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仲達來投

五月初八,各方捷報開始如同雪片兒一般朝着睢陽外的陳默大營匯聚而來,曹軍主力撤往青州,餘下能集結的兵馬此刻也已經都集中在了睢陽城中,中原各郡本就沒有多少兵力守備,再加上曹操敗勢已成,打到後來,關中軍所到之處,幾乎是望風而降。

“潁川、陳留、汝南、陳國、譙郡已經盡數爲我軍所得,此外九江郡,我軍大軍已經攻至壽春,由韓瓊將軍率軍圍攻,卻遲遲未破。”陳默的營帳中,一名文吏正在彙報着如今的戰況。

這些郡都是兗州和豫州的大郡,中原人口,這幾郡最爲稠密,當年袁術到後期僅憑一個汝南,綜合實力仍然凌駕於佔據整個徐州的劉備之上。

“壽春守將爲何人?”陳默突然問道。

“乃淮南名士劉馥。”

“劉馥?”陳默扭頭看向徐庶,曹操部下之中,有能力的將領他多少有些印象,但這個劉馥,他從未聽過。

“劉馥乃沛國相縣名士,當年袁術與曹操相戰之時,曾說服袁術麾下將領戚寄和秦翊率部衆投奔曹操,自此入了曹操麾下,後揚州刺史嚴象爲廬江太守李述攻殺之後,此人接任揚州刺史。”徐庶講了講劉馥的大致生平,至於此人究竟有何本事,暫時這邊也沒有太多有用的情報。

“可能說降之?”陳默詢問道。

“可以一試。”徐庶點了點頭,這個時候,其實留給劉馥的也只剩下三條路,或是降陳默,或是降江東,或者死戰。

決死一戰沒有必要,與陳默之間,也沒什麼私仇,現在需要擔心的就是對方先一步投降了江東,若壽春被江東所得,對於陳默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那便讓人一試。”陳默點點頭,並未在這件事上多做關注,壽春雖然重要,但也只是難打而已,眼下對陳默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徹底根除了曹操,其他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主公,營外來了一人,說是要見主公。”便在此時,一名親衛進來,對着陳默一禮道。

“哦?何人?”陳默有些詫異,這個時候,誰會來見,莫不是有人想要說情?

“來人自稱司馬懿,說是來助主公伐曹的。”親衛躬身道。

“司馬懿?司馬防次子?”陳默聞言卻是笑了,大概能猜出對方爲何而來,無非想要立下功勳來救司馬防,如今司馬防還被關在天牢之中呢,當下點頭道:“既然來了,便讓他進來吧。”

沒有在洛陽走關係,而是直接跑來這裡,陳默倒想看看對方怎麼說。

“喏!”

沒一會兒,親衛帶着一名青年返回,青年年紀比陳默小些,但相差應該不大,樣貌也算周正,不卑不亢的對着陳默行了拜見之禮,按理說,這樣的形象很容易讓人心生好感纔對,但不知怎的,陳默卻是有些說不出的厭惡感,談不上原因,單純一種感覺。

陳默這半生,見過很多人,但卻從未有過這種感覺,這讓陳默對於眼前的青年

命格:狼顧36

氣運:28

從氣運來看,並非什麼大氣運之輩,與對方目前的地位和處境相當附和,但根據以往的經驗,能夠凝聚命格之輩,絕對沒有一個是簡單的,而且這狼顧命格,顯然跟以往所遇頗有不同吶。

“司馬懿拜見大將軍!”見陳默一直盯着自己,這時間一長,司馬懿也有些心裡發怵,再次下拜,躬身道。

“嗯。”陳默終於是收回了目光,淡淡的問道:“仲達之名,本將軍也有所耳聞,仲達不在洛陽,卻跑到這戰場上卻是爲何?”

“回大將軍。”司馬懿躬身道:“懿聽聞前線戰事吃緊,心憂國事,特前來相助。”

“哦?”陳默聞言笑了:“那不知仲達可是有破敵之策?”

“大將軍,如今我軍勝勢已成,如今令大將軍所困者,不過睢陽城也。”司馬懿微笑道。

“的確。”陳默點點頭,睢陽城這顆釘子不拔除,終究難言大勝。

“睢陽雖然堅固,然如今曹賊敗局已定,城中定然人心惶惶,懿以爲,若要攻破睢陽,伐城乃下策,當以攻心之策破之。”司馬懿躬身道。

“如何攻心?”陳默看着司馬懿,不得不說,這司馬懿確實有些才幹,陳默這般只是駐紮於此,卻遲遲不攻城,確有攻心之意,司馬懿所言,與陳默所想不謀而合。

“其實攻心之法,古今皆有,以箭書告知城中各郡已破,放棄抵抗,驅趕四方百姓來此勸說城上守軍投降,這曹軍雖然撤走了不少將士,但將士家眷不可能都在城中,只要有一成守軍將士的家眷能夠出面勸降,便能瓦解守軍鬥志,此外當大將軍大軍集結於此時,可採取圍三闕一之法。”司馬懿侃侃而談道。

攻心之策,其實正常來講也就是這些了。

陳默看了看司馬懿,點頭道:“仲達倒是頗通兵法。”

“懿只是看過幾卷兵書戰策,未曾參與過戰事,不敢在大將軍面前論兵。”司馬懿一臉謙遜道。

“行,既然來了,便暫時爲軍中督糧官吧,且先下去休息。”陳默點點頭,示意司馬懿可以離開了。

“喏!懿告退。”司馬懿躬身一禮後,緩步退下。

“元直,你看此人如何?”看着司馬懿離開的方向,陳默突然看向徐庶道。

“司馬懿此人頗有才幹,但爲人卻頗爲謙遜,只是……”徐庶不解的看向陳默:“主公似乎對此人頗有戒備?”

