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此心無愧

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人生苦事。

只是這等人生苦事卻是自找的,正如李玄都自己所言,他不喜歡不教而誅,若是在他問罪的時候,吳家父子兩人肯認罪退讓,李玄都還真不好痛下殺手。

不過吳家父子執迷不悟,李玄都也不是心慈手軟之人,自然要當誅則誅。

吳振嶽目睹了兒子死在自己面前,在片刻的寂然之後,胸中生出無窮的悲痛和狂怒。

不過李玄都既然決定動手,便不會留有餘地,未等吳振嶽怒而出手,李玄都已經提前出劍。

這一劍,去勢快如滾雷迅電,劍意之雄渾,劍氣之磅礴,劍勢之浩大,便是長生之人也要避其鋒芒。

都說天人境大宗師與長生之人的區別就像少年人與成年人的區別,由此推之,兩個長生之人相鬥就是兩個壯年人打架,那麼此時手持“叩天門”的李玄都就像是拔出了腰間的牛耳尖刀,一刀下去,便是成年人也有性命之憂。

當年李道虛之所以可以一人一劍便獨步天下,正因爲他手中所持之劍是天下攻伐第一的“叩天門”,修爲最高再加攻伐第一,天下又有誰人能擋?

如今李玄都縱然境界修爲比不得李道虛,但一身所學與李道虛一脈相承,由不得吳振嶽不心生忌憚。

再有就是,世間長生之人交手,往往都會以保命爲第一要義,雙方大多會有默契地點到即止,畢竟到了這個境界,誰都有壓箱底的保命手段,而且已經徵得長生,人間百年便算不得什麼,相較於飛昇之後的無窮時光,一時之榮辱實在算不得什麼,不必以性命相博,要更加惜命。

不過李玄都好像是個例外之人,他幾經生死,當真是無懼強敵,從大真人府到大荒北宮,再到帝京城中,每次都是全力出手,一如未曾躋身長生境之時。

這一次也不例外。

轉眼之間,李玄都的身形已經出現在吳振嶽的面前,吳振嶽因爲喪子之痛的緣故,這次沒有任何保留,雙掌一前一後交替拍出,任由李玄都一劍刺穿左手的掌心,右掌趁機狠狠拍在李玄都的額頭上。

李玄都不得不向後飄退數丈,額頭上血紅一片。

不過吳振嶽更不好受,被刺穿的手掌上盤踞着一團劍氣,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蔓延而上,轉眼之間已經籠罩了整隻胳膊。

吳振嶽此刻顯現出一位儒門大祭酒該有的果決,面無表情地用另外一隻手將這隻手臂生生斬斷,阻止劍氣沿着手臂蔓延至全身。

李玄都舉起手中“叩天門”,再指吳振嶽。

不聞風聲,不聞金石之聲,只見浩蕩劍氣如大江大河直逼吳振嶽而去,遠遠如一線白練橫行,漸而漸進,近又如驚濤拍岸,似大雪山崩,捲起千層雪。

不得已之下,吳振嶽只能身形不住地向後退去,以後退之勢來分段化解滾滾劍氣。

爲了擋下這一劍,吳振嶽一直退到了青丘山洞天的邊緣位置。

這還是僅僅只是李玄都的一劍而已。

吳振嶽止住退勢之後,深吸一氣,再生一臂,就連衣着也恢復如初。雖然他未能徹底合道青丘山洞天,談不上洞天不毀此身不死,但是通過洞天來施展某些近似於神仙的神通還是可以做到,吳振嶽此舉就是神仙的回溯神通,並非人仙的血肉衍生,所以連衣着也可以一併恢復。

但凡長生之人,都有各自的壓箱底手段,不管怎麼說,吳振嶽都算是儒門的前輩高人,也不例外。只見他雙臂一振,大袖鼓盪,兩袖清風。

清風中有仿若實質的金色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

清風離開袖口之後,所過之處,留下一個個金色楷字,繼而依次排列,自成文章。

李玄都臉色淡然,好整以暇。

吳振嶽手掌翻覆。

這些金色楷書大放光芒,通體流光溢彩,邊緣有光焰升騰跳躍,繼而字字迸射,似如大雨落湖一般向李玄都激射而去。

李玄都身周有“極天煙羅”自行護體,又有各色劍氣流轉不定,好似護城河一般,隔絕內外。這些楷書落在李玄都身周的各種護體氣機之上,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發出一連串的清脆聲響,不過並未彈開,也並未湮滅無形,而是嵌入其中。

