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傾巢而出

劉備和孫策在這個時候共分荊州,陳默可不認爲他們是爲了天下和睦而分荊州,要知道之前的戰爭,雙方爲了爭奪江陵、襄樊等要地,可是大打出手,雙方之間打的頭破血流,怎麼可能說和好就和好?

陳默和徐庶沒有再關注睢陽的沙盤,徐庶建議道:“主公,江淮之地如今尚不好說,但南陽不容有失!”

南陽是戰略要地,雖然當年呂布的治理不知是否是刻意爲之,但如今的南陽卻是連同南北之要地,只要南陽在陳默手中,陳默隨時可以對荊州發起進攻,但如果南陽落入劉備手中的話,那劉備就隨時有能力對陳默發起進攻,要知道如今陳默的靠近南陽的可不只是河洛,潁川如今也已經算是陳默的地盤,而劉備若是得了南陽,就可以隨時對潁川發起進攻。

陳默點點頭,江淮之地,如今還算不上威脅,就算江東打過來,只要還沒站穩腳跟,陳默就能把他們打回去,但南陽不一樣,南陽若丟,就等於在陳默腹部插了一根刺,稍有不慎,就隨時可能給陳默來一記,而且會很疼,所以相比於尚未到手的江淮而言,已經經營多年的南陽,對陳默來說意義更加重大。

“立刻派人通知張遼、魏延、崔耿三人,讓他們令到之日即刻率部趕往南陽,看緊劉備,莫讓其有可趁之機。”陳默取出令箭,對徐庶沉聲道。

“喏!”徐庶點點頭,接過令箭後告辭離去,前去安排人去送信。

張遼、魏延此前本就是南陽守將,對南陽熟悉,而崔耿也是南陽人,如今讓他返鄉,一來也是陳默有讓他榮歸故里的意思,二來嗎,也能更好地調動南陽當地的力量。

不知不覺間,劉備竟然已經成長到讓陳默不得不重視的地步。

雖然現在只有三郡之地,但卻佔據着人口和財富最爲廣盛的南郡,這一個南郡,荊南四郡加上江夏都比不上,可以說現在的劉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荊州之主,最重要的還是地勢,只是一條漢江,當年強如呂布都沒能渡過,日後就算陳默想要南征,這水軍也是個大問題。

傳訊兵很快找到張遼、魏延以及崔耿三人所部所在,接到命令後,張遼和魏延找到徐庶,疑惑道:“先生,這大戰在即,爲何反讓我等離去?”

“兩位將軍不必顧慮。”徐庶自然知道他們在擔心什麼,無非是擔心陳默此舉是否另有深意,或者不願意讓他們得了功勞,當下耐心解釋道:“劉備與孫策和解,平分荊襄,如今劉備更是開始在新野一帶屯兵,若將軍遲迴片刻,在下擔心南陽不保,若南陽有失,我軍便是得了中原,腹地也會時時受到劉備威脅!”

“原來如此。”張遼和魏延頓時會意,雖然眼前的戰爭很關鍵,但若劉備真的出兵南陽的話,這裡也是一處關鍵戰局,陳默不但不是在防備他們,而且還是給了二人極大地信任,張遼當即插手一禮道:“事不宜遲,末將這便動身。”

徐庶看着二人離去,這纔回去覆命,至於崔耿那裡,倒是不必擔心,作爲陳默的心腹部將,崔耿、石庚、餘昇這些人可以說對陳默有股盲目的崇拜,陳默讓他們去哪,哪怕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會毫不猶豫的趕去,張遼和魏延還會過來問一聲,而崔耿那邊,已經直接率部撤離戰場,趕赴南陽了。

