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

陳默和曹操也算是知根知底的老對手了,從陳默將勢力擴展到河洛開始,拋開戰爭,雙方之間明裡暗裡的算計就從未停止過,曹操從陳默蜀中奪了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在二袁相爭的時代有了立足中原的資本,連弱抗強,最終一步步將袁術滅了,袁紹也沒能將勢力完全拓展到中原來。

而陳默支使賈詡暗入睢陽,雖然弒君本非陳默本意,但那一次,也差點讓曹操萬劫不復,對錯在這樣的世道其實並不是太重要,尤其是對他們這樣都是雙手沾滿血腥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此番再戰於琅琊,陳默和曹操調兵都頗爲謹慎,雙方各自試探,但都不敢盡全力,雙方的戰事倒是每日不休,真火早就打出來了,但此刻卻都被壓着,兩人都很清楚,這場仗想要決出勝負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但無論陳默還是曹操,都沒想過這一仗竟然一直打了一年還多,從漢授九年初夏侯淵奇襲張郃大營,破掉箕屋山防線開始,到張郃力敗曹洪,雙方對峙,再到後來雙方在這崢嶸谷一帶交戰不下百次,一直打到漢授十年夏,這勝負都遲遲未能分出,反倒是雙方兵力損失慘重。

而兵力的損失只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後勤糧草的消耗,曹操只有青州一地,卻要支撐十萬大軍出征的消耗,再加上平原、臨淄等地防備餘昇、武義大軍的支出,顯然不容易。

而對陳默來說,漢授九年是個災年,漢授八年拿下中原,從漢授八年秋天開始,中原災情就沒停過,頷首九年纔是全方位爆發出來。

陳默不但要支撐這邊軍隊,中原的災情也需要治理,不能讓中原亂下去,還有春耕、秋收等一系列問題,一一直到後半年,秋收之後,災情纔開始緩和。

這災情並非天災,而是兵禍,去年的戰爭帶來的苦難,今年才真正體現出來,爲了中原賑災,河.北、關中這幾年的存糧幾乎都用上了,雖然得保中原沒有出現大亂,卻也讓陳默這數年來攢下的家底兒都沒了,而且還搭上了整個陳家的財富還有洛陽滿朝文武一年的俸祿都沒給。

今年中原雖然緩過勁兒來,但此時爲施恩中原,也未經歷戰亂的百姓能夠恢復元氣,陳默許諾是三年一成稅賦,再加上前兩年關中徵糧欠下的也得還,陳默如今佔據的疆域雖廣,但現在的狀況是要兵沒兵,要糧沒糧。

若非江東因爲孫策之死,繼承人之位出現波折,雖然最終爲了能有足矣對抗江東朝廷,壓住江東士族的原因,孫紹放棄了繼承人之位,全力支持孫權接替孫策的位置,使得江東如今主要是處理內政,孫權新任江東大將軍,軍中素無威望,無力北征,現在的陳默,處境會更難受。

“不想中原三州之地盡得,如今卻被一青州阻住。”崢嶸谷大營,陳默有些無奈的看着徐庶送來的信箋,雖然沒明說,但陳默卻明白,後勤糧草出問題了。

“主公欲撤軍?”一名謀士猶豫道。

屋漏逢雨,這是最麻煩的事情,但人生就是如此,哪怕陳默做事一向很穩,這次出中原依舊沒能做好萬全的準備,或者說老天爺不可能真的給你萬事俱備了,不管什麼事,總會給你一些磨難,讓你不能好過。

其實也不能歸咎於天,人在這世上,不管處於哪個位置,都會有千絲萬縷將你纏繞,你想往前進一步,必然會有人想要把你往後拉,陳默想要徹底平定中原,曹操自然不願,洛陽朝廷之中,也會有人不願意,或爲利益,或爲大義,平常的小事還好,陳默有絕對的把握和自信能夠將這些問題平定,但真正遇到這種決定天下大勢的時候,你想等個萬事俱備的日子,可能一輩子都等不到。

或者是沒有戰機,也或者就像現在,抓住了戰機,但後方很多條件其實沒有完善,那往前邁出的最後一步,阻力之大,不但來自敵人,還來自自己背後,甚至連陳默心中此刻都生出厭戰的情緒,這位謀士的話,可不只是代表他個人,而是所有人的心聲,包括陳默,包括曹操乃至雙方將士。

