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出賣兒子的趙桓

懷揣着趙桓的這篇文章,鄭知常死的心都有了,他這一輩子還從來沒有像這些日子如此危險過,說命懸一線,出生入死,簡直差不多了。每次去金營,都是死亡如風,常伴吾身。

又是送人蔘,又是送硬弓……如果說這幾次宗望爲了硬撐着,不願意露怯,還能放他回來,現在宗望死了,他卻拿着這篇不倫不類的祭文去了,絕對是十死無活啊!

上國天子,官家爸爸,人家可是忠臣孝子,你怎麼能這麼對待人家?

這貨帶着一肚子的哀怨,卻又不敢不去……且不說鄭知常去金營捅馬蜂窩,再說趙桓這邊,讓胡寅和張浚潤色之後,立刻就把這篇文章發了出去。

他們已經深刻認識到了邸報的重要,現任首相就是靠着撰寫邸報上去的。

一篇好的邸報,不在於文采如何了得,而在於有多少人能看懂,並且願意接受其中的觀點,從這個角度來講,邸報並不是越平白越好。

假如人均985,年薪幾千萬,都是頂級成功人士,也要文采斐然,五味俱全,才能戳中痛點。

不過以現在大宋百姓的狀態,還是平直一些好,用簡單的口語,寫出本質的道理。

比如趙桓開頭接受了遼國對女真人的壓榨,爲了海東青,死了那麼多無辜的人。

金人起兵,是官逼民反。

這就避免了一張口,就是“女真,禽獸也”的文人敘事,絕對客觀公允。可接下來金人在滅遼之後,會師南下,席捲兩河。

還是報仇嗎?

顯然宋金之間無冤無仇,甚至還是盟友。

那爲什麼還要打?

自然是兩種生存方式,兩種行事規則……這部分有些類似華夷之辯,可仔細讀去,趙桓從生存着手,比之一般的華夷之辯要深刻不少。

隨後趙桓筆鋒一轉,痛批一些漢奸文人,又批評主張戒急用忍的懦夫,最後再發出大宋必勝的預言。

拋開文采這一項,趙桓的這篇文章從立意到行文結構,再到種種判斷,簡直堪稱佳作。

不只是一篇祭文,也是一篇上好的檄文號角。

李綱任內,所有議論,幾乎都可以告一段落。

統一思想,砥礪前行!

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得穩健,順暢,渾然天成……

“我怎麼開始有點崇拜咱們官家了。”胡寅壓低聲音道。

張浚瞄了他一眼,“這不是大宋臣子該有的樣子嗎?”

胡寅繃着臉道:“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是說咱們官家單憑學問而言,也足以開闢一派了。”

張浚深吸口氣,突然笑嘻嘻道:“那你說官家跟龜山先生相比,誰更高明呢?”

“龜山先生?”胡寅大驚,聲音都顫抖起來,“他,他老人家也有文章大作了?”

“沒有。”張浚咧着嘴道:“不過……龜山先生,卻是來到了滑州!”

“什麼?”

胡寅驚得嘴巴老大,突然一扭頭,就往外面跑,心還撲通撲通跳,彷彿是即將面前偶像的小姑娘。

當然了,這個偶像不是漂漂亮亮的割割們,而是一個快要八十的糟老頭子。

楊時,楊龜山!

就是程門立雪的那一位。

在二程、張載、周敦頤這些人去世之後,當世之上,儒林之中,堪稱半聖的,也就是這位龜山先生了。

按理說楊時一個快八十的老頭子了,頤養天年豈不是更好?

他沒事往兩軍陣前跑什麼?

可偏偏楊時就來了,同來的還有他的好友,大儒羅從彥,這位可是經學大師,著書《中庸說》,在士林的名氣不比楊時小多少。

此外還有李侗和張九成,兩個人都是楊時門下,兩代人,四位士林名人,聯袂趕到滑州,堪稱一件大事。

原本他們是在開封的,後來到了胙城,說是瞻仰戰場,隨後宗望突然暴斃,前面戰事危險驟降,所有就來到了君前。

他們先求見了吳敏。

“龜山先生,我已經看過了元鎮(趙鼎)的書信,知道了你們的來意,先生耄耋之年,心憂百姓,着實讓人欽佩!”

楊時長嘆道:“老朽本是華陰人,後來遷居福建,南北百姓的辛苦,也算是略有所知。又自負讀了一些書,爲官許多年,受百姓供養,居家不出,愧對良知。便憑着老命,北上京城,想要爲民請命,只是這一路上,所見所聞,又另外有了一番感慨,說句實話,老朽也不知道是對是錯了。”

楊時長嘆連聲,神情之間,竟然頗爲蕭索。

吳敏頓了頓,輕聲道:“龜山先生,你可是爲了福建的銀礦而來吧?數日前官家還跟我和李太傅說過此事。”

“哦!”

楊時瞪大眼睛,頗爲驚訝,“官家知道?”

