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陸游赴西域

趙桓這一次視察黃河,基本上給大宋的治河方略定了調子。

在河道走向問題上,毫不猶豫選擇了北流。

首先黃河北流地勢相對更低,水往低處流,只要建立好束水堤壩,就可以保持相當長時間的安穩。

而且北流牽涉的人口更少,移民也方便。

至於東流,三次回河都失敗了,就不用提了。

只是在事實上,北宋之後,相當長的時間,黃河都是南下奪淮,從淮河入海……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個結果,還是大宋朝的鍋。

爲了遲滯金軍,杜充充分學習了運輸大隊長的經驗,掘開了黃河,湊巧的是掘開之後,同樣沒淹到幾個敵人,反而是自己的老百姓受罪。

所以在歷史上,靖康之變以後,黃河就開始南下奪淮。

等金國佔據北方之後,已經沒法收拾了,就只能勤勤懇懇給北宋擦屁股,諷刺的是趙構跑到了臨安,建立了南宋,甩開了包袱,可以苟且偷安了。

一條黃河,把金國折騰夠嗆,又讓蒙古人殺進來了。

等蒙古人接手之後,同樣是個爛攤子,他們繼續治理黃河,在金國身上發生的故事,又重複發生在了蒙古人身上。

最後的結果就是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把元朝也給滅了。

能幹掉兩個仇敵,北宋的操作也是沒誰了。

事實上黃河的禍患到了明朝依舊在延續着,時不時就來個決口什麼的。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淮河小,黃河大,南下奪淮的後果就是不斷決口,氾濫。

自北宋之後的幾百年,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這一大片,都成了黃泛區。

中原大地,哀鴻遍野,水旱災害不斷,老百姓民生困苦,直接造成了中原衰敗,甚至一直遺禍千年。

北宋士大夫們拉出來的一泡……還真是恐怖如斯!

此時此刻的趙桓,情況還算不錯。

至少沒有掘開河道,眼下的黃河依舊是北流爲主,有八成以上的黃河水都走北流入海。

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修好河堤,留出的足夠的泄洪區,並且移民,種樹,恢復植被。

雖然這個工程很龐大,但方向還是很明確的,

“官家,其實有件事,老臣還是不好隱瞞的。”李邦彥趁着只有兩個人,向趙桓進言。

趙桓心情很好,就笑呵呵聽着。

“其實吧,歐陽醉翁是個腦子不清楚的,當初商議回河的時候,誰還不知道六塔河承載不了黃河水啊!”

趙桓眉頭挑了挑,知道六塔河不行,那爲什麼還有不少人堅持?

李邦彥見趙桓略帶困惑,頓時心情大好,果然,還是離不開老夫這個明白人啊!

“官家,其實這個道理不難,只要把黃河水引回故道,下一次也就說不準是在哪邊決堤了,畢竟黃河堤壩可是有着兩邊啊!”

趙桓突然吸了口氣,臉色驟然變化……李邦彥把謎題點破了。

三議回河,看起來很傻,你以爲大宋的士大夫在第二層,實際人家在大氣層。

彼時北方的宰執居多,治河是不能治河的,只能往南邊引,淹了南邊的土地,我們河北的田莊不就保住了!

“官家,這事臣可不敢撒謊,以文寬夫的爲人,他是幹得出來的,雖說官家與士大夫共天下,可士大夫也分南北啊!”

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相當於只有士大夫算人,老百姓不算人。但是在士大夫之中,掌權的北方士大夫要比南方士大夫更像人!

畢竟在北宋國初,河北的宰執佔據了相當份量,什麼梅花韓氏,桐木韓氏,還有什麼呂氏,王氏,都是這一派的。

只不過聰明反被聰明誤,三次回河不成,反而把河北害慘了。

童貫收復燕雲的時候,在河北東西路徵調民夫,結果兩個路,愣是湊不出三十萬民夫來……由此可見,洪災對民力的傷損到了何等驚人的地步!

如果說單純決策失誤,那是大宋君臣蠢,可若是摻和進了黨爭,有南北算計,死道友不死貧道,那可就不只是壞這麼簡單了。

簡直堪稱喪心病狂,天打雷劈都不爲過!

“官家,臣這年紀也不小了,也不知道能陪着官家幾年……老臣只想官家多一點防備,有些人壞起來,他們就真的不是人了!”

面對李邦彥的提醒,趙桓用力點頭,深以爲然。有這位李太傅在身邊,的確能起到以毒攻毒的奇妙效果。

“別的事情先不說了,治理黃河這塊,恐怕還離不開你……朕打算僱傭一批勞力。”

李邦彥眼珠轉了轉,連忙道:“官家可是打算讓蒙兀人治河?”