不想打了。

“此時若退,便是給了曹操休養生息的機會,青州雖然不大,但下一次若來,面對的就不只是曹操,還有背後的江東。”陳默搖了搖頭:“我知道諸位都想走,這仗打了一年了,不但軍心厭戰,各位將軍也同樣厭戰,甚至我也心生厭煩,但……”

話鋒一轉,陳默看向衆人道:“這仗卻又必須打,我們厭戰,曹軍也是同樣的心裡,現在就看誰能撐得住,我等若能撐到最後,則青州可得,但若此時撤走,則功虧一簣,再想拿下青州,三五年內是做不到了,中原局勢已經穩定,明年開始,局勢會漸漸好起來,今年是最苦的一年,我希望諸位能夠陪我與曹操熬下去,比消耗,這戰爭拖的越久,對曹軍越是不利,此戰,青州必下!”

陳默的困難在當下,而曹操的困難在將來,只青州一地,顯然不可能支撐得住這連年消耗,而陳默今年過去之後,明年中原各地的稅賦會隨着百姓逐漸安定下來而不斷增加,加上河.北送來的賦稅,明年會好轉一些,但還是艱苦,如果曹操能夠支撐到後年的話,那陳默這邊的給養會逐漸富足,關中、河.北、中原的糧草輜重源源不斷的送過來,新兵經過這三年的訓練也能投入戰場了,而曹操的末日,到那時也就差不多到了。

所以現在再難,也不能放棄,或許有賭的成分,但現在撐下去,只是暫時的痛楚,若等到江東恢復過來,孫權坐穩江東之主的位子或者劉基壓過孫權,真正執掌了江東大權,陳默再想拿下青州,三五年,那都是樂觀的。

陳默既然已經下了決斷,衆人也不再多言,有些事情可以商量着來,但這種關於接下來戰略的事情,陳默拍板,在這裡是沒人會反對的,朝着這個方向發力便可。

……

就如同陳默所言那般,曹操現在的確也已經力疲,不是兵力不夠,而是心累,跟自己這小兄弟打仗太累了,想佔他便宜真的不容易,雙方戮戰一年多,大小戰爭上百場,若總的算下來,曹操其實是吃些虧的。

兵力上的問題先不算,單是後勤上,哪怕這一年來戰損嚴重,他帶來的那些家底也有些支撐不住了。

青州雖然未經戰亂,但青州畢竟不是像冀州、徐州、荊州、豫州這樣的產糧大州,單憑青州賦稅的話,可供養不起曹操這麼多軍隊。

陳默生出厭戰情緒,曹操卻是清楚,再耗下去,恐怕就真要山窮水盡了。

而且陳默有地方宗族的問題,曹操同樣也面臨青州本地士紳和他帶來的這些大族之間的矛盾。

“主公,奉孝先生不行了!”一名親衛匆匆忙忙的跑進沉靜的大帳中。

曹操聞言,面色一變,連忙起身,帶着荀彧、程昱以及許褚快步跑向郭嘉的營帳。

事實上,郭嘉的身體在年初的時候已經出了問題,經常突然暈倒,咳血更是越發頻繁,哪怕從青州請來最好的醫匠,也沒辦法將郭嘉治好,甚至有些醫匠直接給郭嘉下了活不過今年的預言,被憤怒之下的曹操殺了。

“奉孝!”曹操衝進郭嘉帳中,看着面如金紙,氣息奄奄的郭嘉,曹操心中一痛,伸手抓住郭嘉的手,勉強擠出幾分笑意道:“奉孝無恙否?”

“主公您看嘉是否有恙?”郭嘉有些無奈道。

“醫匠說無恙。”曹操搖頭道。

“嘉能活到今日,已算上蒼待我不薄,嘉也知道這五石散害人,但就是無法放下。”郭嘉搖頭輕嘆:“只是愧對了主公厚愛。”

“奉孝切莫如此說,你可曾記得當初奉孝來我麾下時,是何等意氣風發,你我攜手,可平天下!”曹操連忙說道。

“原本,嘉也以爲會助主公平定天下。”郭嘉有些遺憾道:“只可惜,天不止生郭奉孝,亦生了陳伯道,此人心性之果決,不在主公治下,運籌帷幄,天下少有,若無此人,至少陳默如今所有,當歸主公。”

