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治河

合不勒汗被趙桓留在了京城,這可不是一個小事情……作爲草原諸部當中,勢力最雄厚的一位汗王,而且得到了朝廷正式冊封,卻被大宋給扣下了,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好事情。

一時間草原之上,風起雲涌,有人嚷嚷着要報仇,有人卻希望朝廷殺了合不勒,更有人想趁機奪取乞顏部的控制權。

總而言之,各種人員全都冒出來了。

只不過他們雖然野心勃勃,但是卻要面對趙諶的行臺和通遼的岳飛所部……顯然諸部當中,還沒有出現能挑戰大宋的梟雄,因此只能一半是粥,一半是屎,周而復始地鬧騰着……

倒是趙桓,他說要給合不勒汗上課,還真不是說笑話。

自從靖康十三年農曆二月份開始,趙桓就帶着一羣重臣,離開了京城,順着黃河沿線,不斷考察。

首相趙鼎,次相李若水,工部尚書林景貞,戶部尚書陳康伯,兵部尚書劉子羽,御史中丞胡銓……這幾位全都跟隨左右,除此之外,還有個工兵統制官楊沂中,悉數在列。

此刻黃河已經解封,水勢滔滔,濁流滾滾,聽在耳朵裡,宛如牛吼雷鳴,好不駭人。

面對這條脾氣古怪,不時禍亂的巨河,當真是很讓人無可奈何。

“朕聽人說,聖人出,黃河清……如今黃河濁流滾滾,可見朕非聖君,你們也不是聖賢之臣啊!”

趙鼎面色尷尬,“官家,這都是臣等無能,請官家治罪!”

趙桓擺手,“趙相公,你這話就不對了,朕不是要治誰的罪……有些事情就是做不到,譬如說從古至今,有那麼多帝王都希望長生不老,燒鉛煉丹,非但沒有長生,反而把自己的性命誤了,生老病死,這就是無可奈何之事,朕又豈會怪任何人!”

趙桓衝着這幾位重臣,笑呵呵道:“朕想問大傢伙的是,黃河真的無從治理嗎?”

此言一出,羣臣都陷入了良久沉默。

黃河水患不斷,而宋代之後的水患,更是遠超前代,不論是規模、頻率,還是帶來的禍患,都讓大宋苦不堪言。

想治理黃河的人,不在少數,拿出方案的也所在多有,可要說能治理好黃河,誰也沒這個把握。

沉默了良久之後,李若水突然站出來,躬身道:“臣以爲治黃非是小事,卻也不是不可爲之……如果能持之以恆,找準辦法,耗費幾十年功夫,可保黃河千年無恙!”

趙桓嚴肅以對,沉着聲音道:“你可有把握?”

李若水坦然道:“官家,東漢王景治河,距今近千年,憑什麼東漢能做到,我皇宋就做不到?臣不服氣,天下有識之士,也不會服氣。我們難道就不如老祖宗嗎?”

李若水的質問,黃鐘大呂。

王景的確是治水奇才,在他之後,八百多年間,黃河沒有出現大規模改道,經歷了難得的平靜時期,如何歌頌,都不爲過。

只不過不斷多好的工程,都有壞掉的時候……歷經千年,王景疏浚的黃河故道已經積累了太多的泥沙,河牀高起,不堪重負。

就在仁宗年間,黃河決口,河水北流,氾濫的洪水淹沒了大名府,恩州,冀州等地,百萬河北民衆,做了水中魚鱉,好不悽慘。

黃河決口屬於天災,倒也不至於大驚小怪,可接下來大宋君臣的操作,卻讓人窒息了,而且這個窒息操作還不是一次,而是足足三次!

黃河決口之後,彼時大宋的宰執們不是想着河北百姓,不是想着如何治河,如何救濟災民……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老對手遼國,骨子裡的怯懦讓他們惶恐不安。

衆所周知,在失去了燕雲之地以後,北宋在宋遼邊境,依託白洋澱等地,弄出了一大片河塘水域,號稱水上長城。

這些水網池塘,連綿不絕,按照大宋君臣的設想,正好能夠阻止遼國騎兵南下……只不過他們忘了,能阻擋遼兵,也能影響宋軍自己……換句話說,修建水上長城,就和修建馬奇諾防線一樣,等於放棄了進攻,不再奢望恢復燕雲之地。

