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世事難料

郭靖在屋裡潛運神功,第二日正午才方始復元,郭靖睜開眼睛,看見黃蓉坐在桌子旁,心想蓉兒爲自己護法一夜,當年自己被歐陽修的“蛤蟆功”打傷,黃蓉爲了給自己療傷,花了七天七夜的時間,郭靖走到黃蓉身邊握住她手,臉露微笑。黃蓉也睜開眼睛,二人相對不語,心中甚感安適,二人緊握着雙手從屋裡出來,看見郭破虜站在門外,郭破虜回頭看見父親沒事,面露喜悅,郭靖黃蓉二人回來還未來得及和郭破虜說話,一開門見到破虜已經是一個大孩子,郭破虜和郭靖年輕時期真是一模一樣,資質雖然說不上奇才,但比起那個時候的郭靖強了不止多少,郭靖心中一想,說道:“破虜,好久沒考驗你的武功了,來吧我們開始吧!”,郭破虜拿起竹棍當劍,一招“長虹貫日”迎面攻來,郭靖側身躲過,一招“風捲殘雲”,郭破虜隨手一招後發制人,靈巧必過!郭靖喜道:“不錯,有進步!”一招“橫掃破空”攻向郭破虜,郭破虜一招月下獨酌,下腰挑開劍招,郭靖隨即一招大鵬展翅,郭靖內力化境劍招極爲承重,眼看郭破虜已經招架不住,忽然之間使出手揮五絃,卸掉大半功力,但自己的木棍卻也斷了半截,郭靖笑道:“破虜有長進,已經能接住爲父三招!”郭破虜知道在父親面前用“降龍十八掌”是班門弄斧,郭破虜看見父親若有所思問道:“爹爹,今日要傳授孩兒厲害的本事?”,郭靖說道:“剛纔你用了越女劍法,玉簫劍法,身形步伐又用到逍遙遊,學功夫廣博是好事,但學而不精終究難成一家武學,你步伐輕盈,招數變化多端,全真教的天罡北斗陣的步伐最好傳授與你!”郭破虜說道:“天罡北斗陣不是七人才能用嗎?”郭靖說道:“天罡北斗陣乃是當年王重陽祖師所創,全真七子因此名震天下,父親是在機緣巧合之下參悟北斗陣的奧秘,結合九陰真經內功要訣,領悟一套北斗七星步伐,今日傳授與你,也好讓你臨陣對敵中,更好提高身法!”郭破虜得入神,郭靖繼續說道:“天罡北斗陣,由七個佔位,也就是七個星位組成,分爲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一人使出這個陣法應記住一正一奇,虛右實左,忽前傾後,虛實相托,七星星位爲根本!”郭破虜看着父親說着口訣,演練着步伐,看得是眼花繚亂,每一個星位都能演練出各種劍招,郭破虜背下口訣,記住步伐要領,反覆練習,這“天罡北斗陣”何等玄妙,豈是一時半會就能領悟的,郭破虜試了幾次都沒能領會,郭靖心裡非常滿意,笑着說道:“破虜,不必心急,這武功還需慢慢領會,爲了讓你更好的領悟這陣法,我就將九陰真經裡的內容傳授於你,假以時日,你總會領悟的。”郭破虜大喜,九陰真經是天下武學總綱,書中所記載的武學博大精深,威力無窮,所有上乘武學的原理幾乎都不脫離九陰真經的內容,無論甚麼樣的絕學都能在真經當中找到相對應的理念,是武學的最高境界。郭靖走到郭破虜身前,把上卷真經的經文從頭念給他聽,經中所述句句含義深奧,字字蘊蓄玄機,一時之間哪能領悟得了?郭靖便說一句,命他跟一句,反來複去的唸誦,數十遍之後,郭破虜雖然不明句中意義,卻已能朗朗背誦,再念數十遍,已自牢記心頭。不知過了多久,郭靖已將大半部經文教了郭破虜,命他用心記誦,同時照着經中所述修習內功。郭破虜覺得這些內功的法門與全真派內功似乎理路一貫,只是更爲玄深奧微,皺着眉頭說道:“爹,孩兒愚鈍,一時之間難以理解經文的含義。”那真經上卷最後一段,有一千餘字全是咒語一般的怪文,嘰哩咕嚕,渾不可解,也是郭破虜最不解的一段,郭破虜哪知道,那段怪文便是九陰真經的總綱,《九陰真經》的總綱是黃裳刻意以漢文音譯的梵文寫成,爲免真經落入歹人之手,而加以防備的一種手段,後來給一燈大師譯成漢文,郭靖遂得以領悟,總綱明言九陰極盛乃是災害,總綱的要旨亦是要糾正這一毛病,若修習成功,便達到武學最高境界,而郭破虜纔剛學習,不適合現在就練,郭破虜問這些咒語是何意思,郭靖道:“天機不可泄漏,你讀熟便了,九陰真經包羅萬象,縱是練武奇才也不可能一時間就領悟,你只需要按我教你的法門練習,必然有所收穫。”“爹,你也太偏心了,偷偷地教弟弟九陰真經,怎麼都不教我。”郭襄撅着小嘴走了過來,“娘啊,你看爹好偏心,偷偷地教弟弟九陰真經,我也要學。”郭襄挽着黃蓉的手臂不停的撒嬌,郭靖有些不知所措,黃蓉笑着對郭襄說道:“哎呀,我們郭大女俠,在外面耍美了,這次怎麼突然想學武功了。”郭襄知道黃蓉是在取笑自己,笑嘻嘻的說道:“娘,九陰真經是武林寶典,爹爹怎麼能只教弟弟呢,而且弟弟還會爹爹的降龍十八掌,還在外公那裡學了三年,萬一以後弟弟欺負我呢,那該怎麼辦?”“二姐,怎麼會呢,破虜萬萬不會欺負二姐的。”郭破虜緊張地說道。郭靖說道:好了好了,襄兒,爹爹也教你就是了,你們兄妹二人一起學習也好。”郭襄笑眯眯,看起裡非常高興,郭襄又說道:“爹爹,你能不能在教一個人啊。”郭靖有些迷茫道:“還有一個人,誰?”郭襄有些心虛地說出:“張君寶”,郭襄說得語速很慢,不知道爹爹會不會答應,郭靖遲疑了一會沒有說話,黃蓉搶道:“襄兒,你爹爹不是不願意教,你姐夫也已經把君寶的來歷告訴我們了,只是張君寶自幼便習的少林一派的武功,而九陰真經屬於道家的功力,二者不是一個門路,只怕無法同時研習,強行學習只怕會適得其反,不過如果張君寶遇到了武學上的難題,我們倒是可以指點一二的。”郭襄若有所思的想了一會,娘說得也有道理,郭靖微微一笑道:“能收張少俠這樣的少年郎做徒弟,爹爹只是求之不得,只是覺遠大師所傳,只怕要勝我許多呢,這樣吧,我們先去看看君寶,這孩子被逐出少林無依無靠也是可憐。”“謝謝爹,張兄弟出來吧。”郭襄說完,張君寶從長廊拐角出來走到郭靖身邊,張君寶本也無意拜郭靖爲師,只是礙於郭襄的盛情,纔不得不隨他一起來見郭靖罷了,郭靖又對張君寶道:“君寶,尊師的所學,實在勝我許多,只是他慈悲爲懷,未曾學過外門的攻防招式罷了,你若想學,我倒是可以傳你些招式,至於收你爲徒,卻是不敢當的。”張君寶見郭靖不願收徒卻願意傳授武功,不由得大喜,說道:“前輩武功蓋世,晚輩若能蒙您指點一二,自是一生受用不盡。”