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競爭

陳留縣,春秋之時爲鄭國之地,被陳所侵,故曰陳留。徐衛領京南六縣防務,派遣諸指揮使各據一縣,自己坐鎮京師東南之陳留。十一月十五這日,他帶領馬泰、楊彥、杜飛虎、周熊、李貫、張洪等人視察防務地形。

陳留雖只是縣治,但因其所處位置,以及歷史沿革,城牆較爲堅固,可供依託。只是該縣四面地形都較平坦,有利於金軍機動。一旦戰端開啓,六縣之間的協同配合,以及徐姚兩軍的協同配合,將是取勝的關鍵。只是,憑姚希晏的性子……

“指揮使,根據你的命令,卑職詳細分析了金軍圍攻太原的戰術。發現有一個共同點,女真人短於攻堅,因此,凡攻城之前,必先掃清周邊。若敵迫進,欲圖東京,則我軍與姚都統必首當其衝。”出身西軍的張洪跟在徐衛身後報告着。

這裡是陳留縣外的範莊,村中百姓對一羣全副武裝,鎧甲鮮明的軍官到來保持着相當的警惕。孩子們好奇心總是很強,遠遠站着圍觀,目光在這羣人的鎧甲和兵器上打轉。卻被大人趕過來一把抱起,遇着瘟神似的逃回家去,這讓羣虎捷鄉軍的軍官們很是尷尬。

“那,那如此說來,陳留豈非……”陳留知縣是個快五十歲的老者,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沒事就攏着雙手,臉上笑咪咪的。聽到張洪這番話,駭得不輕。

徐衛聞言,笑着寬慰道:“知縣放心,金軍遠來,務求速戰。且其先鋒部隊必爲騎兵,不足爲慮。便是金賊後軍趕到,我方堅壁清野,以逸待勞,又何懼之有?”這話安慰安慰像蔣知縣這種外行還能糊弄過去,但凡通曉一點軍事的都瞞不過。女真人起于山林,成於平原,自攻遼以來,戰力大增。不僅僅是體現在兵力上,軍隊的戰術素養也隨之提高。尤其是攻城戰,從太原戰役就可以看出。女真人學得很快,已經具備建造大型攻城器械的能力。要想擋過金軍,就要寸土必爭!任何一縣都不能輕易放棄,要讓女真人每進一步都付出慘痛的代價,最大限度地消耗其有生力量。當然,若是朝廷有決心,將帥們能同心,宋軍也不是隻能侷限於防守。

蔣知縣一聽,連連點頭:“有徐指揮使坐鎮,陳留當無慮。紫金山浮橋一戰,本縣也有所耳聞,欽佩得緊,欽佩得緊。”

徐衛笑笑,也不多話,便命士卒去召本地保正來。一旦金軍逼進東京,保正就要負責將百姓疏散至縣城中,女真人可是殺人不眨眼的角色。況且,莫說這是古代,便是千年以後,在強勢一方的眼中,軍人平民的區分總是很模糊的。

不多時,士卒回報,說是保正已被一位將官召去了。徐衛心下生疑,這裡是我防區,誰還有資格徵召保正?正疑惑時,楊彥突然叫道:“九哥,你看。”

尋聲望去,便見一羣戎裝在身的武官在一身着短襖,頭戴軟裹的漢子陪同下緩步而來,那中間身形魁梧的軍官不是姚平仲是誰?顯然,姚平仲也看到了徐衛,一揮手帶着部下走了過來。

徐衛率部曲行禮,口稱:“見過姚都統。”

“我還以爲又有沒整編利索的殘軍來‘借糧’呢,原來是徐九。”姚平仲瞄了徐衛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說道。

徐衛亦笑:“卑職也差點看走眼了。”

姚平仲聞言一怔,他還沒怎麼,身後部將卻怒了起來,內人一人高聲吼道:“徐衛!你目無長官!”

楊彥好像隨時隨地都準備替徐衛擋在前面,聞言厲喝道:“咬人的狗不……”

徐衛舉手製止,笑道:“諸位,諸位長官,大敵當前,貴我兩軍拱衛京畿,責任重大。咱們就不做這腐儒般的口舌之爭了吧?我輩武人,應該拿刀說話!”

話音方落,姚平仲身邊一將,三十不到,一雙吊角眼,顴骨高聳,臉龐削瘦,卻又是膀大腰細,身長竟有八尺!除郭藥師外,此人是徐衛見過外形最爲威猛之輩。此時,這人將手中鐵槍幾乎抵到徐衛面前,嘶聲道:“槍亦可否?”