“嗯。”吳敏點頭,“官家跟我們說,八閩之地,銀坑鐵場衆多,使用的礦工也多。而礦工不同農人,一年到頭,都沒有歇着的時候,照顧自己尚且不足,更無暇顧及家人,故此福建多有溺嬰行爲。偏偏朝廷需要金銀的地方有多,要讓我們想出個確當的主意來。”

“啊!”

楊時心中大詫,老臉竟然漲得通紅,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官家,官家真的這麼說?又或是吳相公把別人的話,算在了官家身上?”

吳敏呵呵一笑,“龜山先生?你是懷疑在下的人品,還是質疑官家的睿智啊?”

“不不不!”楊時連連擺手,解釋道:“吳相公這是責怪老朽腦筋糊塗啊……可老朽真是想不到,很多人只說福建路,江南西路,荊湖路等地,有溺嬰陋習,多責罵百姓殘忍,不配爲人父母。卻沒有人像官家一般,將銀場礦工和此事放在一處。誠如官家之言,近年來越發嚴重了,尤其是去歲,朝廷幾次降旨,要求銀場加倍供應,礦工苦不堪言啊!”

吳敏道:“此事我也知道,主要是爲了招募兵源,不得不以金銀充作軍餉,鼓勵士氣嗎!便是宮裡的雕樑畫棟,也都把金粉大漆給颳了。”

楊時又是一陣長嘆,“官家尚且如此,可見是上下和衷共濟,君臣一體……老朽還想着爲民請命,向朝廷諫言,現在看來,是老朽無知,幾乎鬧了笑話啊!”

吳敏道:“龜山先生太過自謙了,官家一直在說,要抗金,要變法,便是一樣事情做好了都十分困難,如今兩件事放在一起,更爲艱難。越是如此,就越需要齊心協力,相忍爲國。斷然離不開龜山先生這等鴻儒大家的幫襯。回頭官家必定款待先生,聆聽先生的教誨。”

楊時連連擺手,口稱不敢,甚至打算起身離去。

可吳敏豈能放過他,親自安排住處,很快諸如胡寅,張浚這些人,不斷過來拜會,跟着談論各種事務。

胡寅還拿了一本草稿大綱前來拜見楊時。

“龜山先生,呂相公主筆邸報之時,寫下了《三國演義》,意在尊奉正朔,砥礪忠義,鼓舞人心。如今三國演義連載完結。到了晚生主筆,官家之意是繼續連載一部,名叫《水滸傳》,說的是官逼民反,嘯聚梁山之事,用意嗎……應該是反躬自省,指出太上皇的弊政,其中有四大奸臣,還,還有師師大家的事情……晚生着實不敢動筆,先生乃是士林鴻儒,碩德前輩,能否給晚生拿個主意,這種話本,怕是太大逆不道了吧?”

楊時抓着鬍鬚,思忖了再三,沉吟道:“唐太宗能容魏徵,虛心納諫,成就貞觀之治。官家能反躬自省,格局又在太宗之上,以老夫觀之,此書非但不會動搖聖明,還會成就一番佳話。不過老夫斗膽以爲,應該再加一段。”

“哦?是什麼意思?”

“就是昔日的梁山後人,心灰意冷之後,金人南下,國破家亡,新君振奮士氣,保家衛國,英雄好漢捨身赴死,保全社稷。官家刷新吏治,中興社稷,又爲昔日冤死豪傑平反,樹碑立傳,名留青史。”

胡寅沉吟……說實話,加了這麼一段,只能算是狗尾續貂,硬生生把一個好東西寫爛了。

可問題是皇帝陛下還姓趙啊,總不能真的肆無忌憚吧。

要想改,也就只能這麼寫了。

“多謝前輩指點……龜山先生,您能不能寫一篇序,放在水滸傳前面,晚生也好安排連載事宜。也好跟官家交代。”

楊時頗爲驚訝,“既然是官家授意,老夫一介文人,怎麼敢越俎代庖!不妥,不妥的!”

胡寅笑道:“龜山先生太客氣了,晚生敢來請教,還不是有了官家旨意!本來我是不該多嘴的,泄露了天機,是要挨板子的。奈何晚生怕先生沒有準備,也就不在乎了。”

楊時見他說的嚴重,便好奇起來,“胡學士,莫非官家有什麼安排不成?”

“確實!”胡寅道:“官家其實想讓殿下趙諶拜您爲師,還請龜山先生能夠應允。”

趙諶,那可是官家的嫡長子,很大概率,就是儲君。

老先生可以淡泊名利,可以安貧樂道,可以不慕繁華……但教導太子,培養出一個明君聖主,這簡直是無法拒絕的事情,楊時的臉上露出饜足的笑容。

……

“父皇,我想跟嶽太尉學本事,纔不要什麼糟老頭子呢!”

