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根基

朝廷給馮府賜了三個媵妾名額,意思就是說,若是馮君侯娶了三個媵妾,她們是由朝廷給馮君侯供養旳,不用馮君侯自己掏腰包。

所以阿梅和李慕,她們每年都可以從官府手裡拿到祿米。

當然,作爲正室夫人馮關氏,自然更有資格領一份。

最初的時候,朝廷是真的把米送到府上。

關將軍在第一次見到屬於自己的祿米時,還認真地拿着官府送過來的米,和自家的米做了比較。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官府送的是粟米,根本比不過自家府上的大米好吃。

這個發現,讓關將軍大失所望。

花鬘在長安呆了一個月後,發現自己居然能府上領到月錢,其驚喜程度不亞於關將軍第一次拿到祿米。

看着她稀罕地拿着發下來的小額票子翻天覆地地看,馮君侯忍不住地說了一句:

“你自己都是一個富婆,拿這點錢有這麼高興?”

“你懂什麼?我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和府上每月發給我的錢,能一樣麼?”

花鬘小心地把票子貼身收好,用鼻子對着馮君侯哼了一聲,轉身走了。

馮君侯看着她的小巧身影,感覺有點虧了。

明明朝廷只發了三個人的祿米,馮府卻要給五個人發月錢。

意思就是說,自己要倒貼兩個人的月錢。

這就是管住了大頭,卻管不住小頭的後果。

男人果然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

馮君侯嘆息着。

正在反思的馮君侯, 很快被打斷了思路,有下人來報:

“稟君侯, 府外有人拜訪。”

“哦?這個時候, 誰會過來?”

馮君侯接過拜帖, 打開一看,眉頭頓時就是一挑:

“終於來了?”

來者不是別人, 正是裴潛和裴秀父子倆。

若是僅裴潛一個人,那他早該過來了。

只是裴秀被馮君侯派到各處學習(幹活),沒有經過馮君侯的同意, 裴潛哪敢從工地上私自帶走自己的兒子?

未眷營的婦人,各家都要捐錢糧才能領回去大漢王師從河東民亂把她們救下來,好吃好喝地供着。

動亂的時候你們不管人家,現在剛安定下來,你們就冒出來, 空口白牙想把人領走?

怎麼?

真當大漢將士是你們的免費勞力?

某位姓馮的勞力販賣頭子都不敢這麼想。

更別說裴秀是馮鬼王親自召見過的人物, 裴家真要是不識趣, 一直呆在河東的石某人有的法子讓他們識趣。

所以一來二去, 又是先派人和馮君侯通氣,確定了馮君侯對聞喜裴家沒有別的想法。

又是徵求馮君侯的意見,說是裴家家主不惜棄魏投漢,有相當一部分就是太過思念兒子,這些日子想讓兒子陪着。

最後得到了馮君侯的允許,裴潛這才帶着裴秀一起回到了長安。

“哈哈哈,裴公, 聞名良久, 今日終於得見矣!”

馮君侯人未邁進門, 爽朗的聲音已經是先一步傳了過來。

帶着兒子在客廳等候,尋思着怎麼開口的裴潛, 聽到聲音, 連忙起身迎接:

“君侯言重了, 某纔是久聞君侯威名啊!”

“坐坐, 請坐,不必拘禮。”

馮君侯伸手示意, 自己走到主位上坐下, 目光落到站在裴潛身邊的裴秀身上:

“裴郎君,這些日子以來,可有所獲?”

聽到馮君侯問話,連忙躬身回答:

“謝過君侯關心,秀這些日子游歷四方, 才知自己以前見識淺薄,能與學院的學子們共事,實是大有所獲。”

馮君侯似是早料到了一般,笑了笑:

“有收穫就行,如此也不枉你這些日子以來的辛苦。”

裴潛拱手道:

“潛還未謝過君侯照顧吾之妻兒。”

馮君侯笑道:

“舉手之勞罷了。只是……”

馮君侯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裴秀,“當時我看裴郎君天資極佳,沒想到他卻自稱是家中庶子,不爲家族所重。”

我就說呢,裴秀可算是歷史留名的人物,連聯合國都用他的名字命名月球環山。

裴家未來數百年,可是人才輩出,公侯一門,冠裳不絕。

後世全國有名的宰相村,正是來自裴氏。

如此世家名族,怎麼可能瞎了眼漏過這麼牛逼的人物?

