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鋪路

大梁,垂拱殿內。

官家並沒有像外面想的那般,正在思量殿試的科舉題目,而是在看傳法院呈上來的佛經,這些佛經是西域僧人帶來的梵本,經過譯經人譯出、潤色纔到了官家手上。

大殿裡薰香嫋嫋,官家捻動手中的佛珠,看得格外專注,但是很快他眉頭微微皺起,對手中的佛經顯然不是很滿意。

傳法院的官員登時面露緊張。

官家將佛經放下,看向了殿上正在忙碌政務的王晏。

這次將王晏叫過來,是讓他協同禮部,應對西蕃來使之事。別看王晏年輕,在一羣翰林之中,做事卻不顯青澀,反而遊刃有餘。官家很是欣賞,這就是爲何朝中一再有人提議將王晏外放一州通判,但官家始終沒有答應的原因。

但若始終留王晏在京中,提做左諫議大夫又太快了些,怎麼也得讓他再歷練個三五年。

其實之前王晏在朝堂上惹得官家有幾分不快,官家命王晏爲天使前往大名府,除了信任他之外,也想挫挫王晏的銳氣,王晏什麼都查不出來,官家就會降其官職,做個大理寺評事,能查出些端倪,就讓他外放大名府。

沒想到王晏查出了大案,這又讓官家起了惜才之心。

官家想着起身走下御臺。

王晏聽到動靜,放下手中的公文,也忙起身。

官家走到王晏身邊,將手中的佛經遞給王晏:“朕還記得,王卿年少時曾譯過一部佛經。”

王晏立即道:“微臣年少輕狂,初學梵文,少了敬畏之心。”

“少拿這些搪塞朕,”官家伸手指了指王晏,“你這是堵住朕的嘴,免得朕讓人去潤色那些經文。”

被說中了心思,王晏也不卑不亢,乾脆默認。

官家的確想要王晏來譯經文,放着如此有才氣的譯經人卻沒法用,到底還是遺憾。

官家道:“都傳王卿喜歡看道經,但朕知曉並非如此,王卿似是對這些沒有多少興致,不過聽說在大名府的時候,王卿也常去寶德寺,與裡面的主持智遠大師有來往。”

這顯然是跟着韓泗一同去大名府的沈中官說的。

王晏道:“微臣不會鑽研佛法,只是對智遠大師管制寶德寺的做法頗爲好奇,大名府唯有這樣一座寺廟,不肯囤地,不肯售賣度牒,要不是拿出了佛炭的方子,得以聞名,收了些香火錢,可能寺中僧人挨不過飢餓就要跑光了。”

官家聽得這話微微擡起眉毛,沈中官回到宮中提及寶德寺,說過類似的話語,官家本來只信三分,沒想到會從王晏口中得到了印證,看來這樁事八成是真的。

官家道:“這麼說智遠大師確實是位高僧。”

“微臣不知,”王晏道,“畢竟微臣對佛法一竅不通,智遠大師講經也很難說服微臣。”

官家卻不怒反笑:“能辯過你王鶴春,並不容易。”被王晏這麼一說,他倒是想要見一見那位智遠大師。

說完話,官家看向傳法院的官員:“經文還要重譯。西夏使臣來大梁,必定會求經文,你們就將這些傳給他們?朕跟你們丟不起這臉。”

官員急忙請罪。

官家身子好了許多,不然也不能讓禮部在這時舉辦科考。科舉與西夏使臣到來趕在一起,哪件事都必須做好。

“聽說坊間開始用佛炭,送入京中的石炭供不應求,寶德寺的高僧該記一功。”

官家這般說,王晏腦海中浮現出,謝玉琰強行將佛炭丟給智遠和尚的一幕,下意識地微微揚起嘴角。

當時智遠大師對一塊佛炭畏之如虎,是知曉這一接,從此之後莫想清靜,卻肯定沒料到,還會因此被召入汴京。

王晏能想到智遠大師得知這些時的情形,修禪之人內心平靜,只好將手中的佛珠,使勁搓一搓。

“眼見就是太后壽辰,”官家看向王晏,“王愛卿抄寫兩遍佛經做賀禮吧!”

太后喜歡王晏的字,尤其是抄在佛經上之後。

不過兩遍佛經,還有一遍要給故去的太妃。

果然,官家道:“太妃的忌日也快到了,后妃這些日子也在忙碌着抄經。”

太后和太妃看着官家長大,不過太后嚴厲,太妃心軟,官家年幼時得到不少太妃的照顧,心底裡親近太妃。

可惜太妃自從甥女走失,心情就一直不好,多年積鬱成疾。官家孝順,爲了寬解太妃,將太妃的另一個甥女擡入宮中。

這位娘子曾因爲後宮爭鬥被送出宮,在寺中帶髮修行。之後官家將她再度接回,時常與她論佛法,雖然沒能爲官家生下一兒半女,卻也讓她一路從美人晉升到德妃。

如今後宮娘娘多修習佛法,就是從官家和德妃開始的。官家想見智遠大師,也是德妃最近屢屢提及。

德妃修佛,除了爲太后、太妃、官家祈福,還有一個心願,就是有生之年能知曉妹妹的下落。將來到了下面,也能告知太后。

可惜多年來,就是沒有半點音信。官家派人都找不到任何線索,德妃能做的就是訴諸佛祖。

祈求佛祖顯靈,助她完成心願。

官家又看了一會兒奏摺,這才放王晏出宮去。

沈中官一路送王晏出宮,笑着道:“官家早就吩咐準備好抄經的紙張,這裡面的筆、墨也都是精挑細選的,這麼重要的事,官家交給王大人,可見對大人的器重。”

