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

“先救百姓!”

許大有可不認什麼鳥少卿,魏公公說啥就是啥。他喊了一聲,一個猛子扎進了河中。

“撲通”聲中,二十多個原吳淞水營的官兵紛紛跳河救人。

當下已是十月,河水雖卻未結冰,但也透骨剌涼。

田剛也想下水救人,不過李維知他水性不是太好,故而拽住他,免得人沒救着,反叫溺水之人給拖下去墊背。

魏公公也知這個道理,加上他水性也不好,因此並沒有下水救人,而是指揮部下在岸邊尋找長繩和竹竿之類,儘可能的幫助水中救人,做好接應準備。

這也是明智的舉動,在人數較多的救援行動中,指揮者的重要性比直接參與救援更重要。

肇事方那條船上的人也在救人,隱約有婦孺驚呼和哭喊聲,想是叫嚇到了。

王體乾站在一邊,未曾胡亂干涉,只頗有興趣的看着那位叫嚷先救洋人的太僕寺李少卿。

因爲夜色緣故,李之藻沒有認出魏公公來,只以爲對方是揚州哪個富貴人家的公子哥,不然如何有這麼多隨從的。

自己堂堂少卿的話被人當場駁斥,李之藻臉上自是掛不住,但他倒沒有發作,因爲他怕耽誤救人。

這會,還有什麼事比救人更重要!

救百姓也好,救洋人也好,都是救嘛。

倘自己不合時宜的堅持先救洋人,傳出去也對聲名不利,若是叫科道知道了,恐怕都會有人彈劾於他。

李之藻無心再擺官威,也是驚魂未定,癱坐在岸邊的泥地上,焦急的看着河中。

шшш ●Tтká n ●c○ 他很擔心同行的郭居靜和金尼閣二位教士就此遇難,那樣的話,於天主教而言是巨大的損失,於他李之藻而言,也是最大的遺憾。

郭居靜和金尼閣都是利瑪竇神父的助手,一個是意大利人,一個則是比利時人。

五月利神父病逝後,郭、金二人和京中其他幾位西方教士便想回到江南傳教。

郭居靜希望能在上海縣辦教堂,而金尼閣則因爲和蘇杭織造太監孫隆關係不錯,所以想到杭州開展傳教事宜。

之所以耽擱到現在才南下,主要是因爲按照天主教的慣例,西方傳教士在中國死後應當移葬澳門。

但利神父生前希望自己能夠葬在北京,因而郭居靜和金尼閣他們通過結交的明朝官紳,希望能夠說服皇帝陛下開恩,允利神父葬在北京。

這件事,李之藻也一直在幫忙,也是他找的首輔葉向高,最終在葉向高的斡旋下,萬曆皇帝破例准許利瑪竇葬於北京西郊的藤公柵欄,使其成爲首位葬於北京的西方傳教士。

辦完利瑪竇的葬事後,李之藻收到了杭州老家的來信,他的父親病逝了。

按禮制,父母死,爲官者要回家奔喪,並且守制二十七個月,是謂丁憂。除非極特別情況,朝廷離不了這人,由皇帝特旨“奪情”,否則再大的官員也要立即解職回家。

這就使得不少官員一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死爹孃,尤其是朝廷重臣們。

重臣成爲重臣,一路走來可是極不容易的。

好不容易上來了,突然又下去,換誰都沒法接受的。

本朝倒是有過“奪情”先例,那就是前首輔張居正。

可這世上又有幾個張居正,又有哪個現在還敢當張居正?

以郭居靜的身份,皇帝根本不可能奪他的情,所以收到信後,便約了一直就想南下的郭、金等教士一起啓程。

船至揚州境內,天色已晚,照規矩應當停船靠岸休息,明日再走。畢竟,黑燈瞎火的行船不安全,可李之藻因爲急於回鄉奔喪,不願在揚州耽擱,遂讓船家冒夜開船。結果,和對面一艘同樣在趕時間的貨船撞在了一起。

落水的除了李之藻自己的三個隨員,西洋教士外,還有幾個洋商和十多個明朝人。

幾個洋商是從福建北上到京津一帶採購貨物的,十多個明朝人有幾個是跟着一起做買賣的,餘下是這些洋商請的嚮導和通事。

當下大明朝沒有海關一說,對入境的外國人也沒有什麼嚴格手續,杭州、廣州及福建的泉州一帶,西洋商人爲數衆多,也極受當地士紳歡迎,原因便是這些西洋商人有錢。

魏公公所憧憬的海貿巨利,這些西洋商人在其中可是出了很大的力氣。

江南這一帶也有不少歐羅巴的洋商,還有東南亞一帶的藩商、夷商也不少。

藩商和夷商是明朝朝貢體系帶來的影響,因而比西洋商人更受明朝官方看重,在某些方面受到了一定的優待,給予方便也是極多。

反而,西洋人在明朝的地位和影響很低,這從天主教在明朝傳播至今,也沒能廣泛傳教便能看出。

魏公公剛纔也是小題大做了,或者說,他那根緊繃的神經有些太過敏感。

當下之明朝乃世界最強大帝國,而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對於西洋人就從來都是高高在上,以俯視的目光看待這些白皮膚、藍眼睛的異域之人的。