郭靖聽他這麼說,問道:“你以前可學過什麼招式沒有?”張君寶答道:“只學過一套羅漢拳,還有楊大俠在華山絕頂所傳的那四招。”郭靖聽罷,道:“是少了點,但武學之道,招式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性的修爲與內力的修爲,你所學的招式雖說不多,但若勤加練習,想要擊敗二三流的高手,乃至於一流的,也不是沒有可能。”郭靖頓了頓,又道:“你莫看過兒傳你的只有四招,這四招妙得很哩。”張君寶想起在華山絕頂一戰和在少室山上那一戰,更是覺得郭靖所說大是有道理,便道:“前輩說的是。”郭靖頓了頓,又道:“招式之要,在於制人,臨敵之際,最要緊的是不可受制於人。”張君寶忽然緊緊地皺着眉頭,一臉的不解,郭靖道:“怎麼?可是我說得有什麼不對麼?”張君寶道:“前輩說的,與我師父所說,卻是大爲不同。”郭靖面露訝色,道:“那你師父是怎麼說來着的?”只聽張君寶道:“當日,我師父曾說過‘由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從身能從心,由己仍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這卻與剛纔郭靖所說的“制人而不制於人”大是不同。此語一出,郭靖黃蓉二人也是不由得一呆,更別說郭破虜和郭襄了。郭破虜道:“不對啊,‘從人’不就變成受制於人了嗎?受制於人又怎麼能‘活’呢?會不會是你記錯了。”不料張君寶卻很肯定得道:“我師父就是這麼說的,絕無可能記錯。”擡眼看去,卻見郭靖也是一臉的疑惑,已是陷入了沉思,知道這必是一個武學上的難題,不然以郭靖黃蓉這樣的武學見識,是不會一聽到這句話便陷入沉思的。當下朝郭破虜擺了擺手,並不說話,三人靜靜的在地上坐下來等着郭靖的結論。要知覺遠大師的這句話乃是來自於《九陽真經》,乃是數百年前一位少林高人花了畢生心血寫成,其中的內功心法、技擊技巧自是別出心裁自成一路,與江湖上諸家所傳俱是不同,這位高人寫完這部書,已是油盡燈枯,是以這一路武學竟沒有傳到江湖上去。而郭靖的所學,極大部分都來自江湖諸家中的集大成之作《九陰真經》,一陽一陰,便是在名字上也是大爲相異,郭靖在《九陰真經》上修爲已是登峰造極,經中要訣更是深入骨髓,所以在思考問題時往往會先入爲主,以爲天下武功,除此之外更無它途,所以對覺遠大師的那句話纔始終無法理解。他口裡喃喃着“由己則滯,從人則活”,竟是對地上的三人不聞不問,徑直離去。黃蓉腦子裡也不斷地思索,隨着郭靖而去,郭破虜、郭襄、張君寶三人相視一笑,並不跟從,只看着郭靖黃蓉二人如遊魂一般消失在院子外。郭黃二人滿腦子都是那句“由己則滯,從人則活”,不知不覺間已經走進書房,郭靖突然道:“蓉兒,你比我聰明,你倒是說說看,‘由己則滯,從人則活’有這種可能嗎?”黃蓉沉吟了會,搖了搖頭道:“這是個什麼道理呢?按說,這樣的話是大大不對的,可是當年在華山之巔,你我就曾經見過覺遠大師的武功,只怕不在我們之下,他的所學便是這《九陽真經》。”郭靖見素來多智的妻子竟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不覺嘆了口氣道:“武學之道,果然是天外有天啊,昔年一部《九陰真經》已是另天下豪傑爭得頭破血流,以爲便是天下最強的武功了。不想,竟又有一部《九陽真經》橫空出世。”黃蓉卻是宛若未聞,一語不發。郭靖見妻子一言不發,奇道:“蓉兒,你可是有什麼主意麼?”黃蓉忽道:“也許,我們不該讓他留在襄陽的。”郭靖一驚,道:“爲何?不管怎麼說,他師父也是因爲襄兒才圓寂的,我們照顧他也算應該的。”黃蓉見丈夫不解,忙解釋道:“我倒不是不願意讓他留在襄陽,說實話這孩子我倒是挺喜歡的,我只怕留他在襄陽,反而會耽誤了他。”郭靖知道妻子素來都有自己的主意,並不打斷只待她說下去,只聽黃蓉道:“依我看來,君寶的所學只怕是一種江湖上聞所未聞的武功,若留在襄陽,只怕反而會受你我的影響,漸漸忘去覺遠大師所傳的那一派武功,將來縱有所成,也不過是如你我一般。”近些年來,郭黃兩人武功臻於圓熟,尤其是郭靖,覺得自身所學的武功上有很大的侷限無法突破,爲了尋求這種突破,郭靖甚至不惜耗費心力,到處蒐羅各種武功的古卷殘本進行整理,期冀有所發現,但卻終究沒多大進展,此刻聽到黃蓉這話,自又是勾起了一樁心事。郭靖沉吟了一會,道:“蓉兒,你想得果然比我要遠,既然君寶所學與你我異路,我們又何必將他拉入我們這一路來呢,沒了你我的指點,說不定倒是能成就出一位震爍古今的武學宗師來呢。”黃蓉見郭靖已然明白自己自己的想法,更是激動,彷彿一代武學宗師就要在自己英明的決定之下誕生出來似的,臉上不由得綻開一朵花來。郭靖看着妻子,已然明白了妻子的高興處,道:“近年來,我也越來越覺得我們的所學有太多的侷限了,可惜一直想不透,若是君寶真能將覺遠大師所傳的《九陽真經》領悟透來,也許真能彌前人武學上的不足之處,也可算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了。”說罷,夫妻二人竟是相視而笑。“爹爹,呂大帥請你過去,說有要事相商。”郭破虜虎虎的聲音把他們拉回了風雨飄搖的襄陽。郭靖與黃蓉相視一笑,這位呂大人的要事不過是如何獻城投降,但既是“要事”郭靖卻也怠慢不得,跟着郭破虜就出了房門。郭靖趕至大帥府,只見呂文煥已經在等候了,郭靖心中雖知他必是想勸自己一道投降,但他話既未挑明,他也不好說,只得抱拳道:“大人叫草民前來不知有何吩咐?”下人送過茶來,呂文煥道:“郭大俠請用茶。襄陽物資匱乏,再過幾天,只怕連茶葉也喝不上嘍。”郭靖聽他這麼說,一時之間竟不知道如何回他好,呂文煥乾笑了幾聲,似是漫不經心地問道:“郭大俠來襄陽,有二十幾年了吧?”郭靖一愣,隨即道:“大人好記性,確實有二十幾年了。”呂文煥笑的很蒼涼道:“呂某有三十一年了。你我這半生都花在這襄陽了。”郭靖不無感慨道:“是啊,都老了。”只聽呂文煥道:“呂某年輕時,最崇拜的便是嶽武穆這樣的忠良之士,可是奸臣當道,當個忠良之士不容易啊。