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6章 敦煌

張大秘書和馮刺史大略說了一下對策,然後拍拍屁股,繼續跑去和馮雙雙搶玩具。

今天是休沐日,誰也別想叫老孃加班!

就算馮沒良心的也不行!

反正身爲大漢有數的幾位富婆之一,張家小娘子也看不上涼州刺史府那點俸祿。

當然,張大秘書這般怠政,也是有原因的。

畢竟現在不但涼州,甚至就連大漢都頗有幾分歲月靜好的意味。

馮刺史主政涼州,秘書處早就給涼州制定好了治政大方向。

一是利用涼州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再加上這些年積累下來的養殖技術,大力發展畜牧業。

二是利用涼州多產牛馬,結合八牛犁曲轅犁,大力發展耕種,力爭在收復涼州的第三年,也就是明年,實現糧食自足。

司馬老龜想要在關中和涼州隴右比屯田效果,那就是做夢。

三是繼續強力推廣考課制度。

今年是涼州實施考課制度的第二年。

無論是大族推舉出來的士子,還是自發過來參加考課的學子,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一定能力的人才已經被初步篩選出來。

這一批參加考課的士子,給後來者趟了路子,幫涼州刺史府積累了經驗,完善了考課制度。

就連花鬘,在雪化之後,也動身南下。

她打算親自前往南邊走一趟,把馮刺史想要的種子多弄點回來。

一切都是在按班就部地進行。

本以爲可以安穩一年的馮刺史沒有想到,很快有人打破他的幻想。

“君侯,君侯!敦煌急報!”

在寂靜的深夜裡,門外女衛的聲音顯得格外響亮。

左擁右抱自家兩位美妾的馮刺史,纔剛剛閉眼不久,還未完全睡死。

迷糊中聽到外頭的聲音,有些疲憊地睜開眼。

準備進入睡眠狀態的身體突然被喚醒,讓馮刺史感覺有些像針刺般的難受。

“什麼事?”

馮永咕噥了一聲。

“男君,外頭說是有急報。”

阿梅醒得最快,一邊披上衣服,一邊下榻點燈。

李慕很明顯沒有阿梅那麼好的體力,她仍在迷糊中,沒有完全清醒過來。

在阿梅的連聲催促下,發了一會愣的李慕,這纔有些手忙腳亂地搭手,幫馮刺史穿上衣服。

“你們先睡,不用等我。”

馮刺史出門前打了個哈欠,對自己的兩個小妾吩咐了一聲。

出了房門,被夜風一吹,馮刺史終於完全清醒過來:

“出了什麼事?”

“敦煌張家來人,說是有急事要見君侯。”

“張家?”

馮永的目光微微一凝:

“走。”

在親衛的帶路下,馮永來到前院客廳,張家來人立刻行禮道:

“見過君侯。”

“起!快說,出了什麼事?”

“回君侯,家主昨日突然病危,所以特派小人前來報信……”

“張公病危?!”

雖然心裡已經有所猜測,但聽到這個話,馮永臉色還是一變。 ▪ttКan▪¢O

敦煌是涼州的西大門,同時又是連通西域的唯一門戶。

張家則是幫助馮永維護敦煌安穩的重要盟友。

更重要的是,張恭在西域極有聲望,沒有了張恭,會對正在出使西域的張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誰也不知道。

“張將軍那邊,通知了嗎?”

所謂張將軍,也就是張恭的從弟張華,如今正在涼州刺史府的騎軍中任職。

“回君侯,已經通知了。”

來人恭敬地說道。

“那就好。”馮永點了點頭,“我明日馬上就啓程去敦煌。”

看到對方滿面疲憊之色,馮永知道他這是日夜兼程而來。

正是因爲如此,這才更加說明張恭現在的身體狀況,恐怕是不太妙。

突發事件,看來睡是睡不成了。

馮永安排來人休息,然後徑自去了關將軍處。

剛一進門,得到消息的關姬已經披着衣物從裡間出來。

然後和馮永一齊到了隔壁的耳室,這才問道:

“阿郎深夜過來,可是出了什麼事?”