裴秀連忙道歉:

“稟君侯,當時河東太亂,聽聞有亂民專殺世家豪族之人,秀與阿母身處亂軍之中,故而……”

馮君侯淡然一笑,打斷了裴秀的話:

“好了,你不用解釋,我明白。你在當時的情況下,不但能挺身而出,維護自己的母親,還能考慮到這一層,確實不錯。”

裴秀到底不過是個十幾歲的孩子,聽到馮君侯這麼一說,只道對方真不往心裡去, 這才放心下來。

當然,主要還是這些日子以來,他確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所謂天地親君師, 在裴秀的潛意識裡,馮君侯已經是個值得信任的人物。

但裴秀的大人裴潛看到馮君侯這副模樣,心裡卻是“咯噔”一下。

有道是“巧言令色馮郎君,心狠手辣小文和”。

兇名赫赫的馮鬼王,被人所欺,會如此大度,這麼輕易地放過對方?

“君侯有所不知,犬子確實是潛的庶出之子,幼時不受族中所重。”

“不過吾看他天資過人,故而這纔對他用心培養,只是就算吾乃家主,但常被族中的一些族老,說吾嫡庶不分。”

“也就是這兩三年,阿秀爭氣,在河東有了些名氣,總算是不負吾之所望,所以才讓族裡的人不再說閒話。”

“饒是如此,但阿秀的生母,出身微寒,咳,也就是阿秀護着,這纔沒有被人所輕。”

馮君侯看着裴潛苦笑搖頭地自曝家短,心裡暗道:

外人確實可能因爲裴秀不敢看輕他的阿母。

不過他的嫡母,可說不準。

聽說裴秀嫡母還曾讓他的生母出來給客人送湯送飯呢!

“裴公心中煩惱,吾算是聽明白了。”

馮君侯笑道,“這自古以來,常說嫡庶有別,特別是大家大族,人丁興旺,若是嫡子賢明,那倒還好說了。”

“怕就怕,出現嫡庸庶賢的情況,若是按規矩把家業傳給嫡子,這祖上幾輩攢下的家業說不得就要被敗盡。”

就算是沒有敗盡,被同族不同房的吞了去,從此妻兒在族內仰人鼻息,也是難堪。

“只是若傳給庶子,又怕世人笑話,族內不寧,對吧?”

裴潛聞言,簡直是如同遇到了知音一般,連連點頭:“君侯明鑑,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

看到對方這副模樣,馮君侯知道,恐怕裴潛欲把爵位傳給裴秀的傳言,恐怕未必空穴不風。

“父母之愛,各有偏私,人性使然,更別說生爲人子,是嫡是庶,又非自己所能定。”

“偏偏這生下來,就天生低人一等,爲人所輕,可謂世間之不公耶?”

聽到馮君侯這個話,裴潛嚇得直接站了起來,臉色大變:“君侯?”

馮君侯看向裴潛,面色從容:

“孔子乃野合而生,卻懷聖人之心,著經典而傳世,諸儒所學,皆源於彼,其嫡兄孟皮與之相比如何?”

裴潛頓時啞然。

“再說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乃是孝武皇帝所爲,這纔有了大漢四百年天下的禮法根基。”

“只是孝武皇帝雄才大略,當年所推行的國策,又何止這一個?”

馮君侯緩緩地說道:“彼時孝武皇帝大力推行推恩令,讓諸國王侯子弟皆有繼承之權。”

“爲何至今,世人只記得尊儒術,卻不記得推恩令?”

裴潛聞言,也不知怎麼的,只覺得後背微微有些溼涼。

孝武皇帝爲什麼要尊儒術,行推恩?

不就是爲了更好地家天下?

換成各個大家族來說,不應該是加強宗房,削弱旁宗?

可是聽着馮君侯所言,總覺得不是那麼一回事?

“昔日諸國王侯,勢比天子,故而天子不容。觀今天下之狀,世家豪族多建塢寨,自有宗兵,良田無數。”

“男女丁口莫不依附,官府行事須看其臉色,此可謂前漢之諸國王侯耶?”