後來,呂某又想,身爲一方父母官,若能得保一方百姓,也不枉爲官一場了,這些年來,要是沒有郭大俠的鼎力相助,呂某絕撐不了這麼久。”郭靖道:“草民所作的,只是一個大宋子民該做的,大人謬讚了。”呂文煥看着郭靖,忽然道:“說真的,郭大俠,你覺得襄陽真能守住嗎?”郭靖一愣,想起精良的蒙古大軍,想起鐵木真、忽必烈,又想起朝廷遲遲不到的援軍和大奸臣賈似道,不禁有些躊躇了,但還是毅然道:“我大宋子民戮力同心,總有一天會將蒙古韃子趕回北方的。”呂文煥卻道:“我看,大宋的江山遲早是蒙古人的。”他身爲襄陽守將,竟說出這種話來,簡直是駭人聽聞了,郭靖也彷彿被嚇到了一般,竟說不出話來。他本就拙於言辭,震驚之下那還說得出話來,好在手裡還端着茶盞,忙將茶盞湊近嘴邊,作勢欲喝。不料呂文煥卻是鎮定自若地說道:“你我在槍林箭雨中拼殺,千辛萬苦的爲趙宋朝廷守着門戶,朝中的奸臣賊子卻在臨安作威作福,我們又是何苦來着呢?守了十幾年了,救援在哪呢?賈似道手握重兵,卻在長江沿岸重重佈防,置我們於不顧……”話未說完,郭靖已是忍耐不住,冷冷道:“呂大人難道是鐵了心要當貳臣不成?”呂文煥一頓,道:“自古良鳥……”郭靖卻不等他說完,又一次打斷了他,大聲喝道:“勸降的話,不必再說。大人投降之日,便是草民取你首級之時。”呂文煥似乎被他的氣勢鎮住了,半晌才畏畏縮縮地說道:“既然大俠願守,呂某自然也是願堅守到底的。”郭靖對他頗爲鄙夷,道:“如此甚好,告辭了。”也不理他,轉身大步走了出去,將呂文煥孤零零地留在客廳裡。郭靖鐵青着臉出了大帥府,迎面卻碰到了耶律齊,經過昨晚的調養,耶律齊的傷已經好的差不多,耶律齊見岳父臉色不對,忙上前問道:“爹爹你怎麼了,不舒服嗎?”郭靖搖了搖頭,道:“沒什麼,呂文煥這傢伙想要獻城投降,被我拒絕了。”耶律齊道:“原來如此。”頓了頓又道:“雖然蒙古大軍撤退了,但城裡物資緊缺,城內人心不穩啊。”兩人邊說邊走,不一會,已上了城牆,放眼往城外看去,昨日慘烈的情景歷歷在目,郭靖與耶律齊下了城牆,忽見街角處臥着一人皮膚水腫,像是要綻開來似的,顯得格外恐怖。兩人忙趕過去,只見那人氣息奄奄,想要救活一時不能,不多時,便有兩名士兵將那具屍體拖了開去,郭靖心中悽慘,道:“城中缺鹽,照這樣下去,就是沒被餓死也被水腫腫死了。”耶律齊道:“但願大小武能早些將救援物資送進城來……”宋兵與蒙古兵交戰多年,丐幫幫助宋兵守城,損失自是不小,近些年來,隨着戰況的進一步惡劣,丐幫之中的厭戰情緒竟是越來越高漲,耶律齊也不覺有些頭疼了。對耶律齊來說,襄陽缺鹽還不是最可怕的事,更可怕的事還在於丐幫內部派系的鬥爭,原先在他的盡力調和之下,各派系尚能相安無事,近年來,丐幫內部主降派與主戰派的鬥爭也日趨激烈起來。丐幫原先就有污衣派與淨衣派的鬥爭,現在再加上主降派與主戰派的鬥爭,並且又牽扯到污衣與淨衣之爭,更有甚者,牽扯到耶律齊的幫主之位,這就使得丐幫內部的形勢十分複雜,竟讓他也有了力不從心之感。郭靖也看出了耶律齊的心不在焉,道:“齊兒?怎麼有事?”耶律齊看了郭靖一眼,道:“最近幫內有不穩的跡象,我擔心這樣發展下去會……”下面的話耶律齊沒有說,但郭靖久在丐幫,自也知道這樣下去必是一個分裂的局面。郭靖心知事關重大,也不敢拿主意,道:“我們問問蓉兒看有什麼辦法吧。”耶律齊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郭靖與耶律齊回到家裡,將丐幫內部不穩的跡象跟黃蓉一說,黃蓉也是緊皺着眉頭一言不發,良久,方纔開口道:“丐幫污衣、淨衣之爭由來已久,現在再加上主降主戰之爭,可真熱鬧的緊了。”耶律齊聞言道:“主降主戰之爭倒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我懷疑的是丐幫有人已經投向了蒙古。”郭靖一驚,道:“你是說,丐幫已經出了內奸?”耶律齊道:“我懷疑正是這個內奸在挑起爭端,也在挑起本幫弟子對我的不滿情緒。”郭靖與黃蓉雖已知道襄陽必定出了內奸,但此刻聽耶律齊所說,似乎那個內奸就隱藏在丐幫內部,不由得俱是吃了一驚。而更令她擔心的則是丐幫弟子對耶律齊的不滿,以她的經驗看來,若這種不滿擴散開來,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只怕將會成爲丐幫分裂的禍根。她不由得想起了昔日在明霞島上七公對她講的那個故事,她覺得很有必要把這個故事再講一遍,只聽她道:“當年我在明霞島,七公將幫主之位傳與我的時候,曾經給我講過本幫兩百多年前的一個故事,兩百多年前,本幫第十三代幫主喬峰是個契丹人,喬幫主雖是契丹人,但對丐幫卻是忠心耿耿,不僅武功高強,而且膽識過人,將丐幫治理得井井有條。不料,丐幫中有反對他的長老卻以他是契丹人爲名,挑起幫中兄弟對他的不滿,喬幫主是個頂天立地的好漢子,一氣之下竟然放棄了幫主之位,歸隱山林,丐幫羣龍無首,各位長老爲爭幫主之位自相殘殺,竟將一個好好的丐幫折騰得七零八落,至此一蹶不振,直到七公繼任,才使丐幫重新振興,而丐幫污衣淨衣兩派的鬥爭,則一直沒能做出很好的解決,連七公也只能做些調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她頓了頓,繼續道:“畢竟過了很多多年,有些細節七公也不知道,我也不清楚,但有人挑起丐幫弟子對幫主不滿,卻是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黃蓉已經說完,耶律齊卻兀自沉浸在那個兩百多年前的那場變亂裡。忽地,只聽耶律齊道:“爲今之計,只有我放棄幫主之位,將幫主之位傳與一個漢人,才能避過這一場變故了。”黃蓉卻道:“不,你繼續當你的幫主,我倒是要看看是什麼人有這麼大的能耐,能將你這個堂堂的丐幫幫主廢去。”郭靖也道:“齊兒,你若不當這個幫主,豈不是剛好遂了那些別有用心的人的願了嗎?身正不怕影子斜,你只管安心地當你的幫主。”耶律齊得到郭黃兩人的支持,心下稍定,道:“謝謝爹孃。”