與此同時,荊州,襄陽。

“恭喜主公。”在孫策撤軍之後,諸葛亮也從樊城返回了襄陽,看着坐在主位之上的劉備,諸葛亮微笑着一禮道。

如今的劉備,雖然名義上,還沒有接受楚王之位,但劉琦已死,劉琮不知所蹤,蔡氏一族已經死的死散的散,其他的黃家已經在諸葛亮的勸導下開始支持劉備,蒯氏也入了劉備麾下,只是相對而言,蒯氏是屬於中立派,雖然如今出仕,但只管做事,並未效忠,龐家龐山民也被諸葛亮引薦給劉備,如今的劉備雖無楚王之名,卻是坐實了荊襄之主的位置,劉磐、劉虎、文聘、王威這些宗親、武將的依附,也讓劉備手底下的人才一下子更加充實起來。

再加上關羽、張飛、夏侯博、陳到、紀靈這些早先的將領,如今劉備麾下可說是文武齊備,也有了立足之地,基業算是有了,接下來就是考慮下一步該向何方了。

“備如今還算是客居荊襄。”劉備擺了擺手,隨即肅容道:“孔明,如今陳默勝了官渡之戰,中原也即將一統,若真如此,備便是據有荊襄,恐怕他日陳默南下,我等也難抵敵。”

一旁的張飛聞言不屑道:“陳默不過一小兒,兄長何必怕他,我們現在兵多糧廣,趁他還在中原之際,一口氣打穿南陽,攻入洛陽,到時候他便是佔了中原也沒用。”

“翼德休要胡言。”劉備好笑道,真要這麼簡單的話,他也不會東奔西走這麼多年無處立足了,當年曹操都能輕易將他收拾,更何況陳默比曹操還強。

“三將軍所言卻也並非全無道理。”諸葛亮微笑道:“不過洛陽有伊闕、陸渾之固,我軍要破之不易,但如今陳默全力攻取中原,南陽之地空虛,正是我等機會,若能趁此機會攻取南陽,他日便是陳默奪得中原,東出可與孫氏對中原形成夾擊之勢,北上可威脅河洛,西進則可謀取川蜀,進可攻,退亦可守!”

劉備聞言皺眉道:“只是荊襄初定,此時出兵是否有些……”

“主公,機不可失。”諸葛亮搖了搖頭道:“以亮觀之,中原之戰至此已入尾聲,睢陽城長則一載,短則數月,必備陳默所破,若待陳默整合中原,到時候再想攻取南陽可就萬難了。”

張遼和魏延爲了攻取潁川、汝南等地,南陽之兵幾乎盡出,雖然還留下不少人馬防守,但此時正是南陽最爲虛弱之時,此時若不攻取,日後恐怕就沒機會攻取了。

“主公,孔明所言甚是,此時正是攻取南陽最佳時機,錯過此番機會,待中原平定,我等再想攻取南陽可就遲了。”陳宮對着劉備躬身道。

劉備默默地點點頭,沉吟片刻後道:“此番攻取南陽,諸位以爲當發兵幾何?”

雖然跟孫策結成同盟,但對於這個同盟,劉備並不是太相信,是那種隨時可能破裂的同盟,要是全力出兵的話,劉備肯定不放心後方。

“亮以爲,可留關將軍坐鎮江陵,亮在襄陽爲主公梳理後方,三將軍、叔至、文聘、王威、劉磐、劉虎、紀靈將軍爲將,領五萬大軍出征,南陽必克。”諸葛亮心中早有定計,當下躬身道。

