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王翦與李信

荊州刺史毌丘儉,早年在曹叡只是平原侯,仍不太受曹丕待見的時候,就已經是曹叡的文學掾,曹叡結下深厚情誼。

正是因爲這一點,在曹叡登基後,毌丘儉深得魏帝信任,仕途極爲順利,一路平步青雲。

歷任尚書郎、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等要職,然後又出任荊州刺史。

甚至在沒有任何軍事履歷的情況下,後面更是升遷爲徵南將軍,同時都督荊州諸軍事。

這些年來,毌丘儉一直鎮守荊州,沒有挪動過位置。

因爲季漢在西線的巨大壓力,原歷史上早幾年就會徵遼的魏國,非但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遼東公孫家在魏吳之間蹦迪。

現在甚至連鄰近遼東的幽州都在拼命收縮兵力。

而原歷史上因徵遼而真正起勢的毌丘儉,此時仍不過是個沒有太多軍功的刺史。

即使是在原歷史上,毌丘儉第一次單獨領兵徵遼,也是失敗的。

所以當他得知兇名赫赫的馮賊親自領軍往草橋關而來,不敢有絲毫的猶豫:

“來人!”

“將軍?”

“立刻備馬,我要回宛城。”

“還有,立刻傳令給宛城,讓將士們整軍,隨時前往草橋關。”

漢吳同盟,欲圖大魏,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

如今吳人舉國攻魏,大江北岸,盡是吳兵。

而漢國呢?

卻是雷聲大雨點小。

讓人很難相信一直以來逼得大魏連連敗退的漢國,會放過這個機會。

此時得到馮賊的確切消息,毌丘儉終於不自主地鬆了一口氣。

可能馮賊很難對付,但至少可以有個心理準備。

若是如果連馮賊都不知道在哪裡,打算要做什麼,會從哪裡突然冒出來,只會更加讓人心驚膽戰。

馮賊領軍,一向神出鬼沒,飄忽不定,極爲狡詐。

偏偏此人又是漢國的賊將之首,兇悍無比。

關中一戰,這個印象在魏國上下,達到了頂峰,簡直就是刻骨銘心。

在軍事上既沒有大戰役經驗,更沒有什麼名聲的毌丘儉,一聽到馮賊到來,自然是要萬分小心。

“可是將軍,柤中那邊怎麼辦?吳寇怕是不願意輕易退兵。”

左右一聽將軍要離開襄陽,前去草橋關,不由地有些擔憂提醒道。

毌丘儉能猜想到季漢會趁機從武關出兵,又豈會不對這種情況有所準備?

但見他冷笑一聲說道:

“吳寇北犯這些時日以來,聲勢雖浩,然以吾觀之,恐未盡其力也。”

荊州的吳寇大概有多少兵力,這麼多年下來,毌丘儉自然是能做心中有數。

“故而他們想等的,恐怕就是這一刻吧。”

這是個計策,一個半陽謀的計策。

這也是爲什麼無論柤中戰事如何緊急,毌丘儉都沒有調動宛城全部兵馬渡過漢水的主要原因。

他本人甚至一直坐守襄陽,根本沒有領軍前往柤中。

萬一在柤中被吳寇大軍纏住,馮賊此時冒出頭來,則草橋關危矣!

沒了草橋關,宛城就再無險可守。

南陽皆是平地,到時候關中的漢軍,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此誠宛城不可承受之重。

“諸葛瑾名爲吳寇大將軍,然實則不過是一介書生,空有名聲罷了。”

“此人爲文吏尚可,若入軍中,最多不過參軍,安能獨領大軍?兼之現在年老,已是垂死之輩,何足爲懼?”

諸葛瑾自出仕於吳寇時算起,細數其功,多是從他人出征,沾他人之功。

而單獨領軍,從未有一勝,屢爲大魏所敗,此可謂不知兵是也。

這就是爲什麼毌丘儉明知吳軍尚未出全力,但面對吳國大將軍諸葛瑾所領的大軍,根本沒有太過擔心的原因。

“然則馮賊與諸葛瑾正好相反,此賊自犯我大魏以來,未有一敗,實是大魏之大敵。”

“故而馮賊領軍來犯,吾不至草橋關,如何能放心?柤中戰事,只要令諸將緊守城池,想來無憂。”

想想早些年,大魏將士在襄陽和南郡之間,可謂來去自如。

南邊的諸葛瑾能能奈大魏將士何?

而如今,大魏在荊州兵力竟是些左支右絀,勉強應付南邊而來的吳寇。

饒是毌丘儉是曹叡一手提拔上來的,乃是魏國死忠,都不禁有些心有慼慼,只道天命不可測。

若非西邊的漢國,大魏何至於此?

