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各方4

峰州,東河戍,

張東也無奈的看着身邊端舉着刀槍的老弱婦孺,又看着戍壘土牆和河溝外的那些滿地都是,作花花綠綠形裝而鼓譟不一的土蠻;還有些明顯是落在外間,而被捉住的百姓正在被逐一的砍頭,或有女子被撲倒在地上肆虐。

他突然搭弓放箭飛射如電的正中一名在前頭跳躍正歡的土蠻頭目,頓時在那些土蠻陣列中驚起一片混亂。只可惜他手中可用之人義軍不多了,不然乘勢殺將出去只怕會有不少的斬獲了。

說實話,他沒有想到自己還有機會重歸南疆,而且還是來到了更南端的安南境內作戰;但他並沒有多少不甘和憤怨,反而是覺的甚是心平氣和而又有些同仇敵愾的意味;因爲他們一直是在和那些禍害百姓的盜匪和土蠻作戰,用那位虛領軍的話說,算得上是實至名歸護民愛民、保全黎庶的“子弟兵”了。

但也是因爲他在桂管一代直面過這些西原蠻的緣故,所以對付起來到還有幾分駕輕就熟的老練和遊刃有餘;這才讓他帶領這些老弱之衆且戰且走的,一路退進了這處扼守河口水陸要衝之地。

根據他過往的額經驗,大可以敵陣中所擁有銅鼓的數量來判斷大致的規模;因爲一面銅鼓就代表一個最基本的村寨,及其所能夠徵調派發出來的壯丁數量,大約在數十人到兩百多之間,由一名寨頭或是都老帶領着。

當然了以大多數土蠻的組織度和紀律,裝備和隊陣也遠不是那些正規的行伍可比的;唯一可以稱道的也就是他們從蠻荒中爭鬥出來的個人悍勇;但是一旦數量上去了也依舊是相當駭人的。而在他們的面前最少也展露出了四十多面的銅鼓,這也意味着足足兩三千之多的土蠻部衆。

唯一的指望,就是交州方面的本陣能夠派出救兵來了。但是同時他又並不抱上太多的希望,在這裡只有配合當地土團行事的一隊人;連他和四位火長在內也不過是攏共四十七名士卒。無論是於公於私的取捨,都沒有什麼理由放棄那裡的主要戰局,而分兵顧及到這裡的一小隊人馬。

但是他在明面上還得強撐下去,而保持着足夠的信心和底氣,來鼓舞和發動戍壘裡那些軍民百姓,信誓旦旦的保證後援不日將至;不然只怕這股憑據的人心一散,他們連眼前的片刻都支撐不下去了。

要知道這裡本來就是一處兩百名駐軍及其眷屬所駐留的戍壘,外間還有好些就地開闢出來的軍田和口分田;結果現在這處長居五六百人的戍壘,卻一下擠入了三四倍於此的逃難人口,一下子就變得格外擁擠和食水緊張起來。

好在這處戍壘背後靠河,先用搜羅來的船隻已經送走了一大批的老弱婦孺,又搶運了一批物資進來,不然只怕是還要更加的困難和厭鄙了。

此外還有一百多名當地的戍兵,及其數量比他們略多一些的青壯,則構成了並肩作戰堅守這處據點的主要力量了。之所以目前只有一百多名而且小半數帶傷,則是因爲他們不由分說的自行衝出去,想要接應和救援那些逃奔過來百姓的緣故。

然後就中了那些尾銜而至追殺的土蠻詭計了,他們大量的藏在河岸的低窪下,一亦這些衝出之後就包抄截斷了這些戍卒的後路;若不是自己正巧帶着生力軍出現,而沖垮擒殺了最大一面銅鼓下的蠻酋,他們大多數人都要交待在了外間;

所以張東也得以取代失蹤的隊正和重傷的隊副,以第二火火長的身份,接過了指揮戍壘中防禦作戰的重任。事實上他也不負衆望的拿出了許多對策,而令這些聚集過來的土蠻一次又一次的無功而返。只是接下來的日子卻是更加令人難熬了。