這些人馬,幾乎是荊州全部兵馬,後方除了關羽所部之外,幾乎沒留什麼人了。

“這……”劉備吃驚的看着諸葛亮,傾巢而出,萬一孫策背盟的話,那劉備可能就什麼都不剩了。

“主公放心,江東方向,此時也在爭奪江淮之地,況且還有關將軍扼守江陵,就算江東來攻,最多讓出荊南兩郡,想要攻入南郡卻是萬難。”諸葛亮微笑道。

南郡只要守好江陵、襄陽、樊城這三個點就足夠了,江陵有關羽鎮守,而襄陽有諸葛亮坐鎮,足夠應付一時,而且南陽距離襄陽也不遠,真有變故,劉備也隨時可以回軍。

“兄長,南陽距離這襄陽也不遠,就算江東來攻,我等也隨時可以回軍,再說襄陽又不是全無防備?”一旁的張飛幫腔道。

“孔明,此番用計頗險,不似你往日風格。”離開王府,陳宮和諸葛亮並肩走在街道上,看着諸葛亮,陳宮笑問道。

“亮也是不得已而出此下策,中原之戰結束的太早,並未給主公太多時間準備,原本在亮看來,官渡之戰定會持續一年乃至更久,不想竟然這般快,而且那陳默征戰多年,少有露出破綻之時,此番南陽卻是露出極大破綻,其實也不算破綻,若非孫策願意與主公和解,共分荊州,便是張遼出兵,我軍也無餘力攻取南陽,此等機會頗爲難遇,若是失卻此番良機,再想攻取南陽,不知要等到何時!”諸葛亮嘆了口氣道:“主公需要南陽。”

陳宮聞言點點頭,劉備如今根基不深,南陽對劉備來說太重要了,若能得了南陽,劉備就有一處與陳默對峙的戰略要地和縱深之地,可以謀劃更多,如果沒有南陽,他日中原平定之後,南郡首當其衝,到時候,不管劉備想做什麼,在陳默的威懾下都沒辦法施展,若非如此,也不會逼得平日裡用計頗爲謹慎的諸葛亮一反常態,幾乎讓劉備賭上一切來奪南陽。

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十章 胡風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十九章 教授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十四章 膽氣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將折腰,伯道兵臨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雲再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三章 人才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人脯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十六章 設宴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四十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七章 瑣事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四章 聲音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十六章 設宴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章 聲音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
第二百零四章 破罐子破摔第四十章 胡風第二百零六章 暗鬥第二百八十九章 吏三百五十六章 魏延奪關第六十一章 會面第一百一十章 要求第一百四十六章 疑心第三百八十四章 暴露第四百五十二章 完美第三百八十七章 雙張鬥第十九章 教授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中計第十四章 膽氣第四百六十章 八門金鎖陣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四十八章 人心第三十九章 胡地第六十三章 說服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局勢陳默設計,識人心衛覬示好第七十七章 新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家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心生退意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一百五十章 獻降第一百一十章 棄子第三百一十八章 公孫氏四百五十九章 破樊城江東退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人心無盡第四百八十七章 歲月如梭第四章 新朋友第二百三十九章 老將折腰,伯道兵臨第四十一章 無奈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謂何求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雲再起第一百四十七章 時機已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劉玄德空城遁走,陳伯道送子入川第六十八章 升官第三章 人才第三十八章 宮中來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四百三十三章 出巡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二百六十八章 糧草問題第一百七十三章 共謀袁紹第三百七十三章 明主的條件第一百四十二章 各逞機謀第七十四章 逆轉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人脯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局勢第十六章 設宴第八十九章 董卓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一十四章 年關瑣事第三百三十五章 割須棄袍第一百三十三章 對策第六十九章 中原的消息第二百九十二章 呂布的煩惱第二百二十六章 連弩第一百四十章 首戰必勝第四十章 衝突第二百七十七章 不屈意志第九十七章 來客第四百一十九章 兩年第八十四章 結怨第八十二章 反目第五十二章 有喜第三十三章 別離第四百一十七章 議策第三十二章 清平能吏,亂世英雄第二十二章 都城風貌第二百四十二章 楊修設計,將帥離心第七章 瑣事第三百六十章 陳家幼虎第四章 聲音第一百五十一章 信第二十二章 蒲桃第三十七章 天子的籌謀第四百六十一章 舌辯第九十五章 遊說第六十二章 絕糧策第一百零二章 伐謀第三十七章 難以下手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破口第二百一十章 昔日小兒第二百零五章 劉備的出路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戰牧野第三百二十九章 孫策出兵第四百九十三章 忠犬第三百二十七章 初次交鋒第三百九十章 破門第十六章 設宴第八十七章 長安初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所爲何求第四章 聲音第四十五章 遊戲第三百七十二章 只降朝廷第三百二十一章 書坊第三十章 婚禮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