,他們做的事只有一個,剷除任何的鎖國派,並且老老實實,按照海路安撫使司公佈的所謂倭寇名冊,拿捕這些‘倭寇’,然後十分順從的,希望海路安撫使司能夠準其和議。

和議的條件很是苛刻,甚至可以用搶劫來形容,其中規定,倭國必須賠償海路安撫使司的損失,這就是說,我不遠千里來打你,這車馬費要不要報銷,報銷還不夠,還得算利息,算了利息還不夠,還得是高利貸利滾利的那種。

於是,倭人賠償海路安撫使司現銀七百九十萬兩。

這對大明朝來說,也是一筆天文數字,對倭國,自然不必說。

賠款之後,爲了保障你還銀子,要不要抵押?於是海路安撫使司又設計出了一套還賬的套路,即所謂拿金礦和銀礦抵押,除此之外,倭國與海路安撫使司簽訂貿易協議,雙方的貨物交流,完全免除關稅。

這個要求,看上去好像十分平等,倭人的貨物到了大明,大明不收取他們的任何關稅,海路安撫使司的貨物也是如此,可謂互惠互利。

不過,但凡是內行人都知道,這所謂的協議,其實就是最大的不平等,因爲大明如今生產天下各種貨物,不收取任何關稅,便可將大明的貨物更加輕易的流入倭國,而倭國卻幾乎沒有任何和大明競爭的商品,除了它的金礦、銀礦、女人之外,實在拿不出任何可以與大明競爭的商品,在這種情況之下,這無疑是將自己置於受剝削的地位,而且由於大明商品沒有任何關稅,競爭力大大增加,倭國的開國派就算想要效仿大明設立工坊,也絕無可能和大明競爭。

理由很簡單,既然大明的貨物物美價廉,又不需徵收任何稅負,且是大規模的生產,倭人不是傻子,自然會選擇大明的商品。而倭人若也要新政,開設工坊,一方面,既然開工坊,就不免要忍受苛捐雜稅,倭國要維持國計民生,就不可能不徵取稅負,大明的商品徵不着,只好徵收你的稅賦了。在苛捐雜稅之下,生產工藝又是落後,資金也絕不可能比大明的大財主們那般雄厚,不能夠大規模的生產,就不可能降低價格,比如棉花,小打小鬧的工坊和大工坊是很難競爭的,因爲小工坊每年收購的棉花有限,對於棉商來說,他不願意給你讓太多的利,可一旦是大客戶,每年對棉花需求上千萬斤的工坊,那就全然不同了,人家收一斤棉花可能只要一兩銀子,而你這小商賈,只怕沒有一兩二錢銀子也未必能收來。

除此之外,倭人還割讓了鹿兒島給予海路安撫使司,這一塊相當於一個府的土地,全部由海路安撫使司管理,不但可以派駐官員,還可以駐紮軍隊。

雙方的和議,是在十分融洽的氣氛之中完成,倭方似乎也沒有什麼不滿,似乎他們還有些慶幸,海路安撫使司並不兇惡,並沒有得寸進尺,人家要的,只是做買賣和一塊土地罷了,似乎並沒有侵害到絕大多數貴族的利益。

倭國畢竟還處在戰國時期,各自爲政,相互攻伐,雖然因爲海路安撫使司來襲,使他們暫時站在了一起,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本身沒有自己的利益。比如割讓鹿兒島,固然是鹿兒島的大名倒黴,不過這位大名因爲是鎖國派中堅人物,早就被他的‘同道’們幹掉了,海路安撫使司接管他的領地,於其他大名並沒有損失,正好求之不得。

而海路安撫使司此次受益也是不小,此戰之後,倭國算是徹徹底底的成爲了海路安撫使司的貿易傾銷地,幾乎可以想象,明年對倭的貿易,還要急劇的增長,至於倭國的賠款,則是用以償付戰爭債券,而且在倭國,海路安撫使司也名正言順的有了一塊自己的領地,可以說,海路安撫使司的利益幾乎沒有任何損失,反而趁此膨脹起來。

至於倭國這邊,倒也很光棍,倭人有一點是很讓人欣賞的,輸了就是輸了,打不贏你就打不贏你,他們也絕不會糾結,然後他們會一反從前囂張的態度,轉眼之間,就成了順民。對海路安撫使司的國際友人們,絕對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之處,至少奏疏裡就說的很明白,鄧安撫使大人現在就成了京都裡的貴客,無數倭國名流爭相拜謁,犒勞新軍的物資還有美酒堆積如山。

鄧健的日子過得顯然很是逍遙,可是在內閣裡的袞袞諸公們來看,卻大多是面如土色。

楊廷和的眼睛能殺人,至少現在的張進用已經感覺自己像是被人勒住了脖子,一臉的豬肝色,連呼吸都感覺有些不太順暢。

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這新軍莫非都有三頭六臂,難道這是天意,新軍冥冥之中,有天助嗎?