王晏到了值房,從沈中官手中接過提盒。

沈中官從大名府回來之後,就一直惦記寶德寺的事,中官不能幹政,他卻也爲佛炭說了不少好話,當然他也不是要向王晏請功,就是有些懷念在大名府的日子,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不能再見一次佛光。

王晏看向沈中官,一眼就看透他的心思,大名府的佛光可能難見第二次,但……佛祖顯靈又不止是佛光。

現在他才發現,阿琰在大名府的時候,可能就想到了到汴京之後的事。

無論是佛炭還是佛瓷,只有到了汴京,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用,接下來會如何?就連王晏也隱隱有了期待。

走進值房,王晏梳洗一番,正要接着去看公文,就瞧見榻上擺着一件衣袍,衣袍上壓着一塊羊脂白玉,剛好配他腰間的絡子。

母親不會讓人送玉佩過來,想到有可能出自她的手,王晏登時心跳亂了幾分。

第132章 換人160.第160章 登門第629章 不能第664章 證物第131章 選擇第517章 愁喜299.第298章 沒眼色270.第269章 重視第383章 郎君第100章 醜惡第648章 警覺第576章 底細第658章 聰明第499章 中計285.第284章 邀請第118章 套路第478章 下次還是你155.第155章 王家第148章 相處217.第216章 抵抗第25章 掌家第69章 眼饞第631章 交手307.第306章 出主意第111章 一併拿下第499章 中計第352章 難逃第571章 內應第519章 睡不着第65章 看透287.第286章 不敢相信258.第257章 佛法第578章 殺人第431章 不得已第572章 懷疑的種子175.第175章 自信第344章 擊鼓265.第264章 心願第34章 後悔235.第234章 厲害第463章 考中第681章 一路貨色第397章 見面第651章 謝家女第676章 死了第469章 答應249.第248章 護着第512章 刺客第571章 內應第4章 庇護第675章 猜測156.第156章 燒火第384章 起疑第346章 恐懼第601章 不舒坦第474章 發現160.第160章 登門第487章 不作數152.第152章 熟悉239.第238章 死路218.第217章 趕到第83章 着急第523章 新行老第657章 寒心第421章 供奉182.第182章 燒了第431章 不得已277.第276章 習慣263.第262章 線索第532章 眼光第505章 有趣嗎?第62章 鄉會第552章 一窩端第613章 趕來第65章 看透第459章 雷公電母160.第160章 登門第33章 規矩第637章 放心第478章 下次還是你227.第226章 抓活口177.第177章 送禮第84章 不缺錢第623章 交換第475章 輸贏第100章 醜惡第421章 供奉231.第230章 誅殺第330章 幫手第476章 欺騙第573章 懷抱第50章 侵吞第422章 套話第636章 諾言第438章 不可能第362章 船隊第42章 謝家第432章 商議第492章 指引293.第292章 都沒了
第132章 換人160.第160章 登門第629章 不能第664章 證物第131章 選擇第517章 愁喜299.第298章 沒眼色270.第269章 重視第383章 郎君第100章 醜惡第648章 警覺第576章 底細第658章 聰明第499章 中計285.第284章 邀請第118章 套路第478章 下次還是你155.第155章 王家第148章 相處217.第216章 抵抗第25章 掌家第69章 眼饞第631章 交手307.第306章 出主意第111章 一併拿下第499章 中計第352章 難逃第571章 內應第519章 睡不着第65章 看透287.第286章 不敢相信258.第257章 佛法第578章 殺人第431章 不得已第572章 懷疑的種子175.第175章 自信第344章 擊鼓265.第264章 心願第34章 後悔235.第234章 厲害第463章 考中第681章 一路貨色第397章 見面第651章 謝家女第676章 死了第469章 答應249.第248章 護着第512章 刺客第571章 內應第4章 庇護第675章 猜測156.第156章 燒火第384章 起疑第346章 恐懼第601章 不舒坦第474章 發現160.第160章 登門第487章 不作數152.第152章 熟悉239.第238章 死路218.第217章 趕到第83章 着急第523章 新行老第657章 寒心第421章 供奉182.第182章 燒了第431章 不得已277.第276章 習慣263.第262章 線索第532章 眼光第505章 有趣嗎?第62章 鄉會第552章 一窩端第613章 趕來第65章 看透第459章 雷公電母160.第160章 登門第33章 規矩第637章 放心第478章 下次還是你227.第226章 抓活口177.第177章 送禮第84章 不缺錢第623章 交換第475章 輸贏第100章 醜惡第421章 供奉231.第230章 誅殺第330章 幫手第476章 欺騙第573章 懷抱第50章 侵吞第422章 套話第636章 諾言第438章 不可能第362章 船隊第42章 謝家第432章 商議第492章 指引293.第292章 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