某段時期,甚至都不拿這些西洋人當人看。

如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軍在廣州將十幾萬胡商投入石碾,磨成了軍糧。

在這種強大的民族自信心面前,又豈會發生魏公公所以爲的“跪舔”現象。

李之藻喊出先救西洋人,並非對洋人有奴性,而是和他一直與西洋人接觸,並且洗禮加入天主教有關。

在這位天主教徒、太僕寺少卿的眼中,西洋人雖非中國之人,但既然不遠萬里來到了中國,朝廷就當對他們表示極大的善意,使其感知中國之仁義,感知中國之博大,之美好。

是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那麼遠方的朋友在大明,肯定是不能出事的。

所以在事故發生後,他纔會喊出先救西洋人的話來。

很自然的喊出,雖然被人駁斥後意識到不妥,但並不認爲是不對。

也許,在這位少卿看來,異國之人可憐到生命也比本國的普通百姓要珍貴吧。

經過官兵的奮力營救,最終,落水的二十多人除一人沒能得救外,其餘都盡數救了上來。

救援過程中,其實也沒有分什麼本國先,洋人後,因爲視線原因及落水之人都在水中,根本不可能一一分辨,再決定先救還是後救。

魏公公命人給他們找來乾衣服,又就地生了幾處火堆,供他們驅寒問暖。

王體乾這時才上前輕聲示意小魏那邊還有個太僕寺少卿。

“小案首得去打個招呼,先前怕是得罪人家了。”

“招呼可以打,罪是沒有的。不瞞王公,咱這輩子最見不得對外人要比對自己人還好。”

看在老王的面上,魏公公準備過去見見李之藻,這位是惹他不快,但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的。

在當下之中國,李之藻也算是少數學通中西的人材了。

不過,正要過去時,卻見一個裹着袍子,微微有些發抖的傳教士來到他的面前,躬下身子,無比激動,說道:“尊貴的大明官員,我從我的祖國來到東方,經歷了數十個國家,但卻從未見到一個官員如您這般無比關愛着自己的子民!...我想,您一定是這裡最受人民愛戴的官員!謝謝您及您的部下救了我們,上帝保佑你,阿門!”