一瞬之間,這些楷書大字生出一股堂皇之意,與先前吳奉城用以鎮壓蘇家狐族的手段如出一轍,不過吳振嶽修爲更爲精深,其中精微玄妙之處更勝吳奉城不止一籌。

身處其中的李玄都一瞬間感覺自己彷彿被施加了無數條條框框,規矩、禮法、章程、大義、道德,這些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卻讓李玄都如負重山,一時間竟是動彈不得。

這也就是李玄都,換成其他人在此,比如已經墜境的李太一,恐怕要被生生壓死。

儒門爲天下制定規矩已經千餘年了。

規矩、禮法、章程、大義、道德,這些都沒有錯。可一切的規矩、禮法、章程、大義、道德都是由人制定,並且由人來執行,再好的規矩也會有漏洞,不隨着世道改變的禮法會禁錮思想,繁瑣的章程會拖延扯皮,大義和道德會被別有用心之人用來綁架他人。

這便是李玄都身上各種枷鎖束縛的由來。

李玄都立即催動劍氣,“太陰劍氣”、“玄陰劍氣”、“逆天劫”三種劍氣交織成一方旋渦,來回絞殺,將自己周圍的一個個金色大字悉數絞碎。

但這些金色大字碎後,卻不散去,反而拆解成一個一個筆畫,橫、豎、撇、捺、點、勾、折、提,再重新組合,變成一個個新字,如此往復不休。

與此同時,這些金字帶來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好似千夫所指、萬人唾罵、遺臭萬年,層層遞進。起先是父母責備,繼而是師長責罵,然後是人人喊打,最後是萬千臣民隨君主一同痛斥亂臣賊子,更有史官手持如刀史筆,欲要在煌煌史冊上記下一筆,使其遺臭萬年,任由後世千萬人痛罵,永世不得翻身。

一時間,李玄都竟是生出舉世爲敵之感。

這種壓力,對於大義有虧之人往往能事半功倍,這一點頗爲類似佛門的“度世佛光”。

只是李玄都自認不曾大節有虧,倒還不至於就此敗下陣來。

道門的南華道君有言:“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正是對千夫所指的最好應對。

不過這也是李玄都第一次見到如此儒門神通,看不見摸不着,卻又與神仙神通有幾分相似之處,所不同之處在於,神仙依靠香火願力,而儒門的神通卻是靠着儒門作爲天下正統的人心所向,人人都遵守儒門定下的各種禮法規矩,認同這些規矩,這也是一種另類的信仰,與信奉神靈有異曲同工之處。

儒門的規矩可以簡單歸納爲“倫常”、“人倫”,也就是世人皆知的“天地君親師”,天地且不去說,關鍵在於君、親、師,聖人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由此生出君臣父子的雛形,後又經過荀卿的發揚光大,真正成型,成爲後世儒門的規矩。

社稷學宮正是荀卿一脈的傳承,與重“仁”的聖人一脈、重“義”的亞聖一脈有所不同,更爲注重一個“法”字,也就是規矩。這也在情理之中,認爲人性本善的聖人、亞聖認爲要通過道德教化來治國,而認爲人性本惡的荀卿則認爲要以暴力刑罰治國。兩位法家祖師都是出自荀卿門下,故而可以將荀卿視作法家創始祖師,後世的外儒內法也是由此而來。

李道虛也受其影響,雖然李道虛年輕時曾經在萬象學宮求學,但因爲與社稷學宮爲鄰並多有交集的緣故,晚年的李道虛明顯更偏向於法家思想。

吳振嶽身爲社稷學宮大祭酒,對於儒門規矩實是有着極爲深厚且獨到的理解,此時以合道之勢衍化種種規矩,意境與威力着實非同凡響。

只是此法與“六滅一念劍”一般,都有一個極大弊端,若是對方心志如鐵,絲毫不爲動搖,便要威力大減,難盡全功。

此時李玄都雖然被重重規矩壓制,但心志絲毫不曾動搖。

今日的李玄都被尊稱爲“清平先生”,風光至極,大有天下無人不識君的架勢。可在這份風光之下,除了足夠的運氣之外,還有更多的霜刀雪劍,以及歷經險阻的矢志不移。整合道門抗衡執掌天下正統千百年的儒門,又豈是那麼容易。

這份勉爲其難,李玄都從未付諸於口,事未經歷不知難,以李玄都的境界修爲和身份地位,若無天下之念,不求太平,何苦與除龍老人之外並無深仇大恨的整個儒門爲敵?拋開名利枷鎖,逃出是非之鄉,醉裡乾坤大,笑中歲月長,不管成王敗寇,休給他人做嫁裳。豈不是更好?

