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唱雙簧

這還用問?當即便有一兵部侍郎出班道!“啓奏聖上,中原雖已光復,然河北仍在北夷手中,自今往後,該是厲兵秣馬,揮師北上,以全祖先基業。”他的話,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贊同,確實該當如此。

徐六卻不作聲,一則他是宰相,輕易不說話,一旦開口,那就必須得有一言九鼎,一錘定音之效:二則,他也想看看朝中大臣對此事都是個什麼態度。

果然,很快就有“雜音”傳入他的耳朵。

“聖上,諸位同僚的意見,恕臣不敢芶同。”說這話的人,年在四十左右,中等身材,神情極是嚴肅,一絲不芶。

“哦,卿有何見解,只管說來。“趙謹揮袖道。

“自徽宗宣和年間,宋金事變以來,我朝與北夷之戰,前後綿延二十餘載,一直不休。到如今,無論宋金,皆是人困馬乏,百業凋敝,治下之民背井離鄉,家敗人亡者,比比皆是,已是無力再戰。雖賴陛下威靈,將士用命,王師北定中原,誠爲數十年來未有之大勝。然眼下時局之艱難,陛下也不可不察。民力已盡,若朝廷不加體恤,如湖州逆賊作亂之事,恐難斷絕。”

爲支援前線打仗,湖廣百姓負擔頗重,不久前在湖州發生了民變,雖然很快被〖鎮〗壓下去,但怕只怕是個開頭。

趙官家聽了他的話,點頭道:“卿之言,是也。”

“臣附議範少卿,多年征戰致使百姓不得安生,有違立國之本,自今後,陛下當行仁政,少求邊功。祖先之業非是不全,徐圖之,且北夷江河日下,不復往日之勇,對我朝已難形成威脅。”有大臣出班唱和。

徐良聽在耳裡起初不覺得有異常,這朝堂上素來不是“一言堂”個別人有不同意見,也是極正常的事。可漸漸的,跳出來支持“休兵罷戰”的大臣越來越多,最後竟有七人,這就不得不引起他的重視了。

同時,他也懷疑皇帝今日朝會上拋出此話題,恐怕不是偶然,莫非是有意想討論國家今後的走向?在他看來,要駁倒這七大臣的意見簡直易如反掌,不過不能由他出面。

“陛下切勿聽信誤國之言!“一人抗聲叫道,惹得滿殿大臣紛紛側目,衆人視之,乃知諫院孫式。這個人往回數幾年還在杭州旁邊的湖州武康縣作知縣,任滿之後,直接提回〖中〗央,擔任監察御史,沒幹一年又被提拔爲知諫院。能升得這麼快,沒背景肯定是不行的,他的背景就是徐良。

當年,太上皇在黃潛善等大臣的支持下,發動政變,企圖復辟。

徐良自葛嶺逃脫之後,一路向北想去搬救兵,在湖州武康縣,得此人幫助護送到兩浙宣撫使趙鼎處。徐良後來想起他的忠義,因此有意提拔。

“孫卿這大臣們以天下蒼生爲念,何謂誤國?”趙謹問道。

“陛下國家累年征戰不假,損耗民力也不虛,然興師動衆,本非我願,若無北夷興暴兵荼毒華夏,何至於此?如今,女真雖接連敗退,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怎能說對我朝就沒有威脅?山東,河北,乃至燕雲,仍在金賊手裡,祖先之基業未能光復,怎就能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且現下,天下未安,諸位同僚怎出此消極之言?”孫式反駁道。

“孫知院,下官只說是暫時罷兵,與民休養,並非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怎就誤國?”這位範少卿,名同,現任太常少卿。

“金人接連敗於我朝,正當趁此機會,舉兵北上,復山東、河北、

燕雲諸地,光復舊業。若與你休養,女真人豈不會休養?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以一時之犧牲,換永久之太平,這纔是要緊。”孫式正色道。

“哼,這話聽着光鮮,可你怎就知這一時的犧牲,能換來永久的太平?女真人是屢戰屢敗,可我朝折了多少兵馬錢糧?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且女真者,邊夷賤類,宜從闊略,若逼得急了,只恐獸窮則搏,得不償失。而今,北夷於我,已無致命威脅,若再窮兵黜武,恐非正道。

”範同笑道。

“範少卿飽學之士,豈不知,除惡不盡,後患無窮?再者,這收兵罷戰,與民休養,也只是你一廂情願,你怎知女真人就肯?他們接連從兩淮、中原、河東敗退,難道不思報復?依我之見,非但不能“忘戰”更應該“備戰,!”可能是怕孫式孤掌難鳴,又有不少大臣出來幫腔。

哪知,這話正中範同下懷,立即道:“女真人是否情願,看今後動向便知。我倒是想問一句,倘若女真人也作此想,公等又當如何?”