第二百七十章 攪他個天翻地覆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內投機分子第八十章 浩然正氣由臉而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牢記魏公公教誨第二百八十五章 帝國的春天來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聖約翰*龐麥臣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妃是可以內定的第五章 追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軍黑圖阿拉第七百五十章 阿彌陀佛,剌激第三百一十六章 尊皇討奸 人人有責第六百零五章 我是有根之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殿下請你吃宴呢第一百八十四章 勞駕,俺的斷頭飯咧?第一百七十五章 小案首,我等承你情了第三百四十章 且看誰本事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之戰役(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燒...燒得好啊第六十六章 協定第七百四十二章 嗩吶一響全劇終第八十三章 做了大佬又如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做大,做強第一百九十三章 礦監可換不可廢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太爺不糊塗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東林書院!第二百一十七章 聖鬥士!第四百六十四章 道兄入土第五百零三章 魏太監打人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這樣想,我很欣慰第六百六十九章 我信你有個鬼第三百二十九章 萬曆朝的奪門之變第五十五章 壞了,烏龍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殺人者,洪太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國人優先第四十九章 小爺不是來割鳥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是一個可憐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這算不算認賊當爹?第三百八十三章 壽寧公主第六百六十七章 標下水營關係重大第五百四十七章 說,什麼時候還錢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擔保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背信棄義者,人人得而誅之第三十八章 團結第七百九十九章 寶藏解凍委員會第四百七十三章 誤會了,我是魏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議定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軍隊是一家第八十一章 劉公公還想着我呢第五百零三章 魏太監打人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監爲天子?第八十三章 聯兵(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鴨子熟了第三百零一章 厲害婆娘秦良玉(五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主公纔是大大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當妹夫的不能丟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聖約翰*龐麥臣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帶銀子去見您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時代的正式開啓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八百七十一章 咱家優待俘虜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明武運長久第八百五十九章 洋和尚開竅了?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九百七十一章 東廠也有山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魏福記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樓何時塌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內官監魏公公第二百四十九章 與我殺奴者,皆帝國之勇士第九百七十五章 出駕貼、提人犯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負老實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公公很親民第三百七十七章 倭寇在手,天下我有第二百六十六章 空穴不來風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東林大君第九百八十四章 說說吧,怎麼回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誅國賊啊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馬司第九百七十二章 詔獄可還空着?第九百九十七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錢就可以招私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凡事都有變通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切都是油水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六十八章 相對兩無言第一千零四章 良臣,我想要個孩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見血的刀第一百二十章 此間少年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敢犯內臣者,皆可殺第八百四十九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五十八章 下官真想手刃一二建奴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王安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火拼第四十六章 以後叫我巴巴第四百九十二章 舅姥爺有法子?第九十八章 這就有點尷尬了第一百零二章 捨命護主魏二叔第四十六章 東奴免送
第二百七十章 攪他個天翻地覆第五百七十六章 大內投機分子第八十章 浩然正氣由臉而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牢記魏公公教誨第二百八十五章 帝國的春天來了!第七百一十二章 聖約翰*龐麥臣第二百三十二章 太子妃是可以內定的第五章 追兵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軍黑圖阿拉第七百五十章 阿彌陀佛,剌激第三百一十六章 尊皇討奸 人人有責第六百零五章 我是有根之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殿下請你吃宴呢第一百八十四章 勞駕,俺的斷頭飯咧?第一百七十五章 小案首,我等承你情了第三百四十章 且看誰本事大!第一百六十二章 日之戰役(下)第六百五十五章 燒...燒得好啊第六十六章 協定第七百四十二章 嗩吶一響全劇終第八十三章 做了大佬又如何?第一百二十九章 做大,做強第一百九十三章 礦監可換不可廢第八百五十二章 老太爺不糊塗第六百三十九章 去東林書院!第二百一十七章 聖鬥士!第四百六十四章 道兄入土第五百零三章 魏太監打人了!第三百四十三章 你能這樣想,我很欣慰第六百六十九章 我信你有個鬼第三百二十九章 萬曆朝的奪門之變第五十五章 壞了,烏龍了!第二百三十四章 殺人者,洪太主第七百六十二章 國人優先第四十九章 小爺不是來割鳥的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是一個可憐人第二百九十三章 這算不算認賊當爹?第三百八十三章 壽寧公主第六百六十七章 標下水營關係重大第五百四十七章 說,什麼時候還錢第五百六十一章 朕做擔保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背信棄義者,人人得而誅之第三十八章 團結第七百九十九章 寶藏解凍委員會第四百七十三章 誤會了,我是魏老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明日議定書第二百九十七章 天下軍隊是一家第八十一章 劉公公還想着我呢第五百零三章 魏太監打人了!第二百八十四章 可有太監爲天子?第八十三章 聯兵(下)第九百一十一章 鴨子熟了第三百零一章 厲害婆娘秦良玉(五更)第一百四十四章 主公纔是大大滴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當妹夫的不能丟人第七百一十二章 聖約翰*龐麥臣第九百五十七章 陛下,臣帶銀子去見您第一百八十六章 明治時代的正式開啓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八百七十一章 咱家優待俘虜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明武運長久第八百五十九章 洋和尚開竅了?第一百零八章 輔臣不能持政,而臺省持之第九百七十一章 東廠也有山頭第三百五十一章 魏福記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樓何時塌第九百二十三章 勿謂言之不預也第三百七十三章 內官監魏公公第二百四十九章 與我殺奴者,皆帝國之勇士第九百七十五章 出駕貼、提人犯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莫要欺負老實人第四百五十七章 公公很親民第三百七十七章 倭寇在手,天下我有第二百六十六章 空穴不來風第六百零三章 今之局面,系在東林大君第九百八十四章 說說吧,怎麼回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天誅國賊啊第三百五十六章 巴巴變了沒有?第四百零五章 南城兵馬司第九百七十二章 詔獄可還空着?第九百九十七章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第一百八十五章 有錢就可以招私兵第四百五十一章 凡事都有變通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切都是油水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六十八章 相對兩無言第一千零四章 良臣,我想要個孩子第七百四十七章 見血的刀第一百二十章 此間少年來第八百一十九章 敢犯內臣者,皆可殺第八百四十九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五十八章 下官真想手刃一二建奴啊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王安第四百一十七章 廠衛火拼第四十六章 以後叫我巴巴第四百九十二章 舅姥爺有法子?第九十八章 這就有點尷尬了第一百零二章 捨命護主魏二叔第四十六章 東奴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