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時清終未忍辭官

“陛下,長安畢竟是大秦之西京,如此改動,豈不魚龍混雜,市井混亂?”

宰相蕭瑀在皇帝的紫宸殿召見上,大爲反對皇帝的這新政。他認爲,這太不應當,簡直就是胡來。

“朕卻恰認爲,打破坊街隔離,打破市場的限定,有助於讓長安城活躍起來。你們看看現在的長安城,毫無活力,死氣沉沉。過去長安城有數十萬之民,而現在呢?不到十萬啊。”

一座設計時能夠容納百萬居民的巨都,現在卻只有十萬人口不到。

只有西城稍稍有點人氣,過去號稱東貴的東城,因爲大量舊貴族和前朝官員參與謀亂被抄家,或因被牽連其中被流放,使得東城區一片死寂。

至於過去百姓們居住的南城,也只有靠近北邊的地區住了人,而更南面的城區,多好坊區都是空的,甚至有些坊區是自建城起就一直是空着的,根本還沒有建起民宅,許多長安百姓乾脆拿那裡當成了麥地稻田或者是菜園子,在那裡種稻種菜。

而還有大量的佛寺道觀等佔據了許多坊區。

羅成很直接的告訴蕭瑀,繼續這樣下去,長安城只會死掉。

他並不希望帝國的西京死去,這是大秦西部地區,最大的一座城池都市,就算如今朝廷設立在東京洛陽,西京只是一座陪都,但他還是希望把長安城打造成爲一座西部的核心軍事重鎮,以及西部的經濟中心。

整個河朔關隴諸道的商貿往這裡集中,甚至是連結起巴漢、劍南、河東、河南等地。

長安城因偏於一隅,在大一統的時期,尤其是如今,已經不再適合做天下之都城,選洛陽做爲都城是必然的。

但長安城也有其不少優勢,因此做爲西部的中心,還是有必要的。

天下重心東移,這是歷史趨勢也是必然,天下一統,南方的重要性會突顯出來,江漢、黃淮、江南這些地方都將成爲新的賦稅重地,其稅賦通過運河更便利轉到洛陽,但卻極不利於轉到長安。

更別說,以洛陽爲都,政令等也更方便傳遞到天下各地,而關中之地,卻連供養長安都不足,若是成爲天下中心,處處限制。

不管皇帝怎麼說,可蕭瑀還是認爲,打破坊街之舉還是太過出格,甚至認爲朝廷如今太過重商不是好事,認爲士農工商的秩序不能亂。

“朝廷應當適當的抑制一下工商了。”蕭瑀直言。

羅成哈哈一笑。

“蕭相,你知道現在朝廷不打仗的時候,一年光是北衙禁軍就得要兩千萬貫的軍費開支,內衙還得要五百萬貫,而南衙府兵雖說是寓兵於農,可朝廷每年一樣得要至少五百萬貫軍費投入其中。這麼算下來,一起打底三千萬貫起,這還只是個大概數字。”

“而隨便一場戰爭,哪怕是小規模的,軍費也是幾十萬上百萬,如果是一場動員十萬人以上的戰爭,那軍費更是止不住。你知道這次朝廷爲打好吐谷渾這一戰,預算的軍費開支是多少?動員軍隊民夫,消耗錢糧物資軍械等等,還有修建城堡,戰後撫卹善後等等,起碼得要三千萬貫,這還是最低的預算,若是戰爭不能速戰速決,則這開支還將不斷增加。”

沒有工商,朝廷就不可能有這麼多稅賦收入,沒有錢,就養不了這麼多兵馬,沒有精銳的軍隊,又如何守衛邊疆擊敗敵人呢?