張進用不相信這個結果,可是不相信並不代表現實之中沒有發生,他悲劇的發現,許多同僚看他的眼神,大多帶着不懷好意,甚至有人輕輕冷哼,似乎隱含着對自己的不屑。

………………………………

第189章 鬥法(二)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590章 吾皇萬歲第127章 金錢都是浮雲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885章 報復第659章 破天荒第435章 臭味相投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452章 聖明第14章 別惹我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225章 趨利第382章 爭鋒相對第205章 爲君分憂第744章 講道理嘛第352章 騰飛第59章 濁流知府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540章 論戰第248章 逆轉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253章 拖下去喂狗第204章 拿下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543章 坑死你的節奏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434章 徐兄請上船第541章 歡欣鼓舞第287章 嚴師出高徒第360章 結義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16章 家大業大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482章 非清非濁第441章 皇帝的面子第107章 御書第496章 討倭檄文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762章 內閣首輔大學士第54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6章 家大業大第753章 勸進第755章 收拾你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392章 決一死戰第38章 應考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400章 慶生第688章 僞詔第260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28章 有朕親臨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389章 交鋒第658章 老子也要有德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05章 箭在弦上第167章 天子很隨和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720章 牛人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106章 變數第483章 我即是聖第531章 鉅變第500章 告捷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332章 報復第573章 升官發財要看自己第278章 善戰者死於兵 善泳者溺於水第91章 班門弄斧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638章 天子殺人第336章 你完了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660章 鼓掌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03章 比一比第106章 變數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624章 帝相爭執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657章 風暴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03章 拼了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60章 結義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393章 去死第546章 萬歲第372章 龍爭虎鬥第451章 賊就是賊第266章 有賬要算
第189章 鬥法(二)第204章 三喜臨門第415章 抄家滅族第590章 吾皇萬歲第127章 金錢都是浮雲第394章 這纔是牆倒衆人推第885章 報復第659章 破天荒第435章 臭味相投第579章 喜得貴子第452章 聖明第14章 別惹我第345章 取而代之第587章 崇文殿對決第225章 趨利第382章 爭鋒相對第205章 爲君分憂第744章 講道理嘛第352章 騰飛第59章 濁流知府第436章 不自量力第540章 論戰第248章 逆轉第192章 帝心難測第253章 拖下去喂狗第204章 拿下第479章 千秋偉業第543章 坑死你的節奏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642章 開宗立派第434章 徐兄請上船第541章 歡欣鼓舞第287章 嚴師出高徒第360章 結義第142章 建功立業只在今日第16章 家大業大第246章 你知罪嗎第482章 非清非濁第441章 皇帝的面子第107章 御書第496章 討倭檄文第719章 不撞南牆不回頭第762章 內閣首輔大學士第54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16章 家大業大第753章 勸進第755章 收拾你第738章 使朕無憾第392章 決一死戰第38章 應考第266章 有賬要算第400章 慶生第688章 僞詔第260章 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228章 有朕親臨第68章 從此徐謙是路人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389章 交鋒第658章 老子也要有德第625章 升任總督第761章 黨伐異同第40章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第128章 放馬過來第105章 箭在弦上第167章 天子很隨和第404章 這就是水平第720章 牛人第379章 大案要案第106章 變數第483章 我即是聖第531章 鉅變第500章 告捷第311章 打人是可以不犯法的第332章 報復第573章 升官發財要看自己第278章 善戰者死於兵 善泳者溺於水第91章 班門弄斧第136章 一封奏疏第638章 天子殺人第336章 你完了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660章 鼓掌第249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403章 比一比第106章 變數第432章 驚天捷報第581章 糧食就是根本第624章 帝相爭執第149章 內閣震動第657章 風暴第618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603章 拼了第466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第360章 結義第233章 上貢好處多第393章 去死第546章 萬歲第372章 龍爭虎鬥第451章 賊就是賊第266章 有賬要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