趙桓苦笑,“你不滿意,父皇也沒辦法,誰讓父皇現在窮困潦倒,迫切需要士林中有人站出來,協助攤丁入畝,土斷清丈。父皇沒什麼可賣的,就只能把兒子賣了,你只管怪父皇就是了……”

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495章 封功第284章 凱旋第338章 必斬趙桓第301章 樞相第41章 易安居士第478章 再造福建第329章 高歌猛進第453章 主持公道第466章 擠兌朝廷的下場第8章 抗金,抗金,還是抗金第266章 河北男兒第155章 愛紅妝的李邦彥第60章 優勢第263章 恐怖如斯王中孚第487章 太子的收穫第461章 斂財高手第143章 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295章 大義滅親朱皇后第539章 收回朝廷第543章 實業爲王第87章 永不言敗的岳飛第260章 趙桓爲將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433章 顛覆第246章 爲韓大王賀!第535章 物流第513章 女中豪傑第62章 短斧揚威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489章 秦檜和兀朮第562章 小中華第577章 嶽大帥用兵真如神第16章 朕說的都是真的第181章 封王(三更求訂)第492章 優勢在我第233章 大交易第285章 降旨第17章 全殲第391章 溫與飽第205章 猛攻燕京第284章 凱旋第72章 死個明白第340章 隨朕破敵第299章 趙桓的野心第1章 靖康天子第130章 殺樑王(三更求票)第139章 戰火重燃(三更求票)第275章 無憾第480章 不負官家之託第197章 全勝第471章 又是一條大魚第188章 靖康二年第464章 鄭太后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493章 坑弟第486章 一本萬利的大生意第120章 破局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23章 龍德宮養馬場第170章 勇氣第111章 戰後(求訂閱)第468章 你敢查嗎?第296章 巨大繳獲第119章 廷議第558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27章 活活氣死第243章 絕不降金第554章 天花第511章 討伐倭國第220章 事大第110章 鼓聲第352章 新宋第60章 優勢第449章 請受小婿一拜第333章 最後的黃龍府萬戶第263章 恐怖如斯王中孚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109章 斬首(求首訂)第63章 兀朮敗了第84章 趙桓的賭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第241章 通西域第167章 利斧第545章 宰相之憂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411章 一門十知州第72章 死個明白第426章 聖裁第209章 天命之子第203章 對戰鐵浮屠第580章 戰爭與文明第494章 俘虜兀朮第341章 親王做先鋒第98章 夜訪相國寺(求收藏票票)第125章 膽大包天的曲端第433章 顛覆第322章 出師北伐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
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495章 封功第284章 凱旋第338章 必斬趙桓第301章 樞相第41章 易安居士第478章 再造福建第329章 高歌猛進第453章 主持公道第466章 擠兌朝廷的下場第8章 抗金,抗金,還是抗金第266章 河北男兒第155章 愛紅妝的李邦彥第60章 優勢第263章 恐怖如斯王中孚第487章 太子的收穫第461章 斂財高手第143章 殺進東京,奪了鳥位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295章 大義滅親朱皇后第539章 收回朝廷第543章 實業爲王第87章 永不言敗的岳飛第260章 趙桓爲將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第433章 顛覆第246章 爲韓大王賀!第535章 物流第513章 女中豪傑第62章 短斧揚威第343章 勝利在望第489章 秦檜和兀朮第562章 小中華第577章 嶽大帥用兵真如神第16章 朕說的都是真的第181章 封王(三更求訂)第492章 優勢在我第233章 大交易第285章 降旨第17章 全殲第391章 溫與飽第205章 猛攻燕京第284章 凱旋第72章 死個明白第340章 隨朕破敵第299章 趙桓的野心第1章 靖康天子第130章 殺樑王(三更求票)第139章 戰火重燃(三更求票)第275章 無憾第480章 不負官家之託第197章 全勝第471章 又是一條大魚第188章 靖康二年第464章 鄭太后第485章 大石的西征第493章 坑弟第486章 一本萬利的大生意第120章 破局第283章 天子耳目第23章 龍德宮養馬場第170章 勇氣第111章 戰後(求訂閱)第468章 你敢查嗎?第296章 巨大繳獲第119章 廷議第558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227章 活活氣死第243章 絕不降金第554章 天花第511章 討伐倭國第220章 事大第110章 鼓聲第352章 新宋第60章 優勢第449章 請受小婿一拜第333章 最後的黃龍府萬戶第263章 恐怖如斯王中孚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109章 斬首(求首訂)第63章 兀朮敗了第84章 趙桓的賭第446章 太子不容易第241章 通西域第167章 利斧第545章 宰相之憂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411章 一門十知州第72章 死個明白第426章 聖裁第209章 天命之子第203章 對戰鐵浮屠第580章 戰爭與文明第494章 俘虜兀朮第341章 親王做先鋒第98章 夜訪相國寺(求收藏票票)第125章 膽大包天的曲端第433章 顛覆第322章 出師北伐第559章 給西方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