他看着牆壘外越聚越多而重新發起攻擊的土蠻,在心中暗歎:也許自個兒今朝就要折在這兒了吧,只能是在徹底陷沒之前多殺幾個算幾個,纔不負到這時間走一遭了;這或許就是自己這些長征戍卒的命數了。

。。。話分兩邊。。。

而在東河戍外,

銅鼓擂的震天作響,而在焚燒內臟的煙氣當中,溝通祖神的巫祀也挑的愈加癲狂,但是依舊沒有能夠改變這些彪悍蠻勇的洞丁,一次次帶人衝上去又被打下牆頭來的結果;已經死了三個寨頭和一個都老了;那些漢家子甚至用洞丁的屍體,在牆頭上壘高起來作爲工事和防線,而對着他們耀武揚威的繼續挑釁着。

而作爲他們實際的領頭人羅阿普,也只是面無表情的看着這一切,然後不斷的催促那些整列完全的蠻兵,再度衝上前去;而完全不顧惜他們輕襲而來,完全沒有任何可以用以攻堅的器械和道具,只能用缺少防護的肉身給堆過去。

相比那些衣不蔽體而只有一隻竹槍或是砍刀,只能拿梭鏢冒死靠近了投擲的多數土蠻士卒;站在他身邊的那些洞丁無疑要更加強壯江和裝備更精良的多。人人都有一身竹編鐵鑲的桶子甲和細練刀、吳鉤、片弩等物,玄帽上還縫有獸皮的裝飾;這也代表着他們身爲羅氏本洞的鴇子丁身份。

作爲在當年南詔敗走後收容了不少殘兵敗將的羅氏部,其實也就此承襲了不少南詔蠻的練兵和軍陣之法;乃以有田者爲鄉兵,自備弓箭刀兵騾馬定期操習陣鬥,自此分列數十鄉而擁兵過萬;而以奴婢鞠耕於公私田畝爲供食。

並且還效法南詔羅苴子(精銳先鋒兵)的故例,從各鄉兵中擇選平履山地而健擊刺者建立鴇子丁,爲部領親率之師;而能夠擁有這些鴇子丁爲陣前相隨的,無疑都是部領大人的親信和近從。

羅阿普他本是奴婢生的卑賤小童,誕生於一次火祭會歌之後的野合產物;只是因爲尚有幾分姿色的母親給部領大人看上了,纔得到了這個當任隨身小僕的機會;然後又因爲甚會討部領大人的歡喜,而提攜爲堂前役使,進而在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代價和曲折之後,方纔得到這個以僮主身份帶隊外出督陣,而作威作福於那些尋常土蠻部衆之上的機會。

因此,除了羅氏的五部大人,六大將,以及諸位洞主、峒將之外,哪怕是那些附從的十七洞主以下的人物,他完全可以與之一別苗頭呢;故而他其實還有別樣的任務。

依照他所接到的指示,這些沿途裹挾而來的雜流寨丁,自然是折損的越多越好;其次是那些來自附庸各洞的洞丁,不能讓此輩越俎代庖搶到過多的好處;最好多消磨和損耗一番敵方的氣力和精神,他們這些來自羅氏本部的人馬纔有可能上陣的機會。

只是似乎是祖神不欲他好過一般了,他越不想什麼就越來什麼一般的;隨即一個的報告讓他變了臉色。

“黃騾子那廝眼巴巴的趕過來作甚。。我無需他帶來的東西,自然也能打下來”

而在牆壘上親眼見到那個高大的架子和形制,讓張東的臉色不由的一變,這種明顯是州城纔會擁有的守城器械,怎麼給這些土蠻弄到這裡來呢。

。。。。。。。。

而在數十里外峰州州城嘉寧城內的刺史府衙前,大片血跡猶未乾透的地面上;一大羣城中的大戶、士紳和頭面人物,正在一名鬚髮花白而乾瘦碩毅的老者帶領下跪倒在上面,而用一種小心翼翼的諂媚和阿諛的表情、迫不及待的齊聲巴結和逢迎道:

“大首領安好,大首領憫見,我等已經如約除去了不識時務的妨礙。。”

“迎入貴部之後,還請如約保全我等的身家。。自當時感激不盡而竭力配合的。。”