黃蓉緊鎖着眉頭,道:“眼下,我們的麻煩事還真多,蒙古人已經撤退了,大小武救援物資不知道何時纔會到達,城內缺鹽,丐幫遭遇分裂危機,還有那個明教,樁樁件件,都是困難重重吶,內奸的事,一定要沉住氣,暗暗注意,沒有十足的把握不可聲張,以免引起恐慌。”三人點點頭。這時一陣匆忙的腳步聲傳到三人耳朵,只見小武匆匆忙忙的走了進來,激動的說道:“師傅,好消息,我和大哥找到救援物資了,大哥就在城外五里,正在向襄陽駛來。”小武一句話把三人從陰霾里拉了出來,郭靖大喜,道:“太好了,齊兒我們去接一下。”三人風風火火地出了門。郭芙從後堂走出來到黃蓉身邊,對着黃蓉說道:“娘,剛纔你們說得我都聽到了。”黃蓉語重心長地說道:“芙兒,你爹爹和齊兒武功卓越,破虜武功也足以在武林展露頭角,我都不擔心,你和襄兒是娘最擔心的,而且你現在懷有身孕,最關鍵對方在暗我們在在明,芙兒我看不如我讓大小武護送你回桃花島,那裡肯定是最安全的。”郭芙和耶律齊十幾年夫妻,怎會拋下夫君獨自離開,郭芙表示無論如何都要和爹孃齊哥在一起,讓我獨自一路離開,又有什麼意思,郭芙的幾句話讓黃蓉心裡暖暖的,母女二人相視而笑。郭靖、耶律齊、大小武四人回到襄陽已經夕陽,整個物資隊延綿數裡,鹽、蔬菜、肉應有盡有,是襄陽以南十幾個州縣早就準備好,一有蒙古退兵的消息就馬不停蹄的往襄陽運來,這些物資猶如雪中送炭,郭靖等人挨家挨戶地發物資,不漏過任何一家。張君寶自郭靖離開後,便一直在思考着郭靖說得“制人而不制於人”。當然,也想起在少林與何足道的那一場大戰,想起何足道那明晃晃的一直在眼前晃動的劍尖,心裡頭仍是覺得一陣陣的後怕,不由得覺得郭靖說得大是有理,只有出招過快,先制住別人才能不受制於人,心想:“也許師父教的只是些強身健體的法門吧,克敵制勝,還是郭大俠教得比較有用。”他這樣想着,不覺間,夜幕已是垂了下來。翌日,正想着去找郭破虜,黃蓉卻將他找了過去。他聽說黃蓉叫他,不敢怠慢,趕忙趕了過去。黃蓉見到張君寶,只稍稍聊了幾句,便切入正題,說道:“君寶,你昨日所說的‘由己則滯,從人則活’,武學一道,原是沒一定準則的,只要你認爲對的,就堅持下去好了。”頓了頓,又道:“你師父所傳的,實是一套極高深的武功,我們一時之間也是領悟不了,我倒是建議你能選個僻靜的地方好好參悟,我們倒是很希望你在襄陽住下來,只是……”說道這裡,擡眼看着張君寶。話到這裡,張君寶並不笨,哪裡還聽不出來黃蓉的意思,只是他年方十七,正是一個男孩子自尊心最強的時候,只聽出了黃蓉讓他離開襄陽之意,至於黃蓉的良苦用心,卻是並未放在心上。見黃蓉這麼說,立時便道:“如此甚好,我也剛想離開襄陽到各處轉轉呢。”擡了擡頭,像是要將某種從心底泛起的情緒壓下去一般,然後說道:“晚輩告辭了。”更不遲疑,轉身便走。黃蓉是何等的機敏,從張君寶的舉動裡,立時便看出了自己的話被張君寶給誤解了,剛想解釋,只見人影閃動,張君寶已經走近門口了。一時之間竟是忘了用輕功去追他,口中只低低蹦出一句:“君寶,這裡還有盤纏……”但張君寶竟是頭也未回,大踏步走了。良久,黃蓉方纔拿起那包給張君寶準備的銀兩,跨出兩步,忽地又收住腳步,嘆了口氣,似是在自言自語,又似是在對着銀兩說道:“多歷經點世事也好,君寶,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我們的用心的。”黃蓉的身子站成了一座雕塑,而張君寶卻是心情抑鬱,大步朝城外走去。出了城門,更是拔步便跑,只覺得離襄陽越遠越好。他雖不會輕功,但內力卻已是頗爲不凡,這一陣狂奔,當真是疾若奔馬,不多時,已將襄陽遠遠的甩在了身後。忽地,腳下一個趔趄,竟是摔倒在地,掙扎着想站起,忽然感到一陣暈旋,眼前一黑,竟昏了過去。原來,黃蓉的話雖說並不很難聽,但他在襄陽住的的日子裡,一直都有一種寄人籬下的心態,再加上自尊又強,聽到黃蓉的話,竟是把她理解成了“逐客”,所以才心情鬱結,一路拼命地奔走,自然免不了虛脫,當日覺遠大師便因內力消耗過多,虛脫而死。他年紀尚輕,雖不至於像覺遠大師一樣虛脫至死,但這般狂奔卻也是兇險至極。不知過了多久,他才悠悠轉醒,此時已是半夜,一輪慘淡的圓月懶懶的貼在青黑色的天上,幾顆孤星遠遠地閃着,將那輪圓月映襯得愈發慘淡且孤單,涼風悽悽慘慘地吹着,天越來越陰暗,幾片烏雲惡狠狠地撲向那僅存一點微光的慘淡的月亮,一時間,世界只剩下了黑暗和壓抑。還有一個孤單而瘦弱的少年。幾滴雨點悽悽地落下,像是眼淚。上半夜還好好的天,此時竟下起雨來。周圍俱是平地,連個避雨的地方也沒有,不一會,張君寶全身已是溼透。溼淋淋的衣服黏在身上,甚是難受,他索性坐在地上,思考起自己下一步的路。他本是個天性樂觀之人,加上深受覺遠大師數十年的佛法薰陶,對得失之事看得也遠較同齡人看得開,他去襄陽,雖說也是爲了找尋一個棲身之地,但更多地只怕是爲了那個給他手帕的少女。華山絕頂,那個少女柔柔的眼波,還有那方素淨而帶些幽香的手帕,早已烙刻在他的心間,更讓他牽掛的是覺遠大師的另一隻鐵桶裡,那雙略帶着些惶恐的如受驚的兔子一般的眼眸。認真的思考自己何去何從後,他的心裡才漸漸地平靜了下來。忽然想起一事,竟是失聲叫了出來,道:“糟了,鐵桶!”原來他走得匆忙,竟是將那一對鐵桶忘在了襄陽,那對鐵桶對他的重要性自然是非同小可,他一想起自己竟然將師父得遺物忘在了襄陽,不由得懊悔起來。想到自己就這樣將師父的遺物丟了,想到自己是這樣狼狽的被人逐出襄陽,他的心裡便漸漸地又泛起了一層酸楚,也罷,往後,便一個人遊歷江湖吧,他最後這樣決定。他打定了主意,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站起身來,起身一步步地朝前走去。襄陽連下了兩天大雨,大雨沖刷了戰爭的痕跡,這一日晴空萬里,郭襄和郭破虜一起去找張君寶卻找不到就找到黃蓉,黃蓉就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張君寶與郭破虜也時常切磋些武功,但他所學的招數,也不過是楊過在華山絕頂傳他的那四招和一套羅漢拳,雖說在一身不凡的內力比郭破虜要強,但是在招數上,卻是遠遠落後於郭破虜。