左右看到毌丘儉心意已決,於是又建議了一句:

“吳人來犯,將軍遊刃有餘,故而不用向朝廷求援。”

“如今馮賊來犯,將軍如臨大敵,荊州背腹受敵,將軍不向朝廷求援,更待何時?”

“許昌啊……”提起這個,一直胸有成竹的毌丘儉竟是有些沉默了。

許昌那邊,確實還有一支禁軍。

那是先帝東巡的時候,從洛陽帶過來的。

後來江淮戰事緊急的時候,大司農趙儼臨危受命,被任命爲驃騎將軍,還曾領禁軍南下支援。

先帝駕崩後,這支禁軍就一直在許昌拱衛天子。

毌丘儉最終還是搖了搖頭:

“江淮那邊的戰事,遠比荊州要激烈得多。若是陛下抽調禁軍過來,萬一江淮出了事,那當如何?”

當然,這只是表面的原因。

更深層的重要原因,那就是許昌與洛陽之間,還是太近了。

許昌的禁軍,還擔負着防備司馬懿的重任。

現在馮賊出現在武關,荊州壓力驟增,而洛陽那邊,反而大大減輕。

此消彼漲之下,許昌的禁軍,只怕就更不能輕動。

想到這裡,毌丘儉不禁就是咬牙:

司馬懿身爲三朝老臣,不思報國恩,反是擁兵以圖自立,此可謂爲老賊而不爲人子耶!

只是再怎麼罵司馬懿,如今也是無濟於事。

毌丘儉早料到今日的情況,所以很快安排完他離開後的事宜,然後立刻渡過漢水北歸。

回到宛城後,他又馬不停蹄地領着早就準備好的宛城將士,緊急向着草橋關增援而去。

而這個時候,馮都護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春末夏初,本就是多雨季節。

去年大旱,上天似乎要把雨水在今年補回來。

雖說武關道上沒有遇到句扶所說的極端惡劣情況,但丹水暴漲,確實淹沒了不少路段。

幸好有了句扶的提醒,提前派出孟琰作先鋒,再加上大漢軍中,還有一個特殊軍種:工程營。

雖然馮都護此刻的手裡,並沒有完整建制的工程營。

但就算是派出二十來個熟練骨幹和幾十個實習生,也能幫上不少忙。

故而這一路雖然難行,行軍不快,但在五天之後,馮都護終是領軍出了羣山,進入草橋關所在的山谷小盆地。

提前兩日來到這裡的孟琰在山谷口迎接:

“中都護!”

馮都護點頭示意,走到水邊,先是蹭了幾下靴底,然後又輪流伸出腳浸入水裡,用力甩了幾下。

這一路走過來,遇到了一場雨,道路泥濘,靴底靴面全是泥,而且還是那種厚厚的粘泥。

每隻靴子彷彿重了有數斤,不說舒不舒服,就是走在路上,每一步都覺得靴底要跟地面粘在一起,提腳都要用力,行路極爲不便。

“對岸的魏賊有什麼動靜?”

馮都護看到並沒有甩掉靴子上的那層厚泥,乾脆蹲下去,拿起一片薄薄的石頭,開始就着水剷掉那些泥。

“昨日末將派出的斥侯,看到有魏賊似乎有援軍已至。”

孟琰對馮都護這副不拘小節的模樣,倒是沒有覺得是故意對自己無禮。

早年他與馮都護在越巂共事,深知此人“巧言令色”之名,不是虛有其名。

若是他對你客客氣氣,那纔是不把你當成自己人。

就如北伐隴右那次,那時說得多好聽,一臉地感謝自己幫忙尋找什麼毒草製作毒汁。

小書亭

哪知一轉身,就領軍偷偷向漢中而去,等自己反應過來,人家都快到錦城了!

唉,算了,不提了,都是過去的事了。

馮都護不管正在有些胡思亂想的孟琰,他把靴子上的厚泥鏟乾淨,再次把腳伸到水裡衝乾淨。

嗯,乾淨了,腳上覺得舒服了,心裡也覺得舒服了。

然後馮都護這才轉過身來,臉上帶着些許輕鬆的笑容:

“哦?這麼說來,對面魏賊的反應,倒是挺快的,守將是誰,查出來了嗎?”

靴子進了水,一腳踩下去,咯吱咯吱作響,但總比之前感覺好多了。

孟琰跟在後面,連忙回答道:

“還不能確定,不過末將看城頭的大旗,似乎是換上了一個‘毌’字,莫不成是魏賊的荊州守將毌丘儉?”