楊彥馬泰俱是勃然大怒!伸手就去拔刀,卻有一人比他們更快,那將話方落地,手中鐵槍已被盪開,再看時,一柄屈刀就橫在他身前。衆人視之,乃虎捷鄉軍第一指揮副指揮使,杜飛虎。

兩幫人馬劍拔弩張,姚徐兩位各各喝止部下。姚平仲雖然藐視徐衛,但大是大非的問題還是有數的,強敵當前,哪能自己人先幹起來?

“有些力氣!”那將收了鐵槍,盯着杜飛虎點頭道。

杜飛虎一張充滿戾氣的臉上也露出一絲笑容:“彼此彼此。”

徐衛奇其容貌,想起一個人來,只是不便去問。此時,姚平仲已經帶着部下折身向北,方走數步又轉回來,直視着徐衛道:“徐九,我實在沒想到你會跟我一同抗敵。等着,我教你怎麼打仗。”說罷,揚長而去。

楊彥啐了一口:“甚麼東西!”

十一月下旬,徐衛再次收到消息,金軍企圖在李固渡強行過河,派出部分軍隊試探。京畿制置使,熙帥姚古深知利害關係,派遣徐原親自指揮。已打退金軍兩次攻勢,斃敵上千,河水盡赤,金軍並不死心,正四處徵調船隻企圖強渡時,魏縣背後的磁州知州宗澤聲言領兵斷金賊後路,斡離不因此而停滯不前。

很快,朝廷也收到了戰報,這讓焦慮得五內俱焚的趙桓如久旱而逢甘霖,大喜之下,下詔嘉獎姚古徐原,並加徐原“保順軍承宣使”,承宣使從前稱作“節度觀察留後”,從字面意思也不難看出,徐原距離武臣至高榮耀的“節度使”只有一步之遙。

可老天爺似乎不太想讓大宋君臣們歡喜得久一點,十一月末,金西路軍粘罕聞聽東路已經掃蕩河北,直趨黃河,太原在付出巨大傷亡後仍舊不克。竟然鋌而走險,不顧後路被斷,補給不暢的威脅,留金軍名將活女繼續圍困种師中,自己則率精兵兩萬餘也奔黃河而來。時河東已經全面失控,太原孤懸,粘罕一路南下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因此對軍中漢遼官員提醒他切忌孤軍深入的意見置之不理。不久,兵臨澤州,迫近黃河。澤州知州高世由不作任何抵抗,直接開城投降。(!)

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54章 兩軍對陣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97章 進京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61章 恩怨第43章 蔡大忽悠第八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八十一章第337章 想後路第675章 徐郡王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02章 粘罕第70章 陰招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八百八十一章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222章 捅月亮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33章 閤家歡樂宋遼威武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55章 設伏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728章 將二代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764章 徐家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3章 千王之王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41章 定情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80章 新君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八百七十三章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八百五十章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88章 漢奸第649章 徐郡王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182章 糾結第113章 擴編第79章 逼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四百三十六章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88章 復出?第708章 絕處逢生
第186章 滑州事變第54章 兩軍對陣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69章 西軍二十萬第97章 進京第321章 便宜行事第522章 穩紮穩打第61章 恩怨第43章 蔡大忽悠第八百六十九章第八百八十一章第337章 想後路第675章 徐郡王第462章 圖窮匕見第八百七十五章第449章 西軍奮起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20章 知府的垂青第343章 羣情激憤第480章 女人的撫慰第281章 重返陝西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266章 朕意已決第790章 翁婿和睦第八百七十七章第302章 粘罕第70章 陰招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23章 老九這回歡喜了第八百八十一章第708章 絕處逢生第222章 捅月亮第773章 兵臨東京第426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八百七十五章第233章 閤家歡樂宋遼威武第586章 千里報捷第62章 熟人特別多第155章 設伏第687章 遼軍復國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560章 氣吞萬里第199章 大功告成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728章 將二代第八百四十九章第514章 朱記關首戰第764章 徐家莊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四百四十五章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3章 千王之王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385章 真相大白第598章 姐妹較勁第18章 夏津保衛戰第141章 定情第234章 討價還價第395章 勢同水火第584章 秦檜來拜第407章 先定環慶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212章 又見馬擴第80章 新君第368章 誰是大爺第八百七十三章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789章 風雲再起第292章 痛哭的人第八百五十章第594章 聯絡西遼第558章 金國求和第377章 全軍狂怒第88章 漢奸第649章 徐郡王第539章 收復全陝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七百四十九章第八百五十章第282章 愛莫能助第182章 糾結第113章 擴編第79章 逼宮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10章 牛逼老爹第798章 麟王回京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710章 捷報入朝第247章 詔書飛傳第771章 勝利的曙光第四百三十六章第310章 冰釋前嫌第488章 復出?第708章 絕處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