裴潛聽聞馮君侯之言,額頭冷汗汵汵而下,吶吶不知如何作答。

世家豪右之害,不是沒有人看出來。

前漢兵鋒之銳,莫有敢當者,多倚軍中良家子。

然光武皇帝平王莽,延漢祚,所倚者乃是地方豪右。

故後漢兩百載,治天下靠的是地方豪右,以及由豪右發展而來的世家豪族。

無論是武皇帝,還是跟隨武皇帝的剛正不阿者,都曾有過打擊世家豪右的不法之舉。

但也僅僅是針對不法之舉。

從來沒有人想過要從根基上去動搖世家豪右。

眼下這位馮君侯所說的話,之所以讓裴潛冷汗直流,是因爲這些話,已經觸及了世家豪右傳承根本。

倘若季漢朝廷當真想要效仿孝武皇帝,向天下世家實施推恩令……

想想那種情況,就讓人不寒而慄。

裴潛下意識地就是勸道:

“君侯,此事事關重大,到時只怕會千夫所指啊!”

馮君侯聞言,忽然大笑起來:

“裴公以爲,吾那些巧言令色、心狠手辣的風評,是如何而來?”

可不就是那些所謂的世家扣上來的?

他們爲什麼扣上來?

可不就是因爲馮君侯這些年來,動了他們的根基?

馮君侯悠悠地說道:

“蜀地世家,涼州豪族,恨我入骨者不知幾凡,要不然……嘿!”

馮君侯動了世家豪右的根基,而世家豪右,又何嘗不想着要動馮君侯的根基?

逼得馮君侯不得不主動清洗興漢會內部,其手段不可謂不狠。

至於那些所謂的風評,反倒是次要的。

聽到馮君侯提起蜀地與涼州,裴潛這才反應過來:

眼前這位馮鬼王,不知在兩地滅了多少當地豪族,又怎麼可能會怕千夫所指?

“現在河東有傳言,說去年我寧願在大河邊上釣魚,故意放任河東糜亂一片。”

馮君侯看向裴潛,淡然道:

“這個話,也對也不對。說它對,是因爲我確實樂於看到河東世家大傷元氣。”

wωw ▪ttкan ▪℃o

“不對,是因爲那個時候,河東仍算是附逆,大漢憑什麼幫逆賊平亂?”

這個時候,裴潛的後背已經溼透了。

他苦笑地看向馮君侯:

“君侯,說起來,某也是世家子呢,你跟我說這些,合適麼?”

“有什麼不合適?”馮君侯微微一笑,看了一眼站在他旁邊的裴秀,“我欲舉薦裴郎君去皇家學院就學,不知裴公願否?”

“皇家學院?”

“對,就是南鄉皇家學院,這幾年來,大漢不少地方官吏,就是從皇家出來的學生裡選拔而來。”

“而且大漢有意推行考課制,以代察舉制,若想參加考課,先去皇家學院學習,是最好的辦法。”

馮君侯的目光又重新落回裴潛身上,“若是換了別人,吾自不會說這些話,但裴公嘛,那又不一樣了。”

爲什麼不一樣,馮君侯沒有說出來。

但裴潛已經明白了,他嘆了一口氣。

表面上看來,馮鬼王是想要擡舉裴秀,拉攏自己。

但實際上,對方根本就是想要借自己之口,給河東乃至河北的世家傳遞消息。

裴潛下意識地轉頭看了自己兒子一眼。

裴秀有些不明所以地看向自己的大人。

尚未弱冠的他,就算是再怎麼早慧,也根本想不到,馮鬼王想要從自己身上,牽扯出足以把天下世家攪得天翻地覆的大事。

裴潛伸出有些顫抖的手,想要拿過茶杯喝口水壓壓驚。

同時在心裡在快速地思考着。

答應馮鬼王,阿秀從此就再無後顧之憂季漢爲了實施世家推恩令,肯定會把他樹立成爲裴氏的代言人。

但若是接受了馮鬼王的扶持,就代表着自己,要響應季漢的世家推恩令。

成,則可參照隴西李家,只要裴氏轉型成功,可以繼續風光至少三代。

敗,則裴氏就此跌入深淵至少自己這一房,會被河北與關東的世家豪族撕成碎片。

只是想起蜀地與涼州世家豪族的遭遇,裴潛又有一種絕望和無力。

若是魏國不能阻擋季漢東進的腳步,世家又拿什麼去阻止世家推恩令?