郭破虜心地淳厚,切磋的時候總是留有餘地,只是爲張君寶暗暗焦急,這下少了一個夥伴,二人心裡都有些失落,郭靖正好走來,沒有注意到二人失落的表情,郭靖對着黃蓉道:“蓉兒,我們已經在襄陽待了幾天了,前方斥候報說蒙古大軍已經撤到山西,城內的物資問題也解決了,不如我們回桃花島,看看爹爹。”黃蓉對父親也是掛念,決定後日啓程,此時程英、陸無雙二人走來,郭靖黃蓉一慎,這幾天都忘記了程英、陸無雙二人,還未來得及說話,程英說道:“郭大俠、師姐,我和表妹是來辭行的。”這次保衛襄陽,程英陸無雙二人出了大力,郭靖想這次怠慢了二位,心裡有點過意不去,看能否多住幾日,不如一塊去桃花島,郭靖自然不知前段時間程陸二人才去過一次桃花島,程英婉拒之後,道:“郭大俠好意,晚輩二人心領了,只是我姐妹二人已經習慣了遊走於江湖,現在蒙古大軍撤退,襄陽物資也解決,郭大俠和耶律大哥傷勢也好,我們也不便叨擾,就此別過。”郭靖本還想挽留,被黃蓉拉住,黃蓉道:“既然二位心意已決,我們也就不勉強了,不知師妹你們有什麼打算?”程英道:“我和表妹打算去四川,聽說那裡風景非常好。”郭襄知道程英的意思,回想起十幾天前,他們三人救桃花村的婦女,爲民除害,十分痛快,此時突然要分離,再加上張君寶也獨自離開,心中不捨之情流露了出來,郭靖衆人來到襄陽城下送別程陸二人。郭靖黃蓉回到房內喝茶,回想起那天晚上的紅衣人,郭靖和那人拼了一掌,只感覺對方內功深厚,和自己不相上下,不知是何人,郭靖感慨,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忽然門被推開,是耶律齊,二人見耶律齊面容急促,不知發生了何事,未等二人尋問,只聽耶律齊說道:“不好了,剛剛丐幫弟子來報,西域金剛門掌門衍空大師率一派之衆,叫囂要掃蕩少林,聲稱金剛門纔是少林正宗,少林寺乃是旁門左道,沽名釣譽,貽笑大方。”郭靖黃蓉二人沒想到,這金剛門竟然如此高調叫囂掃蕩少林,難怪無色禪師那天晚上着急着走,這次襄陽大戰,首次和少林有了來往,現在少林有難,幫還是不幫?郭襄聽到少林有難,自己對無色禪師頗有感情,便想去援助少林,黃蓉心想,這次是金剛門掌門親自前往少林,雖不知道此人實際武功如何,但比襄兒強是毫無疑問,怎能讓自己女兒遇險,然而郭襄卻一在要求,郭破虜也對少林非常向往,願意和郭襄一起去,黃蓉擔心即使二人加起來也不是衍空的對手,心中最好的人選是耶律齊,但是對方非常高調,耶律齊又是丐幫幫主,萬一被對方利用,少林還需外派人來維護,只會幫倒忙,黃蓉想了一下道:“你們兩個跟我來。”衆人走到院子裡,黃蓉想可以藉此機會看看郭襄的武學,於是道:“來,襄兒,爲娘看看你劍法如何,我們來一起比試比試。”說完只見黃蓉拿了一把竹竿下來,郭襄見母親試自己的武學,於是就拿其短劍於黃蓉共舞,黃蓉使打狗棒,郭襄使短劍一會使其玉蕭劍法,一會使越女劍,一會使全真劍,一會使玉女心經,雖然使用的劍法雖多,但是總能使其融會貫通,而其威力更曾,黃蓉見更爲之高興,慢慢加之攻擊力,原來的三分力一直加的八分力,郭襄雖然不像原來那麼的得心應手,但是還能爲之應付,黃蓉見郭襄在這種情況下還可以應對,便使打狗棒法纏字絕裡的“狗咬狗骨”,想纏住郭襄的短劍讓其脫手,郭襄頓時感覺自己的短劍越來越沉,越來越不受自己的控制,就在短劍即將落手之時,右手握其劍,左手使其小擒拿手去攻擊黃蓉的手腕,雖是其一瞬間,黃蓉要想躲開也不是不可以,但是爲了郭襄的學武之心,還是任其爲之,脫棒護手,只聽得“鐺”“乓”兩聲短劍和竹棒一起落地,只見郭襄和黃蓉各以輕功退後一丈開來,悠然落地。郭靖和黃蓉見到郭襄武學之深而尤爲開心,郭靖沒有想到郭襄既然可以把容兒的打狗棒給破解,郭靖雖然知道黃蓉沒有進全力,但郭襄的武學依然超越其姐郭芙,還有大小武,以郭襄現在水準只要不遇到高手,保命是沒有問題的,郭靖一掃往日擔憂,對郭襄獨闖江湖更爲之放心。黃蓉欣悅的是郭襄既然可以把那麼多不同的劍法招式靈活運用,在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可以轉敗爲勝,黃蓉對郭襄笑道:“襄兒,學得不錯,既然可以把我的竹棒擊落在地,爲娘真爲你自豪啊!”郭襄道:“娘,你以爲我沒有看出來嗎?你沒有認真,不然我接不了你十招的。”郭靖和黃蓉爲之一楞,沒有想到郭襄在如此情況下,既然依然可以觀察出黃蓉沒有盡全力,郭靖和黃蓉更加深知郭襄的武學成就應該遠遠不止這些,郭靖撿起落地的短劍和竹棒遞給黃蓉和郭襄,對郭襄道:“襄兒,武林中人都識武器爲第二性命,希望你能用此劍行俠仗義,做個頂天立地之人。”郭襄答道:“是,爹爹,我一定會像爹爹和娘一樣做個爲國爲民之人。”郭襄心想,也要像大哥哥楊過那樣做個解危濟急,鋤強扶弱的一代大俠,郭靖聽之爲之欣慰,知道郭襄不負多年教誨,於是答應讓郭襄、郭破虜二人前往少林,郭襄、郭破虜更是爲之振奮,郭靖見之道:“襄兒你去準備一下,時間緊迫。”二人聽到於是愉悅的會房間裡收拾東西去了。郭靖和黃蓉回到偏廳,黃蓉欣慰的對郭靖道:“靖哥哥現在我們應該放心了吧!襄兒武學之深依然勝過當年的你我,又機智聰慧,我想在江湖上應該少有對手吧!”郭靖微笑着道:“看來是應該讓襄兒早到江湖上歷練歷練了,以前都是我太過多的顧忌了,才至於此啊!”黃蓉道:“靖哥哥,我也是這次比試才放心的,其實以前我也擔心襄兒外出遇到什麼大麻煩,會有什麼不測啊?”郭靖道:“這次少林之行,我想襄兒應該是會超出我們想象的,還有破虜。”以前黃蓉也多次提出讓郭襄出去歷練歷練,但是那時候蒙古動向不明,而郭襄又隨性而爲不記後果,郭靖怕郭襄再遇到什麼不測之禍,所以不放心郭襄獨自外出,但這次看到郭襄的長進依然超越自己的想象,所以也就放心了。二人很快收拾好行李,郭靖、黃蓉目送着二人一起向少林出發。張君寶一路向東行去,不覺間已到了一處市鎮。進了市鎮,耳邊頓時熙熙攘攘起來,此時已是夕陽西下的時節,街道兩畔的小販更是叫得起勁,想要在一天生意的最後時節再賺上幾個銅板,更有伶牙俐齒的婦人丫環們買菜的討價還價聲,把一日黃昏點染得熱鬧非凡。