趙桓一笑,“不錯,誰也沒有你李太傅機敏。”

李邦彥自謙笑道:“官家把合不勒叫過去,臣要是還想不到,那也太笨了。不過臣倒是有點擔心,蒙兀人雖然身強體壯,但卻未必是修河最好的勞力。”

趙桓眉頭挑動,再三沉吟,也不得不點頭。遊牧民族當然是能吃苦的,只是他們吃的苦卻不是終日勞作的苦,而且他們的生活習慣也很不適合每天在一個狹小的區域幹活不止。

“這麼說就只能靠咱們自己了。”趙桓有點落寞道。

李邦彥猶豫了少許,突然伏身,“官家,其實這事也容易,只要讓蒙兀人去高麗就食,然後弄一些高麗民夫就是了,他們還是很能幹活的!”

趙桓歪頭,給李邦彥一個意味深長的白眼!

這貨真不愧是奸臣,腦子還真靈,連這麼缺德的主意都想得出來……毫無疑問,這事自然要李邦彥去辦。

給大宋找民夫,替蒙兀諸部找活路……至於高麗會怎麼樣,暫時卻是管不到了,畢竟趙桓的能力也有限啊!

就在治河的事情確定下來之後,從行臺那裡,趙諶又給他爹送來了消息。

這一次的消息是有關他的老親家,耶律大石的。

在決定西征之後,耶律大石迅速進入西域,幾萬大軍,直逼黑汗國,只不過這個黑汗國也不是好欺負的,他們還有個盟友,也就是中亞的霸主,塞爾柱帝國。

最新消息,塞爾柱已經向其他屬國發出旨意,大軍雲集,數量極有可能超過十萬之數。

“官家,耶律大石西征的兵馬也在十萬之上,只是沿途要安排兵馬,還要留守老巢,加上糧草道路制約,他能投入的兵馬恐怕不會超過五萬人……這是很艱難的一戰。”

兵部尚書劉子羽如是分析道。

趙桓認可他的判斷,但是趙桓卻對耶律大石充滿了信心。

“此戰大石以少勝多,不是難事。”

劉子羽忍不住一驚,隨後大喜,情不自禁分析道:“倘若大石能夠重創塞爾柱的兵馬,並且揮軍進入波斯,那可就太妙了。當初大唐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在大宋的手裡實現了。”

趙桓笑容可掬,他的用意就是這個!

以耶律大石敲開通往亞洲腹地的大門,大宋跟在後面,能避免非常多的麻煩。

“朕現在唯一擔心的就是耶律大石實力膨脹太快,到時候就不受控制了。”

劉子羽眉頭動了動,突然笑道:“官家,其實臣一直在想這件事,臣的看法卻是不一樣。”

“哦,說說看!”

“官家,耶律大石的兵馬總歸有限,他打下的地盤越多,就越是力不從心,他固然可以用當地的人,但是他就能完全信任嗎?他想不想從大宋引進人才?還有,出了西域之後,那麼遼闊的土地,可以用兵的地方太多了,大石想要打更大的仗,佔據更多的地盤……除了依仗大宋的支持,又能怎麼辦?”

劉子羽總結道:“臣以爲只要沒有超過大石的底限,他還是願意和咱們合作的,畢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劉子羽的這番話,得到了趙桓的認可。

“很好,看事情就該辯證一些,大石西征,對我們是危機並存,全看怎麼應對了……你有什麼建議”

劉子羽道:“官家,不管怎麼樣,西域都是太過遙遠,只是靠着外人傳遞消息,終歸不夠完整準確,臣以爲還是要派人過去。”

“嗯!”趙桓頷首道:“你以爲誰合適?”

“臣,臣推薦陸宰!他出使過金國,膽識俱佳,是合適人選。”

……

陸家之中,陸宰眉頭微皺,又是一天的功夫,竟然沒有見到兒子的面,這個兔崽子去哪了?

過了好一會兒,纔有了動靜,夫人匆匆回來,臉上盡是怒色,在她的身後,正是侷促不安的陸游。

進來之後,夫人就怒道:“逆子,跪下!”

陸宰沉着臉,還沒來得及詢問緣由,夫人便忍不住啜泣道:“老爺,這個逆子斷然是不能留了……他,他居然帶着那個丫頭私奔!”

“什麼?”

陸宰大驚失色,急忙怒視陸游。

感到了老爹殺人的目光,陸游慌忙道:“父親,不是的,不是的,孩兒只是,只是去了康國……”

“是你自己去的?”

“不,不是,還,還有唐姑娘!”

“好大的膽子!”陸宰氣得拍桌子,眼眉立起。“逆子啊逆子,枉我把你安排在武學,你就學來了紈絝衙內的做派?”