“毌丘儉啊?”馮都護語氣頓了一頓,臉上有些古怪,“如果真的是他,那就怪不得了。”

孟琰聞言,頓時就有些驚奇:

“沒想到中都護還認識此人?”

“認倒是不認識,僅曾聞其名。”

雖然此時的毌丘儉還不算出名,但三國曆史上最大叛亂——淮南三叛——這等大事馮都護還是有些印象的。

淮南三叛中,一叛中的王凌不戰而降,三叛中的諸葛誕一直被圍城。

唯有二叛的毌丘儉能領軍北上,逼得司馬師調動了魏國的大半兵力前來圍剿。

同時此戰也成就了文欽之子文鴦的勇將之名。

“能入中都護之耳者,莫不成此人當真有過人之處?”

馮都護澹然一笑:

“就算他有過人之處又如何?難道還能擋天下洶洶之勢?”

言畢,轉頭吩咐道:“來人,牽馬過來。”

“孟將軍,且陪我前去觀察對岸如何?”

“末將豈敢不從命?”

安營紮寨這種事情,用不着馮都護親自看着,句扶還是能信得過的。

在親衛的護衛下,馮都護與孟琰騎馬來到丹水西岸,遙看對岸的草橋關。

此時原本架於兩岸邊上的木橋,早已被魏軍拆除,就連橋樁都被焚燬。

再加上丹水漲水,水面比平日要寬闊許多。

咆孝的水流,從西面的羣山裡衝出,在這裡向南拐了一個近九十度的彎,直衝向南邊的羣山。

然後又被南邊的羣山所阻,再次折而向東,形成了一個凹口。

而草橋關,正好坐落在凹口裡面,卡住關中與南陽的咽喉。

看着馮都護駐馬水邊,久久不語,孟琰主動開口道:

“中都護,依末將看來,草橋關雖不如武關險要,但也算是易守難攻。”

“再加上吾等對此地水流不熟悉,想要渡水,還須要小心爲上,多加籌備才行。”

馮都護點了點頭:

“孟將軍所言甚是。”

說着,兩人又策馬沿着丹水走了一段路。

草橋關城所在的位置,估計就是最容易渡水的位置,地勢平坦,水勢較緩。

要不然,原有的木橋也不至於會建在那裡。

饒是如此,魏賊在東岸,仍以草橋關城爲中心,沿着岸邊構築了一道防線。

每隔一段距離,就可以看到一個塢堡。

越是在容易渡水的地方,塢堡就越大,越密集。

馮都護繞了一圈,再次來到草橋舊址,看着對面聳立的關城,開口說道:

“孟將軍,我欲請你以我的名義,給對面的魏將送去一封信。”

雖然不知道爲什麼中都護不自己寫,但能爲中都護寫信,孟琰豈有不從之理?

“末將領命,敢問中都護,信上要寫什麼?”

“就寫一句話:君可知昔秦王翦兵出武關而滅楚之舊事耶?”

孟琰一聽,忍不住地心頭一跳:“喏!”

比馮都護提前一天趕到草橋關的毌丘儉,接到對岸派人送來的信後,冷笑一聲:

“馮賊好大的口氣,竟敢自比王翦!”

皆言馮賊文武皆世之頂尖,如今看這字跡,也不過普普通通,與名聲差得太遠了。

毌丘儉當場揮筆而就:

“王翦領兵六十萬,吾觀馮君兵不過兩萬,何以敢自比王翦?”

“儉不才,猶記昔李信領二十萬,最終領殘兵而歸。”

秦始皇欲滅楚,老將王翦直言“非六十萬人不可”,而新銳李信則認爲“不過用二十萬”即可。

秦始皇認爲王翦已老,未戰先怯,而李信則果勢壯勇。

於是派出李信與蒙恬領二十萬南下伐楚。

誰料李信先勝後敗,被楚將項燕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爲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

秦始皇方知其錯,於是親自到王翦的老家,請王翦再次出山,並委以全國之兵六十萬。

王翦不負衆望,果然大敗楚軍,連項燕亦兵敗身亡。

馮都護寫信言王翦之事,就是想要告訴毌丘儉,魏國被滅必矣。

而毌丘儉的回信,則是認爲馮都護太過自大,不過是李信之輩。

“中都護,此賊實是太過狂妄,不識時勢之徒!”

句扶和孟琰得知毌丘儉的回信內容,皆是怒氣滿面。

馮都護卻是沒有在意,他的目光,在信的落款處停了好一會,這才語氣平澹地說道:

“果然是毌丘儉啊!”

