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爲民請命

最近這段時間以來,秦襄和秦道方分工明確。雖然是秦襄以大將軍之尊當衆重申新政,但實際推行新政的卻是秦道方,秦襄主要做兩件事,一是配合秦道方鎮壓叛亂,二是以六萬老卒爲基礎,在接收的各種軍械、火器的基礎上,收編朝廷殘軍、擴編新軍。

秦襄曾經做到過大魏朝廷的武官極致,十分明白大魏官軍的優劣,講究的是大小相制,哪怕是總兵官,也只能掌握自己的正兵營,無法直接命令副總兵的奇兵營、參將的援兵營、遊擊的遊兵營,若是副總兵、參將、遊擊鐵了心與總兵過不去,總兵除了向朝廷上疏參奏,還真沒有其他辦法。

總督也是如此,真正能夠掌握的只有自己的標兵營,若是麾下的總兵、副總辦不願聽從總督命令,總督也是無法調動他們的營兵,這就是大小相制,小官也可以制衡大官。只是絕大多數時候,並不會走到這一步,因爲總兵不聽總督命令,就意味着雙方徹底撕破臉皮,只能留下一人。一般情況下,朝廷還是會站在上司這邊。

秦襄率軍從東到西把齊州打穿之後,雖然掃平了所有的大魏官軍,但是士紳的力量不可小覷,只要給他們幾個月時間,他們就能重新拉起一支規模不小的叛軍。僅憑秦襄的標兵營是鎮壓不住的。

所以秦襄必須擴軍,留出足夠的兵力駐守齊州。

再有就是,下層士兵都是貧苦出身,是可以信任的,但是中層將領難保不會被士紳們收買、拉攏,尤其是那些本地出身的將領,多半與本地士紳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爲了防止雙方勾結,必須留下部分出身遼東的將領。

一則是遼東將領是外地人,與本地士紳沒什麼牽扯,二是秦清整頓遼東士紳多年,那些被士紳的拉攏的將領早就被踢出遼東軍中,剩下的這些都不缺乏應對此類拉攏的經驗,不敢說清澈如水,在大是大非的立場問題上,還是能夠把持得住。簡單來說,忠誠有足夠的保證。

綜合種種考慮,秦襄決定將收編的殘軍和新編的新軍全部打散,使其不能串聯抱團,然後異地駐防,比如東平府的兵駐守琅琊府,琅琊府的兵駐守北海府,北海府的兵駐守蘭陵府等等。

秦襄率軍六萬來到齊州,擴軍到十萬,他決定再擴軍兩萬,達到十二萬之數,他會分兵五萬交予秦道方,加上秦道方本就有的數千標兵營,鎮守齊州。

如此一來,秦道方就能有足夠的兵力來推行新政,將齊州的士紳力量徹底打散,並且鎮壓叛亂,還能保證秦襄大軍的糧草供應。

秦襄沒有後顧之憂,便可帶領七萬大軍出兵直隸,與秦清親率的十二萬大軍會師於帝京城下。

這便是李玄都在“天下棋局”中的鉗形攻勢。從地圖上來看,就像一隻巨大的螃蟹鉗子夾住帝京。

在秦襄忙於擴軍練兵的時候,秦道方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新政上面,尤其是聖人府邸名下的田地,丈量、清退、追繳稅款是個浩大工程,不過只要做完了這件大事,收歸國庫的土地和稅款還在其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對於許多負隅頑抗的士紳是個極大的震懾,想來其餘的士紳也掀不起什麼風浪了。

按照道理來說,應該是先謀求天下,拉攏各地士紳,使其投降,待到天下大定之後,再來推進此事,一開始就亮明新政,打擊士紳,會導致很多士紳走向對立面,誓死不降。只是這與李玄都的想法相違背,因爲李玄都從來就不是謀求天下,對於李玄都而言,天下只是其次,太平纔是關鍵。