“君侯,此事事關重大,吾雖爲家主,亦不得擅自作主,須回族中,跟諸位族老商量一番。”

“應當的。”

第1108章 根基

第0390章 歷經磨難(二合一大章)第0691章 商議第0629章 兵臨隴西第0505章 圖個什麼?第0676章 打算第0761章 軍中未來第0461章 君臣相得第0969章 欺人第0287章 民團第0921章 糧食問題第0394章 獻計第0402章 高風亮節馮郎君第1135章 提成第0365章 信仰第0754章 這樣也行?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474章 不懂就對了第0826章 你做初一,我肯定要做十五第0681章 完善第0352章 養蠶第0463章 樑四第0521章 張星憶要人第0178章 有點意思第0931章 別樣心思第0067章 開荒第0439章 有用的哲學第0342章 一罈酒的價值(哈哈哈,我騙你們的!)第0698章 快滾第0972章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第0124章 荒蕪第0110章 羌人第0927章 鬧劇第806章 倒黴鬼第0311章 心計與重視第1093章 韭菜第1021章 釣魚佬絕不空軍第0088章 解釋不清了第803章 枉稱小文和第0564章 意想不到的來人第1230章 三路並進第1230章 襄陽之戰(二)第0664章 重聚第0629章 兵臨隴西第0383章 羊神第0967章 虛虛實實第0673章 只道平常卻難尋第1112章 籌碼第0244章 李家女郎第0948章 臘日第0753章 右取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0065章 示好第1282章 流放第0071章 不一樣的讀書種子第0483章 婚前教育第1288章 玄學與現實第0212章 取名第0264章 北地走馬鮮卑兒第0097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下)第0317章 自取之第1120章 兩番熱鬧第0624章 後方之事第1197章 出征第0298章 決定修路第0295章 糯米第0756章 東西第0962章歷史的青衣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0652章 身份和地位第1267章 戰後第0517章 軍議第0590章 各施所能第1227章 取捨第0611章 私刑(修)第0664章 重聚第0693章 降職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0149章 軍資第0605章 生死存亡的一戰第0641章 十六線程的操作能力第0204章 正室和小三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783章 伐蜀第0152章 關姬回府第0710章 鮮卑精騎第0154章 此事自是做得第0368章 票子的期限第0911章 未雨綢繆第0896章 暗潮第1137章 漢吳之別第0687章 禮重第0539 江東世家之殤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0718章 拉攏第0643章 五十萬緡第1000章 魏國的增援第0030章 廖立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
第0390章 歷經磨難(二合一大章)第0691章 商議第0629章 兵臨隴西第0505章 圖個什麼?第0676章 打算第0761章 軍中未來第0461章 君臣相得第0969章 欺人第0287章 民團第0921章 糧食問題第0394章 獻計第0402章 高風亮節馮郎君第1135章 提成第0365章 信仰第0754章 這樣也行?第1234章 真正目的第0474章 不懂就對了第0826章 你做初一,我肯定要做十五第0681章 完善第0352章 養蠶第0463章 樑四第0521章 張星憶要人第0178章 有點意思第0931章 別樣心思第0067章 開荒第0439章 有用的哲學第0342章 一罈酒的價值(哈哈哈,我騙你們的!)第0698章 快滾第0972章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第0124章 荒蕪第0110章 羌人第0927章 鬧劇第806章 倒黴鬼第0311章 心計與重視第1093章 韭菜第1021章 釣魚佬絕不空軍第0088章 解釋不清了第803章 枉稱小文和第0564章 意想不到的來人第1230章 三路並進第1230章 襄陽之戰(二)第0664章 重聚第0629章 兵臨隴西第0383章 羊神第0967章 虛虛實實第0673章 只道平常卻難尋第1112章 籌碼第0244章 李家女郎第0948章 臘日第0753章 右取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0065章 示好第1282章 流放第0071章 不一樣的讀書種子第0483章 婚前教育第1288章 玄學與現實第0212章 取名第0264章 北地走馬鮮卑兒第0097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下)第0317章 自取之第1120章 兩番熱鬧第0624章 後方之事第1197章 出征第0298章 決定修路第0295章 糯米第0756章 東西第0962章歷史的青衣第1279章 鋒芒畢露第0652章 身份和地位第1267章 戰後第0517章 軍議第0590章 各施所能第1227章 取捨第0611章 私刑(修)第0664章 重聚第0693章 降職第1045 不妨把話說得明白些第0149章 軍資第0605章 生死存亡的一戰第0641章 十六線程的操作能力第0204章 正室和小三第0490章 政治遺產第0569章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第0783章 伐蜀第0152章 關姬回府第0710章 鮮卑精騎第0154章 此事自是做得第0368章 票子的期限第0911章 未雨綢繆第0896章 暗潮第1137章 漢吳之別第0687章 禮重第0539 江東世家之殤第0998章 漢室之後第0718章 拉攏第0643章 五十萬緡第1000章 魏國的增援第0030章 廖立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