張君寶的肚子忽然咕咕叫喚了起來,他摸了摸口袋,卻只摸出一個銅板來。他這一路東來,都是在寺院裡投宿覓食的,他雖年紀不大,但師從覺遠大師多年,讀過的佛經自是不少,是以常常能與寺院中的僧衆談些禪理,寺院中的僧人見他年紀輕輕卻識見不凡,往往也對他另眼相看,一個寺院的主持還送他一錠銀子。當然,也有的寺院是直接就將他趕了出來,畢竟,在這樣的年頭,騙子實在是太多了,再慈悲的出家人也沒工夫去和一個騙子理論。他掏出那沒剩下的唯一的銅板,低聲對路邊的一個賣饅頭的小商販道:“大哥,我只有一個銅板,買個饅頭吃行嗎?”那賣饅頭的打量了他兩眼,見他身體雖瘦弱,但卻生得鶴形龜背,雙目炯炯有神,極見神采,便拿起幾個饅頭遞與他道:“小兄弟,吃吧,你那一枚銅板我也不收了,誰沒個手頭緊頭的時候啊?”張君寶見那賣饅頭的如此慷慨,心中頗是感動,趕忙接過饅頭道:“多謝大哥了,這一枚銅板,算是我的一個心意,願大哥生意興隆。”那賣饅頭得見他這麼說,也不多說什麼,接過那枚銅板,道:“那就多承小兄弟的吉言了。”頓了頓,又問道:“小兄弟這是要到哪兒去啊?”張君寶道:“我也不知道,四海爲家吧。”那賣饅頭的笑道:“雲遊四海,四海爲家,小兄弟倒是好志向。”張君寶剛想說什麼,卻見那賣饅頭的擡頭看了看天,一面自言自語地說道:“天黑了,小兄弟,咱們就此別過,再會再會。”一面收拾東西,一頭爐子一頭蒸籠,挑起行頭,轉身大步離去,瞬間便望不到影了。張君寶呆立在原地,只隱約記得這個賣饅頭的臉上有一條傷疤,那個火爐子上似是畫着一朵奇異的火焰,其它特徵,卻是記不清了。他咬了一口饅頭,只覺得這饅頭清甜鬆軟,又略帶些松木的香味,與以前所吃的俱是不同。當下也顧不得細想,忙大口大口地咬了兩個,剩下的兩個,卻怎麼也捨不得吃,猶豫了一陣,才又吃了一個。下定了決心將最後一個納入懷中,細細的感覺那絲絲滲出的饅頭的香味。驀地心念一動,拉住一個旁邊的一個賣撥浪鼓的商販問道:“剛剛這位賣饅頭的師傅是天天在這賣的嗎?”那商販道:“一看小兄弟就是外地人,我們這些流動的小商販哪有個固定的地兒啊?今天是城西,保不定明天就是城東了,這些攤位是要自己先佔得,更何況佔了也不一定就能安安生生的做買賣的,有時縣衙裡的捕快要來趕我們的,說是我們賣的東西是假貨,不乾淨,還佔了街道。”張君寶聽他這麼說,不禁有些失望,道了聲謝,嘆了口氣,正想轉身離去,一轉身卻撞在一個花白鬍子的老頭身上。那老頭來得甚是詭異,連一點聲息也沒有,不然,以張君寶此時的功力,是怎麼也不會不知道的。那老頭身形略胖,一部花白的鬍子亂蓬蓬的掛在胸前,鬚髮皆白,看上去似乎有百歲高齡。張君寶這一轉身,幾乎是臉對臉的撞上去,他心道不好,剛想去扶,不料那老頭卻只是微微地晃了晃,那張長滿花白鬍子的臉還朝着他擠眉弄眼,說不出的滑稽。張君寶見這老頭甚是奇怪,不禁暗暗留意,只覺得此人十分眼熟,但卻記不清在哪裡見過了。那老頭嘻嘻一笑,伸手從那商販的架子上取下一隻波浪鼓,咚咚咚的搖個不停,眉飛色舞,顯得極是高興。張君寶見那老人對小孩的玩具如此熱衷,頓時想起眼前這老人便是幾年之前在華山之巔所見的那個五絕之首中頑童周伯通,自上回華山論劍之後,老頑童便與瑛姑回到了百花谷隱居,前段時間耶律齊飛鴿傳書給老頑童,一開始迫於瑛姑沒有來襄陽,然後那幾天情緒低落,瑛姑不捨才讓他來襄陽助郭靖守城,結果老頑童出來卻一心玩耍,到處遊玩覺得甚是逍遙快活。周伯通雖然年事已高,但因心地單純,仍是絲毫不見老年人的衰相,鶴髮童顏,仍舊保持着極好的記性,周伯通的記性本就極好,是以一到這鎮上便見到了張君寶,略略一想便知道是上次在華山之巔所見的那個小和尚,上次在華山之巔,他見張君寶師徒呆呆傻傻,早覺得十分有趣,對他們早已印象深刻,他正一個人無聊,正好瞧見張君寶踽踽獨行,心想總算找到一個好玩的人了,便悄悄地跟在張君寶的身後,想突然跑出來嚇他一跳,所以便出現了先前那幕,張君寶獨自遠行多時,不見一個熟人,此時陡然看見周伯通,實無異於在他鄉遇見親人,又驚又喜,趕忙叫道:“晚輩張君寶見過周老前輩。”周伯通本以爲這一下突然出現會嚇張君寶一跳,但見他的反應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激烈,不禁有些失望,擺擺手怏怏地說道:“罷了罷了,一點意思都沒有。”張君寶雖然與他相處只有在華山之巔那短短的幾個時辰,卻也知道這位周老前輩的脾氣,便將原先那副恭敬的面孔收起,換了副隨意地表情問道:“老哥哥這是打哪玩來的?”周伯通這才高興起來,卻故作正經地皺着眉頭,很誇張的嘆了口氣,說道:“說來話長,說來話長,我先帶你去見個人,其它事再和你細說。”便說便從懷裡拿出一大塊銀子丟給那個賣撥浪鼓的,一手拉起張君寶,一手搖着撥浪鼓轉身離去,把一臉驚喜的商販遠遠地丟在身後。周伯通拉着張君寶,一路向東走去,張君寶眼見天已漸暗,原來這些日子他風餐露宿,常常會錯過城鎮,要在野外過夜,對野外的種種,已然有了一種恐懼。張君寶不由得說道:“老哥哥,這般下去我們只怕要在野地過夜了。”周伯通對他擠了擠眉,用手指了指一條小道,說道:“山人自有……自有妙去處。”說着兩人向右一拐,竟拐進了一條小巷裡。那條小巷曲曲折折地向前延伸開去,又接着些巷口,迷宮似的,若非熟悉路徑,只怕過不了一時半會便會迷路。周伯通卻像是極熟似的,帶着張君寶左拐右拐,不多時便繞過了那段迷宮似的路,路的盡頭是一座不大的寺廟,此時天尚未全暗,而廟門卻已緊閉,想是廟中已無僧侶。這廟藏得極是隱秘,若非事先得知路徑,想要尋到這裡,只怕得花費些工夫才行。張君寶打量着這座小廟,發現它雖然不大,卻極是清幽整潔,甚至有百年的大樹根植其間。若非親見,只怕任誰也不敢相信這樣的鬧市中還有這樣一方清閒的所在,真可謂是大隱隱於市了。周伯通不待張君寶說什麼,只上前輕輕地敲了敲那廟門,神色之間極是恭敬。張君寶見一向大大咧咧的周伯通竟換了副恭敬的樣子,不由得大是好奇,心道能令他如此恭敬的人物不知道是何等人物。心念未已,只聽嘎的一聲,那道木門竟緩緩地打開了,一個慈祥的老僧露出臉來。