“我明日要去一趟敦煌。”

馮永把事情說了一遍。

如果說隴西李家是大漢扶持起來的世家典型,那麼敦煌張家就是涼州的典型。

讓無論是大漢境內還是境外的世家都看個明白,以後的路子應該走。

不管是私下裡對張恭的敬重,還是要表現出對張家的重視,馮永都必須儘快去一趟。

關姬當然明白張家的重要性。

只是對於馮永的這個決定,她略有遲疑地問道:

“要不要明日先跟廖叔與四娘說一聲?”

“不用。武威官道直通敦煌,又不是離得太遠,有什麼事情也能及時聯繫。”

“那現在就讓四娘過來一趟。”

關姬果斷道。

廖化是長輩,夜裡不好去打擾,但如今府上的都醒過來了,沒道理還讓張小四悶頭大睡。

張星憶很快被趕過來了,蓬頭亂髮,睡眼鬆惺,甚至坐下來時還打了個呵欠:

“阿姊,這麼晚了,叫我過來做什麼?”

“像什麼樣子!”關姬看到她這副模樣,先是訓了一句,“被人看去了不笑話?”

“這麼晚了,又是在內院,誰能看到?”

正是睡得正香的時候被人叫起來,張小四如同被抽了骨頭一般。

“敦煌出了急事,你姊夫明日要趕過去一趟。”

“敦煌?”張星憶終於擡起頭來,愣了一下,“張家?還是西域那邊有什麼消息了?”

“要不說你心思活呢,確實是張家。”

關姬解釋道,“張家的家主張恭病危,敦煌那邊連夜派了人過來,你姊夫決定明日就趕過去一趟。”

張星憶聽完,下意識地就是把手指頭放到嘴裡啃。

關姬當面,馮永不好說她這個臭毛病。

他敲了敲桌子,“就是通知你一聲,我不在府上,還是按以前那樣。再說了,敦煌離得也不遠……”

這個話有點虧心。

因爲由東向西,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就是一個串葫蘆。

往來雖然方便,但兩地之間,相隔兩千裡,這還不叫遠,那什麼叫遠?

哪知張星憶卻是沒應馮刺史的胡話,突然開口提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建議:

“讓劉渾領着精騎陪着阿……姊夫同去。”

馮永和關姬對視一眼。

“這個事雖說急是急了些,但哪有這麼嚴重?還用精騎陪着你姊夫前往?”

張星憶點了點頭:“是不嚴重,但亦不可不防。”

“什麼意思?”

馮永皺眉。

“張恭名著西州,敦煌胡人多有聽其令。若是張恭當真有事,別說敦煌,就是涼州,只怕也有一番震動。”

“姊夫主政涼州時日尚短,如今雖說涼州看起來平穩,但誰知道底下還有沒有不軌者?”

“讓劉渾領一部精騎陪同前往,一是保護姊夫安全,更重要的,是威懾敦煌各方勢力,避免產生動盪。”

說到這裡,張星憶看了一眼馮永,似乎意猶盡。

關姬覺察到了張小四的小動作:

“有話就說個明白,這裡就我們三個,又沒有外人。”

“我是怕姊夫生氣。”張星憶嘀咕了一句,然後繼續說道,“張恭在敦煌的聲望太高,以前我們對敦煌少有變動。”

“我是說萬一,萬一哈,萬一張恭真的病逝,說不得我們正好可以加強對敦煌的控制。”

大漢收復涼州,敦煌是張家帶頭舉郡叛魏歸漢。

爲了避免非議說是卸磨殺驢,再加上張家也一直很配合。

所以馮永原計劃是按蜀地的做法,一步一步對敦煌地方勢力進行改造。

有張家這個領頭羊在,想必不用費太大功夫。

哪知現在出了這個事情?