第1039章 宮闈之變(一)第0854章 好人一生平安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87章 改變立場第0048章 失敗品第0017章 趙廣來訪第1185章 以身作餌第0592章 傳說第0052章 不是販賣,是降俘第0624章 後方之事第0122章 利害第0521章 張星憶要人第1057章 後事(二)第1018章 是戰是逃?第0734 紅燒肉第0676章 打算第0383章 羊神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207章 遠小人第0807章 演技第0200章 馮郎君莫慌第0506章 初到南鄉第1127章 答應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593章 七十緡第0165章 我想起來了第1104章 調動第0153章 舅子哥第0573章 異道會潼關?第0628章 周魴降表第0788章 試探第1175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0852章 散播消息第0947章 暗爭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129章 稱呼問題第1281章 易勢,移民實邊第0614章 名聲第0068章 瞞不住了第0706章 風波起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第1300章 糜郎君再現江湖(再次爲善熊諦聽巨佬奉上5000字大章)第0065章 示好第0719章 張家小妹初顯崢嶸第0174章 文盲算術第1150章 下放縣鄉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0788章 試探第0173章 托兒索第806章 倒黴鬼第0315章 來龍去脈第0816章 抉擇第1136章 準備第0627章 周魴斷髮第0599章 猜錯了第1064章 餘波(四)第0864章 五皇子第0751章 有點誤會第0663章 約定第0158章 張星彩(二合一大章)第0918章 不幹人事馮刺史第0424章 談話第0097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下)第1115章 秦博到來第0754章 這樣也行?第0343章 開春第0096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中)第1112章 籌碼第1106章 順理成章第1139章 幷州長史第0069章 種族的分隔第1201章 兵臨城下第0308章 不知不覺的變化第0692章 天秤第0560章 唯有以死報國耳第1271章 乞骸骨第1271章 乞骸骨第0788章 試探第1162章 家事第1094章 遛驢第0287章 民團第0920章 舉薦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809章 夾在中間第0857章 南邊第0532 水磨第0231章 妾室……也算是枕邊人吧?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1110章 退隱第1294章 推演、上庸第978章 相持第0335章 兄弟談心第0870章 枕頭風第0951章 豬隊友第1060章 餘波第0469章 懷壁其罪。第0982章 安排第1123章 人心崩析第0755章 好
第1039章 宮闈之變(一)第0854章 好人一生平安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087章 改變立場第0048章 失敗品第0017章 趙廣來訪第1185章 以身作餌第0592章 傳說第0052章 不是販賣,是降俘第0624章 後方之事第0122章 利害第0521章 張星憶要人第1057章 後事(二)第1018章 是戰是逃?第0734 紅燒肉第0676章 打算第0383章 羊神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207章 遠小人第0807章 演技第0200章 馮郎君莫慌第0506章 初到南鄉第1127章 答應第0325章 土鱉的進化第0593章 七十緡第0165章 我想起來了第1104章 調動第0153章 舅子哥第0573章 異道會潼關?第0628章 周魴降表第0788章 試探第1175章 小丑竟是我自己第0852章 散播消息第0947章 暗爭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129章 稱呼問題第1281章 易勢,移民實邊第0614章 名聲第0068章 瞞不住了第0706章 風波起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957章 巧言令色者,須得巧言令色之人對付(一)第1300章 糜郎君再現江湖(再次爲善熊諦聽巨佬奉上5000字大章)第0065章 示好第0719章 張家小妹初顯崢嶸第0174章 文盲算術第1150章 下放縣鄉第0789章 吳國始亂第0788章 試探第0173章 托兒索第806章 倒黴鬼第0315章 來龍去脈第0816章 抉擇第1136章 準備第0627章 周魴斷髮第0599章 猜錯了第1064章 餘波(四)第0864章 五皇子第0751章 有點誤會第0663章 約定第0158章 張星彩(二合一大章)第0918章 不幹人事馮刺史第0424章 談話第0097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下)第1115章 秦博到來第0754章 這樣也行?第0343章 開春第0096章 紛紛擾擾說漢中(中)第1112章 籌碼第1106章 順理成章第1139章 幷州長史第0069章 種族的分隔第1201章 兵臨城下第0308章 不知不覺的變化第0692章 天秤第0560章 唯有以死報國耳第1271章 乞骸骨第1271章 乞骸骨第0788章 試探第1162章 家事第1094章 遛驢第0287章 民團第0920章 舉薦第0799 大度的正室第809章 夾在中間第0857章 南邊第0532 水磨第0231章 妾室……也算是枕邊人吧?第0302章 孟家之虎第1110章 退隱第1294章 推演、上庸第978章 相持第0335章 兄弟談心第0870章 枕頭風第0951章 豬隊友第1060章 餘波第0469章 懷壁其罪。第0982章 安排第1123章 人心崩析第0755章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