徐庶畢竟是跟了陳默多年的人了,別人或許看不出什麼,但徐庶卻察覺到在之前短暫的交流中,陳默對司馬懿有些不喜。

“說不準。”陳默搖了搖頭道:“再看看吧,司馬家向來傲氣,以前幾番徵召,這司馬懿都不肯入仕,如今卻不請自來,當是爲其父之事而來。”

雖然有些厭惡,但總不能因爲對方面相就罪人吧?這道理上說不通。

徐庶點點頭,司馬家的確對門第頗爲看重,這也是之前陳默幾次招賢,司馬家除了司馬防之外,只有一個司馬朗肯入仕爲官的原因,司馬家是看不上陳默出身的,就連司馬防,那投效的也是天子而非陳默。

“攻心之策……唉~”陳默搖頭一嘆。

徐庶沒有說話,司馬懿獻的計策的確是最適合眼下的,沒必要強攻,但要驅民攻城,顯然不被陳默所接受,說是婦人之仁,似乎也沒錯,但陳默的底線就在這裡,如果不用此計,要攻破睢陽確實要耗費不少功夫,勸的話,徐庶說不出來,所以只能沉默。

“如今從曹操佈局來看,顯然還是欲與我以這剩下的城池爲棋盤,再來一戰,但如今大勢已成,人心思定,這盤棋,他註定要輸,如今也不過是想以此拖延時間而已。”陳默顯然也沒有讓徐庶回答的意思,跪坐在自己的席位上,默默地思索着如何能以最小的代價破敵。

“主公。”徐庶突然笑道:“既然此地不能速破,何不放開道路,讓曹操可與青州通訊。”

“你是說……”陳默看向徐庶:“青州?”

“不錯,青州若受到威脅,曹操恐怕不得不退,而我軍如今,在平原一帶,還有武義與高覽兩位將軍所轄兵馬在側,何不在此加派兵馬,若青州有失,曹操恐怕也不願繼續留在此處。”

雖說曹操麾下大將大都已經退往青州,但畢竟沒有曹操主持,如果陳默發力往青州進攻的話,你曹操是退還是不退?

“妙!”陳默撫掌笑道:“我記得,那平原戰場上主持戰局的人,是臧霸。”

“正是。”徐庶點點頭:“此人早年曾在陶謙麾下任都尉之職,後來似乎不滿陶謙,上了泰山聚衆爲寇,雖被稱作泰山賊,但其麾下卻也有不少強人,此番在平原與武義將軍交手,雖是一支偏師,但其戰力之驍勇,不下於曹軍精銳之師。”

“讓崇高試試,是否能招降此人。”陳默點點頭,臧霸的泰山軍雖然聽命於曹操,但卻相對獨立,顯然並未完全歸附,是類似於陳氏這樣盤踞於地方的地方勢力,若非自己那兄長早死,如今的徐州恐怕比現在更易收取。

以徐庶之法,雖然還要等上一些時日,但陳默相信曹操不可能任由自己攻取青州,現在陳默考慮的,是曹操會從何處退?如果可以,陳默還是想把曹操徹底留在青州之外,不讓他退入青州,雖然不捨,但爲天下早日重歸一統,這是最好的結果。

第六十章 人心第二十一章 稚童的煩惱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傳位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三百五十七章 審問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兒囂張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十二章 夏夜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五章 緩一緩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五十章 大雪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十五章 歲月如梭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劉之爭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勝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超戰子義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十章 突破口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九章 學藝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十六章 設宴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五章 出遊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
第六十章 人心第二十一章 稚童的煩惱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三百零三章 忠魂難安第四百九十六章 傳位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二百一十一章 南陽第五十四章 立威第三百五十七章 審問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的投誠第六十四章 天威第二百三十一章 冀州亂第二百六十九章 馬兒囂張第三百七十六章 曹操退走第五十三章 潰敗之後第一百零一章 得失第十二章 夏夜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五章 緩一緩第三百七十八章 宗族第十八章 情與法第一百七十章 袁紹欲出兵第一百零八章 翻車第五十章 大雪第三百五十三章 見面第二百一十八章 謀合縱曹操陳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事第十五章 歲月如梭第七十三章 欺負小朋友第四百八十一章 議降第十三章 結案,誰人無罪?第四十八章 雲思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一百九十章 擒王第五十四章 風雲再起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三百一十七章 還債第三章 英雄必問出身第二百八十五章 何爲新政第四百零九章 天下暫安第一百五十四章 壞消息第一百一十二章 曹劉之爭第四百五十四章 轉攻第七十三章 榜樣第四百四十五章 荊襄防禦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備退兵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三百四十九章 荊州易主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八十五章 蹇碩遺命第一百六十四章 狂士論學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一百四十八章 決勝第七十五章 故人來投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四百三十七章 告老第一百四十二章 馬超戰子義第三十三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二十六章 董卓遷都第三百零二章 請諸位隨我戰死於此第十章 突破口第兩百章 帝王時代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九章 學藝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四十三章 鬧劇落幕第十六章 設宴第三百二十四章 劉備訪賢第三十八章 疑惑第五章 出遊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百七十章 江東論戰第四百零一章 激將第四百一十五章 承擔第四百七十四章 招募?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戰將起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三百四十一章 烽火連天第七十六章 入城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三十七章 張郃武義初交鋒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演世界第三十四章 贈書第一百五十一章 底線第六十三章 困難第三百三十三章 曹孟德決意出兵第一百七十一章 顏良的憤怒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陳默勸學第二百零二章 由明轉暗第二百五十五章 這分明就是詐降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一百零二章 朝堂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