曹操聞言默然不語,如果沒有陳默的話,天下會如何?或許真如郭嘉所言那般,只是這世上沒有如果,陳默實實在在的存在。

“說起來,嘉與那陳默,亦有同門之誼,他該喚我一聲師兄。”郭嘉笑道:“當年他來潁川請我,我避而不見,而是選擇了主公,主公,嘉從未後悔。”

曹操聞言,鼻子一酸,這事他確實有過芥蒂,只是未曾表現出來,原來郭嘉全知道。

“如今嘉大限已至,不能再輔佐主公,是以有些話,嘉想與主公說。”郭嘉認真的看着曹操道。

“奉孝但說無妨。”

“天下大勢至此,青州三面被圍,已無出路,便是此戰能勝,也只是延緩敗亡之機,主公若不願降那陳默,當早謀退路。”郭嘉看了看曹操身邊的荀彧等人,衆人知趣退開,只留下曹操。

曹操聞言沉默了,他又何嘗不知,只是這天下之大,陳默已三分其二,剩下的江東、劉備,也都不是好相與的,勢窮去投,必然防備,與其如此,倒還不如降了陳默,至少曹操敢保證,自己若降,陳默不會虧待自己。

“如今天下三分,陳默已據其二,但也未必沒有再起之時。”郭嘉笑道。

“奉孝此言怎講?”曹操聞言目光一亮,看着郭嘉道。

“蜀地!”郭嘉緩了緩之後,看着曹操道:“此地有羣山之險固,主公若能謀得,雖不能進中原,但可保曹氏不敗,他日縱然陳默伐蜀,主公若能據有蜀地,也可借劍門之險,東連江東,與之抗衡!只是……”

曹操聞言皺眉道:“只是如何?奉孝……”

扭頭看時,卻見郭嘉已經閉上了眼睛,抓着曹操的手也沒了力氣,曹操手一鬆,無力垂落。

“奉孝……”曹操看着郭嘉沒了聲息的身體,悲從心頭起,有些無力地伏倒在郭嘉榻邊,大聲嚎哭……

第三十九章 不信命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十章 黑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七十章 得子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四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鄉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十一章 倒退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十五章 變味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八十章 夢中戰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四章 聲音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六章 鄭屠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九章 甩鍋第七十章 得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
第三十九章 不信命第四十一章 奇怪的奴隸第一百零九章 後知後覺第三百七十七章 排斥第二百一十三章 孫郎受挫第八十一章 別離(本卷終)第二百一十二章 孫劉第四百二十章 陳晉與江東第十章 黑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二百七十三章 疑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六十六章 長安破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一百四十一章 野人渡第八十八章 內亂第七十章 得子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四百四十三章 江東議戰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二百五十六章 袁氏家眷第四十章 衝突第十六章 鄉情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十一章 倒退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四百零三章 曹操之悲第四十三章 背井離鄉第九十一章 溫明園中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二十二章 再敗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三十四章 雨幕第十五章 變味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三百七十一章 退路第一百七十六章 蔣奇再敗第三十章 大人物第二十六章 陳家往事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戰第二百四十章 藏鋒於內,出必見血第三百八十一章 意外的助力第四百四十九章 江東之憂第三百三十一章 奪權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學興起第一百四十六章 生疑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九十三章 弱點第二百二十章 缺糧草李儒獻策,謀冀州陳默動心第一百四十章 陰招第一百六十三章 問心第四百一十二章 進出第一百二十四章 命格第四百七十五章 蜀中定局第一百零六章 要兵第一百三十二章 序幕第八十章 夢中戰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立營第一百四十三章 孤軍第七十四章 大事件第一百零一章 孤獨第六十九章 晚宴第四章 聲音第六十章 獲罪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將之死第三百六十一章 收網第九十章 董卓得遺詔第二百二十五章 回洛陽禰衡攔路,思子切昭姬垂淚第四百五十章 暗渡第六十二章 違背理念第四百八十五章 天下歸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立場第五十一章 將來的可能第三百一十四章 烏丸內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見面第六章 鄭屠第二百六十六章 破軍第八十八章 救駕第四百六十六章 水上攻城第九章 甩鍋第七十章 得子第四百六十五章 順利第三百二十二章 太學院第六十三章 後顧之憂第一百五十九章 請辭第二百四十七章 定計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五十九章 誘餌第七十九章 洛陽夜第三百零六章 縱馬塞外第一百零八章 瘋狂募兵第二百二十四章 言利害三公登門,查局勢陳默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