秦清和李玄都雖然是翁婿關係,但實質上是平起平坐的盟友關係,談不上進諫,而應是商量,最終是李玄都說服了秦清。此舉固然失去了士紳的支持,可是贏得了民心,百姓纔是一國稅收之基石,良家子更是最好的兵源,贏得了百姓,便是天下歸心。進一步來說,士紳們今天可以投降遼東,明天也可以投降其他人,斷無忠誠可言,他們是大魏的頑疾,遼東不應繼承這些頑疾來禍害自身,這便涉及到大祭酒司空道玄曾經說起過的得國正與不正,只是換一個皇帝,換一個姓氏,還是那些世家佔據最多的土地,還是那些老面孔尸位素餐,便是得國不正,遼東哪怕得了天下,國祚也不會長久。

秦清畢竟是長生之人,沒有生老病死之憂,又只有一個女兒,沒有孫輩繼承人,故而對於天下得失的態度更爲豁達,不會如尋常帝王那般過於患得患失,所以幾經思慮,以長久計,最終決定退讓一步,力排衆議,與李玄都達成妥協。

此舉也有好處,每攻克一州,推行新政,均田免賦,民心所向,百姓會自發地守衛自己的田地,遼東大軍便如魚得水,此地自然似鐵桶一般,絕不會降而復叛,算是穩紮穩打。

齊州士紳早就被青陽教“梳理”過一遍,又有清微宗和秦道方的多年經營,尤其是聖人府邸不戰而降之後,便徹底認命,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

還有些儒生無力造反,便結伴來到社稷學宮,在亞聖和聖人的牌位痛哭流涕,痛罵秦道方:“遼東道方,膽大包天,欺世滅祖,公然破千百年來之規矩,置仁政於不顧,強取豪奪,以抄家爲樂,罪行髮指,民情沸騰。讀書之人,食國家之廩氣,當以四維八德爲儀範。不料竟出衣冠禽獸,如秦道方之輩,儒生愧色,宗師無光……”

其餘儒生也遙相呼應,大有爲民請願的架勢。

這倒也是奇了,秦道方主持推行新政,將士紳的土地分發給無田可種的百姓,百姓稱讚,要爲秦道方建造生祠,這些士紳們反而跳起來爲民請命了,說秦道方盤剝百姓、與民爭利、狠辣暴戾,以抄家爲樂云云,又說秦道方身家何等豪富,抄沒的家產多半入了秦道方的囊中。

此事傳到秦道方的耳中,秦道方倒是不太在意,只是說道:“面對百姓的時候,他們是士紳老爺,等閒不可侵犯,必須等級森嚴。面對官府朝廷的時候,他們倒是成了百姓,欺負他們就是盤剝百姓,就是與民爭利,必須人人平等。稍有不從,就被他們打成暴君酷吏,遺臭萬年。爲何如此?不過是筆桿子握在他們的手中,史書他們來寫,自然百般美化自己,百姓雖衆,卻無一口能夠發聲。”

更有儒生擡着大成至聖先師的牌位來到總督衙門前,跪地不起,要爲民請命,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天下開太平,勢若逼宮。

只是他們打錯了算盤,大魏朝廷尊崇儒門,你去學宮文廟哭,你擡着聖人牌位,哪怕是內閣首輔,也是儒門弟子,要顧忌大義名分。

可遼東是效仿古制,尊崇道門,你儒門的規矩還能管我道門的事情嗎?你擡出至聖先師的牌位,與我太上道祖有什麼關係?你搬出亞聖,與我南華道君有什麼關係?你搬出荀卿,與我楊朱有什麼關係?要細論起來,至聖先師還曾問道於太上道祖,算是太上道祖的半個弟子。

於是道門出面了,李玄都派陸雁冰驅散跪在總督府門前的衆多儒生,若有不從之人,直接捉拿。陸雁冰先是做了四年青鸞衛右都督,又做了一年多的天罡堂堂主,都與刑獄有關,處理起這些事情,再熟悉不過。