然後這名乾瘦老者又擺擺手,府衙大門頓然自內大開而推出來許多裝滿財貨的大車,還有幾十個哭哭啼啼捆綁在一處的各色女子。

“這些便是我等的一點心意,還有更多的犒勞正在城中籌集隨即奉上。。”

“這些賤婢乃是那些不識時務的官眷,也盡由大首領處置了。。”

而在他們面前的土蠻陣列當中,也走出一個騎在匹山馬背上而渾身綴滿閃亮金銀飾片的人物來。

“好好好。。好說。。好說。。”

卻是形容黑瘦而細眼長眉的南林洞主韋繼宗,也在輕捻着捲翹細長的鬍鬚,而用並不熟斂的漢話道。

“額等都是有功之人,顧(我)定會向大羅王請功邀賞的。。”

聽到這句話之後,那些跪在地上的士紳和大戶代表們也不由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來,而紛紛用不要錢的奉承好好話繼續爭相脫口而出;還有人拍着膝蓋站了起來而想要就此離開,卻被那些封鎖街道的土蠻兵給逼趕了回來。

“顧(我)說過。。你們可走了麼。。”

然而韋繼宗勃然變色道。

“大首領這又是何意呢。。”

領頭那名乾瘦老者不由霍然一驚,而顫顫巍巍的道。

“當然是要你們幫更多的忙了。。”

“可。。可。。可是,黃大頭領已經像我等保證過。。”

然後他就被迎面狠狠一記的鞭笞給抽的仰倒下去,而慘叫着吐出好幾口血水和牙齒來,而讓剩下涌上來的人都重新退縮了下去,撲跪在地上。

“黃氏那是黃氏部的保證。。難道還管得到我的韋氏部怎做事。。。”

韋繼宗繼續摩挲着心愛的鬍鬚道。

“能饒過你們一條狗命就算好了,還想得寸進尺更多麼。。”

“那就一個都不留好了。。。”

“怎麼能這樣啊。。。”

霎那間一片的哀嚎和痛哭爆發出來。

“行行好吧。。”

“我們是有功之人啊。。”

“蠻狗你不得好死。。”

“我於你勢不兩立。。”

“拼了同歸於盡啊。。。”

隨着他的一聲號令,這些方纔還是羣情洶涌的人羣,頓時就在落下的刀槍面前身首異處而血濺當場;而其他對方的那些土蠻士卒,就像是得到了某種狂歡盛宴的要請一般,而撕碎了凝滯的死寂和畸形的不安氛圍,在震天動地的哭喊和驚呼聲中,於火光四起的城中肆虐起來。

而作爲始作俑者的韋繼宗卻是微微笑了起來,而在披掛齊全的僮僕牽引下踏入了這處猶有血腥味的府衙之中。

他既是附庸羅氏的南林洞主兼做前代的姻親,也是是西原蠻當中大姓之一韋氏大部的遠方分支;因此他如今麾下遠超實際實力的三千洞丁,其實還有相當部分是來自親近的其他幾家韋姓洞寨的人手;甚至他懷疑其中未必沒有來自最有實力韋氏大宗的授意。

而且他也相信與自己同路行事,而已經帶着器械出城去增援別處的江霞洞主黃藝馨,麾下所多出來的那些精壯洞丁,亦是如此的背景和作爲纔是。

因此,一旦他所附從的羅氏部深入安南而有所斬獲的話,想必那些依舊籠罩在對朝廷的殘餘敬畏和心理陰影下的黃氏、儂氏、韋氏等老式大部,就會聞風而動而前來分上一杯羹呢。所以,在這段時間內,他要儘可能爲自己所領轄的南林洞,攫取最大的利益和好處纔是。

至於這些出賣別人以求保全自己家的蠢貨,居然還指望自己繼續能反省留用他們;卻不知道人爲刀俎我爲魚肉之下,還有什麼可言商量和交涉的餘地呢;若是不拿這些大戶下手的話,又哪來的更多財貨和子女去犒勞和滿足那些部族子弟和洞丁士卒啊。

