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磚窯

“這個——”胡可聽項高這一番話,不由得汗出如津。儒家思想,尤其是從董仲舒起的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夠從春秋末期出現的諸子百家中脫穎而出,成爲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佔主導地位的官方思想,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董仲舒從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婦婦”和孟子提出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這兩個說法出發,將其極端化,片面化。將父子君臣夫妻原本對等的權力義務關係(孟子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變成了“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這一單方面的、絕對的服從關係。從此之後“三綱”也就成爲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基本綱常,其後歷朝歷代大儒無不對這一理論加以闡述延伸,使之上升到了永恆不變的天理的地步,明清兩代更是登峰造極,觸犯了名教不僅僅會遭到輿論的譴責,更是會遭到公權力的嚴厲打擊,從廢除功名斷絕仕途到乾脆直接處死不一而足,像忤逆不孝更是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究其原因很簡單,在當時人看來,忠與孝幾乎是同義詞,對父權的服從等同於對天子的服從,對父權的抗拒是對帝國反叛的開始。從一介小吏到擁有功名的鄉紳,無不是朝廷權力的化身,如果一介平民不表現出應有的恭敬,那就是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這一理論體系不管在現代人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和不人道,但在生產力水平極端落後、通訊交通條件極差的古代,卻的確是古代中國能夠在一個人口衆多、文化差異極大的龐大地域內長時間維持一個統一政權的重要原因,因爲儒家思想不管怎麼不人道,壓抑人性,但的確能極大的降低統治成本,降低內部的反抗力度。

“那,那項公,您覺得我們這次應該反對那周可成的建議了?”

“那倒不必!”項高搖了搖頭:“你身爲朝廷命官,須得知曉經權達便的道理,周可成固然是無君無父之徒,那徐海、汪直等人又何嘗是善類?彼二者皆虎也,貪而無饜,如今周可成欲與另外二者相鬥,鬥則大者傷,小者死,若從傷而刺之,一舉必有雙虎之名。豈不善哉?”

聽到這裡,胡可已經是心悅誠服,嘆道:“項公果然高見,在下自當從命!”

淡水,磚窯。

火焰奔騰,宛若無數駿馬,舔舐着窯壁,黑煙如柱,一排排磚塊擺放在窯道里,在火焰的炙烤下呈現出硃紅色。磚窯外學徒們正在忙碌的將一排排等待燒製的磚胚搬運到窯口旁,在不遠處,數十名工人正在從取土的坑裡挖掘制磚所需的陶土,整個窯場就好像一個巨大的馬蜂窩,忙碌而又喧囂。

“大人,請從這邊走,從這邊走,那邊太髒太亂了!”窯頭於功只有三十四五,但從外表看就像他燒出的磚,乾硬粗糙,說五十都有人信。他祖上是山東臨清人,由於當地的土質適宜燒磚又比鄰運河,所以有爲京師進貢磚塊的義務,有詩云“玉河秋水流涓涓,舳艫運磚如絲連”,描述的就是臨清當地的景象。於公家世代都是爲朝廷燒製貢磚的,他自己剛剛懂事便跟着大人和泥作胚,十幾年與泥土窯火打交道倒也磨練出了一身好手藝,磚窯裡各項工藝都精通的很。但與今天拿到政府工程開發商不同的是,於公家並沒有從這個行當中獲利,而是落得個傾家蕩產的下場。原因非常簡單,大明朝廷拿貢磚是不付錢的。明成祖在選定了臨清這個制磚基地之後,便劃定了一批窯戶專門負責生產,所需的原料、糧食則從附近州縣調配,而燒製出來的貢磚則由北上的漕船順路攜帶,而朝廷一文錢也不用花,就能得到源源不竭的磚。從這個角度看,這些窯戶並非獨立生產的實體,只不過是世代在窯場勞作的工人罷了。更糟糕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成祖時候制定的各項制度漸漸廢弛,燃料、糧食、運輸等都打了折扣,唯有窯戶們每年提供的貢磚數量不能打折扣。如此一來,窯戶們的生活自然無法維持下去。於功不得已只得逃到寧波找了家窯場混口飯吃,可又被倭寇綁了去,幸運的是被小七救了出來,帶到了臺灣。周可成得知他會燒窯後,便讓其主持輪窯的建設。

所謂輪窯,又稱環窯,是德國人富里多利、霍夫曼於1858年發明的一種連續式窯爐,因此也稱霍夫曼hoffman窯,其外形爲一橢圓型,其屋頂通常都做成八個角,與中國民間盛行之八卦圖形相似,因此傳入中國後民間也被稱爲“八卦窯”。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就發明了磚窯,但這些磚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其工作是間歇的,即從選土、碎土、澄泥、熟泥、製坯、晾坯、驗坯、裝窯、焙燒、洇窯、出窯這一系列過程中,必須熄火才能將拿出磚塊,然後將磚胚放入窯洞,再次燒窯,將窯內溫度上升到必須的高度。不難看出間歇式磚窯有三個缺點:1、單位時間內工作效率低;2、浪費大量的燃料;3窯內很難保持穩定的溫度,對燃料和工人有相當高的要求,比如在中國古代燒窯講究用木柴,乃至秸稈、乾草等“軟柴”,原因就是這些燃料發熱量低,可以通過工人的經驗來調解溫度,而不是用發熱量更大,更容易獲得的煤炭作爲燃料。這無疑極大的增加了制磚的成本。而輪窯則是採用循環連續性作業,產品焙燒過程中燃料燃燒所需的空氣絕大部分來自冷卻帶已被預熱過的熱空氣,而燃燒後的產物——煙氣通過預熱帶時,又可用來充分預熱磚坯,使其排煙溫度僅爲100~120c左右,因而燃料燃燒熱得以合理使用,使單位產品燃料消耗遠低於間歇式窯爐;而且無需停窯,生產效率也遠高於間歇式窯洞。