靠着一條不知道有多大作用的水上長城,獲得心理安全的大宋君臣,在聽說黃河改道之後,惶惶不安。

北流的黃河會產生兩個問題。

其餘,黃河巨量泥沙能輕易填平所有水池溝渠,把水上長城變爲平地……其次,如果黃河流到遼國境內入海,那麼遼兵就能順着黃河,逆流北上,直取開封。

這種擔憂把大宋君臣都嚇傻了。

於是他們趕快擬定了一個方案,通過六塔河,把北流塞上,引黃河水返回故道。

計劃很完美,第一步就夭折了……六塔河的寬度不過是黃河的五分之一,根本承擔不了天量的黃河水。

於是工程完成的當天夜裡,立刻決堤,被洪水淹死的百姓,成千上萬。

其實這一次回河失敗,就已經證明了這條路走不通。

但是真的不要高估大宋君臣的智商……五年之後,黃河在大名府再度分成東北兩流,史稱二股河。

由於河水氾濫,朝中再度出現了爭執,一派認爲北流穩固,只要在河岸修堤束水,就可以將黃河順利引導入海,也可以依照河堤,抵禦遼兵。

奈何這一次王安石做了反對派……他的主張依舊是塞北流,修河道,導黃河水回故道。

可是此時距離東流斷絕已經好幾年了,故道淤塞,和地面幾乎一平,又怎麼承受黃河水?

結果就是在塞了北流之後,同年黃河再度決堤……上一次是往北流,淹了河北,這一次是往南,淹了兩淮!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面對這個結果,大宋的君臣似乎並不怎麼在乎,畢竟是往南流了,黃河天險還在,面對大遼,還有依仗,不至於太過被動。

至於老百姓的損失,誰在乎啊!

只不過大宋君臣又一次低估了黃河的暴脾氣。

沒有過多久,黃河又在澶州決口,再度恢復北流。

時間到了哲宗朝,由於人建議塞了北流,恢復東流……不出意外,黃河再一次決堤……這一次的水災還要超過前面兩次。

殘酷的現實徹底打消了大宋君臣回河的打算。

這段歷程就是所謂的三議回河。

“從仁宗皇帝到哲宗皇帝,有舊黨有新黨,一而再,再而三!”李若水毫不客氣批評道:“口口聲聲喊着在德不在險的朝堂諸公,卻把黃河天險看得比萬千生靈還要重無數倍!三次回河,三次決堤,淹死百姓何止幾百萬,損耗民力,不可勝數!以定州爲例,原本屯兵十萬,是抵禦遼兵的重鎮,可經歷黃河水患之後,兵馬不過五六千!”

“假使朝中諸公,肯沿着黃河走一走,瞧瞧河道情形,心裡有百姓疾苦,也就不會一錯再錯了!”

李若水彷彿胸口壓了塊石頭,不吐不快,“前些時候討論昭勳閣,要把前面的舊臣放入昭勳閣,供人敬仰膜拜……可問問河北、京東、兩淮的災民百姓,他們答應嗎?”

他們答應嗎?

這一聲質問,當真如同雷霆炸響,霹靂天驚。

羣臣良久無言,默然低頭下了頭。

許久之後,趙桓才緩緩道:“三議回河,這是一場持續了幾十年,歷經數朝的錯誤……錯誤有二,其一,朝中諸公,沒有把百姓的生死放在第一位,心中無有百姓。其二,在制定國策的時候,沒有親自探查,沒有實事求是,僅僅靠着一廂情願,結果釀成了無窮禍患!”

“三次決堤,三次洪水,沖垮了河北,沖毀了兩淮……千里疆土,幾乎成了一片白地,死亡百姓,何止百萬!正因爲民力耗損,人心離散,金人南下之後,纔沒有一戰之力,幾乎亡國!”

“這個教訓非常慘痛,朕以爲不必藏着掖着,要明明白白,公諸於衆。接下來的事情,就是從百姓出發,從實際出發,拿出治河方略,不能再走昔日的老路!”

趙桓的一番表態,堪稱一錘定音。

時至今日,站在滔滔黃河岸邊,也能明白,瞧不起之前大宋君臣的道理所在……這幫所謂的名臣,着實是太坑人了。

當然了他們留下來的爛攤子不光坑了大宋,還順利坑了金人,甚至還把元朝給坑了。

這兩朝都被黃河折騰得精疲力盡。

也就是老朱家命硬,拿回了燕山,能夠從容應對,調動全國之力,總算沒有被黃河耗死。

現在趙桓也佔有了燕雲,有了治河的本錢,究竟該怎麼辦?