周伯通學着僧侶的摸樣,雙手在胸前合十,道:“阿彌陀佛,大師可好?”頓了頓,又道:“我說一燈大師,你老真是越來越健朗了。”原來這老僧便是南僧一燈大師,他雲遊四海,與各地高僧皆有交情,一年前路過此地,前來看望這座小廟的主持,不料那主持已雲遊去了,他見此地極是清幽,竟在此處定居下來。前些日子偶然外出,恰逢周伯通,兩人相識多年,雖曾有過一段尷尬的往事,但一來年歲漸長,二來早在楊過大俠的調解下打開了心結,早已成知交好友。周伯通知道了一燈的住處,周伯通在此廟留了一晚,他是閒不住的人,次日便跑了出去,到周邊各個城鎮遊玩去了。轉眼已玩了好幾天,這才又轉回到這個市鎮來,不想一進市鎮,便遇到了張君寶。張君寶見一燈大師慈眉善目,不覺想起了已然圓寂的師父覺遠大師,心下一酸,不覺下拜,到:“晚輩拜見大師。”一燈大師袍袖輕拂,將下拜的張君寶輕輕托起,道:“張居士起來說話。”將二人讓進小廟。廟中並無旁人,一燈大師讓兩人坐定,對周伯通笑道:“我說老頑童,你怎麼又跑回來了?我這小廟可是沒齋飯給你吃喲。”周伯通自又是一陣辯解,一燈大師卻不再與他相辯,只向張君寶道:“張居士怎會在此處?令師可好?”張君寶見一燈大師問及師尊,想起往日在少林的種種。想起師尊的慈愛,他的心裡莫名地產生一股暖意,但,師尊已然往生極樂,只剩自己流落江湖,隨即又產生了一股淒涼。下少林後的種種浮現心底裡,半晌才黯然說道:“師父已圓寂了。”這個消息來得實在突然,饒是一燈大師這樣的修爲定力,也不覺一陣惋惜。華山之巔一番相會,不想覺遠大師竟已圓寂。一燈大師是何等人物,聽說覺遠大師已圓寂,心知有異,道:“以令師這等修爲,按說不應如此早就圓寂,可是少林出了什麼事?”張君寶見一燈大師相問,便將何足道如何鬧少林,覺遠大師又如何挑出他與郭襄之事說與他知道。只聽周伯通道:“不想西域竟有此高手,我原以爲老毒物死後西域就沒高手了,如此看來,此人武功實不在我等之下,要是能打上一架就好了。”一燈大師瞥了他一眼,道:“你就知道打架。”對張君寶說道:“怪不得覺遠師兄竟這麼早地圓寂了,善哉,善哉。”頓了頓,又道:“緣法流轉,生滅俱是佛緣,覺遠師兄前往靈山,得不滅之身,亦是一樁喜事,你也不必太過悲傷了。”張君寶點了點頭,見周伯通兩眼發光,摩拳擦掌,一副想和人比武的樣子,不由得心下大樂,心想這老爺子真是個武癡。一轉頭髮現一燈大師慈祥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那一瞬間,他忽然覺得師父並未圓寂,就在眼前看着自己。一時間,周圍彷彿突然靜了下來,只有那盞油燈時不時地爆開一下,發出輕輕地啪的一聲,瞬時又歸於沉寂。還是周伯通最先打破這沉寂,他忽然問道:“郭襄這小丫頭倒是鬼得很,怕要超過其母呢。”一燈大師捏須微笑不已,自言自語道:“這倒是是個有緣人。”又問張君寶道,“張居士可知那襄兒是否回到襄陽?這孩子一年到頭在外邊亂跑,靖兒夫婦想是操碎了心。”張君寶心中極是不願提起在襄陽那一段,但見一燈大師對郭襄如此關心,不由得心下大是感動,心裡想着只說不知,嘴裡卻不由得說道:“郭二小姐就在襄陽,郭大俠、郭夫人也在。一燈大師到底多見些事故,見張君寶忽然之間神色黯然,知道必有些蹊蹺,想這樣一個孩子流落江湖真是不易,心生憐憫,柔聲道:“孩子,江湖就是這樣,委屈總是免不了的,你心裡有什麼委屈,不妨都說出來,說出來也就好了。”他這幾句話說得極是質樸溫柔,就像是往日在少林中覺遠大師的諄諄教誨一般。張君寶心下感動,想起出少林後被追殺的經歷,路上的化緣經歷,襄陽的“被逐”經歷,出襄陽後無數個夜晚形影相弔的經歷,樁樁件件,宛在眼前。又想起自己自幼無父無母,只師父一個親人,自師父圓寂,便成了孤兒,流落自斯,心裡一酸,不由得落下淚來。要知他雖非那種十分要強的人,但也輕易不落下眼淚。只是一來他說經歷的事實在過於艱辛了,遠遠超出了他這個年齡的承受範圍,二來一燈大師與覺遠大師同爲佛門高僧,兩人之間有着太多的相似的地方了,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把一燈大師等同於覺遠大師了,所以會莫名地產生一種親切感,彷彿一燈大師所說的便是自己已圓寂的師父所說的一般,總有一種“若師父還在,他也會這麼說”的想法,所以在一燈大師的柔聲安慰下才斷斷續續地將他在襄陽的那段經歷說出。他話未說完,周伯通已是大爲憤慨,說道:“黃蓉這鬼丫頭這一手可太不厚道了,小兄弟在他家,能吃他多少飯?她小氣便小氣,怎麼還扯出什麼找個僻靜的地方修行的鬼話來?”一燈大師卻是沉吟不語,道:“女中諸葛的心思,果然是高人一籌,君寶,你便按她說的去做吧,日後總會有理解明白她心思的時候的。”張君寶自那日聽到黃蓉的話後,心裡既羞愧又傷悲,自不會對黃蓉的話多做思考,聽一燈大師說得這麼肯定,又想起自己在襄陽的時間裡,大家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也不禁有些懷疑自己所認爲的。一燈大師見張君寶若有所思的樣子,伸手對剛想說話的周伯通做了個手勢,兩人靜靜的坐着,一言不發,只剩下偶爾的燈所發出啪啪聲。周伯通畢竟耐不住,嘴裡撲哧撲哧的鼓着氣玩,一燈大師指了指他,對張君寶說道:“孩子,後屋有臥榻,你早些休息去吧。”張君寶聽他這麼說,默默地點了點頭,在一燈大師的帶領下朝後屋走去。把周伯通留在屋裡,氣得他大叫:“喂,我睡哪啊?”一燈大師哈哈一笑,並不做回答。窗外,斜鉤月笑眼盈盈,像極了那個女子笑時的眼眉。張君寶躺在牀上,開始很認真的思考着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事。那一夜,他遲遲未睡去,他有一種真正長大的感覺,他好像真正感覺到了師父給他的力量。次日清晨,當週伯通大呼小叫着張君寶不見了的時候,一燈大師只平靜地笑了笑。