這一切,都是連鎖一起的。

一環脫節,帶來的就是連鎖的反應。

蕭瑀卻還只是老觀念,口口聲聲說士農工商,說要抑制工商,卻看不到,如今大秦恢復的這麼快,實力這般強,全靠的都是工商。

比如蕭瑀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廢除鹽稅,卻看不到鹽稅現在一年收入三千多萬貫,且每年都還在快速增長中。

這麼大筆錢,羅成也無法廢除鹽稅啊。

若按蕭瑀說的,抑制工商,回到隋朝那種工商無稅,只收租庸調的時代,看似好像挺好,可實際上,一有點工程勞役,一有戰事,所有的負擔就全壓到百姓頭上了。

也正是因此,隋朝看似無比富裕強大,可一場東征就垮了,本質原因就是隋朝的制度不合理,尤其是其稅制。

天下掌握財富的那些人,沒負擔起應當承擔的稅務責任,可偏偏連溫飽都很難達到的普通百姓,卻幾乎完全承擔了國家的稅務。

於是朝廷富裕,貴族官員地主豪強們個個富裕,偏偏就是百姓毫無積餘。

現在蕭瑀卻還口口聲聲要復古合理,卻是假裝看不到那些本質的問題。

現在大秦的這些制度,可以說正是大秦的根本,誰要動搖更改這些制度,那就是要動搖大秦的根本了。

侯莫陳乂毫不客氣的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爲蕭侍郎身爲宰執,可卻如一書生般迂腐,若是繼續居於政事堂中,於國爲大患也。”

宰相當面攻擊另一位宰相,還說的這麼重,殿中氣氛一下子就凝重起來。

溫彥博想要爲蕭瑀說話,可這個時候連杜淹也跟着出來踩了一腳。

“蕭瑀之言,確實實古不化,太過迂腐,有失宰相之體。”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此時卻反而不出聲了。

尚書右僕射王子明這個時候倒是出來緩和了下氣氛,“臣覺得陛下欲在長安推行新政,也算是一個試點,至於好還是壞,可以等一兩年後看結果。至於說抑制工商,臣覺得還是有些過了。”

蕭瑀若是聰明人,這個時候就應當看出風向,當馬上向皇帝請罪認錯,這事或許就過去了。可他的脾氣,向來執拗,當年他爲楊廣國舅,尚從不向皇帝妥協低頭,更何況他認爲自己根本沒錯。

“陛下,還請三思而後行!”

可皇帝卻不理會蕭瑀,明擺着是不接受他的諫言,而諸相又紛紛指責他。蕭瑀一時覺得心灰意冷,一賭氣,乾脆殿上辭相。

“蕭相,政見有所不同很正常,也沒必要一言不和就要辭相。”羅成終於出聲了。

可這話並沒有讓蕭瑀有半分安慰,反而讓他更加拗起來,堅決要辭。

羅成出言勸了幾回,蕭瑀卻是毫無退意。

“既然蕭瑀三辭相印,朕也就不勉爲其難。”羅成不再挽勸,卻是直接同意了,“這樣吧,朕現在就實封蕭瑀於青海湖西,封地百里,封邑千戶,賜封號宣德國公。”

宣德本是楊廣當年滅吐谷渾後設立的四郡中的西海郡下宣德縣名,在祁連山南,青海湖西,現在皇帝從中劃出一百里地來,封給蕭瑀建立公國,爵號宣德。

爵位依然是國公。

“加太子少傅!”