第十一章處刑第八十六章降服第一百九十四章礦脈第一百零九章廢墟第一百一十九章新機器2第三百四十九章切落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二十二章人的本質第一百六十章預訂第四百六十一章會面第兩百七十七章杭杜阿第五十三章遇襲第兩百六十二章來信4第四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二十四章羅生門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赴宴第一百五十章懇求第兩百九十三章評比第四十一章謙王第九十七章危險第一百九十二章引而不發第一百五十八章米倉第一百二十二章切腹第兩百三十一章開眼界第六十六章運氣上第六十九章抵禦第一百零一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四章意料之中第兩百九十五章接頭第一百六十九章羽毛筆第二章新世界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三十九章舊院中第四百五十七章分歧第一百九十五章愚弄第兩百七十二章招攬第四十二章交易上第兩百章招標下第一百九十五章徐渭第一百四十二章改易第一百四十一章不速之客5第一百九十三章細川宗家1第四百二十章兄弟第兩百六十六章來信8第四百三十三章來客第兩百一十八章糧食第三百三十二章截擊5第三百四十章調查第八章冤家第六十四章象威第六十章施粥第一百五十三章條件第兩百七十一章焚島第六十七章運氣下第四百零四章較射第一百二十五章人蔘第兩百八十三章縉紳們4第三百九十一章賞錢第二十八章結交第三章海賊第二十章造船第一百六十五章秘史第三百八十九章風浪第三十章戒指第九十九章心服第兩百六十一章合戰2第一百四十八章羈旅5第一百零四章逃亡第兩百七十八章聯合銀行3第兩百一十三章農夫的優勢第兩百二十八章征服大和第二十六章招攬第三百三十章截擊3第一百零三章審訊第七百七十章 傳承第三百九十二章伏擊第八章密談第兩百三十六章公債與信用1第一百章放火第兩百八十九章重寶第七百六十五章 條約第兩百九十六章出訪第兩百二十四章海賊第四百七十一章保險下第七十二章貧富第五十一章迂迴第兩百四十二章定計第三百七十六章密談2第兩百零九章籌劃第三十八章綱紀第七十五章黑店上第兩百八十八章應允第七十二章貧富第一百四十四章翻臉第兩百四十八章低息貸款下第兩百五十五章活下來第八十五章故人第二十三章劫數第兩百六十八章稅之輕重1第九十二章求援者
第十一章處刑第八十六章降服第一百九十四章礦脈第一百零九章廢墟第一百一十九章新機器2第三百四十九章切落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二十二章人的本質第一百六十章預訂第四百六十一章會面第兩百七十七章杭杜阿第五十三章遇襲第兩百六十二章來信4第四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二十四章羅生門下第三百四十八章赴宴第一百五十章懇求第兩百九十三章評比第四十一章謙王第九十七章危險第一百九十二章引而不發第一百五十八章米倉第一百二十二章切腹第兩百三十一章開眼界第六十六章運氣上第六十九章抵禦第一百零一章拉攏第一百五十四章意料之中第兩百九十五章接頭第一百六十九章羽毛筆第二章新世界第兩百五十七章去信第三十九章舊院中第四百五十七章分歧第一百九十五章愚弄第兩百七十二章招攬第四十二章交易上第兩百章招標下第一百九十五章徐渭第一百四十二章改易第一百四十一章不速之客5第一百九十三章細川宗家1第四百二十章兄弟第兩百六十六章來信8第四百三十三章來客第兩百一十八章糧食第三百三十二章截擊5第三百四十章調查第八章冤家第六十四章象威第六十章施粥第一百五十三章條件第兩百七十一章焚島第六十七章運氣下第四百零四章較射第一百二十五章人蔘第兩百八十三章縉紳們4第三百九十一章賞錢第二十八章結交第三章海賊第二十章造船第一百六十五章秘史第三百八十九章風浪第三十章戒指第九十九章心服第兩百六十一章合戰2第一百四十八章羈旅5第一百零四章逃亡第兩百七十八章聯合銀行3第兩百一十三章農夫的優勢第兩百二十八章征服大和第二十六章招攬第三百三十章截擊3第一百零三章審訊第七百七十章 傳承第三百九十二章伏擊第八章密談第兩百三十六章公債與信用1第一百章放火第兩百八十九章重寶第七百六十五章 條約第兩百九十六章出訪第兩百二十四章海賊第四百七十一章保險下第七十二章貧富第五十一章迂迴第兩百四十二章定計第三百七十六章密談2第兩百零九章籌劃第三十八章綱紀第七十五章黑店上第兩百八十八章應允第七十二章貧富第一百四十四章翻臉第兩百四十八章低息貸款下第兩百五十五章活下來第八十五章故人第二十三章劫數第兩百六十八章稅之輕重1第九十二章求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