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九回、路見不平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二回、東海桃花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二回、東海桃花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回、風起雲涌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一回、琅嬛玉洞第一回、琅嬛玉洞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九回、天賦異稟第一回、琅嬛玉洞第十九回、天賦異稟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回、風起雲涌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九回、路見不平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七回、九陽浩劫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五回、少林絕技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五回、少林絕技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四回、百年往事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六回、丐幫幫主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四回、世事難料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八回、禍不單行第七回、九陽浩劫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十四回、世事難料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八回、禍不單行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八回、禍不單行
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九回、路見不平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二回、東海桃花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二回、東海桃花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五回、少林絕技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回、風起雲涌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一回、琅嬛玉洞第一回、琅嬛玉洞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九回、天賦異稟第一回、琅嬛玉洞第十九回、天賦異稟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回、風起雲涌第十回、風起雲涌第九回、路見不平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七回、九陽浩劫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五回、少林絕技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四回、百年往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五回、少林絕技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四回、百年往事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六回、丐幫幫主第二十回、皇宮大戰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四回、世事難料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十三回、大內高手第八回、禍不單行第七回、九陽浩劫第七回、九陽浩劫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上)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八回、禍不單行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二十一回、喜悲交加(下)第十二回、明教高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十四回、世事難料第六回、丐幫幫主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八回、真相大白第八回、禍不單行第三回、襄陽故友第十五回、大顯身手第十七回、展露頭角第十一回、蒙古大軍第十六回、世外高人第八回、禍不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