太子少傅爲從二品,但只是個虛銜,除相之後,皇帝連一個實職都沒給他留,也沒讓他外放地方,而是直接讓他去封地就藩。

“臣蕭瑀拜見皇恩,領旨,謝吾皇!”蕭瑀脾氣拗起來,八頭牛都拉不回,他直接就謝恩領旨,一點回轉餘地也不留。

當即,他摘下自己的麒麟符,脫去自己的樑冠,放下玉笏,直接退出了紫宸殿。

中書侍郎蕭瑀,除相。

一衆宰相目送着這個拗相公離去的背影,各有所思,但卻並沒有人爲他挽留,或許衆人都認爲,拗脾氣的蕭瑀,其實並不適合站在政事堂上吧。

第72章 縫針術第110章 嗣子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第669章 火併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189章 秘笈(謝青翼追光打賞盟主!)第844章 太極宮大火第63章 爺爺在此第1354章 戰爭財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237章 懷才不遇第11章 縣令授職第475章 戰滎陽第669章 火併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86章 鉤鐮槍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928章 開國上將第26章 分地第218章 卑鄙無恥之徒第1455章 黑狼逃遁第765章 入關第1105章 雷神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503章 天下英雄榜第605章 漢家公主(第七更!)第475章 戰滎陽第1124章 亭長宇文士及第543章 遼東兵變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795章 光榮之家第546章 驚雷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第764章 內亂突起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489章 勢不可擋的新貴第797章 鐵與血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992章 風勁弓鳴獵羌戎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895章 十萬盡坑殺第28章 軟硬兼施第57章 重口味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640章 槊挑金狼汗(感謝農民伯伯盟主!)第660章 血鷹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1485章 晨曦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336章 改旗易幟第294章 逃第691章 削藩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353章 天威第431章 暗影衛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1085 斬首而歸驚衆人第621章 軍師聯盟第146章 飛揚跋扈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230章 腰劍斬樓蘭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932章 許和尚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94章 三衙總班頭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780章 稱臣借兵第614章 驕狂第441章 彈劾第871章 受降城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1074章 禁軍下海僱傭兵第217章 釣得美人魚第721章 異姓不得封王第1274章 許和尚第1335章 馬知縣第1521章 傳位第325章 堅城第1485章 晨曦第1425章 凱撒的歸凱撒,羅成的歸羅成第702章 擁立第436章 羣英會第574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92章 羣英聚會(再爲青翼追光加更!)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72章 縫針術
第72章 縫針術第110章 嗣子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046章 弓長之君當別都第669章 火併第791章 少林棍僧第189章 秘笈(謝青翼追光打賞盟主!)第844章 太極宮大火第63章 爺爺在此第1354章 戰爭財第696章 漁陽鼙鼓第1291章 北斗七星高第237章 懷才不遇第11章 縣令授職第475章 戰滎陽第669章 火併第443章 久別重逢第448章 圍三闕一第1253章 鐵槍不老第406章 再次殺回平壤第86章 鉤鐮槍第1532章 子孫滿堂第928章 開國上將第26章 分地第218章 卑鄙無恥之徒第1455章 黑狼逃遁第765章 入關第1105章 雷神第994章 西出陽關滅伊吾第503章 天下英雄榜第605章 漢家公主(第七更!)第475章 戰滎陽第1124章 亭長宇文士及第543章 遼東兵變第371章 薛家五虎將第225章 各憑本事第1325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第998章 茶馬古道入黨項第1440章 自古以來第795章 光榮之家第546章 驚雷第1121章 劫掠許可證第764章 內亂突起第474章 遼東撤退第489章 勢不可擋的新貴第797章 鐵與血第699章 萬事俱備第1233章 膽大妄爲第992章 風勁弓鳴獵羌戎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895章 十萬盡坑殺第28章 軟硬兼施第57章 重口味第414章 解甲歸鄉第598章 皇帝突圍(十連更!)第285章 一劍光寒十九州第640章 槊挑金狼汗(感謝農民伯伯盟主!)第660章 血鷹第1276章 流鬼夜叉第1485章 晨曦第440章 大帥巡營第1336章 改旗易幟第294章 逃第691章 削藩第461章 半渡而擊、大獲全勝第353章 天威第431章 暗影衛第211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1085 斬首而歸驚衆人第621章 軍師聯盟第146章 飛揚跋扈第733章 李淵起兵第1230章 腰劍斬樓蘭第253章 涿郡大軍一偏將第932章 許和尚第908章 英雄本色第94章 三衙總班頭第1108章 知已知彼第780章 稱臣借兵第614章 驕狂第441章 彈劾第871章 受降城第125章 士信割耳第1074章 禁軍下海僱傭兵第217章 釣得美人魚第721章 異姓不得封王第1274章 許和尚第1335章 馬知縣第1521章 傳位第325章 堅城第1485章 晨曦第1425章 凱撒的歸凱撒,羅成的歸羅成第702章 擁立第436章 羣英會第574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192章 羣英聚會(再爲青翼追光加更!)第1000章 三寸舌強百萬師第1044章 債臺高築籌糧餉第72章 縫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