不待陸游辯解,陸宰已經站起,伸手提起陸游的衣領,怒道:“什麼都不用說了,你小時候不是想着爲國建功嗎?現在你也十六歲了,就跟着爲父,出使西域,真正替國家效力吧!什麼兒女情長,都給我拋到一邊!”

第554章 天花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68章 賞功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兒子第316章 徵虜討逆大元帥第164章 黃陵第499章 草原羣雄第80章 勝算大增第400章 破城第181章 封王(三更求訂)第198章 岳飛北伐第454章 華夏大家庭第225章 殺人不用刀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560章 至聖孔夫子第32章 交換第387章 第一人對第一家第581章 少年大宋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56章 趙佶七十歲第264章 驢火祭天第81章 最好的官家第148章 全數收服第260章 趙桓爲將第495章 封功第116章 邸報(求訂閱)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264章 驢火祭天第135章 三國同盟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221章 趙桓教子第247章 和趙佶作伴吧!第342章 斬將第352章 新宋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169章 龍纛(三更求訂)第50章 絕句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344章 趙桓的反殺第140章 搶錢了第393章 官家還是孝順啊!第136章 賠償(三更求訂)第373章 太原城破第157章 老子天下第一(三更求訂)第220章 事大第252章 致吳乞買遺孀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160章 我想姓趙(萬字完畢,求訂)第139章 戰火重燃(三更求票)第3章 狼狽爲奸的君臣倆第74章 驕兵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197章 全勝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292章 招安第256章 火腿第167章 利斧第336章 燕京城破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392章 臥龍鳳雛第475章 金主第6章 留全屍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167章 利斧第97章 盛大儀式第95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373章 太原城破第423章 駙馬歸來第210章 匹夫一怒第83章 寧死不退第123章 親征第144章 帶孝子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134章 兩個天子第100章 十萬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44章 人傑第67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97章 盛大儀式第523章 造福第120章 破局第39章 分兵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382章 君臨燕山第368章 真子假子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309章 趙桓的大手筆第415章 重拳第309章 趙桓的大手筆第507章 族產第251章 老子叫牛皋第41章 易安居士第30章 殺人者,牛英!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512章 刺殺大石第432章 武學第358章 名門大族第438章 亂了第504章 鞭笞世界
第554章 天花第412章 大宋和大金,並無區別第68章 賞功第541章 官家,管管你兒子第316章 徵虜討逆大元帥第164章 黃陵第499章 草原羣雄第80章 勝算大增第400章 破城第181章 封王(三更求訂)第198章 岳飛北伐第454章 華夏大家庭第225章 殺人不用刀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560章 至聖孔夫子第32章 交換第387章 第一人對第一家第581章 少年大宋第324章 趙桓微操第556章 趙佶七十歲第264章 驢火祭天第81章 最好的官家第148章 全數收服第260章 趙桓爲將第495章 封功第116章 邸報(求訂閱)第337章 帝王末路第264章 驢火祭天第135章 三國同盟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221章 趙桓教子第247章 和趙佶作伴吧!第342章 斬將第352章 新宋第278章 大金國亂了第169章 龍纛(三更求訂)第50章 絕句第286章 趙佶的畫第344章 趙桓的反殺第140章 搶錢了第393章 官家還是孝順啊!第136章 賠償(三更求訂)第373章 太原城破第157章 老子天下第一(三更求訂)第220章 事大第252章 致吳乞買遺孀第503章 耶律大石的巔峰第160章 我想姓趙(萬字完畢,求訂)第139章 戰火重燃(三更求票)第3章 狼狽爲奸的君臣倆第74章 驕兵第460章 財政倍增第197章 全勝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292章 招安第256章 火腿第167章 利斧第336章 燕京城破第122章 千里之才第392章 臥龍鳳雛第475章 金主第6章 留全屍第214章 文武雙全(求訂閱)第167章 利斧第97章 盛大儀式第95章 你們的皇帝回來了第373章 太原城破第423章 駙馬歸來第210章 匹夫一怒第83章 寧死不退第123章 親征第144章 帶孝子第573章 趙桓是個普通人第134章 兩個天子第100章 十萬第362章 靖康大典第44章 人傑第67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第97章 盛大儀式第523章 造福第120章 破局第39章 分兵第579章 攻破維也納第382章 君臨燕山第368章 真子假子第79章 絕不五路進軍第309章 趙桓的大手筆第415章 重拳第309章 趙桓的大手筆第507章 族產第251章 老子叫牛皋第41章 易安居士第30章 殺人者,牛英!第9章 還在給歲幣?第306章 梁山好漢第512章 刺殺大石第432章 武學第358章 名門大族第438章 亂了第504章 鞭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