之所以不願如此,不過是因爲一己之擔當罷了。

“擔當”二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半點也不容易。

萬鈞重壓之下,李玄都緩緩直身而起,直視面露詫異之色的吳振嶽,沉聲說道:“我借用古人之詩,修改一二字,可表明我的心志。”

“只爲太平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道艱阻,豈爲妻子謀?”

一瞬間,無數金字如水珠一般四散激射,所有的壓迫束縛煙消雲散。

第八十三章 含沙射影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頭子第一百零四章 年輕心性第一百四十五章 帝下之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龍翻身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二十七章 破陣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擊退強敵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尸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九十二章 大賢良師第十四章 二三事(四)第五十二章 目中無人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爲何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章 借頭顱一用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一百零五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九十三章 無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罡劍陣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邱安青第四十二章 陳安靜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二十章 半個岳母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四十九章 玄都紫府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六十九章 御馬監掌印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四十六章 出劍(四)第五十七章 髒活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番外四第七章 青陽教第一百零三章 徐大第九十七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十八章 藥木忽汗第二百六十三章 銀圓第三十七章 呼延勝明第九十一章 踏足玄元第七十五章 江上神仙第五十章 玄女秘辛第一百七十三章 降與不降第一百六十章 夫妻重逢第一百五十一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百二十五章 主僕第一百三十九章 對錯黑白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七十一章 夜半客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四十四章 出劍(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百六十一劍第五十三章 西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虞美人第七十章 老汗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五十八章 血刀寧憶番外一第六十二章 落花時節又逢君第二十六章 又見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八十七章 伏擊刺殺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章 雙刀寧憶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九十四章 血刀血劍第一百六十三章 四散第四十七章 春風吹拂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刺殺第八十九章 最後一招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天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不相同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由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六章 橫刀攔路第五十章 三女密會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
第八十三章 含沙射影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十七章 王庭舊址第一百三十六章 花開兩朵第一百二十九章 紈絝第一百一十九章 老頭子第一百零四章 年輕心性第一百四十五章 帝下之都第一百六十九章 地龍翻身第二百三十一章 舊愛第一百二十章 因果緣由第二十七章 破陣第四十章 鬥毆第一百二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一百四十三章 擊退強敵第一百七十一章 三尸第一百五十章 總督府外第九十二章 大賢良師第十四章 二三事(四)第五十二章 目中無人第二十二章 青陽五鹿第一百一十四章 夫人們第九十三章 講規矩第六十七章 長生久視第一百六十七章 湖畔第二百二十五章 應約而至第六十三章 聯手第一百三十四章 情爲何物第一百八十七章 化身第八十章 借頭顱一用第七十一章 報仇第一百零五章 徐徐圖之第一百七十一章 又是青鸞第九十三章 無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天罡劍陣第六十七章 對坐夜談第一百三十六章 邱安青第四十二章 陳安靜第二百四十五章 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一百六十八章 太陰劍陣第一百四十一章 說先生第二十章 半個岳母第一百三十一章 兩山第一百零七章 合力伏魔第四十九章 玄都紫府第八十五章 一步一重天第六十九章 御馬監掌印第五十七章 話不投機第四十六章 出劍(四)第五十七章 髒活第二百零九章 點到爲止番外四第七章 青陽教第一百零三章 徐大第九十七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十八章 藥木忽汗第二百六十三章 銀圓第三十七章 呼延勝明第九十一章 踏足玄元第七十五章 江上神仙第五十章 玄女秘辛第一百七十三章 降與不降第一百六十章 夫妻重逢第一百五十一章 手段盡出第一百四十九章 算命求籤第一百二十五章 主僕第一百三十九章 對錯黑白第二百一十九章 投誠第七十一章 夜半客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去江陵城第四十四章 出劍(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三百六十一劍第五十三章 西京第一百一十九章 虞美人第七十章 老汗第四十一章 抽刀分水第五十八章 血刀寧憶番外一第六十二章 落花時節又逢君第二十六章 又見故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江湖夜雨十年燈第八十七章 伏擊刺殺第一百八十五章 交換第二百一十章 雙刀寧憶第一百六十九章 火中取粟第九十四章 血刀血劍第一百六十三章 四散第四十七章 春風吹拂第一百二十二章 掌握洞天第一百七十六章 勝天半子第二百九十五章 刺殺第八十九章 最後一招第一百一十一章 洞天第一百七十七章 道不相同第一百二十四章 遼東由來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鬥第六章 橫刀攔路第五十章 三女密會第三十八章 互換傷勢第一百四十二章 乘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