“官家,臣以爲還是要遷居百姓,將河道兩邊的百姓遷居出去。”李若水沉吟道。

移民可不是一件小事,哪知道趙桓竟然一下子點頭了,“可以,只不過怕是不能僅僅遷居百姓……還要在河道兩邊多植樹木,劃出泄洪區才行。”

黃河水患,說到底還是人口壓力太大,不得不大肆開墾土地,砍伐樹木,以至於河道淤積,難以維繫。

“要想治理黃河,有兩點,其一,是順天應人,不能學三議回河,靠着拍腦袋決策;其二,是人定勝天,要有徹底解決水患的決心。從今往後,每年要投入不少於二十萬勞力,全面治河,不留禍患給子孫!”

第54章 名將雲集第78章 英雄第436章 他們做得,朕也做得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134章 兩個天子第351章 抓人第391章 溫與飽第404章 雙贏第484章 好岳父第312章 秩序第177章伐夏第493章 坑弟第554章 天花第132章 曲端不死第548章 舉國之力第38章 勤王第300章 風骨第539章 收回朝廷第514章 太子駕臨第322章 出師北伐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兒子第162章 出征第197章 全勝第105章 無敵的韓世忠第379章 喜訊第333章 最後的黃龍府萬戶第382章 君臨燕山第445章 老兵的野心第168章 雪恥第235章 有錢第217章 朝局洗牌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352章 新宋第31章 沒輸第422章 字典第389章 神奇的組合第436章 他們做得,朕也做得第400章 破城第259章 最厲害的是趙官家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60章 優勢第360章 民心第38章 勤王第437章 太上皇輕佻第152章 宗澤北伐第24章 皇太弟第124章 野鴨子(萬字求訂閱)第60章 優勢第7章 官家威風(求推薦)第532章 問罪倭國第390章 限制第417章 囚禁第390章 限制第303章 殺賊第427章 臣等有罪第371章 威名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340章 隨朕破敵第500章 朕不是蠻夷第410章 最強打手第148章 全數收服第429章 開疆拓土的第一個目標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51章 老種第235章 有錢第405章 直搗黃龍(求訂閱)第59章 破營第68章 賞功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430章 給官家送錢第554章 天花第186章 大獲全勝第38章 勤王第427章 臣等有罪第415章 重拳第451章 黃豆大帝第570章 今日不乳法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463章 竊國大盜第429章 開疆拓土的第一個目標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29章 牛二從軍記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120章 破局第29章 牛二從軍記第526章 廢除宦官第319章 趙佶的新工作第51章 老種第56章 主動第300章 風骨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85章 防範第270章 臨陣第583章 新秩序第584章 思想的威力第183章 又一個盟友第287章 不做做題家第172章逆轉國運之戰第84章 趙桓的賭
第54章 名將雲集第78章 英雄第436章 他們做得,朕也做得第397章 優待軍人第134章 兩個天子第351章 抓人第391章 溫與飽第404章 雙贏第484章 好岳父第312章 秩序第177章伐夏第493章 坑弟第554章 天花第132章 曲端不死第548章 舉國之力第38章 勤王第300章 風骨第539章 收回朝廷第514章 太子駕臨第322章 出師北伐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兒子第162章 出征第197章 全勝第105章 無敵的韓世忠第379章 喜訊第333章 最後的黃龍府萬戶第382章 君臨燕山第445章 老兵的野心第168章 雪恥第235章 有錢第217章 朝局洗牌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352章 新宋第31章 沒輸第422章 字典第389章 神奇的組合第436章 他們做得,朕也做得第400章 破城第259章 最厲害的是趙官家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60章 優勢第360章 民心第38章 勤王第437章 太上皇輕佻第152章 宗澤北伐第24章 皇太弟第124章 野鴨子(萬字求訂閱)第60章 優勢第7章 官家威風(求推薦)第532章 問罪倭國第390章 限制第417章 囚禁第390章 限制第303章 殺賊第427章 臣等有罪第371章 威名第138章 統一戰線成第340章 隨朕破敵第500章 朕不是蠻夷第410章 最強打手第148章 全數收服第429章 開疆拓土的第一個目標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51章 老種第235章 有錢第405章 直搗黃龍(求訂閱)第59章 破營第68章 賞功第216章 金盃白刃第430章 給官家送錢第554章 天花第186章 大獲全勝第38章 勤王第427章 臣等有罪第415章 重拳第451章 黃豆大帝第570章 今日不乳法第395章 入關心態第463章 竊國大盜第429章 開疆拓土的第一個目標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29章 牛二從軍記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120章 破局第29章 牛二從軍記第526章 廢除宦官第319章 趙佶的新工作第51章 老種第56章 主動第300章 風骨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85章 防範第270章 臨陣第583章 新秩序第584章 思想的威力第183章 又一個盟友第287章 不做做題家第172章逆轉國運之戰第84章 趙桓的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