張小四現在這個樣子就很符合一個合格政客的表現。

人還沒死,已經在想如果死了以後應當如何利益最大化。

馮刺史沉吟一下:“那就讓劉良也跟着過去。”

劉漢子在搞胡人方面,很有一手,或者一腿。

特別是敦煌,大漢未曾平復涼州前,他可是呆了不少時日。

第二日天剛矇矇亮,張華就已經早早守候在刺史府門口。

馮永收拾完畢,出得門來,略加安慰了幾句。

幾人便在親衛的護衛下,翻身上馬,向城外而去。

馬蹄敲在街道上,踏踏聲在無人的大街上顯得格外清脆。

城外的營寨裡,一千精騎在劉渾的帶領下,連夜整裝待發。

在得到出發的軍令之後,如同一股紅色洪流,衝出寨門,轟隆隆地向着西邊前行。

蕭關之戰已經過去兩年有餘。

涼州刺史府麾下,雖然還不能與當年的護羌校尉府的精兵強將相比,依舊沒有辦法大規模調動精銳之師。

特別是鐵甲騎軍,趙廣仍在滿世界亂竄,收羅合格的戰馬。

但刺史府隨時出動一支小規模的精兵,已經是顯得遊刃有餘。

境內行軍,不用擔心糧草,又不用擔心敵襲,這一次,就當是拉練了。

雖然速度很快,但從武威到敦煌的路途實在是夠遠,這一路急趕,沒有休息,也是辛苦非常。

半個多月後,馮永等人風塵僕僕地進入敦煌城,直臨張府門口,發現沒有掛上白幡,這才鬆了一口氣。

張家的管事人得到消息,匆匆趕出來時,馮永已經在張華的陪同下,跨過大門,進入了前庭。

“不必多禮,張校尉現在如何了?”

馮永揮了揮手,問向正欲行禮的張家人。

“回君侯,家主一直在等君侯前來。”

“帶路!”

“諾。”

連身上的塵土都沒有來得及拍乾淨,就直接趕去見張恭。

當馮永看到榻上皮包骨頭,快要成爲了一具乾屍的病人時,不禁脫口而出:

“張公何以致此?”

若是換了他處,只怕馮永已經認不出來張恭來了。

張恭胸口僅有微不可見的起伏,說明他仍留有一口氣。

“兄長,兄長!”

張華看到從兄這個模樣,連忙上前悲聲喊道。

張恭深陷在眼眶裡的渾濁眼睛轉動了一下,乾癟的嘴脣動了動。

“兄長,你說什麼?”

張華把耳朵放到張恭的嘴邊傾聽。

“我說,你滾,請君侯過來!”

張恭的聲音終於大了一些,把張華罵得臉上訕訕退了開去:

“君侯,兄長有請。”

馮永連忙走了過去,彎下腰,輕聲說道:

“張公,我在這裡。”

張恭看清了馮永,眼睛一亮,聲音竟是大了起來:

“君侯,你終於來了……”

“得到張公的消息,我便一路急趕,幸好沒有遲到。”

馮永坐到榻邊,握住張恭乾枯的手,“冬日的時候,我還特意問過張公的情況。”

“得知張公熬過了冬日,我原本心裡還是挺高興,沒想到……”

張恭喉嚨發出嘶啞的“呵呵”聲:

“老夫這幾年來,一直纏綿於榻,殘喘於世,看來這一回,終於是熬不過去啦!”