這句話立時就把孫式等人問住了,孫式沉默片刻,道:“金人若願和,亦可,還我山東河北,按海上之盟,割燕雲半數予我,便可罷兵。”這到底是當言官的,言語上絕對不會輸給旁人。

“哈哈,這才叫一廂情願。你當女真人如此好欺?”範同譏笑道。

孫式卻是神色不改:“女真不好欺?難道我矢宋好欺?”

兩邊爭執不下,徐良始終不發一語,只是他覺得,鬧到現在,該有個宰執大臣出來總結總結,而這個人,當然非秦檜莫屬。可他左等右等,背後的秦檜愣就沒動靜,偏生他又站在最前班,不可能回頭去跟秦會之打招呼。又一陣,卻是同爲參知政事的李若樸出班來道:“陛下,臣認爲,方歷大戰,三五年休養自是應當。若從此不思北上,斷不可取。先帝矢志恢復,然大功未成,中道崩俎,陛下繼先兄之遺志,受軍民擁戴,不可鬆懈。”

這連先帝都搬出來了,趙謹不怕馬虎,連忙表態道:“李參政所言極是,朕登基之初,就曾昭告天下,當繼承先兄遺志,驅逐北夷,還我河山,一刻也不曾忘懷。罷,今日之議,原是朕信口一說,就到此爲止。”!。

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137章 轉機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109章 威望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6章 殺!殺!殺!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零三章第141章 定情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258章 暗戰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八百五十二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141章 定情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115章 攀親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127章 攪局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84章 橋不能燒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61章 恩怨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22章 冠禮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八百四十七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483章 軍閥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9章 密謀第323章 血債第326章 亮招第98章 面君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40章 挖祖墳第740章 三年後第48章 戰果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118章 張憲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69章 朱仙鎮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88章 船堅炮利
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137章 轉機第245章 宣制之爭第642章 產馬基地第494章 政變之兆第829章 激烈交鋒第776章 凱旋而歸第264章 軍閥規劃第671章 契丹使者第641 兀朮的哀嘆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548章 局勢逆轉第11章 什麼叫畜生第587章 徐處仁離任第109章 威望第八百八十二章第313章 犧牲小姚第16章 殺!殺!殺!第151章 一窩蛇鼠第809章 驚動川陝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八百零三章第141章 定情第181章 耗子鑽風箱第351章 全城動員第605章 與衆不同第454章 太上趙佶第220章 靖康和議第168章 斬盡殺絕第720章 宰相密謀第258章 暗戰第695章 夜襲宋營第八百五十二章第307章 楊猛將兄第513章 突來之戰第141章 定情第567章 各方角力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115章 攀親第490章 回是不回第127章 攪局第227章 還以顏色第24章 梓州團練副使第203章 徐衛前途第339章 左右爲難第277章 紫金虎來了第667章 威逼利誘第84章 橋不能燒第八百四十五章第170章 必滅斡離不第622章 莫望西軍第61章 恩怨第165章 捷報飛傳第596章 再見何書瑩第122章 冠禮第14章 勇氣不是靠嘴說的第524章 歧山伏擊第八百四十七章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484章 本來面目第15章 搶錢搶糧搶娘們第327章 質問曲端第320章 潛回長安第734章 西夏完了第645章 大胖小子第502章 陝西制置第255章 火熱河東第318章 大鬧節堂第591章 全境收復第547章 招安收降第457章 負隅頑抗第725章 弄走万俟卨第483章 軍閥第633章 說話要硬氣第69章 密謀第323章 血債第326章 亮招第98章 面君第527章 鐵血軍魂第541章 徐大病危第610章 馬擴歸來第196章 託媒說親第538章 第五位大帥第261章 炮車互射第759章 終於回來了第240章 挖祖墳第740章 三年後第48章 戰果第188章 神秘人物第812章 女真陰險第700章 表示無壓力第118章 張憲第582章 長期圍困第769章 朱仙鎮第198章 情比金堅第330章 兵臨鄜州第486章 得意忘形第550章 竟收奇效第688章 船堅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