這些大戶可是城中最有身家的一羣人了,不殺他們的肥羊又能殺誰呢。至於事後的信譽和、名聲、口碑什麼的,難道死人還會從地下爬起來和他們計較這些東西麼;只要事後處理的乾淨和封口的妥當一些,他甚至不需要當心在大羅往那兒有更多的波瀾。

雖然說是要儘量收攏和安撫地方士民之心,而從漢家人中擇選一二爲己方所用,方是長治久安的佔據之道;但那只是大羅王和他的羣僚們才該思慮的事情。作爲一洞之主他難道不該滿足自己家士卒燒殺擄掠的慾望,而去約束和限制部屬招致他們怨恨與別人的嘲笑麼。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忐忑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第966章 畫角悲海月(續二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993章 羽檄起邊亭(中)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八十五章 切換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清操厲冰雪(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1014章 徵師屯廣武(下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657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一百章 弊情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二百章 雨覆5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下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792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
第五百五十九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 章節又弄反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下第三百二十七章 長恨人心不如水(上第二百八十七章 行路雨紛紛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1043章 雁行緣石徑(中第三百六十九章 人心苦未平第五百九十二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潮動4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詔不念棟樑材(續第一百八十一章 忐忑第1023章 嚴秋筋竿勁(中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七第五百五十六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第905章 虎竹救邊急第四百二十一章 如今全屬指麾中第836章 思子良臣誠可思(中)第944章 列卒赤山下(中)第一百一十章 潮南第953章 孟冬沙風緊第一百四十章 意想第812章 乃知兵者是兇器(下第889章 虜陣橫北荒(續二)第六十四章 城下(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雨覆2第966章 畫角悲海月(續二第656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續二第三十五章 驟亂(下)第993章 羽檄起邊亭(中)第六十二章 陰雲4第654章 花滿東南聖主知(下第八十五章 切換第三百四十四章 豈信長江有逆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血灑陣雲飛第三百九十三章 柳營時把陣圖看(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871章 野死諒不葬(中)第四百一十九章 昔因徵遠向金微(中)第三百三十九章 清操厲冰雪(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發端5第八十八章 新生第六百零八章 林間立馬羅千騎(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紅旗捲日鏖水戰第689章 滿頭霜雪爲兵機(下第四百七十三章 蹄跡未乾人去近(下第1036章 天子按劍怒(續二第二十四章 變化第999章 烽火入洛陽(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輾轉不相見第807章 人生只合揚州死(下)第九十七章 潮陽(中第五百四十九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續四第一百八十二章 忐忑二第一百五十四章新氣4第908章 虎竹救邊急(續第1014章 徵師屯廣武(下第八十一章 城內第三十九章 優待(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氣第六百九十七章 胡沙獵獵吹人面(中第五百六十章 中國浸強胡浸滅(續二第788章 築怨興徭九千里(續第936章 兵威衝絕幕(續第二百四十五章 意恐第六百一十八章 妙盡戎機佐上臺(下第四十八章 後續3第二百八十二章 輾轉(中第三十八章 優待第三百零七章 前路各用心(續第五百零十二章 峽江試險眼初開(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遙寄雁南書(中第657章 豐年長與德相隨第四百七十七章 千里卷戎旌(下第1038章 使者遙相望(中第八十九章 猶疑第979章 彎弓射賢王(下第1048章 魚貫度飛樑(中第877章 腐肉安能去子逃?(下)第十八章 還是活着(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嗟爾戎人莫慘然(續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等閒平地起波瀾(下第三百五十七章 因思利弊難第二百九十四章 城池未覺喧(中第三百七十八章 既喜朝聞日復日(下第957章 孟冬沙風緊(續二第819章 請君莫奏前朝曲(續二第二百五十章 端倪第1009章 行歌歸咸陽(下第一百章 弊情第四百三十八章 輾轉不相見(中第633章 紫泥遠自金鑾降(中第二百章 雨覆5第774章 長安道傍多白骨(續二第五百九十八章 江東地近保生全(下第732章 傳道單于夜猶戰(下第792章 孤魂流落此城邊(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潮動7第1051章 魚貫度飛樑(續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波譎2第三百七十三章 輕生奉國不爲難