“不過能在最後兩年,能夠看到涼州在君侯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定,胡人臣服,也算是有幸。”

馮永聞言,握住張恭的手不禁稍微緊了緊。

這就是他看重張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比於其他那些毫無底限的世家,張恭算是大漢主義者。

他努力地維持着漢人在西域的影響力,同時又儘自己之力,不讓胡人爲禍一方,不讓叛軍分裂涼州。

“但我更希望張公能看到天下百姓安定,大漢重現昔日威盛的那一天……”

“君侯有心了。”張恭一笑,眼中卻是有些神往,“若真有那一日,只盼君侯能告之於某。”

“一定。”

張恭聞言,又是一笑,又深吸了一口氣,彷彿在積蓄力氣:

“老夫素知君侯有志興復漢室,眼界不會侷限於區區涼州之地,故君侯治涼州,不過是一時之計。”

“但涼州乃豐饒之地,盛產牛馬,大漢得之,則騎軍可興。敦煌張家,如今在西州也算是略有薄名。”

“能助君侯些許之力,正是張家之願也。故某在君侯來之前,已讓人整理出與張家有往來關係的人家與部族。”

“若是能在君侯治理涼州時起到些許作用,也不枉老夫費了這一番功夫。”

馮永聽到這個話,再想起張小四的謀劃,他不禁長長地吐出一口氣:

“張公這番心意,永銘記於心。”

一個是成了精的妖狐,一個是活久見的老狐狸,沒一個省油的燈。

張恭搖頭:

“吾弟華,雖有些許勇略,但不過一介莽夫;吾兒就,雖略有才,但吾只盼他能守張家不敗亦足矣!”

馮永知其意,應承道:

“若是張公子出使西域有功,吾願舉薦其爲西域長史府長史。”

“至於張將軍,如今在軍中,以後總會有立功的一天。”

西域太遠,其情況不明,張就雖出使西域已兩年有餘,但仍未歸來,一直在西域諸國活動。

不說他能讓西域諸國全部重新向大漢稱臣,只要他能維護住絲綢之路不斷,爲大漢提供財源,那就算是有功。

去年已有西域之國派了使者過來,估計是打探情況。

看來張就的活動是有效果的。

因爲以前西域諸國都是直接派使者到洛陽進貢的。

西域都護府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重設,目前有希望看到的,也就是設立個西域長史府,維持大漢宗主國的地位。

等以後統一了,有這個名義在,大漢纔有理由繼續經營西域。

畢竟自古以來。

馮永這個承諾,意味着張就以後就是他罩着。

張恭欣慰一笑:“老夫在此先謝過君侯了。”

與馮永談完話,張恭這纔看向一直站在旁邊的張華。

馮永不便聽張家內部之事,便藉口出去。

房間內,張恭對着張華交待自己的身後事:

“馮永此人,領軍治民,權謀計略,世之少見,汝與大郎,皆遠不如也。”

“我們張家只能與之爲盟,不可與之爲敵,更不可學那些世家豪族作爲,切記,切記!”