第一百零七章 妓院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一十一章 書生第六十七章 目盲登山第十四章 冒乞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葉繁花豔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流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人第二十章 對峙第三十章 小公爺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二百二十七章 冷美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一百零五章 小別(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八十九章 百蠻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九十三章 形銷骨立第五十一章 閒棋冷子第二百零七章 三重謀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離散復聚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七十一章 故人相見第五十五章 一拳斃敵第七十九章 較力賭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客人第十八章 子雪別汗第一百零五章 異獸之血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一百八十八章 深夜酒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閨閣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南雨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七十章 老汗第五十二章 大祭酒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七十四章 封地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四十二章 皁閣道統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大雨第七十四章 日月換新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四章 劍中藏劍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十一章 那顏第一百零四章 八門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文波第一百六十八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勢不可逆第三十七章 得寸進尺第三十四章 有酒上酒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一百六十一章 破陣第二十七章 喬裝改扮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如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七十九章 較力賭鬥第十五章 十二飛仙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人之大欲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二百一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九章 乃刺汗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陰劍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門無友第二十三章 王庭第三十三章 荊楚總督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斷第六章 賢內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二百零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章 魔道之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墟宮
第一百零七章 妓院第一百零一十五章 兩位明官第一百一十一章 書生第六十七章 目盲登山第十四章 冒乞第三十章 撼王庭第五十六章 皁閣圖謀第一百九十三章 葉繁花豔第一百三十章 搶人第九十九章 新老主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交流第二百七十八章 故事第二百六十章 屠龍(下)第一百三十六章 魔高一尺第二百八十八章 問訊第二百一十六章 仇人第二十章 對峙第三十章 小公爺第一百五十五章 東山屍影第二百二十七章 冷美人第一百二十八章 小別第一百七十三章 女爲悅己者容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一百零五章 小別(上)第一百一十五章 雁翎長刀第一百八十七章 兩樣寶物第八十九章 百蠻王第一百九十二章 盡人事聽天命第三十五章 裴家公子第二百八十六章 不速之客第三百一十四章 追逃第九十三章 形銷骨立第五十一章 閒棋冷子第二百零七章 三重謀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離散復聚第七十一章 身份第七十一章 故人相見第五十五章 一拳斃敵第七十九章 較力賭鬥第一百三十五章 客人第十八章 子雪別汗第一百零五章 異獸之血第七十二章 壽宴第一百八十八章 深夜酒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閨閣第一百二十六章 合衆議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江南雨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員第一百五十三章 雙慶府第七十章 老汗第五十二章 大祭酒第一百零八章 大勢至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夢一場第七十四章 封地第八十九章 客棧第五十九章 珠胎暗結第二十章 留影石第四十二章 皁閣道統第一百五十章 天下大雨第七十四章 日月換新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白帝城頭第九十一章 兒子第二百六十四章 故友第四章 劍中藏劍第九十六章 皁閣往事第十一章 那顏第一百零四章 八門第一百二十五章 唐文波第一百六十八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勢不可逆第三十七章 得寸進尺第三十四章 有酒上酒第一百八十章 施宗曦第一百七十一章 農稅第四十五章 新成員第一百六十一章 破陣第二十七章 喬裝改扮第一百七十三章 李如碃第一百二十一章 逍遙六虛劫第一百六十五章 故人第七十九章 較力賭鬥第十五章 十二飛仙第七十二章 大長公主第一百三十三章 人之大欲第八十六章 號令羣雄第二百一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二十九章 乃刺汗第一百三十二章 鬼母陰姬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陰劍陣第一百六十八章 公門無友第二十三章 王庭第三十三章 荊楚總督第一百六十四章 推斷第六章 賢內助第二百二十九章 六項條件第七十三章 諸王第一百九十六章 被擄第二百零三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八章 魔道之劍第一百八十三章 無墟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