建興十一年五月,張恭卒。

馮永特意在敦煌停留,爲張恭哀悼。

這個時候,武威送過來了一封信。

信是刺史府發過來的,有關姬與張小四的共同署名。

馮永看過之後,目光凜然。

因爲上面有一個建議:請求提前發兵居延澤,徹底穩定涼州。

第0197章 人心難測第1299章 封王第1180章 戰前第0375章 這名字怎麼這麼熟悉?第0087章 不放心第0593章 七十緡第0477章 封侯第1145章 春日第1213章 破關第1081章 打掃屋子第1068章 初定第0610章 戰後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1247章 襲取茅津渡第0971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第0141章 王平入府第0170章 價錢合適(還有一更)第1146章 種棉花第0145章 諸葛喬第1298章 聯手(爲善熊諦聽大佬加更)第0344章 李慕的進化第0390章 歷經磨難(二合一大章)第0673章 只道平常卻難尋第0919章 策論與賢后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180章 戰前第0466章 東州派第1088章 洛陽第1289章 夏侯氏第0164章 關姬的心思第1000章 魏國的增援第0922章 兩相歉第0277章 資本的驅使第0609章 厲害吧?第0497章 花鬘的心思第1047章 鉅變(二)第0615章 怎麼還要打啊?第0104章 這個小弟收得值了第0165章 我想起來了第0106章 陽安關第0613章 和我沒關係第0677章 抉擇第0905章 教學資源第0570章 戰備第1144章 順昌逆亡第0405章 不失漢節第0202章 一波神操作第1166章 別逼我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141章 王平入府第0079章 呂老兵的小心思第0169章 畫風不大對第0287章 民團第0268章 天女傳說第0893章 文壇羣英會第0645章 爭執第0536章 人口問題第0475章 又聞藥香第1314章 鄴城之事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199章 何五郎第1251章 再暈一個第0835章 世道變了第0048章 失敗品第0922章 兩相歉第0996章 詐取雁門第0757章 孫權的野望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612章 尾聲第1160章 滿朝文武,不如一校事第0134章 書房的談話第0445章 突發第0441章 祖傳的什麼什麼第1074章 傳聞第0391章 多打了一巴掌(二合一大章)第1033章 退兵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279章 趕不走第0633 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第1077章 改變第0055章 底蘊太薄第0597章 意料之外第0338章 票子第0030章 廖立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1093章 韭菜第0495章 羽林孤兒第0533章 問策第0955章 鑄大錢第0611章 私刑(修)第581章 奔襲第1225章 斷後第0017章 趙廣來訪第0379章 元正第0991章 退兵第0870章 枕頭風第0758章 兩面派第0672章 試探第1139章 幷州長史第1261章 知一點情
第0197章 人心難測第1299章 封王第1180章 戰前第0375章 這名字怎麼這麼熟悉?第0087章 不放心第0593章 七十緡第0477章 封侯第1145章 春日第1213章 破關第1081章 打掃屋子第1068章 初定第0610章 戰後第0714章 隱藏的歷史第1247章 襲取茅津渡第0971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第0141章 王平入府第0170章 價錢合適(還有一更)第1146章 種棉花第0145章 諸葛喬第1298章 聯手(爲善熊諦聽大佬加更)第0344章 李慕的進化第0390章 歷經磨難(二合一大章)第0673章 只道平常卻難尋第0919章 策論與賢后第0112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1180章 戰前第0466章 東州派第1088章 洛陽第1289章 夏侯氏第0164章 關姬的心思第1000章 魏國的增援第0922章 兩相歉第0277章 資本的驅使第0609章 厲害吧?第0497章 花鬘的心思第1047章 鉅變(二)第0615章 怎麼還要打啊?第0104章 這個小弟收得值了第0165章 我想起來了第0106章 陽安關第0613章 和我沒關係第0677章 抉擇第0905章 教學資源第0570章 戰備第1144章 順昌逆亡第0405章 不失漢節第0202章 一波神操作第1166章 別逼我第0470章 搞個先例第0141章 王平入府第0079章 呂老兵的小心思第0169章 畫風不大對第0287章 民團第0268章 天女傳說第0893章 文壇羣英會第0645章 爭執第0536章 人口問題第0475章 又聞藥香第1314章 鄴城之事第1269章 真假難辨第0199章 何五郎第1251章 再暈一個第0835章 世道變了第0048章 失敗品第0922章 兩相歉第0996章 詐取雁門第0757章 孫權的野望第1287章 以身作餌第0612章 尾聲第1160章 滿朝文武,不如一校事第0134章 書房的談話第0445章 突發第0441章 祖傳的什麼什麼第1074章 傳聞第0391章 多打了一巴掌(二合一大章)第1033章 退兵第0781章 大漢文治第0279章 趕不走第0633 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第1077章 改變第0055章 底蘊太薄第0597章 意料之外第0338章 票子第0030章 廖立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1093章 韭菜第0495章 羽林孤兒第0533章 問策第0955章 鑄大錢第0611章 私刑(修)第581章 奔襲第1225章 斷後第0017章 趙廣來訪第0379章 元正第0991章 退兵第0870章 枕頭風第0758章 兩面派第0672章 試探第1139章 幷州長史第1261章 知一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